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226117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改进卢龙县印庄乡印庄中学 李娜新本实验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材上的实验是将物质溶于水后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认识热量的变化。但温度计刻度比较细小,远处的同学根本观察不到,只能听最前排的同学读出具体的温度而感受热量的变化,学生不能形成直观的认识,印象也不深刻。课本实验装置如下图: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一、设计装置:利用透明塑料瓶、输液管、透明胶带等器材自制吸热放热测量器,操作如下:(1)、将透明塑料瓶截掉底部,在塑料瓶盖上钻一个大小合适的孔。(2)、取输液管

2、“滴壶”的一段,用注射器向输液管内填充红色液体,内部留有一定量的空气;把“滴壶”上端用胶条封闭,下端输液管穿过塑料瓶盖,旋紧,用透明胶带将输液管固定在塑料瓶上。(3)、实验前对准输液管内红色液柱位置在瓶身上作上标记。二、设计原理: 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当温度改变时,滴壶内封闭的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升高或降低。三、实验操作:1、固定装置:将三套装置分别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2、加水:向塑料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水的位置与瓶身凹进的部位相平)3、做标记:对准输液管内红色液柱的位置做上标记。如图:4、加固体:向塑料瓶内分别加入先称量好的5克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用玻璃

3、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四、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几乎没有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氯化钠溶于水后吸热、放热现象并不明显。(2)、观察到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升高,可以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3)、观察到加入硝酸铵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下降,可以得出结论硝酸铵溶于水吸收了大量的热。如图:五、装置优点:1、该装置可以完成在溶液中的一系列吸热、放热实验。(如物质的溶解吸热、放热,中和反应放热)适用范围广。学生通过现象“红色液柱”升高或降低来体会温度的变化,认识吸热、放热现象,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2、操作简单易行,可视性强。即便是教室最后的同学也能清晰观察到。3、装置所需材料主要来源于生活,简单易制,学生可以课上制作,也可以课下自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六、注意事项:1、选用口部比较大的塑料瓶(如营养快线)防止部分药品落入瓶子口部,无法搅拌。2、“红色液柱”用品红溶液效果好,塑料管染色少。3、输液管不宜太长。4、实验前在瓶身做上记号,便于学生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