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16365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济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对有关人体如何从外界获取感知的方式、器官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具体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并不清晰。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模型展示法探究实验法和分析讨论法相结合和的方法,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眼球的结构、功能。然后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形成和矫正方法,并形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和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本节的重点难点。针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公益,增强社会责任感,设计社会的热点 歌手姚贝娜的角膜捐赠和角膜移植。并成功的使两人重获光明。针对学习目标中

2、的重难点,分基础题、易错题和应用题分别练习,促进了对重难点的巩固。在学习方法上,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关爱他人和乐于奉献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扎实掌握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及视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与功能及听觉的形成过程,提高识图、 析图能力。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掌握观察与分析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护眼睛、耳朵,关爱他人,极度热情、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眼、耳的

3、结构。2、近视的形成。【教学难点】1、视觉、听觉的形成。2、用眼、耳卫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眼球、耳的结构模型;“模拟眼球成像 ”实验装置,需要凸度大小不同的两个凸透镜、一个白板和一个凹透镜、打火机和蜡烛学生准备:预习,收集有关爱护眼睛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话说: “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 ”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他们都有适应瞬息万变环境的本领,就以 “要下雨 ”为例,想一想你所熟悉的生物会做出哪些反应?猜猜看:让某一学生再闭眼的前提下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说出名称。教师:在箱子中放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用布蒙好。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

4、里是什么东西? -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教师:哪种器官认识事物更准确?学生:视觉。【讲授新课】(一)视觉教师活动:演示透镜成像原理,演示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播放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结构对比,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

5、题质疑, 描述相机结构及原理,讨论发现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关系。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教师:播放眼的结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的视频,自学识记教材91 页图 3.5-14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我是 xxx”说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挂图归纳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并板书。教师活动: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

6、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播放课件视觉的形成并板书视觉的大致过程。学生活动: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得出结论。明确视觉的形成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 人就产生了视觉。进一步探究:播放投影片猫瞳孔的大小的调节 ,质疑:人的瞳孔大小也会改变吗?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人的瞳孔大小改变的实验。学生活动:学

7、生回答观察结果,并进行猜想,设计探究实验,用手电筒,或其他方法进行试验。知识链接:什么是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近视及其成因以及预防,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近视率,引起学生注意爱眼、护眼、科学用眼。引出情感话题: “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讨论:海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课堂小结: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

8、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二)听觉导入:我们知道耳是听觉器官,那么,耳又怎样的结构?听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正课:耳的结构及功能:1、外耳:耳廓- 收集声波外耳道 - 传导声波2、中耳:鼓膜- 将声波信号转变成机械震荡听小骨 - 传导震荡鼓室 - 容纳听小骨的地方咽鼓管 - 调节鼓室内外气体的平衡,保护鼓膜3、内耳:半规管- 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前庭 - 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变化的刺激耳蜗 - 内部分布听觉感受器,将震荡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换能装置)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传给中耳的鼓膜鼓膜 -(将声波信号转变成机械震荡) -听小骨

9、(传导震荡) - 传给内耳的前庭耳蜗 -(内部分布听觉感受器,将震荡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在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用耳卫生:1、不制造噪声,不要在噪声大的场所长时间停留。2、不用尖利的器具挖耳,以免伤害外耳道和鼓膜。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4、遇巨大响声时,应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5、生病时,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耳聋。(三)其他感觉导入: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其他感觉,每种感觉都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阅读 P95 最后一段,并读图3.5 19,思考下面的问题:1、除了视觉和听觉外,人体还有哪些感觉?2、人体各种感觉的存在对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模拟眼球成像是八年级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这里做有些早。 当然我们对这个实验的要求也比八年级要低,只要学生能够看到清晰的物像,就是给学生最好的体验。整个的实验设计的步骤非常详细,只设计了为课本内容服务的环节,只为体现课本的内容。在实验的开放上有些不足。设计歌手姚贝娜的角膜捐赠和角膜移植,成功的带给两人光明,使学生的感触很深。有不少同学课下询问。孩子们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