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法.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28036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法(上)第一 法概述第二 活用零、 活用与兼 、同形 活用是某个 在使用中 改 原来 性的 象,兼 是某个 同 具有几种 性,同形是一个字 了不同的 ( 素)。楚人 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兼 )子之 。 / 之二虫又何知 ? (同形)旦日 士卒, 破沛公 。沛公 霸上。(活用)一、名 、形容 等活用作 1 、名 范增数目 王。道士卷之,如画 然,亦囊之。 以炮至,吾村不 粉乎? 楚,楚以故不能 阳而西。(方位 )衣冠而 之。吉月,必朝服而朝。( )(注意用来解 的成分的 构)名 作 后, 就具 了名 本身的 体 和相关的 作 。解 一般要将 两者都表达出来,当然也有例外。假舟

2、楫者,非能水也,而 江河。2 、形容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 襄王。楚左尹 伯者,素善留侯 良。遂于蒿莱中 听徐行,似 芥,而心目耳力俱 , 无踪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 用做 后,通常也要用 性成分来解 (理解) 形容 。3 、数 A、基数 作 后,意 有两种 化:a、在数目的基 上 生相 意 :一之 甚,其可再乎?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b 、只有 意 ,不再有数 意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孰能一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 于己。B 、表倍数的 也常用作 肉倍好 之壁,好倍肉 之 ,肉好若一 之 。 雅C、(古 中常用基数 表示倍数)利不百,不 法;功不十,不易器。 商君

3、更法4 、名 、数 、形容 作 的 ( )A、名 用,如不能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 其中有一名 用 。B 、名 、形容 后接代 , 名 、形容 一般作 。C、名 、形容 前有助 、副 、 “所”, 名 、形容 一般用作 。D 、名 前、后接介 短 , 名 作 。E、名 用“而” 接,用作 。F、形容 后接名 ,如不能构成定中关系, 形容 作 。昔者庖 氏之王天下也乃丹 帛曰:“ 王。”法后王, 礼 ,一制度。益烈山 而焚之。 不 怒,蹄之。以其兄之子妻之。从左右,皆肘之。是欲臣妾我也,是欲2刘豫我也。信数与 何 ,何奇之。既来之, 安之。不嗜 人者能一之。相安无事。不十年,王弗召也,晋灵公不君。

4、子胥比干,皆不足 也。俗之所 ,主之所 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浴乎沂, 乎舞雩,咏而 。晋 于 柳。吾不能以春 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 必矣。 苑 德而此独以 名,何也?有 会出 几个条件同 具 的情况:曹子手 而从之。公羊 庄 13 左右欲兵之。史 伯夷列 疏食, 水,曲肱而枕之, 亦在其中矣。不 而富且 ,于我如浮云。5 、其他 二、使 有使得相关 象 生 作或 化的意思。称作使 用法, 也称作使 。使令兼 式和使 : 使 用法是用一般的 构表示使令兼 式的意思。 我去。 朋友去桑那。乃令 良留 。命夸俄氏二子 二山。庄公寤生,惊姜氏。(庄公寤生,使姜氏惊) 。1 、 使 3A、不及

5、物动词:项伯杀人,臣活之。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 、及物动词: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C、识别:动词一般用法,宾语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使动用法,宾语是动作的完成者, 是在主语的支配下完成动作。识别上:看作为一般动词理解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即可试作使动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孟子将朝王。武丁朝诸侯。(情理关系,地位关系)2 、名词、数词、形容词使动如果把动词的使动看作动词的特殊用法的话,那么其他词类的使动用法,就是活用作动词的特殊用法。A

6、、名词: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故王不如东苏子(苏代) ,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B 、形容词:乃出图书,空囊橐。昂其值,居为奇货。4 本而 用, 天不能 ; 本荒而用侈, 天不能使之富(比 ) 。C、数 :今主君欲一天下,收 侯,存危国,寡人 奉社稷以从。 秦列 以疑当世之法,而 人主之心。借令秦皇 世,易代之后扶 世之, 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解 使 用法基本 构:生死:使 +兼+ ;肉骨:使 +兼+ ( );空囊橐:使+兼+ ( );孰能一之:使 +兼+ ( ) 名 、数 、形容 活用作 是一般用法 是

7、特殊用法,主要看哪种解 更合理、文 更 。从原 上 ,如果作 一般用法能 通,就不作 使 来理解。有 使 出 在双 中,那情况就更 复 (后 )。宁 以 秦曲。三、意 主 (代表的人) 是什么、怎么 。(活用的)“ ” (表 定 ) (主 )意 用作意 的 本身不是 ,当它 后(构成 构),如果表示 的 定, 种用法就是意 。我 得泰山比 山高。百姓皆以王 也。子以我 不信。邑人奇之,稍稍 客其父。51 、名 意 名 意 ,是把 看作某种物、 人。一般可解 “把当作”“用作”。性 而狠,党豺 虐。 而友麋鹿。 侯用夷礼 夷之, 于中国 中国之。原道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形容 意 形容

8、意 是 具有某性 ,一般可解 “ 、怎 / 是什么”大将 奇其才。左右以君 之也,食以草具。其家甚智其子。成以其小,劣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使 和意 的 使 是使 生 化,是一种客 事 (有的是将成 事 );意 是主 上的 定,不管是否与事 相符。工 得大木, 王喜;匠人斫而小之, 王怒,孔子登 山而小 登泰山而小天下。子元元,臣 侯。友 而子雨,、 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石 在寿阳,甚惧,欲不 以老秦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其俗。其达士, 其居,美其服, 其食。 肉百姓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也有的活用,似乎主 与客 事 两者兼 。孟 君客我。古人的注 一般注“以之 客” ,所以

9、代的注 也将之作 意 。6四、其他特殊的 关系1 、 : :夫人将启之。邴夏御 侯,逢丑父 右。今亡亦死, 大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吾以之名吾亭。佗脉之。舜勤民事而野死。吾非悲刖也。2 、 : :遂置姜氏于城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 也。”既泣之三日,乃誓 之。士无 不肖,皆 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 士。施施从外来, 其妻妾。五、名 作状 1 、 型A、用比 的方式表示 作特征,可 “像(某物)一 ”:及 再 ,寨中人又 伏矣。操刀挟盾,猱 ,或能免乎!射之,豕人立而啼。夜篝火,狐 呼曰: “大楚 , 王。 ”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 、表示 人 度,可 “把当作” “以(像) 待

10、一 ” :君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将田忌善而客待之。7文史星 ,近乎卜祝之 ,固主上所 弄,倡 畜之,流俗之所 也。上述两种用法,解 有的看起来一 ,如都可以用“像一 ”:寨中人又 伏矣。固主上所 弄,倡 畜之。区 :比 与主 所指有关, 度与 有关;比 的本体 体本 不同, 度是比 ,两者本 相同。比 句一般不出 , 度句出 。C、表示施事者身份,可 “以身份”:身客死于秦, 天下笑。今乃听于群臣而欲臣事秦。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 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 之。上述两种用法,看起来也很相似,但意思上有不同: 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国策 。身客死于秦, 天下笑屈原

11、列 楚田仲以侠 ,父事朱家游侠 鬻熊子事文王,蚤卒楚世家 。区 : 度指向 ,身份指向主 ;解 不同。D 、表示 作的依据,可 “按照” :失期,法皆 。将 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 王。罪 万死礼尚往来E 、表示 作的工具,可 “用” :黔无 ,有好事者船 以入。太祖累 呼,又敕郡 遣。 乃 曲巷之人, 而瓮牖 枢之徒。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 帛曰F、表示 作的方式,解 前加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者受上 。乃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8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 货殖列传序十九人相与目笑之。G、表示动作的处所方位,解释时前加介词: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高祖以亭长为县

12、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H 、名词性词组(相当于名词)作状语: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词作状语的翻译: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是介宾词组,比况词组。所以,对作状语的名词,通常译成一个相当的介宾词组或比况词组。2 、识别A、“名词 +动词”:动词如不是陈述名词的话,那么名词就是修饰动词的。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据语境确定关系)。B 、指称无生物的名词出现在表示动作动词前,如不是拟人,名词一定作状语。法皆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前面往往另有主语。吾得兄事之。豕人立而啼。名词作动词后,该名词就不再紧靠动词了,而名词作状语,该名词一定

13、紧贴动词。有时情况比较特别: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9附:日、月、岁、时状语的含义1 、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繁,经常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 、表示动作“按规律、按计划”而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谨食之,时而献焉。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3 、日做形容词或表变化的动词的状语,表示“一天天” 、“一天比一天”:而乡邻之生日蹙。 楚日以削,数十年后,竟为秦所灭。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4 、日在句首主

14、语前,当往日、以前讲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 成 16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昭 16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昭7 附:数词作状语萦清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六出祁山七擒七纵名词动词 ?/ 名词状语 ?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管中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如仅根据用来解释的成分的意思,是无法确定的;既可用介宾解释,也可10用 解 。隧:挖隧道 / 在隧道里道:走到半路/ 在半路上古 中能充当状 的成分,与 代 基本相同:左右皆笑之(状中 未 用 )左右以君 之也“而”可以 接的成分:富而兵 (形容 ,意 “国富” )子路拱而立(状 ?“拱”是 ,常 )晨

15、而求 (状 , 名 ,少 )根据前面所 ,上述看作名 作 更合理些。状 ?/ 连动 ?/ 并列 ? 无先后意 有主次:状 曹 皆于 前立 ,指言盖降。生得一人,果匈奴之射雕者。儿惧,啼告母。始 ,跳往助之。 : 有先后,意 无主次:拔 切而啖之。 黍而食之。并列: 无先后,意 无主次: (夫 )化怒 悲, 呼欲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 瞥来,六、其他 型的 活用1 、 名 充当名 定 ,而名 不出 ,以 表示整个定中 的意思。夫大国 也,惧有伏焉。吾年未四十,而 茫茫,而 。入日,渴,欲得 。2 、形容 名 11形容词充当名词的定语,而名词不出现,以形容词表示整个定中词组的意思。将军身披坚执锐

16、,伐无道,诛暴秦。临渊履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同一个词语活用后, 会有很不相同的意思, 这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同一个词也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活用。客: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客死异乡。坚: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乘坚策肥将军身披坚执锐攻坚战第三节代词一、人称代词性数“侪、曹、辈、等、属”的作用1 、自称吾、余(予)、我朕台、卬注意:“朕”先秦时通用:用法上略有差异,但是可忽略,因为我们只要能读懂就可以了,至于哪个词能否出现在某个位置,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吾、我”用作第三人称:庄周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史记汉已

17、伐宛,立昧蔡为宛王而去。岁余,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遭屠,12乃相与 昧蔡。史 然民 有圣知,弗敢我 ;勇力,弗敢我 : 众,弗敢 其主。商君 “吾”用作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 知所 吾之乎?(吾之:以之 吾,把自己的形体当作自己)2 、 称女(汝)、 、若而、乃戎(与第一人称古韵有 关系)“ 、汝” 有感情色彩:有 表示 密无 ,有 表示 ,蔑 : 呼!汝生于浙而 于斯。 祭妹文 何知 ?中寿, 墓之木拱矣。游雅常众辱奇,或 汝之。 魏 公卿不 礼,皆汝之。 隋 3 、他称之、其彼、夫厥( 些都是既可作指示代 又可做人称代 的代 )。“之、其”可指称第一,第二或己称代 :蒋氏大戚,“君

18、将哀而生之乎?”臣自以 填沟壑,不复 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 。自今以后, 椽属、 ,常以月旦言其失,吾将 焉。求言令有 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 副其所望。臣,范阳之百姓蒯通也,窃 公之将死,故吊之。君亟定 法之 ,殆无 天下之 之也。商君 今子 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13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取天下者,非负其土地而从之之谓也,道足以一人而已矣。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4 、反身代词自、己、身(是代词,遵守代词的语法

19、规律。)5 、附、谦敬用法:A、称人以美德,自称以寡德。B 、称人以字,自称以名。 C、称人以爵位,自称以身份。 D 、称人之左右、所在。谦敬表示法所用的词是名词二、指示代词1 、近指远指是、斯、此、兹彼、夫若、而、然之、其他、各、每(语法功能有所不同。)焉、诸“焉”作为代词,相当于介词短语“于此、于是”一般出现在句末,也有出现在句中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 雍季无一焉而先赏。(补语)“诸”有几种不同的用法:A、用于疑问句尾是“之乎”的合音:1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 ,B 、用于句中是“之于”的合音:投 渤海之尾。段入于鄢,公伐 鄢。C、有

20、只相当于“之” :潘崇曰:“能事 乎 ?”其子不忍食 ,死于 。D 、相当于“各”:2 、无定代 或:肯定性:有的人(事、物)莫:否定性:没有人(事、物)“或” 用 指代人或 孔子曰:“子奚不 政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或” 用可指人、可指事物。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夫物之不 ,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佰,或相千万。“莫”前无先行 指人:大命将泛,莫之拯救。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莫”前有先行 可指人,可指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指人) 而能改,善莫大焉。 (指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指物)有 用“靡、无”代“莫” :楚 士无不一以当十。靡不有初, 克有 。“莫”到 代

21、展出了否定副 的用法,同“毋”,意 不要:15秦王车裂商鞅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三、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盍恶(乌)、安、焉“谁、孰”的区别,除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之外,我们要注意的是 “谁”只能指人,“孰”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指人)“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指事)“孰”多为比较,或两相比较或多项比较,常和“与”连用。“何、曷、奚、胡”中,“何” 用得更普遍一些, 一般用来指事, 相当于“什么”,主要作宾语;“曷、奚、胡”主要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样” ;“盍”一般相当于“何不”的合音,但有时只相当于“何”:子

22、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 “寇至,盍去诸?”盍不建大法鼓,树之层台,使群聋六时有所归仰,不亦美乎?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李白)“恶(乌 )、安、焉”代处所,多作状语,也可作宾语,意为“哪里”,作状语有时意为“怎么” 。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这就需要我们熟悉疑问代词,才能更好地辨别这样的句子, 不至于错误理解。同时疑问代词作状语也在动词前面,如何识别呢?牛何之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面另有宾语时,作状语;没有宾语时,是前置了的宾语。16第四 数量 数量 是数 和量 的 称,在 代 中,因数 和量 是 合使用的,所以 人感 像合成 一 ,也确 有人从 中划出

23、了数量 ,但是古 中量 很不 达,数 的用法也和 代 很不相同。因量 少,往往直接 数 与名 或 合,位置也不同于 代:命夸娥氏二子 二山,一厝朔 ,一厝雍南。一屠晚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吏二, 一人 王。 人从 ,三 三北。一、数 的表示法1 、基数:表示确定数目,古今也有相同的表示方法:“五 之宅,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多 的是不同于 代 的表示方法,下面分 介 。整数和个数 加有( y u ): 名并篆文, 字共三十有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舜相 二十有八 ,非人所能 也,天也。孟子万章上缺位不加零:冬至后一百五日 寒食。多位数前不需要加一。今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其 千二百里

24、, 乘奔御 不以疾也。特殊的基数两、再、乘(sh ng ),有的只是偶 做基数使用。两表示成双成 17霾两 兮 四 。目不能两 而明,耳不能两听而 。再可表基数,也可表序数人情,一日不再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乘作数 ,表示四:以乘 先,牛十二犒 。2 、序数:第一、第二 的 法,出 得可能很晚,古 中表示序数采取如下几种方式。直接用基数表示序数:十年春, 伐我。 所 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 少,三曰 功。用名 、形容 等表示:首、冠、 表第一,用次、其次、次等表第二、第三勇冠三 太上 德,其次 施 。用天干地支表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清 甲于南阳,又山 拱而气清,水 回而 ,舟

25、泊,地称 海。古 表示序列常用“甲乙丙丁” 、“子丑寅卯”等。兄弟排行用伯(孟)仲叔季,用孟仲季表示一季中的几个 段:孔仲尼孟 氏 狄人伐 咎如, 其二女叔隗季隗。丙辰仲秋, 达旦,大醉,作此篇,兼 子由。3 、 (概)数古 有与 代相同的 数表示法:18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但是多数 候用如下方式:数 +虚 表示,虚 有可、且、几(j、) 、所等:潭中 可百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蒙 露,沐霜雪,行几十年。其巫,已年七十,从女弟子十人所。所 者无 百人、。偶 有用 的:舟首尾 八分有奇。4 、虚数虚数指夸 的数字,古代文学家善用虚数夸 来突出修辞效果。常用的表示多的数字是:十百千万、三及

26、其倍数;用一、半等言其少。 流直下三千尺。公 九 攻城之机 ,子墨子九距之。 十二卷,卷卷有 名。半匹 一丈 ,系向牛 充炭 。虚数和 差距很大, 数差距不大。用整数表虚数( 代 没有 种用法):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徽曰:“可比 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 四百年之 子房也。”5 、倍数:可以用量 倍蓰表示,也可用基数表示利不百,不 法;功不十不易器。故用兵之法,十 之,五 攻之,倍 分之,夫物之不 ,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十佰,或相千万。6 、分数: 代 的分数表示法,是从古代 中不断完善 展起来的19将不 其忿而 附之, 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先王之制,大都不 三国之一

27、,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法一月之日,二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律 志。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史 可 ,是否用“分之” ,怎么用,在古代是不太 一的。分母 +分子表分数:籍第令毋 ,戍死者固十六七。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高帝 。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 、 数:古代用几、几何、几 、几多表示, 代只用“几”: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天 酒当歌,人生几何?河 清且浅,相去复几 ?古 19 首 君能有几多愁?二、数 可充当的成份用来表示 作的次数,和人或物的数量, 个古今是一致的,但是具体所充当的成分 有不同。1 、数 作定 、状 从作用上看,数 作定 是用

28、来限定名 的,数 作状 是用来 明 的,古今一致,但是出 的位置不同,所以成分也有不同。遂率子 荷担者三夫,蟹六跪而二螯,以乘 先,牛十二犒 。 十二卷,有的定 在中心 之后。一般都没有量 。20公 九 攻城之机 ,吾 三 三走, 叔不以我 怯。 桓公以霸,九合 侯,一匡天下,管仲之 也。史 管晏列 数 在 中心 前面,做状 ,和 代 很不同。一般都没有量 。数 作主 、 回也 一以知十, 也 一以知二。一厝朔 ,一厝雍南。一之 甚, 可再乎? 种成份在 代 中几乎没有。数 作 或 中心 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六王 ,四海一,夫 鼓 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 所佩玉 以示

29、之者三。 仲 辞 者三, 不肯受。前两句数 直接 述主 ,中 两句数 活用作 后作 ,后两句数 作“者”字 。三、量 古代 量 不 达,所以往往 数 直接和 或名 合,前已 及。但是古代 中 是有量 的。下面 例 明一下:1 、物量表示度量衡:寸、尺、丈、里 / 、常、仞、步升、斗、石 / 斛、 、豆两、斤 / 、 、 、 些 位,有的已 不用了有些目前 用,但使用的也有 生 化的。布帛 常,庸人不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旧四量:21豆、区、釜、钟。表地积:亩、顷/畹、畦(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表示成组物品:双 / 乘、朋、伍、瑴(珏)(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30、皆赐玉五瑴,马三匹。白璧一双,欲献项王)2 、动量表示动作次数:回、场、阵、番 / 度、遭、通(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四五遭)随着时代的推移,古代汉语量词也不断增加,用法上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不同,就不再逐一介绍了。第五节虚词一、虚词的特点1 、一形多类一个字形分属于不同的词类,拥有不同词性,这其中有的是兼类,有的属同形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何不试之以足?(介)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 以明矣。韩非子(副)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动)22于以采蘩?于 之中。召南(代 )宋人 而 其以。列子(名 )以做 、介、 ,是

31、引申的 果;作副 ,属假借;作代 ,原因不明;作名 ,相当于“所以” ,表示原因。像以 具有 么复 性的字,也 不多,但是虚 中具 两三个 性的很多。之:代、助、 于:介、 :介、 2 、一 多 :一 多 象在虚 中尤其突出。下面以介 于 例来 明:于的基本意思是介 作行 生的 地点(相当于“在”):子于是日哭, 不歌。 于 勺。由介 具体的 地点,引申出介 作的起 、 向等( 起 有一个 段, 向有一个目的地),相当于“从、到” 。子墨子 之,起于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于是 安君 百乘, 于 。因果关系的因是果的起始,被 句的主 者是 作的起始。两者都有比 抽象的 段: 精于勤荒于嬉,(因

32、 )兵破于 涉,地 于刘氏(被) 作的 向 有一个 象,因此由 向又引申指 向的 象。有向、替、 、与、比等意思( 代 要用 些不同的 来 )。事急矣, 奉命求救于 将 。 (向) 使管仲平戎于周。 世家(替、 )每自比于管仲 毅。(与、同)冰,水 之,而寒于水。(比)( 地点)在(起 、 向)从、到( 向的 象)向、替、 、23与、比(因果、被动)因为、被3 、一词多形:一个词有不同的写法。因为很多虚词都是假借来的,只要音同音近, 用哪个都可以 (当然实词也有这样的现象)。特、徒、亶、但、第、只、止、独、仅于、於、乎古代汉语中,代词原来也算作虚词。二、虚词例解1 、否定副词古汉语否定词很多,

33、多数是副词,常用的有:不、弗、勿、毋、未、非、否、微,都是副词,另有动词无和无定代词莫。A、不、弗表示一般性的否定, 不用同现代汉语。 弗先秦只用于及物动词前,且动词受弗修饰后宾语不再出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B 、毋(无)、勿常用在祈使句中,表禁阻,相当于“不要” 。“勿”先秦时通常也用来否定及物动词,后面宾语不出现。距关,毋内诸侯。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令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24C、未:相当于“没有” ,有时同“不”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否: a、与谓语并列,构成肯否叠用的句子。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