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05077 上传时间:2020-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深度融合赛课心得体会(共4篇) 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观后感江源小学 陈金贵 9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同一堂课,走进越秀”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受益匪浅,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陈老师和梁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

2、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梁老师给我们上的圆的面积这一课。圆的面积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数学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使原本抽象的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

3、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_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_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

4、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_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第2篇:中国好老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中国好老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心得体会今年12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真体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讨会。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兴安一小的蔡蕊和郭萌老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分数的简单应用和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两个教学案例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深度整合,课前微课预_,学乐云作业反馈,为新课的学_做好铺垫;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

5、多频互动、平板的自学使用等,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

6、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_大学的张生教授的讲座我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_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_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

7、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_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第3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心得体会.8.1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心得体会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

8、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

9、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_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_的主动权交

10、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_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第4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心得体会.8.1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11、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

12、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_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_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_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化教学与学科融合大赛观摩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