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215990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说明.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辽辽 宁宁 工工 业业 大大 学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题目: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 院(系):院(系):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学学 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签字) 起止时间:起止时间:2013.7.12013.7.12013.7.122013.7.12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 教研室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学 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 题目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设计任务: 1.设计一

2、种电容测量电路,能用于测量电容量并电容判断的好坏。 2.设计本测试仪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 功能要求: 1.设计中应含有信号产生电路。 2.电路具有判断电容功能好坏的功能。 设计要求: 1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必须仔细分析课题要求、性能、指标及应用环 境等,广开思路,构思出各种总体方案,绘制结构框图。 2 .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 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并考虑器件的来源,敲定可行方案。 3 .设计各单元电路。总体方案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或单元电路,逐个设 计。 4.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

3、流向,采用左进右 出的规律摆放各电路,并标出必要的说明。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平时: 论文质量: 答辩: 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摘 要 电容测量电路是以集成运放为核心器件可将其分解为四个部分。可分为解为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文氏电桥电路,电容测量电路和差分电路。起始设计思想是: 输入 220V,50Hz 的正弦波信号,通过直流稳压电源输出 26v 的直流电,再通 过文氏桥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电压,经过差分电路作为缓冲电路,作用于被测电 容。 在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下,由文氏电路产生信号, 使电容测量电路和差分电路工作,可测量电容量并比较大小。本设计运放主要采 用 LM324,通过 M

4、ultisim 仿真软件绘制原理图并进行仿真实验。 关键词:电容;稳压电源;文氏电桥电路;差分电路。 目录 第 1 章电容测量电路设计方案论证 .1 1.1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的意义.1 1.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的要求和技术指标.1 1.2.1 设计要求.1 1.2.2 技术指标.1 1.3 电容测量电路的总体设计方案.2 1.3.1 方案论证.2 1.3.2 总体设计方案框图及分析 .3 第 2 章 电容测量电路各单元电路设计 .4 2.1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4 2.2 信号产生电路设计.5 2.3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6 第 3 章 电容测量电路整体电路设计 .8 3.1 整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5、.8 3.2 参数的计算选择 .8 3.3 电路仿真结果.9 3.3.1 直流稳压电源仿真结果.9 3.3.2 信号产生电路仿真结果.10 第 4 章 设计总结.11 参考文献.12 附录 I 总体电路图 .13 附录 II 元器件清单.14 第一章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方案论证 1.1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的意义 目前,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 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容的大小。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维修中,电容测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电子产 品应具备一定规格年限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生产这一环节中,对其产品的检测至 关重要,而检测电子产品是否符合

6、出产要求的关键在于检测其内部核心的电路, 电路的好坏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好与坏,而电容在基本的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部分 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维修人员在对电子产品的维修中,电路的检测 是最基本的,有时需要检测电路中各个部件是否工作正常,电容器是否工作正常。 因此,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容测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1.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的要求和技术指标 1.2.1 设计要求 1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必须仔细分析课题要求、性能、指标及应用环 境等,广开思路,构思出各种总体方案,绘制结构框图。 2 .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 成本的高低及

7、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并考虑器件的来源,敲定可行方案。 3 .设计各单元电路。总体方案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或单元电路,逐个设 计。 4.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向,采用左进右 出的规律摆放各电路,并标出必要的说明。 1.2.2 技术指标 1.能用于测量电容量并电容判断的好坏。 2.设计本测试仪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 3.设计中应含有信号产生电路。 4.电路具有判断电容功能好坏的功能。 1.3 电容测量电路的总体设计方案 1.3.1 方案论证 方案一:直接根据充放电时间判断电容值 这种电容测量方法主要采用了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放电常数,通 = = 过测量与被

8、测电容相关电路的充放电时间来确定电容值。一般情况下,可设计电 路使(T 为振荡周期或触发时间;A 为电路常数,与电路参数有关) 。这 = 种方法中应用了 555 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在秒脉冲的作用下产生触发脉 冲,来控制门电路实现计数,从而确定脉冲时间,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参数,使 计数值与被测电容相对应。其原理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根据充放电时间判断电容值原理框图 误差分析:这种电容测量方法的误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 555 定 时器构成的振荡电路和触发电路由于非线性造成的误差,其中最重要的是单稳态 触发电路的非线性误差,C/C=T/T(T 由充放电时间决定;C

9、是被测电容值); 另一部分是由数字电路的量化误差引起的,是数字电路特有的误差,该误差相对 影响较小,可忽律不计。 这种方法硬件结构相对复杂,实际是通过牺牲硬件部分来减轻软件部分的负 担,但在具体设计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且硬件一旦设计好,可变性不大。由 此,此方案舍弃。 显示 反向器 译码器 单稳态触发器 锁存器 窄脉冲触发器 计数器 秒脉冲发生器 标准基数脉冲 方案二:运用模拟电路知识,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由文氏电路产生信号,使 电容测量和差分电路工作,由产生的电压大小判断电容的大小。 对于电容的测量,通常借助于专门的测试仪器,通常用电桥。 通过比较,方案二既可以测量电容大小,又可以判断电容的

10、好坏,更加符合 提议,所以,本设计选用方案二。 1.3.2 总体设计方案框图及分析 本设计采用直流稳压电源,文氏电桥电路,测量电容,可以比较两个电容的 大小,并根据波形判断好坏。 直流 稳压 电源 文氏 电桥 电路 电容 测量 电路 差分 电路 图 1.2 总体设计框图 第二章 电容测量电路各单元电路设计 2.1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1)压器副边电压确定。 整流电路采用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思路 (2)电网供电电压为交流 220V(有效值) ,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 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的交流电压。 (3)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的直流电,但其幅值变化大

11、。 (4)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电路变成平滑的,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 流成分滤掉,保留其直流成分。 (5)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便可得到基本上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 的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 Rl。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分析 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 220V,50Hz 交流电降压后送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 化电单文式整流电路,整流桥选用的二极管需要考虑允许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值。 (1)滤波器常采用无源元件 R,L,C 构成的不同类型滤波电路。由于本电路为 小功率电源,故可用电容输入式滤波电路。 (2)稳压电路采用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比较放大单元采用分立三极管组成的 差动放大器或者集成运

12、算放大器,可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3)过流保护器:串联稳压电路中,调整管与负载串联,当输出电流过大或者 电源 变压 器 整流 电路 滤波 电路 稳压 电源 图 2.1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 框图 输出短路时,调整管会因电流过大或电压过高使管耗过大而损坏,所以须对调整 管采取保护措施。保护电路在教材和有关文献中均有介绍。 采用集成稳压器构成直流稳压电源,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及性能优良等 许多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国际上已有数百个品种集成稳压器,国内 也有几十个品种,主要有多端式与三端式和可调式与固定式之分。品种较多,较 全的是串联负反馈调整式电路,功率一般为 0.520W。也有开关式集成稳

13、压电 路。 这种电路其输出电压灵活可变,所以在各种电路中被广泛应用。 图 2.2 直流稳压电源 2.2 信号产生电路设计 图中 2.2 和 R1,R5 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RC 串-并联电路为具有选 频特征的正反馈网络。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为了满足幅 值条件使电路易于起振,应使 R5 略大于 2R1。如图 2.2 所示。 第一级由 C1,C2,R1,R2,R3,R4 和运放 N3A3 组成,是典型的文氏桥 振荡器。当 R1=R3,C1=C2 时,该电路输出波形的基频可估算为 11 1 2 1 CR f 965.1Hz (2-1) 其负反馈放大倍数 2 52 1 R R

14、R A F 3.103 (2-2) 由于该电路没有由 A1F3 到 A1F=3 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在稳态,该电 路输出为被限幅的“正弦波” ,谐波失真较大,即除 f1 以外,还有 f2=2f1812Hz,f3=3f11218Hz 等谐波分量。其峰值 V01mVCC,VCC 为 运放的直流偏置电压。 图 2.3 信号产生电路 2.3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下图为差分式电容大小比较的原理图。根据上图我们可以通过两端的电压差 来判断电路中电容的大小。 由于两个运放中的电容的大小不同,所以最后输出的电压也将不同,由此可 以判断两个电容的大小。 图 2.4 电容测量电路 第三章 电容测量电路整体电路设计

15、 3.1 整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本电路由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电容测量电路组成,由直 流稳压电源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到信号发生器,给它提供一个直流偏置,让它不 失真的稳定的工作。然后将信号传输到差分电路,由于两个运放中负反馈中的电 容的大小不同所以最后输出的电压也不同,由此判断电容的大小 图 3.1 整体设计电路图 3.2 参数的计算选择 第一级由 C1,C2,R1,R2,R3,R4 和运放 N3A3 组成,是典型的文氏桥 振荡器。当 R1=R3,C1=C2 时,该电路输出波形的基频可估算为 11 1 2 1 CR f 965.1Hz (3-1) 其负反馈放大倍数为 2 52 1

16、R RR A F 3.103 (3-2) 由于该电路没有由 A1F3 到 A1F=3 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在稳态,该电路输 出为被限幅的“正弦波” ,谐波失真较大,即除 f1 以外,还有 f2=2f1812Hz,f3=3f11218Hz 等谐波分量。其峰值 V01mVCC,VCC 为 运放的直流偏置电压。 第三级由 R14,R15,C5,C6,C7,C8,C9,C10,C11,C12,和运放 组成差分电路。而实际电路中,四个二极管使本级的输入波形进一步趋向于方波。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整个电容测量电路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考虑到运放的频率特性, 将运放看作一阶单元,则微分电路是一个二阶系统。 dt

17、dV CRV o Xno 1 2 (3-3) 由于运放的开环增益很大,所以闭环后电路的品质因数 Q 值很高,可达到几 十,其幅频特性曲线有一个很大的峰。取 Rn=1k,Cx=1F,用 multisim 仿真得 到微分电路的幅频特性,在 f=12.2kHz 的地方有一尖峰,该尖峰处增益比理想的 微分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的增益增加了约 30dB,频率大于 12.2kHz 后,增益急剧 下降。而第一级文氏桥振荡器输出的被限幅的“正弦波”的频带很宽,经过微分 后被限幅的“正弦波”中的高次谐波分量比基波有更大的增益,使波形严重失真, 时域波形有明显的振荡。 3.3 电路仿真结果 3.3.1 直流稳压电源仿

18、真结果 当在输入端通入 220V,50Hz 的电压时,经过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 电路后,输出大约在 2V6V 的电压,输出结果如图 3.2 所示: 图 3.2 直流稳压电源仿真结果 3.3.2 信号产生电路仿真结果 当在运放 LM324 上下两个引脚中加入 12V 电压时,示波器所显示的结果如 图 3.3 所示: 图 3.3 信号产生电路仿真结果 第四章 设计总结 电容是一个重要的电磁学概念。它反映了电场的能量与边界上的能量(或电 压)关系的物理量,它是导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不同导体的物理性质就是 用 “电容”的物理量来描述。而电容则反映了电容量的大小,它是利用小体积 储藏大量电荷和

19、电能的电学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电路基本元件。所以, 精确测量电容的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本设计通过方案对比选出如下方案: 应用本学期学习的稳压电源电路,并结合信号发生器与文氏电桥,形成简易 的电容测量电路。 1. 对电容测量电路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2. 设计出各单元电路,并对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各电 路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容测量电路。 3. 对整体电路进行了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整体电路的性能等问题。 4. 通过 Multisim 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后,结果满足实际要求,完成本 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堂等 编著 配电系统及其自

20、动化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08 2 何仰赞等 编著 电力系统分析 武汉华中理科技学出版社 2002.03 3 邱关源 编著 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 冯民昌 编著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5 谢自美 编著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6 康华光 编著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1 7 吴丽华等编著 电子测量电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05 8 王公望 编著 现代电子电路应用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9 王楚等编著 电子线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05 附录 I 总

21、体电路图 附录 II 元器件清单 序号编号名称参数 1D1,D2,D3,D4二极管1N4148 2C1电容2mF 3D5稳压管02BZ2.2 4R1电阻1k 5R2电阻1k 6Q1BJT(PNP)2N1132A 7Q2,Q3BJT(NPN)2N2218A 8U1运算放大器LM741 9R3电阻510 10D6稳压管02BZ2.2 11R4,R5电阻300 12R6滑动变阻器300 13C2电容1mF 14R7电阻150 15C3,C4电容15nF 16R8,R9电阻11K 17R10,R11,R13电阻1K 18R12电阻1.1K 19D7,D8二极管1N4007 20U2A,U3A,U4A运算放大器LM324 21C5,C6,C7,C8,C9 ,C10,C11,C12, 电容1F 22R14,R15电阻1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