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16548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 是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表现了童年的 “我” 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文章叙述质朴, 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教学目

2、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蝎、蟋、蟀、蝈”4 个会认字。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

3、T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学会“蝎、蟋、蟀、蝈”4 个会认字。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 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课文, 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二

4、、听读课文,学习新课:1、学习生字词: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蝎蟋蟀蝈积累词语:和谐柔和呈现这些词语中,哪个生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快把正确的读音提示给同学们。(重点读:蝎)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2、整体把握课文: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2、指名反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他这么说, 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要动”

5、,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体会的基础上就是指导学生读好, 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 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比如 6、1、15 自然段都是例证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 ,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方式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二

6、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四、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 “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我”的心理描写。2、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3、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4、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1)“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语言描写,

7、突出“我” 强烈的好奇感, 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活动描写,写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3)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5、标点符号的特点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冒号的作用:( 1)提起下文( 2)提取下文(3)引起下文( 4)解释或说明(5)总结上文以第七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下来。分号: 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第一自然段和16 自然段都有这样的句子。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拓展练笔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