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556539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反比例”教学设计三岔河中心学校朵腊寄小凤云平教材简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反比例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它主要是对已学过的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进一步研究。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 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可以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2. 通过观察、概括、利用学习方法的

2、迁移来经历反比例的学习过程。3. 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 、20 根火柴。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揭题:(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汇报时,选择同一问题的小组相互补充)1、举例说明什么叫正比例?回忆学习正比例的意义是按怎样的步骤学的?(观察分析: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3 发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2、复习“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数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 、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探求新知的起点,在充分熟练掌握已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建立求新知的自信心,扫除心理上的障碍,使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3、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的联系性,并通过回忆、叙述,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学习的过程融入课堂,教师 予鼓励,激 学生的学 趣。 】3、 入:同学 , 我 研究数量关系中的特征:成反比例的量,同学 在 上,想了解一些什么知 ?学生 极 手回答:生 1:想了解什么叫反比例?生 2:想了解怎 的两个量才会成反比例关系?生 3:想了解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 具 的条件? :真了不起,同学 想了解的知 真多, 老 和同学 一 也很想了解 一些知 ,接下来就 老 和同学 一起来学 些知 吧!【 意 :用 来激 学生 厚的学 趣,在学生心中构建新知 构,激 学

4、生求知欲,引 学生不断 ,并 着 去大胆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 方式和 。同 ,教 的 也充分 了学生学 的 极性, 了一个 容、平等、民主的 堂气氛。 】二、明确学 目 1. 理解反比例的意 。(在学后反思后明确)2. 学会判断两种相关 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在 后反思后明确)【 意 :在学后和 后反思后明确学 目 ,可以 学生 之前所学新知作 与回 ,加深 知 的理解与掌握。 】三、指 学生自主学 ,反思、 、展示、点 。呈 材料:(用幻灯片出示下面材料)材料( 1)例 4,把相同体 的水倒入底面 不同的杯子里:高度(厘米)102030405060底面 积 (平 方厘 60302

5、0151210米)体 (立方厘米)表中有那两种相关 的量?水的高度随着底面 怎 化?相 的高和底面 的乘 是多少?【 意 :新 倡 教 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 极开 程 源,要正 教材的相 性, 开放教材,充 教材, 超越教材,使教材成 教学活 的真正“跳板”,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探究的知识,给学生设置一个开放的、随机的、自由的学习空间。】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按下面的要求合作学习:(1) 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材料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2)

6、每人围绕选定材料的三个问题进行独立观察思考、串联回答。(3) 四人在组内轮流进行三个问题的完整回答,并积极相互评价。(4) 选一名同学作为本组所选材料的问题发言人。【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在教师、学生、教材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课堂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扫除学习障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生生互动,人本互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新知,更多地体现出“自觉、自主、自我”的主体意识。】交流点拨:学生汇报以上自学

7、情况(选若干小组向全班汇报,并请选择同一材料的小组相互补充)。2、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表格和回答问题,是否发现这组材料有什么特点?板书: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扩大反而缩小;都是两种量的乘积始终一定;(1)、以三条共同点为基础,说明“反比例”的概念含义。(2)、请结合上述三条材料,谈谈“反比例”的具体含义及判断方法。【设计意图:教学中意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验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探究,适度点化和激励评价,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同时学生

8、的发言明显增多了,不仅有对具体数学问题的独立回答、彼此交流,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指正补充的评价成分和概念内涵的整体表达。师生教与学行为的理性调整,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后反思】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设计意图: 在此明确学习目标 1,让学生对以上学习内容作小结与回顾,)并对有疑义的知识进行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巩固训练】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苹果的总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单价。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9、。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练后反思】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看两种量是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具备相乘关系,积一定。)【 在此明确学习目标2。】四、题组训练1. 用你喜欢的方式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1)学校食堂新年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2)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3)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4)面粉的质量一定,出粉率与小麦的质量。(5)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6)A 与它的倒数。2、我是小法官,判断我来做(1). 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2)2 x 5 10 ,所以 2 和

10、 5 成反比例()(3)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4). 圆的面积一定,圆的半径和圆周率()(5)如果 x 与 y 成反比例,那么3x与 y 也成反比例()(6). 班级学生的总人数一定,出勤率与缺勤率成反比例。()3、我有一双火眼金睛A. 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1). 小明的身高和体重。()(2). 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3).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其中一个面的面积()(4). 所行路程一定,车轮周长和车轮转数()(5). 甲数是乙数的4/5,那么甲数与乙数()(6).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4. 感受身边的反比例学生用 20 根火柴操作,然后回答问题。每人

11、 10 根火柴,可以分几份?每人 5 根火柴,可以分几份?每人 4 根火柴,可以分几份?每人 2 根火柴,可以分几份?每份的火柴根数变化,分的分数也随着变化,根据每份的火柴根数和份数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说明这个规律吗?【设计意图: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广泛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 】五、反思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知道了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是通过和同学讨论、交流,自己归纳、总结学到的)2、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各是什么?(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方法:看两种量是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具备相乘关系,积一定。)【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活动中的得失,扬长避短,及时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