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7236304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土门镇中心小学陈国林 关注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反而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耽误了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效。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全部的事实,或许还使人觉得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象在各学科中都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以及自身的教学反思,以语文课堂为例,拟从教学策略选择、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时间管理、备课的高效性四方面陈述

2、。一、 选择最佳教学策略课堂存在的无效教学问题,很大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问题,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由来已久。据陆怡如积极学习所述,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学方式 记住率教师讲授 5%学生阅读 10%视听并用 20%教师演示 30%学生讨论 50%学生实践 70%学生教别人 95%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教学方式 采用率教师讲授 95%学生阅读 80%视听并用 70%教师演示 65%学生讨论 45%学生实践 20%学生教别人 5%通过调查发现,53.5%的教师每

3、节课讲授时间为15-25分钟,31.3%的教师讲授25-35分钟,14.1%的教师讲授35-40分钟,还有1%的教师讲授超过40分钟。事实证明,教师们现在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竟然是效率最低的方法,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当然,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但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实践等有效手段是不是可以优先考虑,有条件的可以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可以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学习心理学的规律,让教师事半功倍。二、 改进课堂提问艺术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简单,学生可以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少提为妙,既然无需思考,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课堂提问,抛出的问题像一

4、捆集束手榴弹,学生连问题问些什么都记不住、理解不了,更遑论解决问题,于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有的教师刚抛出一个问题,马上让学生回答,中间只隔了一二秒钟,学生无暇思考就被点名回答,可见一点互动的诚意都没有,效果之差,可想而知。有的提问,新课刚开始后未作任何铺垫预热就直奔主题,有的问题则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无人能答,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实施新课程后,有的教师以为理念要更新,就要想新花样,却不尊重教材,有的问题问得太空洞,脱离文本,只把文本纯粹作为“用件”、“道具”,浪费了文本资源。比如最近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圣陶杯”语文课堂教学

5、大赛上,有位参赛选手执教诗经静女,40分钟一节课,课堂上却用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想像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游离文本,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如果能将这些时间紧缩一些,扩展到诗经其他类似篇目的比较阅读,效率可能更高、更佳。看到这些问题,避免这些问题,无疑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 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一堂课40-45分钟,宜分为三大段来分配。根据学习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课堂的导入、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教学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大致了解,这些前期准备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为佳。对文本的深入挖掘、由生到熟、由苦到甜为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可以设计各种符合

6、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课堂气氛,在热烈而积极的求知氛围中,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体验,这是关键的阶段,估计用时20-25分钟左右为佳。第三阶段为提高、升华、回味阶段,如语文课,就要遁着文本文学文化的逐层深入的路径,打开学生视野,得到美的熏陶,获得认知的成长,估计用时1015分钟为佳。当然,每堂课根据类型不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不同,时间的分配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在执教之前必须对45 分钟时间的安排成竹在胸,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对课堂高效的直接把握。四、 提高备课的效率1、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备课是有效教学重要一环,但因为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有教学常规检查,而这种检

7、查,长年累月,陈陈相因,有的就演变为一种刻板的程序,有的特别看重教师备课的卷面工整、备课的篇幅等所谓可以量化的指标。在这种误导之下,教师就为检查而备课,为备课而备课,到最后,也不知为什么而备课。辛苦书写的教案成了摆设,导致备课、教学两张皮,形式主义,浪费时间。而有效乃至高效的备课,重在实质,重在对文本本身的深入解读与课堂可操作性的研究,要充分预想到整堂课的走向、宽度与深度,备课,无非是把这种设计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作为“图纸”来实施教学而已。详案固然不是应付检查,那么简案更应充分体现实用性,哪怕只是一张卡片,上面也可以记录板书、提问主要环节、时间分配的标注。以下是笔者在参加宁波市第十届语文教坛

8、新秀时上参赛课的简案: 水调歌头 苏轼(时间分配标注) (板书,含教学环节)2:35(15) 看 景:高远 一点浩然气2:45(10) 想 人:旷达 千里快哉风3:00(15) 悟 气:浩然总结、作业:3:05(余秋雨)教学中,简案另配以教学PPT,可将制作好的PPT用讲义形式打印,放在一边,以配合观察教学环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2、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备课资源,充分吸收别人备课的长处,加以合理利用、补充,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要在执教者本人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体会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班级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有

9、位教师在相关调查问卷时说得很好,或许能给我们的高效备课带来一些启发:“资源共享+结合本班学习实际+自我反思。第一次备课:由于一个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同,因此,备课资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级统一购买,网上教案资源共享。资料相对集中后,用打印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课前教师要二次备课,要详细批注和修改、增补删改,有些甚至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合并课时或者另外选择重备。第三次备课:课后应有本课的反思,以及错例分析,还要对课后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案和上课策略。”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应该是他的立足点,讲台是不是站得住,站住了能不能立起来,很关键的一点,要看他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新课改的实施,必然要求减负增效,于是对教师提出了基本的也是必然的课堂有效性要求。在这样的要求面前,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有应对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为献计,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