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气候特点;.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228019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市气候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元市气候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元市气候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元市气候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元市气候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市气候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元市气候特点气候环境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介于东经1043710647,北纬31223256之间,比邻川、陕、甘三省,北接陕南,西连陇南,南控剑门,东引巴山,雄踞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属盆北低山区。广元市辖四县(剑阁、苍溪、青川、旺苍),三区(市中区、朝天区、元坝区),幅员面积1630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人。广元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立体气候明显,山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应多种植物生长。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是南北的过渡带,即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南部低山,冬冷夏热;北部中山区冬寒夏凉,秋季降温迅速。年平

2、均气温16.1,七月份气温26.1,元月份气温4.9。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数1300-1400小时,无霜期220-260天,四季分明,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但自然灾害,特别是旱、涝灾害频繁。广元植被的平面分布为:市境南部低山、深丘的水稻土类区,以农作植被为主,辅以散生林、人工林、疏林、草场、田隙草地植被;市境中河谷“走廊”两岸的新积、紫色土类区,以农作植被为主,森林植被及草场为辅;市境北中山和亚高山的黄壤和黄棕壤土类区,主要以森林植被和草场植被为主。植被垂直分布为:海拔900米以下,多为亚热带的农作栽培植被及疏林、散生林、田隙草地、小块人工林植被;海拔9001600米间,为山地亚热带

3、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主要是天然次生林和草场,杂以人工飞播林、栽培林和农作栽培植被;海拔16002100米间,为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多为次生林及灌丛草场植被,杂以天然原生随被。海拔21002400米之间,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这类地带面积很少,主要分布于旺苍县北和青川县西北境,多为原生植被,杂以少量次生植被。海拔24003600米间,为寒温带亚高山针叶林带,这类地带面积极小,分布于青川县西北境,因人迹罕至,基本上为天然针叶林原生植被。海拔3600米以上为寒带亚高山矮化灌丛草甸带,仅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境之大草坪地区,多为原生草甸植被。广元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27. 1,极端

4、最高气温39. 3。最冷月均5,极端最低气温-9.2,年均日照为13381561小时,无霜期达264-305天。年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全市地貌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农业气候类型,为生物物种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如在米仓山、龙门山和摩天岭等山区,保存着数千种生物资源,其中有不少珍稀动物列为国家或国家一、二级保护品,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林特土产出口创汇,这也是山区气候的优势之一。从行政上区划,绵阳、德阳、广元属于川北地区,而这三地均在北纬30度线上,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8.7至21之间。这里土地富饶,生物多样性极

5、其丰富,非常适宜于有益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和繁衍。广元位于四川盆地北沿,秦巴山脉横卧于此,挡住了由北而来的寒冷空气,使得广元气候常年温暖湿润。1.太阳辐射能资源11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理纬度、地形和云雾。广元常年日照时数为1337.61560.5小时,但年际和地域间差异较大,1978年苍溪县年日照数高达1822.3小时,1960年剑阁县仅为927.7小时。各月日照时数中,均以8月为最多,都在150小时以上,其中苍溪县多达233.9小时。2月最少。均不足80小时。旺苍县最少为66.2小时。然而日照百分率各县(区)则相差不太多:青川30%,苍溪35%,市中区、剑阁、旺苍均为3

6、1%。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中,48月这5个月占了全年的56%左右,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在93月这7个月中,日照时数占全年的44%左右。表1 大小春生长季的日照时数(小时)青川剑阁市中区旺苍苍溪大春410月857.6956.3956.5968.61114.8小春105月805.9740.1790.3746.0890.02.热量资源热量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条件,它直接影响并决定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只有在热量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才能正常发育、才能稳产高产。2.1广元的积温及持续日数一般以0和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作为衡量某一地区热量资源的标准。广元的积温和持续日数见表2。表2

7、 广元0和10的积温及持续日数青川剑阁市中区旺苍苍溪0积温5028.05461.75885.75922.96194.6持续日数357.6363.6364.8365.1465.310积温4247.64579.45056.45083.25341.0持续日数223.0231.9247.5246.5254.0由表2可见,广元市的积温0及10的持续日数均呈由北至南增加的形势。2.2无霜期无霜期也是量衡一地区热量资源的条件之一。广元无霜期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苍溪最长为291天,青川最短为233天,其余各地在266天左右。2.3广元山地热量的垂直分布在山地热量的垂直分布中,以积温变化最为重要。根据广元市天台山

8、气候考查资料可知,广元市海拔高度为1225m处,1222积温为2082.1,持续天数仅为101天,这已不能满足一般水稻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只能种植一些杂梗型水稻品种。而在海拔800m以下的地区,1222的积温可达3400左右,持续天数可达150天,可以种植丰产性好,生育期长的杂交水稻品种。3.降水资源由广元气候资料及气候考察结果可以看出广元市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和东部降水偏多,西部和东部各有一个1300mm和1200mm的降水中心。南部降水少于北部。全市降水分布呈一鞍形。在同一山地,南婆多余北坡,西坡少于东坡。沿嘉陵江河谷和低山地带,一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为降水量东西分界的过渡带

9、。四季降水分布不均匀,各市各地夏秋季降水多,冬季和春季降水少,夏秋季的降水可达全年的80%,而冬春季只占20%,在春季,青川、市中区、剑阁的降水仅为160190mm,易发生春旱。在夏季,苍溪降水量不足500mm,易发生夏伏旱,而其余地区多发生洪涝。在秋季,旺苍和苍溪易发生秋霜,而在冬季,全市年年东旱。从农业生产需求出发,只了解降水量是不够的,尚需了解80%保证降水量。广元各地保证率年降水量在777.8934.0mm,其中以旺苍最多(934.0mm),苍溪最少(777.8mm)。4.主要气象灾害广元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害、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秋霜。干旱是广元市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

10、,按其出现的时间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由历史资料得知,广元市一般区域性夏旱为89%,多余伏旱63%和春旱52%。低温冷害一般是指春秋季的低温天气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广元市春季低温出现的频率平均达75%,以山区为最高。而秋季出现的低于20的持续低温,也致使玉米、水稻生理机能受阻,造成减产。广元市8级以上的大风比盆地内各地市多610倍。大风可分为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前者多发生在春秋季,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后者多发生在夏季。广元市的69月常发生日降雨量在100200mm的大暴雨,形成洪涝,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个时段内。全市发生洪涝的频率以剑阁为最多(75%)。冰雹是

11、一种地域性气象灾害,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根据广元的实地调查,全市南部和中部河谷平坝地带冰雹发生的次数较少外,其余地区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雹灾。911月,广元的秋绵雨和低温几乎是同时发生,各县(区)出现的频率为52%81%,晚秋的秋绵雨频率为30%40%。5.气候资源的综合评价5.1夏热冬暖气候广元市终年湿润,有利于资源的全年使用,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夏季炎热,但无高温危害,冬季温暖无严寒,冬干却不干燥。海拔900m以下地区,冬季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这种终年都是生长季的热量资源态势分布,保证了气候资源能全年均衡使用,构成了广元农业的“大春有优势,小春不小”的特点,使气候资源

12、的利用率相对较高。5.2水热同季,气候资源的有效性高广元市春暖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太阳辐射也以春季最多,水热同季,与大小春作物对光、热、水需求同步,同时,光、热、水三大气候因子在数量匹配上比较协调,有利于农、牧、副、渔各业对资源的利用,故资源的有效性高。5.3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分布明显,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广元市海拔1000m以下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北部山区高度变化大,气候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山地气候类型,为各种名贵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盘羊、当归、贝母、天麻等)提供了优越的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山区发展种植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为发展经济林木和畜牧业等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是山区的优势。5.4 气象灾害频繁,限制了气候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广元的气象灾害多,特别是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够均匀,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过于集中,常造成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极大地限制了气候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使气候资源的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这也是广元农业收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