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572508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九年级物理课标细化解读回民中学九年级物理细化课标课题课时课标细化教学建议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1、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5、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6、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应设

2、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节 质量11、质量的初步概念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第三节 密度1、复述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公式,说出公式中的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写出并读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说明其含义,领会密度单位(复合单位)的确定方法。2、会推导克厘米与千克/米的关系。、会用公式=m/v计算物质的密度。、认识用实验、比较的方

3、法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5、领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4、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刻度尺、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

4、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1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2、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中,有“热胀冷缩”和“热缩冷胀”两种变化规律、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认识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4、会用公式m/v及其变形,在、 、v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任意的两个量,求另一个未知量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会利用密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问题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在观察现象、

5、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5、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1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

6、知欲.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

7、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节 力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5、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6、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本节课的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得到学生容易理解的结论,难点就能突破.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1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

8、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5、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6、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现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合理推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六节二力平衡、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

9、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弹力11.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形变越大,弹力越大.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5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6、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通过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重力1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0、.重心的概念.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6.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三节、摩擦力1、什么是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摩擦的利与弊。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5、通过实验,探究

11、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第四节、 杠杆1.认识什么是杠杆;.认识杠杆的五要素;3.理解力臂概念,会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5.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画力臂是本节课的难点,要

12、求学生在理解力臂的基础上,掌握画力臂的一般步骤。 第五节杠杆的 应用11、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计算。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启发学生多举出生活、生产中应用杠杆的典型实例,让学生动手通过实验,提出杠杆可分为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第十四章第一节 压强1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应重视,

13、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 第二节 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托里拆利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一分析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14、。第五节浮 力11.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4.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六节浮力的应用11、对物体在下沉,悬浮和上浮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2、利用空心的办法

15、增大浮力3、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对排水量的概念要认真理解,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困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功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力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就没有做功第二节机械效率11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会用计算公式,理解机械效率点小于。3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

16、要方法。首先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第三节 功率11、理解功率的概念。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强调刚才学的“功率”,与以前学过的“电功率”的含义、单位、符号都是一样的。第四节动能和势能1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

17、.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动能和势能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难点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太好理解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滚摆实验能宜观地表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它的优点在于能量转化的过程比较缓慢,摆轮高度变化明显、直观,摆轮转动快慢变化也能直接观察。实验中应充分发挥上述优点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

18、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第二节内能11、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第三节比热容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

19、性对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探究问题是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应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第四节内燃机11、热机中能量的转化、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本节利用挂图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在教法上有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比较、联系实际这些环节 第五节能的转化 和守恒定律1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计算一些简单的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问题。4、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是很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