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07484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课外活动之德育功能试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初中历史课的德育教育我担任历史教师已有二十余年, 在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历史课的德育教育是现实生活的需求,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历史课的德育教育:一、掌握历史课德育教育的途径我认为可以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 参观历史博物馆、 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

2、,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二、认识历史课的几个德育功能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中国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处处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 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 ”而献身的林觉民, 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

3、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 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等等,等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我们在授课中, 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进而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树立报效祖国、 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2有利于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情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民族进步,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甚至献出生命的代表人物, 如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 康熙平定叛乱、 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 揭示历史上优秀历

4、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 砥砺他们前赴后继、 自强不息的性格是很好的方法。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大迁徙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民族间虽有过争斗但这是短暂的,而民族间的交往是长存的。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各民族间交往融合的学习, 使学生明白,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3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学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专门传授思想教育的政治课,又有寓德育于学科学习的各科教学, 还有班团队会等活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 历史学科在德1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5、,学校要把历史课作为德育的重要一环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统筹安排,具体部署。在历史课中,还要注意与思品、语文、地理等亲缘学科的横向联系, 促进知识的迁移及能力的综合运用, 达到德育、智能相互促进的目的。现实社会表明:在如何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上, 历来是教育改革所触及的敏感区,也是不同教育思想和不同教育流派形成纷争、 对抗与碰撞的领域。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 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4

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历史课中,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 先进事迹等,让学生对照自己, 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5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 历史连接着过去、 现在,并指向未来。从先秦到秦汉,从魏晋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恢弘的

7、优秀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上 “以德治国”、“为政以德”、“以德服人” 的“德治” 思想,“利民”、“富民”、“爱民”、“君轻民贵”、“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内圣外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伦理观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 “自强不息”的人格意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积极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和谐思想, “有教无类”“兼爱非攻”的博爱平等思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8、小而不为”的社会道德原则等思想观念都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无不体现出先贤哲人的超群智慧和德行操守,对当前和今后为人处事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帮助学生为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光大。6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准则。道德的养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而不是成年以后。因而,在历史课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 比

9、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邓世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等等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通2 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 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另外,可以通 学 古今名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如孟子的 “富 不能淫,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的 “学而不 , 人不倦 ”;霍去病的 “匈奴未 ,何以 家 ”;司 迁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于 毛 ”;范仲淹 “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的品 ; “人生

10、自古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 “天下 亡,匹夫有 ”的 炎武;毛 的 “身无分文,以 天下 ”;周恩来的 “ 中 之崛起而 ”利用 些中 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 理道德和 秀品 ,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 。 之, 史 的德育, 特 是 国主 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 践 明, 多学生在日 中表示, 中 民族有着悠久的 史, 的古代文明, 我 自己是 的 人而自豪。 我 要努力学 和弘 祖国的 秀文化 , 承中 民族的 良 , 方巨 重振雄 。有些学生 在日 中 出了心灵的呼喊:莫忘国耻,警 响起; 我中 ,更是我 心中的最 音。从近代中 民族屈辱与抗争中, 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 , 要使中 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 。学生的 些真情 感, 我 史教 是一种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我 , 史 德育教育大有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