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8617834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等式性质教学反思在例4得出等式性质时,虽说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学生掌握的不错,但讲的还是多,不如直接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发现,总结时强调一下,如何去记住这个性质,而不是背下来。对于例5,让学生列方程后独立完成,会的自己做,不会的可以看书,再独立完成,有意识的选了三名同学上黑板板演,结果三个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位同学根据你自己写的和书上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能挑出多少毛病,三位同学犯的错误还典型,一位没写解,“=”号没对齐,(全班只有7名学生全对)另两个X+10+10=50+10和X+10-10=50-40,以分析错误的

2、形式将例题解决,学生就掌握的很好,这从后面的练_就看出来。课堂一定要关注学生,认真思考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带给你一些惊喜,如果你忽视了,就不仅仅是错过了那一次精彩。这节课在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将书上的等式的性质中“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替换成“数量不变”,这也是我在备课时所想的,能不能替换一下,所以我在备课本上写了“结果不变”,可是没过一会,这个同学又举手了,说自己的“数量不变”不能替换书上的话,当然也包括了我的“结果不变”,因为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能不能替换的问题,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肯定会更好。第2篇:等式性质教学反思

3、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商丹高新学校 张彦刚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一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_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一、成功之处1.游戏热身,点燃热情。课堂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请学生用身体模仿天平的热身游戏,伸开两臂,犹如人体天平,我用课件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他们对天平只要两边重量相等才会平衡加深了认识

4、。2.先扶后放,研究性质。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作为引导重点研究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较轻松观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从而发现一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课件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一系列不断追问,鼓励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课件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着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同时加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天平与等式之间

5、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给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个问题时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 3.开放练_,激活思维。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将巩固练_设计为思维开放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我设置了以下题目:(1)如果2x -5=9,那么2x =9() (2)如果5=10x ,那么5x -()=10 (3)如果3x

6、=7,那么6x =() (4)如果5x =15,那么x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改进之处1.在等式性质的探究中,为了加强对比,我觉得应该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对“同一个数”的认识,进行更深入地思考。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示,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学的思维,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

7、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以后的学_做好铺垫。总之,在课堂上我逐渐放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不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_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第3篇:等式性质4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_惯。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难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操作法,讨论法,练_法 教学过程:一

8、、复_铺垫,温故引新。1.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 2.解方程12x=96 x40=1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回顾信息 解决问题(1)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信息窗1) (2)提出问题学生读取有关东北虎的有关信息。学生提出: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2.思考交流 探究方法(1)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提问: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_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年的只数3+100=年的只数解:设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3x+100=1000 (2)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提问:能否用等式

9、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在交流中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3)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3.补充练_根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下面方程的解。 1.2x-1.4=8.2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 1.解方程2+4x=3.6 8x+2=4.4 3x+1.5=6 2.5+10

10、x=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方程? 提示学生注意检验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1)课本69页自主练_第8题,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2)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四、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五、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第3题

11、,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六、这节课我们学_了什么?板书设计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也准确把握了这一点,依次教学了这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看上去也很简单,如果做练_应该不会出什么错,可是课后练_我发现这类的问题学生的正确率并不是我想象的百分之百。课后,我反思在教学概念知识时,不仅要教学概念本质内容,还要抓住概念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更容易和轻松的做好练_。第8篇:3.2.1等式基本性质教案3.1.2等式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3.1.2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七年级数学

12、上册第3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明确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的基础后,本节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的关键。等式的性质不仅在代数领域对解方程,分析一次函数能提供依据,同时在几何领域的线段和差,角的和差等各方面也很多的渗透。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遵循这

13、一理念,结合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要求与本节课在这一章节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的环节归纳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线段的长短变化,让学生主动的归纳等式的性质1。通过手边数学书的例子,让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2,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

14、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并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和解方程。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激趣、实验法、启发法,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 学_方法:主要采用通过直观观察,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合作交流意识等学法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具:练_本、学案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较复杂的方程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到解为契机,引出研究等式性质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理有据和严谨性。(2)通过一段视频(曹冲称象的故事)介绍等号

15、的由来,等式的由来,激发学生学_的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数学也可以这样有趣,并且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探究等式的性质1 通过视频中提到的“两个长度相等的线段就是等号”这句话来设计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1)观察:准备两个长度相等但颜色不同的纸条,分别将长度记为a,b。学生很容易得到a=b,然后再取两个长度相同颜色相同的纸条,长度记为c,粘贴在线段a,和线段b后面,引导学生“这是这两段线段的长度还是相等,也就是它仍然是个等号”。学生很容易得到:a+c=b+c.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结果仍然相等。这个活动主要是直观的让学生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

16、形成一种辩证思维的意识与_惯。(2)观察:再准备一组纸条,由老师展示减去相同的长度,大家会发现,长度还是相等的。学生通过观察,并且类比第一个结论的得出,可归纳: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相等。(3)验证:通过观察,得出了两个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结论。我采用一个具体数字的等式:2=2,两边同时加上3,两边同时减去1。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具体数例:两边同时加上x,来得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式子,结果仍然相等。(4)归纳:最后通过以上的活动得到等式性质1,并且在强调后让学生将学案纸上将性质补充完整,达到识记的目的。(5)应用1:让学生通过几个判断题,得到在应用等式性质应该注意的地方

17、。既由例子,总结规律。由a=b,则a+3=b+3; 正确 由a-2=5,则a-2+2=5;错误。启示:等号两边要“同时”进行运算由x=y,则x-6=y+6;错误。启示:等号两边要进行“同一种”运算。 由2x+2=4,则2x+2-1=4-2;启示:等号两边要加或减“同一个”数。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良好_惯,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在后面的填空中,我分析第一个题,然后让大家类比老师的办法分析得出第二个的答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6)应用2:让学生用等式性质1解决形如x+c=d形式的方程,与x=a方程根的最终形式相比较,目的是将方程左边的常数去掉,为下节的移项做铺垫。通过一个

18、练_巩固。活动二:探究并掌握等式性质2 衔接语: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成立,那么对于乘除运算会有什么的结果呢?(1)学生参与:让一个天平做的学生随手拿出自己的书,我记为a,然后让学生再那同样的一本书放在另一手上,记为b,大家很容易得到a=b。然后两边同时再放上1本,得到2a=2c,依次类推:3a=3b,ac=bc。学生易得: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结果仍然成立。(2)验证:通过具体的数例让学生感受一下等式的成立,然后用具体的数例验证除法,结论仍然是成立的。(3)归纳:等式的性质2,并且在学案上准确的填写等式的性质,到达对知识点的识记。 (4)应用1:仍然是通过判定题,来明

19、确正确应用性质的前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计问题。这是一个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填空题的讲述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一定是有理有据,有条理。(5)应用2:应用等式的性质2,解决形如ax=c(a0)的方程,分析与x=a的区别(设计小组讨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两边同时除以a。老师板演,学生练_。活动三:等式性质的综合应用。回到一开始出示的方程:-1x-5=4,分析与x=a的区别,3如何能解出这个方程,引导学生应用两个等式的性质达到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出示两个方程题,对学生进行检验。这里面的有一个难点就是当未知数前的系数是分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做错。我会从两个方法让学生理解,把除法换成乘法。(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课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根据情况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四)拓展提高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和所学到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如何由a=b,得到3a+5=3b+5?学生在这里可能会出现先加5,再乘以3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分析。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模板(共8篇)等式教学设计(共4篇)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9篇)会计等式教案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