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7216625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药方-新经济周期理论创新的启示1. 主流理论对二次危机的解释、药方1. 西方经济学派分类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拉弗熊彼特米赛斯哈耶克新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福利经济学货币学派弗里德曼数理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革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萨伊供给学派凡勃伦马尔萨斯李嘉图学派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重商学派真实经济周期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逊罗宾逊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2. 凯恩斯学派解释: 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自需求不足,市场失灵; 凯恩斯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进行了剖析,重点分析了总需求,认为大萧条的

2、出现是由于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因为,在经济体系中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市场是非出清的,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随着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经济学界形成了两大主要的凯恩斯经济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主的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新古典综合派凯恩斯派,二是以英国为主的强调收入分配政策的新剑桥学派。药方:解决的办法是政府采用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兴办公共工程和转移支付等)调节和刺激总需求,以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水平。2008年危机后,作为新凯

3、恩斯学派的代表克鲁格曼认为,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增加支出而不是减少支出,直到私营部门有能力再次引领经济复苏。明斯基追随凯恩斯的观点认为,经济运行在本质上是内在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追逐利润的投资、融资等市场行为的不稳定;因而需要建立“大政府”和“大银行”干预来阻止“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实证: 不少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支持了凯恩斯提出的总需求的剧烈下降是大萧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用: 凯恩斯在当时的环境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直到1970 年代,凯恩斯学派主张被各国政府大范围采用,在该理论指导下,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变化:一直到 1970 年代经济出现滞涨现象,导致了凯恩斯

4、理论的动摇。3. 货币学派解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学派发起对凯恩斯学派的挑战,认为货币是支配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1867-1960”里认为,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大萧条的最主要成因。主要观点包括:一、发现货币供应量和总体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二、解释1930年代史无前例的大萧条;三、成功发动对凯恩斯学派的革命,确立货币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围绕货币理论,又有许多研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论证,包括:信贷交易成本,信贷市场功能的弱化,理性预期,利率不确定性,金本位制的崩溃等.1970年代的理性预期

5、学派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人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对己的不利,从而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由此凯恩斯理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无效的,财政政策是“滞胀”的根源,只要代之货币政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药方:对1929年大萧条分析, 使伯克南认为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2004年,伯南克曾在学术著作中论称,就算出现了流动性陷阱,只要政府愿意“更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货币政策仍然可以收到效果。实证: 美国货币史出版后数十年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率先抛弃金本位制的国家(譬如英国),货币供应量迅速开始扩张,经济复苏紧随

6、其后,该结论支持了货币学派的理论。到1970年代,货币学派理论,曾使不少国家成功控制了通胀,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将货币学派理论付诸实施,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中,也把货币学派理论作为主要内容;瑞士、日本等被认为“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也自称是实践了货币学派的理论。应用: 弗里德曼的解释已成为大萧条的主流解释,弗里德曼运用的数据论证很有说服力,以致人们放弃凯恩斯的解释,转而接受弗里德曼的观点,在应对日本经济低迷时,伯南克甚至建议日本央行开着直升机向日本国民狂撒钞票,由此获得“直升机本”的绰号。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建立了各种特殊贷款“机制”,

7、如TSLF(短期证券借贷工具)、PDCF(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并且购买商业票据,等于是提供私营金融系统不愿或不敢提供的贷款。变化:2001年9.11后美国经历了网络泡沫危机,经过较短时间调整后, 又演变成2008年金融危机,使货币学派受到很大质疑; 之后的救市政策得到更大质疑, 到目前为止仍待观察。4. 奥地利学派解释: 商业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的核心之一, 是技术进步和在技术进步基础上的通货膨胀性信贷繁荣造成了商业周期,在通货膨胀性信贷繁荣之后,必然出现泡沫破灭,经济陷入崩溃。认为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是缺乏新的技术革命, 之后的政府干预破坏了市场的自我恢复机能,导致了经济恢复困难。192

8、9年是过度信贷导致了过高水平的投资,真正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的原因是泡沫在十数年之久的时间中充分消化,二战的生产刺激也加速了恢复的进程。2008年危机是基于美联储实行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和中国的汇率低估导致的信贷扩张,市场信号扭曲,指导了错误的投资和消费,由此,造成泡沫急剧膨胀。如果信号正确,从国际上说,中国企业会更早谨慎,美国消费会更早收缩。奥地利学派对二次危机的解释,比货币和凯恩斯学派更加准确。药方:经济危机是因为政府增发货币,造成虚假繁荣,扭曲价格信号,诱使企业家过度投资。经济危机只有经济萧条本身才能解决。在此之外,任何政府干预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对欧美国家,在危机关头扩大货币供应量就像火

9、上浇油, 正确的事情是回归自然的利率,鼓励个人储蓄,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开支和降低社会总消费的方式来尽快提高储蓄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长期的储蓄-消费均衡。实证: 根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都进行过准确的预测。应用: 2008年危机是由于信用的扩张不再基于实体经济的扩张,而是基于金融资产价格的扩张;中国的出口不再基于正常的货物交换,而是基于人为压低汇率或者美元汇率高估,最终以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进口国货币的贬值使债权缩水。变化: 商业周期是经济规律有其客观性,而环境和政策等的变化会影响周期长短; 由于全球化进程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10、 使这场危机在九十年代和2000年两次被推迟,财政和金融手段都已透支,其持续时间将超过1929年大萧条.5. 新古典真实经济周期学派解释: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完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政治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等的冲击,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引起经济周期的外部冲击可分为引起总供给变动的“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变动的“需求冲击”; 这两种冲击各自有引起有利作用的“正冲击”及引起不利作用的“负冲击”, 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占三分之二以

11、上。而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外部冲击之一。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变化,而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又影响商业周期的变化。经济衰退就是对真实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它促使效率较低的生产力退出让位于效率较高的生产力,促使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促使更有活力的制度取代旧制度等。药方:经济周期既然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所引起的,就无需用国家政策去干预,依靠市场机制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宏观政策的失误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会加剧经济的不

12、稳定性,政策本身的滞后性,受利益集团的影响性,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抑制性,会破坏经济稳定和经济本身自发调节的功能。 政府的作用不是用宏观政策去调节经济,而是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物价稳定、利率真实等。因此,不干预或少干预,让真实商业周期完成其使命,造成一个更有效率、更有发展潜力的经济环境; 同时,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其到长期稳定性,防止市场因为对政策的公信力出现怀疑而发生动摇。 实证: 技术进步对商业周期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快速扩张期与90年代的经济繁荣期,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1960年代,美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相当高。应用: 2008年

13、危机主要由技术进步动力衰退造成的, 因此,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变化: 多年的货币政策作为外部冲击对危机产生重要影响.总结而言, 由于近代数十年以来,凯恩斯和货币学派的重要影响, 2008年的危机,多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基本是新凯恩斯和新货币学派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 总体采取的政策与1929年的政策基本类似,虽然刺激措施产生了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危机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这点与缺乏新的经济理论的指导相关联.2. 经济学的终结或者新理论的构建1. 经济学的终结2003年,芝加哥大学教授、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做了主

14、席发言。在发言中,他宣布:预防萧条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商业周期基本上已经被驯服,针对商业周期的任何进一步举措带来的益处微不足道。抚平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波澜,对公众福利而言,增益很少,所以,应把关注重点转向诸如长期经济增长这样的问题。2004年,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本伯南克在发表的演说中也提出了与罗伯特卢卡斯基本相同的观点: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解决了商业周期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商业周期大体上已经解决了,它现在基本上只能算一种小麻烦,而不再是突出的议题了。更多的经济学家声称:衰退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更是绝无可能。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界似曾相识,之后就爆发了物理学革命(相对论

15、).2. 理论创新1) .经济学方法论困境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的科学,一旦涉及到人的行为, 客观的现实世界就不再是决定结果的唯一条件,人的主观认识同样对结果起到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主观认识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而应用这种认识又是另一回事。这一特性不仅在凯恩斯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指导实践中表现明显, 也在金融市场的“反身性”原理即参与者的认识和真实事件之间的双向影响中表现突出.经济政策(不完善的)(不完善的)(不完善的)现实经济(政策前)(不完善的)(不完善的)(不完善的)经济理论认识(不完善的)真实经济(政策后)(不完善的)(不完善的)(不完善的)政策指导的实践(不完善的)实践实践(不完善的)(不完

16、善的)(不完善的)(不完善的)认识的力量或破坏力就这样通过改变政府政策而表现出来,而且让被改变的在践行这些观念时异常坚定至死不渝。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四五十年中,美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保守。但到了70-80年代受新的金融思想影响, 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给金融行业带来所谓的繁荣和更多的灾难,更带来90年代的新经济,甚至有人宣称商业周期已经消失.当格林斯潘最后几次在美国国会现身时,得到犹如金融救世主降临般的欢迎; 然而,在危机之后的几年,格林斯潘就遭遇猛烈批评。有理由相信,一些过去的经济理论已经失效。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写道:“带来危险的始终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凯恩斯认为,真正短缺的

17、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2).实践困境2008年危机发生前, 西方经济政策总体在凯恩斯和自由市场间徘徊, 缺乏长期性; 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在救市过程中,发现缺乏新的经济理论指导, 依然回归凯恩斯和货币学派, 经济危机的解读和药方呼唤新的和更深入的经济理论.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特点, 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 经济主体逐步产权化,而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 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而国家计划仍发挥重要作用; 危机状况下中国的政治体制对稳定信心显示了其优点.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谁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谁就具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格。解读中国经济也需要新的理论.3).新经济周期理论-理论启示: 真实

18、经济周期与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结合可以较好地解释两次危机, 因此,政府应对策略仍需要有更深入的经济周期理论来指导.其中,技术进步、全球化、美元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同时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政府经济政策干预的影响本身也构成重要因素。-实践启示: 索罗斯认为2008年的危机是一轮持续了60多年超级繁荣周期的结束,建立在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并且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鼓励了道德风险,并推动信贷进一步的扩张。其金融理念已得到市场验证。-结论: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对现有经济理论与政策体系的激烈争论,既有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质疑,也有对原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批评,更启示人们需要创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来指导。 作者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