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553979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一、创设情境,感知表象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 所以我采用了学校升旗仪式上本班三名旗手的照片入手, 请学生欣赏照片, 通过太小看不清楚需要放大照片, 放大到一定程度照片开始模糊就需要缩小的感知,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 再通过判断生活中常见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问题情境, 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 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教学时对例题做了适当调整, 把三个图形做了变动, 使之能统一于“先按 2:1 放大,再按 1:3 缩小”,更好地方便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探索放大的规律时,把教材中的图形分别改为“原来的” 、“放

2、大后”、“缩小后” 加以叙述,使学生更容易更容易认识到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写比的规定。 虽然按 2:1 放大相对简单,先让学生讨论 “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 ,学生明确“按 2:1 放大是图形的各边放大 2 倍”后放手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多媒体加以动态演示,并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画法:先确定底和高,再确定斜边。最后引导观察图形各角的没有变化,从而发现规律:放大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探索缩小的规律时, 基于学生已具备了放大的知识铺垫,放手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发现验证”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两个目的: 1、学生能在网格中画出缩小

3、后的图形; 2、通过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再通过引导学生了解、 感知三个图形两两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即两个相反的过程。三、梯次拓展,提升能力学生对“做一做”中直角三角形、 “堂堂清”中正方形、长方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比较扎实、 能准确迅速地解决; 对判断哪个图形是图 A 放大的是对学生新知的逆向思维,学生也不难判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圆形的知识, 让学生思考怎么放大?联系“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进而突出圆的放大与缩小只需考虑半径, 为以后一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存在问题:1、怎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做的还不足,对放大缩小后长(底) 、宽(高)的比描述、对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2、平面图形的涉及面还不够广,特别是一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的放大与缩小还没涉及,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考虑底、高之外,还必须考虑角度, 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尚有难度,就需要在练习时做针对性的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