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81609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2025.4第一部分(本部分共60分)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1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依据教材所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故题文说法正确。2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故题

2、干说法正确。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题干说法错误。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宪法核心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因此题干的观点是正确的。5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

3、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监督。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故正确。6 .公民有言论自由有助于公民任意表达自己的意愿。()【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相关知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

4、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故错误。7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故题干正确。8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身自由的认识,根据所学,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9 .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依据教材知识,人民法院

5、是我国审判机关,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观点错误。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故说法正确。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1 .202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

6、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关于修改的决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时政题,解析略。12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AB.C.D.【答案】B【解析】【详解】时政

7、题,解析略。1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宪法的这项规定()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表明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宪法的规定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故正确;:宪法的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干未涉及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

8、意志的统一,故排除;故本题选B。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强调,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故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说明的是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是宪法

9、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故不符合题思;: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 .下图所反映的是宪法、刑法、民法典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B.宪法A.Pl民法典Ll宪法.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ABCD:依据教材知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题文中,宪法世界的根本法,刑法、民法典是普通法律,刑法、民法典要根据宪法来制定。A符合题意,

10、BCD排除;故本题选A。16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下列对我国人权主体的认识中正确的是()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既包括平等权,也包括人身权既包括财产权,也包括劳动权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权的主体。:根据所学,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据此,符合题意;:属于人权的内容,不是主体,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7 .某校八年级同学围绕宪法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中在确的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

11、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基础,有权解释宪法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维护宪法权威,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宪法的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维护宪法权威,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符合题意;: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8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的是()推进合宪

12、性审查工作地方各级人大解释宪法和法律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公民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和捍卫宪法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监督。:依据教材知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公民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和捍卫宪法等都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故说法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解释宪法和法律,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9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

13、实的法治保障。这表明()A.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B.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A: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表明各种法律制定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故A说法正确;BD:观点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D不符合题意;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o20 .下列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识正确的是()A.这项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

14、权利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享有这项权利C.行使这项权利能够确保公民的私人空间不受打扰D.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依据教材知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故D正确;A: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故排除A;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而且要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才能享有这项权利,故排除B;C:确保,说法绝对,“公民的私人空间不受打扰”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关,故排除D;故本题选D。21 .下面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我国尊重

15、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需要坚持简政放权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C.D.A.B.【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故正确;:材料未涉及行政机关要做到简政放权,故错误;故本题选B.22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宪法规定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下列行为中体现公民履行这项义务的是()A.王某喜爱游山玩水,经常在名胜古迹上写下“王某到此一游”B.李某发现同学事先知道阶段考试题,立即将情况反映给老师C.现役军人吴某无意中把含有

16、军事秘密的照片与友人分享D.方某发现某网站展示的中国地图不完整,要求网站立即改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A:王某在名胜古迹涂鸦属于破坏公共财物,与国家安全无关。A说法错误;B:李某举报作弊行为体现维护公平,属于道德或校规范畴,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B不符合题意;C:吴某泄露军事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损害国家安全,属于未履行义务的反例。C不符合题意;D:方某纠正不完整中国地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尊严,直接体现对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维护。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3 .在学校的“法律宣传周”活动中,小易同学要准备一篇以“法定义务须履行”这一论点为主题文案。以下

17、能支撑此论点的论据是()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履行义务比行使权利更能促进社会进步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定义务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若不履行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体现“法定义务须履行”的必然性,故符合题意;: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如公民纳税(义务)保障国家提供公共服务(权利),说明履行义务的重要性,故符合题意;: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他人义务的履行(如受教育权需学校、家长履行义务),进一步论证义务的必要性,故符合题意;权利与义务无轻重之分,二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故错误;故本题选A。24 .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18、员会工作报告指出,常委会坚持依宪立法,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这表明()A.我国推进合宪性审查,切实维护宪法权威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C.人大常委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D.加强宪法监督,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加强宪法监督。A:从题文中“坚持依宪立法、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等句子中可知,我国推进合宪性审查,切实维护宪法权威,故A符合题意;B:观点正确,但题文中没有体现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故B不符合题意;C:中国共产党坚持依宪执政,故C说法错

19、误;D:观点正确,但题文中要求回答说明的道理,而不是怎样加强宪法监督,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5 .赵某等人跟随董某在某工程干活,当时双方约定好一人380元一天,工程结束后一周结清工资。后来董某以发包方没有与其结清工程款为由,仍拖欠赵某等人的劳动报酬共计44375元。赵某等人要维护自己权益,下列程序你认为正确的是()A.与董某协商,不成一请司法所调解,不成一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一上诉至法院B.与董某协商,不成一请发包方调解,不成一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一上诉至法院C.与发包方协商,不成一请司法所调解,不成一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一上诉至法院D.与发包方协商,不成一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一请司法

20、所调解,不成一上诉至法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权的相关知识。ABCD:公民应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依据题文,属于村民和企业的合同纠纷,所以应当先与企业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镇政府调解,调解不成,可申请由仲裁机构仲裁,仲裁不成,公民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26 .一位网友发现多款手机软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向他精准推荐了多位好友,便向互联网法院起诉相关软件运营商并获立案。下列观点能够作为互联网法院立案依据的是()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软件运营商应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A.B.C.D

21、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相关软件运营商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互联网法院立案依据是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软件运营商应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说法正确;:公民的财产权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错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并触犯刑法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故本题选C。27 .以下是小红对“微行为”所作的“微点评”,其中正确的是()A.B.C.D.序号微行为微点评小张怀疑自己的手机被小梁偷窃,对小梁进行搜身侵犯了小梁的人格尊严某照相馆未经允许使用李某的照片做广告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小明外出旅游时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未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小岩的爸爸参加了市人大代表的选举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2、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小张怀疑小梁偷手机并搜身,侵犯的是小梁的人身自由权,而非人格尊严权。故错误;:照相馆未经允许使用李某照片做广告,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确实侵犯了肖像权,故符合题意;:在名胜古迹乱刻乱画违反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属于未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故符合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满足“年满十八周岁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题目中表述“都享有”不准确,故错误;故本题选C。28 .在法治宣传周活动中,林林准备以“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主题,拍摄一组微视频。以下素材与这一主题相符合的是()大学生小军心系祖国,应

23、征入伍市民老张遵守法律规定缴纳税款公交车司机老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小丽为地震灾区捐款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基本义务。:大学生小军心系祖国,应征入伍,这是公民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故符合题意;:市民老张遵守法律规定缴纳税款,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故符合题意;:公交司机老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公民依法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故符合题意;:学生小丽为地震灾区捐款,这是公民自愿进行的慈善行为,属于道德范畴,不属于法定义务,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9 .下列图示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C: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

24、权、隐私权等具体权利,姓名权和隐私权是并列关系,都包含在人格尊严权范畴内,故C正确;A:人身自由和文化权利都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二者是并列关系,并非包含关系,故A错误;B:依法纳税和依法服兵役都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它们是并列关系,并非交叉关系,故B错误;D:选举权属于政治权利,而财产权属于公民的经济权利,二者没有包含关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C。30 .下列是“宣传宪法、守护法治”主题活动中展示的部分内容。党中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中央修宪建议为基础,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

25、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过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C.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D.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ABC: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主旨宪法的性质不符,故排除ABC;D:题文中宪法的修订过程,表明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3题,共40分)31.规范权力运行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依

26、照法律规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1)思考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为了进一步了解宪法,小安搜集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宣誓人:XX(2)结合“规范权力运行”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怎样践行誓词内容。(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答案】(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27、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28、履行职责;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解析】【分析】考点考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必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要求、增强宪法意识。能力考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规范权力运行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一可链接规范权力运行的必要性;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

29、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规范权力运行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一可链接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增强宪法意识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一可链接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促进国家

30、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2.理解权利,履行义务。【明晰依据】以下是小路介绍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爸爸经营一家饭店,我督促爸爸缴纳税款。同学恶意辱骂我,我要求同学道歉。(1)请你写出小路上述行为的宪法依据。【案例回顾】孙某和王某是邻居。王某在自家门口及过道公共区域放置鞋柜、自行车子等杂物,孙某多次要求王某清理其堆放的杂物。王某非但不清理,还理直壮地表示:“家门口就是自家的区域,放点儿杂物或垃圾没什么。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最高

31、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建筑物的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对王某的行为进行点评。【答案】(1)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2)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王某占用公共通道堆放杂物,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给公共利益带来了危害,没有做到依法行使权利。不仅如此,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王某违反了

32、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没有做到依法履行义务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依法纳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法行使权利、权利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纳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爸爸经营一家饭店,我督促爸爸缴纳税款一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关键词:同学恶意辱骂我,我要求同学道歉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步:整合

33、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行使权利、权利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王某在自家门口及过道公共区域放置鞋柜、自行车子等杂物,还表示,家门口就是自家的区域,放点儿杂物或垃圾没什么一围绕依法行使权利、权利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等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3.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材料一某校在法治宣传栏中设置了“宪法条文我解读”栏目。以下是学校法律社团的同学向栏目推送的宪法条文。宪法条文解读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

34、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一百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宪法设置国家机构(1)运用所学知识,为推送的宪法条文补充解读内容。材料二为切实感受宪法与公民的关系,某校时事社团组织“宪法在身边”的主题研讨活动,以下是该社团同学们查找的资料。B十大条中隼入凡央“国公Klf4tH再的核利加又备.6岁(2)结合材料,说说你对宪法与公民关系的认识。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摸害宪法尊严的行为。(3)写出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至少两个)【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

35、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宪法赋予公民权利,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宪法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保障公民平等的享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3)自觉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遵守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见到损害宪法尊严或公共秩序的行为,敢于劝阻、举报或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参加宪法日宣传活动,帮助他人了解宪法知识。【解析】【分析】考点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增强宪法意识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36、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有关知识,从解读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与公民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宪法赋予公民权利,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关键词:O岁、6岁、18岁一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宪法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关键词:宪法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一宪法保障公民平等的享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