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7223838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原理和生产工艺.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机械化生产中,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能量之间的转换。人力、畜力、风能、水能、蒸汽能等都曾经作为基础能源被转换成机械能,服务于生产制造业。 然而,在电能出现之前,无论哪种能源都无法兼备效率、运输、储存三大优势。电能的转化来源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能源,同时,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转变为多种能源,广泛运用于生活、制造、科技领域。 电机是通过电磁转换特性,实现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划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1.电机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定律揭示: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b.处于磁场内的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通过电流时,导体会受到垂直于自身的磁力。 以上两个定律使电磁转换成为可能,我们用a理论制作了发电机,用b理论实现了电动机。 2.电机的组成 电机整体可分为定子与转子两部分,定子负责励磁,生成磁场;转子于磁场中受力旋转,驱动负载。,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2.电机生产工艺流程 2.1 绕丝 线圈在励磁线路中提供电流,在铁心产生磁场,形成NS两个磁极。在三相电机中,绕组电阻平衡率低,会导致输出转矩不平衡,形成局部环流,电机会产生转动异响、抖动、发热严重等问题。直流电机中绕组电阻不平衡,仍会导致电磁两极差异带来的问题。但一般情况下,因为直流电机功率较小,且电阻 串联不便量测,多以监控

3、电流为主要参数。 绕丝的材质一般为铜丝,表面镀上绝缘层, 绝缘层依耐热等级分为不同规格。 绕丝机可以设定额定转数,加上绕头槽深 不同,可以做到匝数的防呆。 控制点:绕丝直径、绝缘等级, 绕组电阻23%,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2.2 绕组定子装配 由0.30.5mm厚的矽钢片组成的铁芯是优秀的磁导体。铁芯用来产生磁场,其自身接地,因此线圈必须与铁芯绝缘。在线圈自身绝缘的基础上,各线圈槽内用绝缘纸包裹线圈实现绝缘隔挡。,最右图中隔相的绝缘纸未能正确安插,仅能靠线圈自身绝缘防护,存在隐患。绕组定子安装完成后,进行绝缘检测和三相波形观察。 绝缘和相位不过,都会导致电机不平衡的问题。 控制点:绝缘纸安插,

4、绝缘检测,波形观察。,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2.3 浸漆 为进一步提升定子绕组绝缘效果,将缠好的 绕组定子浸入绝缘漆中,为提升效果,可采 用加压浸漆,之后烘干。浸漆与烘干参数应 根据绕丝绝缘等级设定。 控制点:浸漆参数,烘干参数 2.4 机壳安装 电磁转换中,气隙指的是静止的磁极和旋转 的电枢之间的间隙,气隙的大小,决定磁通 量的大小。气隙大,漏磁多,电机效率降低。气隙小,电枢与磁极易干涉,气隙影响较多,并非越小越好。不同的电机有不同的气隙要求。因此,机壳、绕组定子、转子之间的同心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控制点:同心度,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2.5 转子组装 转子由轴、轴承、电枢组成。转子的电枢主要介绍

5、两种结构:鼠笼式和永磁式。鼠笼式通过浇铸(铝、铜等)使金属间形成短路环,通过磁场变化感应电流转动,广泛用于交流电机。 永磁式通过永磁铁作为电枢,受磁场力转动,多用于低电压直流电机,右图是我司燃气快速的永磁转子。 转子的问题大多在同心度与轴承的选择,其影响电机的性能与寿命 控制点:同心度。,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2.6 风机安装 电动机驱动风机旋转,除去电机自身特性,最重要的便是风机的动平衡。动平衡决定着风机的产品质量,其主要影响风机的噪声、震动、承载部件寿命、功耗,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动平衡从偏心重量、偏心距及偏心方位来评估风机,从低到高精度见右表。,低,高,3.电机的质量控制总结 作为使用电机的用户,我们在进货检验时,根据前言,我们更多的关注电机的电平衡性能和动平衡性能。 以下是建议具体检测的项目,因各电机性能不同可酌情选择: 3.1 外观:引出线端子接线应紧固,不可有松脱现象。壳体完整无缺陷、无裂纹。 3.2 三相电机应测量三相直流电阻,三相电阻应平衡,相差23% 单相电机应测量主、 副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平衡值23%。 3.3 测量电机在额定电压下的相位间电流,应符合规格要求。 3.4 电机应做耐压试验,考验绕组对机壳或相间的绝缘强度。 3.5 电机空载、堵转试验,空载、堵转耗损应符合标准 3.6 电机其他异常发热、异味、振动、异响等。,电机原理与生产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