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21166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原的城市生态.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原的城市生态固原市以构建宁南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划控制面积110 平方公里。 2004 年通过经营城市拍卖土地融资6700 多万元, 引进城市建设资金10 多亿元, 一年开建35 个城市建设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28 个,完成投资 4 71 亿元,同比增长1555。到年底,固原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4 7 平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水冲公厕比例占90,燃气普及率 6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66 万平方米,覆盖率 20,人均公共绿地53 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169 平方米,均比上年显著改善。 至此,固原市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城市总体规划面积由原

2、来的238 平方公里扩展到45 平方公里。全市城镇人口294 万人,城市化水平 18 77,同比增长3 3。有关部门还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大城乡接合部整治力度,深化环卫、园林、 城管三项改革,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措施:宁夏黄土高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黄土高原地区,这块举世瞩目的苍茫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古文明的发祥地。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哺养了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 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系统脆弱, 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作

3、为改善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恢复森林植被为突破口,以不同的营造林模式配置为主要设计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梁、峁、沟、川、塬,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综合治理,采用局部(穴状、鱼鳞坑、反坡窄带等)整地方式,在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大力恢复森林植被,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绿化、美化、效益化齐头并进,积极发展林业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生态、 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建设背景1我区黄土丘陵区具有沟壑众多、地形破碎、沟壑切割深、高差大、坡面陡峭、地面斜度大,梁、峁、塬、沟、坡、川兼具的特点;土壤

4、质地松软,湿陷性、垂直解理性、强石灰性明显,团粒结构差,较为贫瘠的特点;暴雨、冰雹、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等自然灾害多发,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严重的水土流失、稀少的林草植被,使这一地区仍是全国生态条件最差的地区之一,经济相对落后、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群众生活处于“吃了没种的, 种了没吃的”的贫苦状态。先后在我区黄土高原实施了三北工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坚持以单纯生态造林绿化为主,坚持按山系、 分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 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一些重点治理区的生态面貌得到初步改善;第二阶段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将生态建设和农村、农民的经济利益结

5、合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投身黄土高原治理的积极性,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规模加大。 项目区不仅生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三北防护林资金短缺,我区逐渐将三北工程倾向于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任务量缩减。二、建设成效经过三十年,几代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三北工程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确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思路,找到了生态建设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形成了南部六盘山土石质山区以人工针叶林和天然灌木混交林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体系、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柠条为主的水土保持林体

6、系、北部川塬区以新疆杨、 刺槐、榆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及以庭院小杂果、特色经果林为主的四大林业建设体系新格局。二是大力推广了以抗旱造林为中心的径流林业实用技术,找到了造林成活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群落的关键点,也同步提高了林分质量;三是以重点工程和示范区2的示范带动为突破口,推动了整个黄土高原治理规模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全区生态建设先进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区生态建设模范县”。四是通过活化机制,鼓励和吸引了非公有制林业参与治理黄土高原,加快了治理速度。具体表现为:(一)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黄土丘陵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区域之

7、一。自 1978年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植树种草, 应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黄土高原地区共造林800 多万公顷,部分地区目前已经改变了植被数量、质量持续下降局面,已出现植被覆盖率整体增加趋势,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 年的 1.1% 提高到现在的9.84% ,生态状况恶化的局面已经得到明显好转。(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北四期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劳动力、投资、技术的“三个转移”,即农村劳动力由单一农业生产向生态建设的转移;积极筹资主动向育苗、营造林、林业多种经营多层次投资的转移;实用技术特别是经济林的栽培、管理

8、技术向山区的转移。出现了一些集团、公司和个人通过租赁土地、承包宜林荒山、综合利用、全面开发,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新格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三)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使项目区群众得到了实惠, 使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单一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转入种植、养殖、 加工、劳务输出以及社会化服务行业等其他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3(四)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深刻的感悟到国家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要改变贫困, 实现脱贫, 全面建设小康社

9、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改善环境入手。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工程建设、投资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要群众造林”为“群众要造林”的建设局面已逐渐显现。(五)总结形成了我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不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土、治水、林草、道路四大工程并举,工程、生物、耕作三项措施齐用,整座山、 整条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形成了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和点、线、面协调配套的立体治理结构。三、建设经验(一)坚持加强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工程建设取得成效的法宝。“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战线长、 涉及面广,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

10、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多年来, 各级党政部门始终坚持全党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一是普遍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上任定目标,届中有检查,卸任兑奖罚,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二是普遍推行各级领导带头创办造林绿化点制度。工程实施以来,各级领导,都亲自挂帅,大办造林绿化点, 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三是坚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国家用交小的投入取得了很大的生态建设成效。(二)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带动,是工程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三大效益相辅相成,在生态条件脆弱、 经济状况落后、人民

11、生活困苦的三北地区尤显突出。首先在因地制宜、分类4指导上下功夫。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发展经济、生态效益兼具的树种,提高群众收益。在树立样板、典型示范上做文章。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培养和发掘三大效益明显、配置结构合理、 具有示范效应的先进典型,并加以推广,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带。在调整林种结构上动脑筋。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种治理模式,乔灌草一起上的建设思路,按照“乔灌为主,针阔搭配”, “林网与基地建设并举”等多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使工程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在适生、优生区,大力建设优质经济林基地,培植林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用产业化带动工程建设的长足发展。(三)搞好科技服

12、务是工程建设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依靠科学技术是多年来在工程建设中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以科技为纽带,把科研、推广和生产有机结合,组建各种形式的科技生产联合体,开展系列科技服务。以服务为中心,产前、产中、产后同时抓。以区乡林业站为重点,不断完善种苗、森防和技术推广网络建设,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四)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为工程建设注入了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已成为推动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作业设计、种苗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13、为社会造林发展创造条件,提供、 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林业;二是重点抓好林业大户、专业户的培育,促进“林业业主”的形成和发展,使非公有林业、民营林业真正成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体;三是认真执行、落实中央决定赋予的各项政策,不断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四、存在的问题5黄土丘陵区 “三北” 防护林在治理水土流失建设取得的成绩毋庸质疑,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回避:1、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力度还不够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率低, 分布不均,森林生态系统还较脆弱,生态环境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2、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仍是粗放型,治理措施的配置比较单一,各项措施的进展不平衡,比较重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跟不上。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化配置比例不明确。3、防护林建设资金投入分散,任务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制约了生物措施治理工作的大面积开展。4、科技含量低,缺乏对所在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与适宜的林草植被结构模式以及相应的植被建设与恢复技术体系的研究。5、管护及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对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缺乏有效制止。6、缺乏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与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小流域经济效益仍不显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