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招商引资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徐州招商引资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摘 要 招商引资在经济开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徐州市利用各方面资源优势努力推进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一些可行的成果。但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本文介绍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现状,通过分析其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招商引资 徐州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03-0268-02 一、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现状 徐州作为招商引资的模范城市,招商引资总量不断增长。据统计,2021年徐州市利用外资签订协议211个,合同外资额约2
2、4.39万美元,比同期增长16%。其次,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不少的招商引资工程已跃至1000万以上。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企业中,有多家在徐州落户投资。例如:家乐福、卡特彼勒、汉高等,都在徐州设有分公司以开辟徐州市场。 招商引资资金投入最多的产业仍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次之,投入最少的是第一产业。在工业产业中,煤炭、天然气 、建材等8个能源行业境内投资数目较多;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加工制造业外资投入较多,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与食品制造业是外资比重较多的行业。反映出徐州市利用外资的水平不高。 二、徐州招商引资环境SWOT分析 1.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优势分
3、析 地缘与交通优势 徐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处在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区的交集,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交通运输网络以铁路、公路为主,形成以徐州为中心的发散型交通干线,可到达国内大局部大中城市。2021年铁路运输线路长度 1018公里;公路线路里程 1.52万公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为开展水上运输提供便利。徐州的观音机场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大型主干机场,这些交通优势使徐州形成四通八达的一体化交通网络。更加有利于吸引资金、先进技术与优质的投资工程等向徐州流动;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自然资源丰富 徐州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闻名全国。2021年,徐州煤炭储藏约为107732万
4、吨,年产量约2500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95%以上,矿产储量种类达30多种,开展化工产业优势明显;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能源需求型的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吸引招商投资。徐州现已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与机械工程基地。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300余个,国家级大型工业企业137家,例如徐工、徐矿集团。自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徐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开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开展,初步形成了工业化产业链。成为徐州社会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 社会文化条件优越 科技开展水平高的地区,具有较大的投资开展潜力,能帮助外来投资企业以更高效率的获得投资收益。2021 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为 18014 件,增长 22.3
5、通过鉴定科技成果 172项。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稳步提升,可以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效劳。 徐州市的人才资源也不容无视。徐州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数目不少,每年输出毕业生总量很大。据统计,徐州现有各类科技开发机构335家。共有高等院校12所、在校人数13.36万人;高校数量居江苏省第二,为徐州市招商引资开展奠定了人才储藏的根底。 2.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劣势分析 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徐州市高校数量在省内领先。但很多毕业生结束学业后并不留在本市工作,造成大量高端人才流失。许多人才都选择去苏南地区或上海等金融中心开展,而留在本市的专业人才由于有些园区距市区核心地带较远,社会配套设施差,往往不愿
6、长期留在园区内的投资商企业工作。另外,徐州市的人才供应成“金字塔型,普通技术人员供应较多而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却很少,因此增加招引的困难程度。 重大工程的优势逐步弱化,新兴产业未形成集聚效应 徐州地区的矿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已形成体系,但该产业自我配套能力薄弱,无法形成连续效应,致使产业优化升级困难,与苏南的信息技术产业能在很大范围内形成集聚效应产生鲜明比照。其产业结构陈旧,第二产业产业投资份额较大,第三产业相对偏低,农业投资最少。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以往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开展第二产业投资,导致现今需要寻找其他行业以吸引投资,但新型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未能承当制造业衰落后招商引资的主体
7、地位。这是导致重大工程减少的根本原因。 3.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的机遇 上海、苏南地区的局部产业转移工程外迁选择徐州作为新的产业城市。 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及上海率先开展,资本已出现饱和,本地市场需要已无法满足资本增值的要求。资源要素价格随之升高,企业投资本钱日益增高。因此,该地区急需转出产业以提升地区招商引资的质量与结构。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产业转移方式也将从单个产业转为产业系统性转移。徐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城市,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充分展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调整。 通过旅游产业扩大招商引资规
8、模 徐州历史积淀浓郁。政府可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广泛引进培养一批旅游文化企业,树立模范带头企业以带动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应大力开展旅游业投资,开辟除制造业以外的招商引资亮点。 4. 徐州市招商引资环境开展的威胁 徐州招商引资经济环境在江苏省各地区不占优势 招商产业缺乏详细的微观措施,易导致招商环境混乱 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划一般是只有纲领的文件,表述的宏观性很强,而本级各区、县开发区也很少制定详细执行措施,没有统一的产业开展规划。因此,容易导致招商引资环境混乱,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徐州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徐州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不够完善 在部门管理方面,有些招商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协调能力不够,
9、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够。在投资政策方面,政策不配套,没有结合徐州特色经济产业环境,引资政策缺乏吸引力。此外投资上的融资渠道狭窄,缺少足够资金支持。 招商专业化程度较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 要想做成一项招商引资工程,必须配备专业性人才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引资效率。徐州招商引资人员储藏较少,投资领域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招商活动缺乏专业队伍。专业化招商队伍仍未建立,容易出现具体招商工程分摊工作不明现象。缺乏从工程规划直至后续保障一体化的专业招商引资队伍。 政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改变原有角色定位,防止角色越位。 投资行业过于集中 徐州是以重工业为特色产业,投资多集中于第二产业。但引进的工业
10、工程缺少相应的上下配套,产业链不够长,工程规模仍不够大,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苏南地区招商引资工程已经转向以效劳业为主的产业投资,而徐州引进外资的重点仍然停留在机械设备制造业上, 近几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增幅依旧很小,开展层次不高。缺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工程,尤其缺乏能起支撑作用的高科技工程。 四、促进徐州市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成立专业的招商团队,政府转变招商角色 招商引资必须通过引进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招商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员考核上岗制度;对招商者加大培养力度,着重在实务方面进行培训。同时,改良工作流程。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分析处理、招商洽谈、后续跟进队伍,在引入工程时各团队相互协作
11、更加有效提高招商竞争力。 政府应当明确角色定位,在招商引资中“退居二线,当好“配角,更多效劳于企业,帮助企业找寻对外合资合作的共同点,为企业建设出色的对外合作的投资平台。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成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良性互动的招商引资格局。 运用中介招商等新兴模式,提升重大工程引进能力 现阶段徐州招商引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都为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的新型模式是未来政府招商引资的新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一、通过挂靠国内大城市的中介机构。徐州作为上海的周边城市可以进行主动挂靠,成为他们的“分支办事处。二、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招商中介公司,在徐州发挥带动、引导、示范作用。三、从徐州市
12、的社团组织、行业协会中别离出招商功能,发挥非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使招商引资活动更加市场化。 扩大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 现阶段,经济开发区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平台。在环境建设时,要做到“产业兴园,凭借园区优势条件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展具有针对性地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目前,徐州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七个省级开发区。应当依据每个园区的实际情况,成熟园区重点落点提升优化上,比拟薄弱的园区集中引进产业促开发,提高园区效用。通过建设小微企业集聚区,落实园区责任人负责制,促进园区协同开展。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招商引资对徐州市开展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果,对招商引资效应的分析多采用举例论证和归纳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要进一步做出实证分析,以科学严谨地呈现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建锋.南通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21. 【2】 刘增科.徐州市利用外资的优势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2021,:9-10. 【3】 孙琛.昆明市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21. 【4】 吴迪.营口市招商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 【5】 贾慧萍.青岛市招商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21. 【6】 何慧敏.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象山县为例D.宁波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