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性)数据收集表现场数据收集表见表A.1。XX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现场数据收集表收集时间制表人产品名称产品说明及用途功能单位生产基地名称生产基地地址原材料输入原料类型单位数量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距离数据来源原料消耗表、财务报表原材料运输清单能源与燃料输入能源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能源平衡表、电力缴费通知单、外购热力结算表水资源输入水资源类型单位数量数据来源输出种类单位数量去向或用途XX电池产品运输距离统计表排放废气废水固废废弃物出货单(资料性)全球增温潜势值(GWP100)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值(GWPlOo)见表B.1。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值(GWP)GWP(100-yr)I
2、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值二氧化碳(C02)1甲烷(CH4)28氧化亚氮(N20)265氢氟碳化物(HFCs)HFC-2312400HFC-32677HFC-1253170HFC-134a1300HFC-143a4800HFC-152a138HFC-227ea3350HFC-236fa8060HFC-245fa858全氟化碳(PFCs)CF46630C2F611100六氟化硫(SF6)23500三氟化氮(NF3)16100(规范性)不同来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外购原材料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计算电池原材料的温室气体排放见公式(B.1)。E原材料I=E(ADiXEFi)(B.D式中:E原材料,t原材
3、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i不同原料类型;ADi原材料力的活动数据,单位为kg原材料EFi原材料力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为kgCXhe/kg原材料力。活动数据获取生产每块电池使用原材料的量,以电池生产厂家提供的生产数据清单为准。排放因子数据获取原料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数据。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计算各阶段之间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见式(B.2)。运输排放应包括与从源头到运输点的整个运输过程相关的排放。E运输阶段=,(DiXMiXEFi)(B.2)式中:E运输阶段一各阶段之间运输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
4、gCO2e);Di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单位为千米(km);Mi运输的原材料、产品、废弃电池力的重量,单位为吨(t);EFi采用运输方式的排放因子,单位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吨千米运输方式(kgCChe/tkm运输方式)。活动数据获取距离可根据地图确定。排放因子数据获取运输类型排放因子根据实际运输情况选取,可参考附录E表E.2的推荐值。电力、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计算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式(B.3)oE电力=AD购入电力XEF电力XGWP100(B.3)式中:E电力核算期内使用电力排放的温室气体,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Che);AD购入,电力核算期内购入电力,单位为兆瓦时(
5、MWh);EF电力电力消耗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兆瓦时(tCCh/MWh);GWP100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参照IPee提供的数据。计算使用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式(B.4)。E热力=AD购入,热力XEF热力XGWP100(B.4)式中:E热力核算期内使用热力排放的温室气体,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Che);AD购入,热力核算期内购入热力,单位为吉焦(GJ);EF热力热力消耗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Ch/GJ);GWP100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参照IPCC提供的数据。活动数据获取电力活动数据,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耗台账或统计报表和
6、绿电交易协议、中长期绿电交易协议为据。热力活动数据,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账或统计报表为据。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网排放因子采用国家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可取推荐值o.lltC0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计算使用各种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见式(B.5)。E燃料=(AD燃料NXEF燃料KjXGWP100)(B.5)式中:E燃料核算期内消耗的燃料i排放的温室气体,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AD燃料用核算期内核算单元悌/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燃札u一一核算期内核算单元/第7种化石
7、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GWP10O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参照IPCC提供的数据。活动数据获取第J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是核算期内该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其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计算见式(B.6)oAD燃料a=NC%,jXFGj(B6)式中:NCVij核算期内核算单元,第/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立方米(GJ104n1113);FCiJ核算期内核算单元Z第J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4Nm3)。化石燃料燃的净消耗量应根据企业
8、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可遵循GB/T213、GB/T384、GB/T22723等相关标准,开展实测;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宜参考附录E表E.1的推荐值。排放因子数据获取计算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见式(B.7)。EF燃料,t,i-CXO凡jX石(B,7)式中:CCiJ核算期内核算单元悌/种化石燃料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宜参考表E.1;OFij核算期内核算单元悌/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宜参考表E.1。(资料性)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模板产品名称:委托单位名称:评价报告编号:评价依据:评价结论:XXXX公司(
9、填写产品生产者的全名)生产/提供的(填写所评价的产品名称),从(填写某生命周期阶段)到(填写某生命周期阶段)的生命周期碳足迹为kgC02eo(签名)批准人:评价机构:(盖章)批准日期:一、基本信息1.1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型号产品图片产品功能产品工艺流程图1.2制造商基本信息公司名称公司简介公司地址公司网址1.3联系人基本信息联系人电话Email二、产品碳足迹核算目标和范围2.1目标2.2 功能单位2.3 评价边界范围产品范围:本报告的核算对象为XXXX公司牛产的型号为XXX的XXX电池。时间范围:本报告选取20XX年作为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核算期。温室气体范围:二氧化碳(Ce)2)、
10、甲烷(CH4)、氧化亚氮(N2。)、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七类。本报告对二J电池碳足迹的计算涵盖了从到(填写某生命周期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系统边界示意图如下:2.4 数据取舍准则2.5 数据质量要求三、数据收集螫J电池产品生产阶段始于原材料的生产,到成品组装包装完成。生产阶段的清单数据包含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带出的废弃物及其运输过程。螫J电池的部件名称、质量及质量百分比信息如下表所示:表1XXX电池部件名称、质量及质量分数百分比编号部件名称数量质量(kg)质量比例(%)123456789101112
11、13141516预计用水量:XXXXm3a17预计用电量:XXX万kWh/a3.1 原材料获取及生产该产品原材料数据来源于产品物料清单,产品物料清单表信息数据是由企业工程师根据2J电池实际生产过程汇总而得。上游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数据采用XXX数据库中的据。3.2 产品制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是根据企业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数据采集得。3.3 分销产品分销阶段主要涉及产品运输过程排放,数据可从产品运输距离统计表获得。3.4 产品使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为辅助使用的产品,不消耗能源和材料。3.5 生命末期生命末期考虑产品在废弃阶段处理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该部分数据结合XXX
12、情况和XXX数据库中的数据。四、产品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五、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每功能单位的产品从到(填写某生命阶段)的生命周期碳足迹为kgC02eo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表A.2所示。表2XXX电池生命周期排放清单说明生命周期阶段碳足迹(kgCO2e)占比(%)原材料获取与加工产品制造分销阶段使用阶段废弃处置阶段总计六、评价结果解释6.1 结论总结碳足迹核算报告的主要结论;提出XXX电池产品的环境改进建议,例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针对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不同利益相关方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6.2 假设和局限性6.3数据质量评估七、报告管理及保存八、参考文献九、支持性文
13、件报告结束(资料性)相关参数的推荐值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见表E.Io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aGJ/t或GJl(TNm单位热量含碳量btc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t20.30427.4994烟煤t19.5726.1893褐煤t14.082896洗精煤t26.34425.490其他洗煤t8.36325.490其他煤制品t17.4633.690焦炭t28.447a29.593液体燃料原油t41.81620.198燃料油t41.81621.198汽油t43.0718.998柴油t42.65220.298煤油t44.7519.698液化天然气t41.8
14、6817.298液化石油气t50.17917.298焦油t33.4532298粗苯t41.81622.798气体燃料焦炉煤气IO4Nm3173.5412.199高炉煤气IO4Nm33370.899转炉煤气IO4Nm38449.699其他煤气IO4Nm352.2712.299天然气IO4Nm3389.3115.399炼厂干气IO4Nm345.99818.299a数据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1;b数据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C数据来源为行业经验数据。各类运输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见表E.20各类运输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kgC(he(t
15、km)运输方式类别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轻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2t)0.334中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8t)0.115重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IOt)0.104重型汽油货车运输(载重18t)0.104轻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2t)0.286中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8t)0.179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IOt)0.162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18t)0.129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30t)0.078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载重46t)0.057电力机车运输0.010内燃机车运输0.011铁路运输(中国市场平均)0.010液货船运输(载重2000t)0.019干散货船运输(载重2500t)0.015集装箱船运输(载重200TEU)0.012数据来源为: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附录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