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11698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理学科临高中学王晓玲一、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在学_了前面“地球的形状”和“地球有多大”和“地球仪”内容之后编排的。其内容会将带学生近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知道地球是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及地球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是和地球自转有关。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先大致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后,再一步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后面学_地球公转及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学情分析刚从小学升入

2、初中的学生,在七年级的学科学_中第一次接触地理,对地理的认识是不够的。本节课的内容既多有抽象,若是单单以讲解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并会感到枯燥。七年级学生比较好动,结合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演示为主,以讲解为辅,并请学生参与演示,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四、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观点,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学会说明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特点。 灵活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现象,说明昼

3、夜交替、时差和日月星辰东升1 / 6 西,落现象的出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养成良好的绘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断。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式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时钟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本节内容的教学,一共分为四个环节,时间分配如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钟;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分钟;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分钟;布置作业分钟,一共分钟。下面我将对这四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一

4、说明。、巧设疑问,导入新课根据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中“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知欲”之一观点,我从学生容易将会提出我们亲身能感受到的生活现象开始引入如:古时候,人们没有手表、时钟,那他们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工作呢?什么时候该睡觉呢?激发学生求知的有欲望,这时候有学生会提到:太阳,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到谚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生活规律,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呢?它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这样引起兴趣、激发讨论热情,待同学讨论一会儿过后给出明确结论:这就与今天我们要学_的新课“地球的运动”密不可分。这样引入新课,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5、,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_兴趣、唤起参与意识。、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2 / 6地球的两种重要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概念的引入:演示多媒体动画自转,开门见山地引进“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在学生观察时,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并介绍地轴的特点。根据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中“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我将重在演示,辅以讲授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自转方向。首先,请学生看地球自转的定义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抛出问题:自西向东是怎么转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地理知识:一般在地理上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在

6、没有指向标时,判别方向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吧?在黑板上板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地球仪放在这个图上。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那具体的来说地球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子转动啊?学生积极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形象的知道地球自西向东是怎么样转的。如果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所以,在这我会采取借助地球仪边演示边让学生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演示完后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是,这时自转方向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会接着提问设疑,问同学们说的自西向东是从什么方位观察到的?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是侧面,然后,我会提

7、示同学们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一下,如果从俯视的角度去看又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就又回归到书本,并结合了书本“活动”的问题: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就这样,用提问设疑的方法对学生步步引导,已到达知识点的层层深入。同样,在做俯视观察时也得借助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补充完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再接着请学生借助地球仪演示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进行演示,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再请其他同学上来将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补充完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学家布鲁姆在“掌握教学论”理论中提出“为掌握而教”这一观点,结合这一观点,我将在多媒体上展

8、示一个动画演绎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空俯视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请学生帮忙判断是否正确,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达到教学目标。3 / 6 并在这里加入一些情感(电脑不仅可以用来玩游戏,还可以用来查资料和制作一些和我们学科知识有关的动画呢,用处可大了,我们要善于学会使用电脑帮助我们学_)。点出地球自转周期,并由此通过演示引入地球上昼夜现象出现的原因。先请学生自己观察地球的外表形态特点,借助手电筒代表太阳照到地球仪上,地球的一半被照亮,处在白天当中;另一半没有被照到,处在黑夜中,引导学生推出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下出现的。接着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白天和黑夜是交

9、替进行,可是我们刚刚说的是昼夜现象,引出矛盾,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再请同学继续观察刚刚的演示,地球有没有自转?因为教室的光线有些亮,同学们通过演示观察晨昏线不是很清楚,所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请学生观察多媒体动地球昼夜现象,找出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告诉学生这是晨昏线,然后借助图片教学生学会判断晨昏线。借助姑姑和畅畅之间的电话对话,引出时间差异的矛盾,引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引出时差问题,再请学生讨论“_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在_的东边还是西边,说明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这两个问题,得出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间比西边早。请

10、学生观察夏至日昼夜交替动画,“找找:什么地方全天都是白天,什么地方全天都是黑夜?”然后告诉学生极昼和极夜现象只能在极圈内出现。 用毛主席爷爷的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上学_的知识解析一下,看这句诗中有没有不严谨的地方,若有我们要怎样给定限定条件呢?这样就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学科之间知识联系的能力。实现内容的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记住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结束本节课4 / 6 的新课学_。、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先通过做几套练_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差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家住在的小易和家住在萧红相比,谁家先看到太阳呢?和的时间是否一样呢?为什么

11、?、学会判断晨昏线晨线:昏线:半球:、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不停的自转.地球不停的公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一起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给加以点评,补充完整,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主要让学生识记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知识点并动手画地球自转示意图,以达到巩固知识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十、板书设计5 / 6地球的运动基本形式:自转运动公转运动 (一)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周期:一天(小时)、侧视(自西向东的)、方向、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

12、顺时针)、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十一、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知识较为抽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本节课设计思路主要是演示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本节课试图通过直观观察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解决重难点,但是因为地球仪有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参与演示,所以难以顾及每个学生情况,并且在操作过程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学生注意力转移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在晨昏线的判读这一块,练_没有实现分层次,跳跃太大,学生对该知识点没有能很好把握,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注意练_选择。本节课的练_稍微有点少,讲练结合还不够,在今后的

13、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选择和安排。6 / 6第2篇: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理学科临高中学王晓玲一、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在学_了前面“地球的形状”和“地球有多大”和“地球仪”内容之后编排的。其内容会将带学生近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知道地球是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及地球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是和地球自转有关。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先大致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后,再一步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后面学_地球公转及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

14、、学情分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在七年级的学科学_中第一次接触地理,对地理的认识是不够的。本节课的内容既多有抽象,若是单单以讲解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并会感到枯燥。七年级学生比较好动,结合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演示为主,以讲解为辅,并请学生参与演示,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四、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观点,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学会说明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特点。 灵活

15、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现象,说明昼夜交替、时差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出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养成良好的绘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难点:1、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2、晨昏线的判断。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式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时钟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本节内容的教学,一共分为四个环节,时间分配如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师生互动、探索新知30分钟;课堂小结,巩固提高5分钟;布

16、置作业2分钟,一共40分钟。下面我将对这四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一说明。1、巧设疑问,导入新课根据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中“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知欲”之一观点,我从学生容易将会提出我们亲身能感受到的生活现象开始引入如:古时候,人们没有手表、时钟,那他们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工作呢?什么时候该睡觉呢?激发学生求知的有欲望,这时候有学生会提到:太阳,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到谚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生活规律,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呢?它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这样引起兴趣、激发讨论热情,待同学讨论一会儿过后给出明确结论:这就与今天我们要学_的新

17、课“地球的运动”密不可分。这样引入新课,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_兴趣、唤起参与意识。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地球的两种重要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概念的引入:演示多媒体动画自转,开门见山地引进“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在学生观察时,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并介绍地轴的特点。根据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中“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我将重在演示,辅以讲授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自转方向。首先,请学生看地球自转的定义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抛出问题:自西向东是怎么转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引导

18、学生回顾所学的地理知识:一般在地理上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没有指向标时,判别方向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吧?在黑板上板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地球仪放在这个图上。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那具体的来说地球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子转动啊?学生积极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形象的知道地球自西向东是怎么样转的。如果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所以,在这我会采取借助地球仪边演示边让学生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演示完后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是,这时自转方向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会接着提问设疑,问同学们说的自西向

19、东是从什么方位观察到的?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是侧面,然后,我会提示同学们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一下,如果从俯视的角度去看又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就又回归到书本,并结合了书本“活动”的问题: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就这样,用提问设疑的方法对学生步步引导,已到达知识点的层层深入。同样,在做俯视观察时也得借助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补充完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再接着请学生借助地球仪演示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进行演示,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再请其他同学上来将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补充完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学家布鲁姆在“掌握教学论”理论

20、中提出“为掌握而教”这一观点,结合这一观点,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动画演绎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空俯视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请学生帮忙判断是否正确,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达到教学目标。并在这里加入一些情感(电脑不仅可以用来玩游戏,还可以用来查资料和制作一些和我们学科知识有关的动画呢,用处可大了,我们要善于学会使用电脑帮助我们学_)。点出地球自转周期,并由此通过演示引入地球上昼夜现象出现的原因。先请学生自己观察地球的外表形态特点,借助手电筒代表太阳照到地球仪上,地球的一半被照亮,处在白天当中;另一半没有被照到,处在黑夜中,引导学生推出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

21、下出现的。接着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白天和黑夜是交替进行,可是我们刚刚说的是昼夜现象,引出矛盾,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再请同学继续观察刚刚的演示,地球有没有自转?因为教室的光线有些亮,同学们通过演示观察晨昏线不是很清楚,所以借助多媒体动画,请学生观察多媒体动地球昼夜现象,找出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告诉学生这是晨昏线,然后借助图片教学生学会判断晨昏线。借助姑姑和畅畅之间的电话对话,引出时间差异的矛盾,引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引出时差问题,再请学生讨论“_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在_的东边还是西边,说明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这两个问题

22、,得出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间比西边早。请学生观察夏至日昼夜交替动画,“找找:什么地方全天都是白天,什么地方全天都是黑夜?”然后告诉学生极昼和极夜现象只能在极圈内出现。 用毛主席爷爷的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上学_的知识解析一下,看这句诗中有没有不严谨的地方,若有我们要怎样给定限定条件呢?这样就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学科之间知识联系的能力。实现内容的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记住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结束本节课的新课学_。3、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先通过做几套练_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差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家住在A的小易和家住在C萧红相比,

23、谁家先看到太阳呢?B和D的时间是否一样呢?为什么?2、学会判断晨昏线晨线:昏线:半球:3、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AC )A.地球不停的自转B.地球不停的公转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一起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给加以点评,补充完整,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4、布置作业A C BDC主要让学生识记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知识点并动手画地球自转示意图,以达到巩固知识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十、板书设计2.5 地球的运动基本形式:自转运动公转运动 (一)自转1、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

24、运动。 2、周期:一天(24小时)A、侧视(自西向东的) 3、方向B、北极俯视(逆时针)C、南极俯视(顺时针) 4、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十一、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知识较为抽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本节课设计思路主要是演示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本节课试图通过直观观察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解决重难点,但是因为地球仪有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参与演示,所以难以顾及每个学生情况,并且在操作过程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学生注意力转移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在晨昏线的判读这一块,练_没有实现分层次,跳跃太大,学生

25、对该知识点没有能很好把握,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注意练_选择。本节课的练_稍微有点少,讲练结合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选择和安排。第3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中的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实,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4、用实例解释区时和日界线,并运用此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传的运动规律2、简单计算时区差、时间、日期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的?为什

26、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呢?一、地球的自转1、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2、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说明在不同的方位看地球。其自转的方向是不同的二、时间的差异1、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日出早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有差异的。2、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地球每天自转一周,一天24个小时转过360,每小时经过15,每分钟转1 地球上时间东早西晚,经度每差15,地方相差1小时 举例说明欧洲的足球联赛三、区时和日界线1、区时的概念强调:东面的时区区时早,而西面的时区区时晚例1:_(东八区)12点 东京(东九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五区)例2:假设一架飞机自_沿40N纬线上空向东作环球飞行,机上人员为了使自己的

27、手表上的时间与途径地时间(区时)一致向东每跨越一个时区需要将手边拨快,还是拨慢一个小时?飞回_要拨几个小时?3、日界线:避免日期的混乱(1)、日界线并不等于180经线,而是一条折线(2)、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始线,同时又是一天的介绍线(3)、日界线两侧的东、西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与时刻早晚不同的是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4)、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退一天,反之,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进一天总结:本课我们共同学_了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的自转,加深了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等特点的认识,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他们对我们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实际上,地球的两种运动是同时运行的

28、,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下一课要探讨地球的另一种形式地球的公转。第4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因为地球在自转)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呢?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可是这里面只讲到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绕地球转动,没有一个字提到地球的自转啊,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地球和日月星辰之间有相对位置的变化,存在着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则其中必有一个物体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和日月星辰之间必有一个在运动,那问题来了,是日月星辰在运

29、动呢,还是地球在自转呢?(太阳和很多星星都是恒星,不会绕地球转动,月球虽然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动,但一个月才绕地球一周,不可能每天绕地球转)那也就是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只能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 怎样的自转? (自西向东)为什么是自西向东?(参照物不一样,以地球为参照物,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如果以日月星辰为参照物,地球则自西向东自转)地球既然在自转,必然有一个旋转中心,那这个旋转中心是什么呢? (地轴)这个地轴是不是随意的在变呢?(不是,固定的,它始终连接着地球的南北极) 那你应该如何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呢?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地球,如从北极上空观察,从

30、南极上空观察,你能描述地球的自转吗?(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你觉得它的东升西落有什么特点吗? (以太阳为例,一天中的运动轨迹总在偏南方向,而且太阳的高度在不断地变化,使一天中地面的明暗程度不同)那这种运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使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太阳出来就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在正头顶就是中午,太阳落下就是一天的结束)(使得人们更容易确定方位,太阳升起的位置就是偏东方向,太阳爬到最高时对应的地理方向就是正南,太阳落山的位置就是偏西方向)那同学们想不想把你在生活中_惯的认识在地球仪上演绎出来? (想)首先,

31、请同学们拿出地球仪,在上面找出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在上面做一个十字方向标。还可以在上面扎一个大头针作为想象中的观察者,由于地球相对太阳很小,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几乎是一条平行线。同学们可以用这样一块画上平行光线的硬纸板模拟太阳的位置。试着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找出早晨,中午,傍晚该地区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对应的太阳方向。(学生实验并汇报)模拟出来的情景是不是和现实中一样。 当某一场国际体育比赛在美国某地下午2时举行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起来观看这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地球上总是有些地方处于白昼,同时又有些地方处于黑夜,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展示地球仪 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

32、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非常正确。由于地球不透明,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你知道图上那条是晨线,那条是昏线?(学生根据图片指出)很好,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

33、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晨昏圈和太阳光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垂直)很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 投影-自转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昼夜不停地交替。)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板书)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天”也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正是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

34、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且交替的时间也合适,给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合理作息规律,从而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间。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 板书:地球自转与时间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那每隔一个经度,时间相差多少呢?(由于地球自转一圈360度是24小时,因此每隔一个经度,时间相差1/15小时)也就是说,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除晨昏圈以外地区的时间。练_地

35、球自转示意图上某些地区的时间第5篇: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方式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

36、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学生活动:回忆旧知。2.新课教学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

37、动呢?”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运动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

38、音)“仔细观察,我怎样自转的?”Flash动画:地球自转及弹跳球、摇摆球、足球学生活动:判断地球自转中心。观察判断:判断地球自转方式与三种球体旋转方式是否相同,确认地球绕一个中心轴(地轴)旋转。模拟自转:1位学生用充气地球仪,模拟地球绕地轴自转,另1位学生观察,并指出模拟是否正确。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如果你能在太空中看到我,请给我360无死角的拍摄哦,仔细观察,看看我自转的方向是?”Flash动画:地球自转(正视、俯视、仰视)学生活动: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在北半球某地贴黄色,在南半球某地贴上蓝色。1位学生自西向东匀速转动地球,另1位学生正视、俯视、仰视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自转方向

39、,互换。画出正视、俯视、仰视时自转方向。推选2名代表。1名展示绘制的地球自转方向。另1名演示并说明。教师引导: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示范如何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利用钟表GIF动画解释“顺时针”“逆时针”共同总结: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半球看,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看,顺时针旋转。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仔细观察,我自己旋转1圈需要花多长时间呢?”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活动反馈:地球先生:我一刻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旋转,自转1圈需要1天。活动4: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情境承转: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为了让大家了解我,我特意请朱导

40、给我拍了一个微电影,名字叫我的一天”。(1)昼夜更替现象微电影“我的一天”(教材活动题1模拟地球昼夜交替现象)教师引导:从微电影中,地球先生自转运动让地球上的人们在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什么?学生活动:观看微电影并思考(产生昼和夜)晨昏线、晨线及昏线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如果我是透明的,会发生什么呢?”透明的地球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预设:只有昼)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如果我像太阳一样,自己会发光,会发生什么呢?”发光的地球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预设:只有白天没有夜晚,没有人类,没有动植物)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如果我哪天累了,不想自转了,又会发生什么呢?”静止的地球教师引

41、导:是否有昼夜?地球任何地点是否能感受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预设:有昼夜,但没有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反馈:因为我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我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夜)。更因为我不停的自转,所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每天都经历着昼夜更替现象。(2)时差地球先生:(画外音)跟你们说件有意思的事情哦今年7月14日下午16:00(巴西时),巴西世界杯决赛拉开战幕。而中国球迷和“伪球迷”们却为了看这场决赛而与睡神苦苦抗争着教师引导:为什么下午4:00球迷们会与睡神苦苦抗争呢?时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学生活动:感受地球各地时间差

42、异。思考(预设:因为我们和巴西存在时差);分享生活中感受到的由于时差造成影响的例子。酒店大堂不同时间的钟;香港股市下午3:00收盘;美国纽约回来后倒时差。教师引导:时差产生原因经度没相差15度,时间差1个小时。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_、开罗、纽约三个城市。将_移动至晨线上,观察当_为早晨6:00时,开罗和纽约的时间。1位学生自西向东匀速转动地球,另1位学生观察三座城市日出的先后顺序,并描述所看到的。师生共同研讨: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地球先生:因为我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会出现时差现象。东边地点要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你们已经了解了我喜爱的自转运动,下

43、面,我来考考大家!从南极点仰视我,我在进行着顺时针转动。因为我在一刻不停的自转,所以,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是8月16日20:00,那时在摩纳哥运动员的家人们正准备起床。学生活动:思考并判断真假本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位爱运动的“地球先生”,认识了他喜爱自转运动。我们寻找证明他自转的证据,我们探讨他自转的规律,我们感受自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将持续关注爱运动的他!微电影:随处可见的自转影响力(实验:感受水的漩涡)视频:科里奥利效应(附件)附件1:“我的一天”微电影第1幕:教师手拿写字板,写字板上一张张呈现以下内容微电影“我的一天”导演:朱玲编剧:教科书女士演员:地球仪先生、手电筒女士

44、ACTION第2幕: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在地球仪上用红旗标注_,以_在晨线上为基准,进行自西向东旋转)附件2:“随处可见的自转影响力”微电影第1幕:教师手拿写字板,写字板上一张张呈现以下内容微电影“我自转的影响力”导演+编剧:朱玲演员:水先生,小红纸片姑娘ACTION第2幕:水的漩涡(逆时针)小红纸片随着水流逆时针旋转编辑 薄跃华第6篇: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地理科学1001班 薛颐 100204042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选自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简述了

45、地球公转与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二、学生特征分析1、由于是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2、让学生借助自然现象来解释地理意义。3、学生基本能借助课本自主学_,并把学到的只是进行归纳。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1、知识点的划分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为什么会有日升日落?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为什么会有四季?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引导学生兴趣思考,在导入知识

46、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老师总结。第7篇: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内容概述:证明地球在自转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地球的运动时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时多种运动的复合。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的论据,但是一些现象,学生还是很难观察到的。这一课,要运用关键性证据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书选取了“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实证。通过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是通过动手实验来认识摆的特点,从而理解“傅科摆”何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学生学_科学,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强,课堂上能够认

47、真听讲,积极探究。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如果让他们进一步去科学合理地解释,那就很少有人说出了。因此,要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实验,游戏,模拟再现等方法,让学生探究,认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尤其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究的时候。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过程与方法: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理解“傅科摆”的原理。2.学_关于“傅科摆”的资料,了解人类科学研究的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2.培养学生乐于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