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ppt.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236217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凸透镜成像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凸透镜成像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凸透镜成像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凸透镜成像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ppt.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引入,请同学回忆以下概念: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提出问题:,这些美丽、迷人的照片是怎样的来的?,照相机,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凸透镜的应用,镜头(凸透镜),(像),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投影仪,现象:,同一个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问题:,猜想:,实验,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

2、,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么关系?,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40,上图中几个元件的名称为: A是: , B是: , C是: ,D是: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烛焰,预备知识:,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40,25,68,u=?,V =?,15cm,28cm,注意:1、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

3、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光屏上得不到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实验探究、收集数据,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实验步骤,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f 10 厘米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移动凸透镜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2f; u=2f;fu2f; u=f ;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最清晰为止;若光屏上无像,可透过凸透镜看烛焰。 4、记下物距、像距

4、和凸透镜1倍或2倍焦距相比较,再记下成像情况。,实验数据记录:,f=10cm,归纳一下,分析与论证:,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fu2f、v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大于2倍焦距,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于2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于1倍焦距,不 成 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小于1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分界点

5、: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 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3、成实像时,u越小,v越大,像越大。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进物退,像变大,反之像变小。) 4、成虚像时,u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越大。,小结:,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寻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6、,D,请你选一选!,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A,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运用与挑战 :,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准备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再见!,设计,课题,预备,实验,10,5,论证,口诀,练习,拓展,挑战,返回,结束,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