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44254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备考之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 如图所示,物体 AB 高 1.6m ,平面镜 CD高 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答案】D【解析】【详解】A无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是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人眼看不到完整的像,A 错误;B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高与物高相等,是误、 D 正确;1.6m ,B 错C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平面镜的距离也为 2m,那么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4m

2、, C 错误;2m,那么像到2 有一个焦距为 f 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 1.5f 处,在此过程中()A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C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D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BD【解析】【详解】A从 4f 向 2f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继续向 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等于 2f 时,像距等于 2f,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故符合题意;C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

3、处沿主光轴移动到 1.5f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从 4f 向 2f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

4、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答案】 A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 A 正确;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 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正确。D故选AD。4 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透镜表面有

5、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 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详解】A 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 错误;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

6、故C 正确;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 正确。故选 CD。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b 点时,成等大的实像C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答案】BD【解析】【详解】A使烛焰位于a 点时,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a 点的物距大于物体在b点的物距,即a 点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故A 项正

7、确,A 项不符合题意;B使烛焰位于b 点时,2 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C使烛焰位于c 点时,2 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在c点,物距最小,像距最大,像最大,故C 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D使烛焰位于d 点时,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点睛】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6 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

8、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答案】 D【解析】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故A 正确;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虚像时,是正立的;故B 正确;C、当物距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 正确;D、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没有缩小的,故D 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只有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逐一分析,对号入座,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7 要使光线经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后发生图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元件有:平面镜

9、;凸透镜;凹透镜。能达成该目标的所有 光学元件有()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光线如果按照下面的传播路径,这三种光学元件都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如下图所示。故选 D。8 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柱形凸透镜,所以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

10、故A 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变大,上下不变,故 B 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C柱形凸透镜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不可能出现左右和上下都颠倒的像,故C 不可能出现, C 符合题意;D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左右颠倒变小,上下不变,故D 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选 C。9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 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cmB此时烛焰成正立、放大、实像C保持透镜位置不动,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移动蜡烛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则像的

11、大小将一直变小,且蜡烛移动速度一直小于像移动速度D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若只将蜡烛向右移动2cm,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上,可在原透镜左侧放一个合适的老花镜【答案】 ABC【解析】【分析】( 1)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距变化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距也应该发生变化,物体离焦点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在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在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3)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详解】A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uv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

12、,由图可知物距为15cm,像距为25cm,故f15cm2 f , 2 f25cm可解得7.5cmf12.5cmA 项错误;故A 项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此时uv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项错误;故B 项符合题意;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离透镜越来越远,当物体离焦点越远时,所成的像越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当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像就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C 项错误;故C 项符合题意;D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若只将蜡烛向右移动

13、 2cm,蜡烛靠近透镜,此时成像在原来光屏位置之后,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上,即是要让光线更加会聚,故要用到会聚透镜,也就是老花镜, D 项正确;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10 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将光屏靠近“水透镜”将蜡烛远离“水透镜”对“水透镜”注水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A和都行B和都行C和都行D和都行【答案】 B【解析】【详解】近视镜是凹透镜,给水透镜戴上近视镜后,相当于减弱了凸

14、透镜的会聚能力,所以像远离了凸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须将光平远离透镜;或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向水透镜中注水。故选 B。11 如图所示, MN 为透镜 L 的主光轴, AB 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A若B若C若D若L 是凸透镜, B 点一定是L 的焦点B 点是 L 的焦点,则L 一定不是凸透镜B 点是 L 的焦点, AB 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AB 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 一定不是凹透镜【答案】D【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若L 是凸透镜,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 点为凸透镜的

15、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B 当然也不是焦点,故A 错误;BC若B 点是L 的焦点(可以是实焦点,也可以是虚焦点),L 可能为凸透镜,也可能为凹透镜。当L 为凸透镜时,AB 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当L 为凹透镜时,AB 的入射线一定不平行于主光轴,故BC 错误;D若AB 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L 若是凹透镜,将变得发散,不会折射到B,所以一定不是凹透镜,而是凸透镜,故D 正确。故选 D。12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

16、机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 C【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u20cm ,像距 v30cm ,可知 uv ,而照相机的是u v , A 错误;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 B 错误;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17、 正确;D由题意可知f10cm,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此时u = 5cm , uf,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13 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倾斜固定放置的防水激光笔发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束在水面发生折射后射在上方水平放置的光屏上形成光斑。小明慢慢向容器中加水(未满)的过程中,随着水面上升,光斑位置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答案】 A【解析】【详解】由于水面上升,入射点上升,折射光线向左平移,与原来低水面时出来的折射光线平行。故选 A 。14 小明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

18、30cm 时,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此时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60cm 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缩小的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5cm 时,调节光屏,屏上可得放大的像【答案】 C【解析】【详解】AB 像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像是实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v2f, fu2f ,即 f30cm2f。故 AB 错误;C当 u=60cm 时,由 f30cm 可知 2f2f。当物距大于 2f 时, fv2f,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正确;D当 u=15cm 时,由 30cm2f 可知 15

19、cm f,即 uf,当物距小于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将承接不到像。故 D 错误。15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 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 匀速转动,在转动 30o 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2,则( )A 1 30o,2 30oB 130o, 2 60oC 160o, 2 30oD 160o, 260o【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 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

20、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即为 60(如右2图)由左右两图的 “虚像 ”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1 为 6016 如图,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与透镜直径相等,透镜的焦距是A10cmB20cmC 30cmD 40cm【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该透镜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以及在距透镜20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的直径与透镜直径相等,得到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B、 C、 D 项不符合题意, A 项符合题意。17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

21、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军同学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叫虚像,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A 正确,不合题意;B虚像是正立的,不存在倒立,B 错误,符合题意;C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相等;而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也是等大;所以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C正确,不合题意;D根

22、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 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B。18 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眼睛通过空气孔看到的范围和通过玻璃看到的范围如图所示:黑色光线表示在空气中的光路,灰色表示在嵌入玻璃砖后的光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变大故选A19 焦距为 f 1 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 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 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

23、度为4d 的平行光束,如图(b )所示则()A f1=30cm, f2=15cmBf1 =15cm, f2=15cmC f =30cm,f =20cmDf =45cm,f =30cm1212【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 a 可知,设入射光的宽度为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例可知df2Hf1由图 b 可知,由于入射光的宽度仍为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4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例可知Hf 24df1解之得 f1=2f2,结合四个选项可知选A。20 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蜡烛、凸

24、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ABCD【答案】 B【解析】【详解】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时像距为 15cm,故可以得到f 15cm2f化简可得7.5cm f 15cm此外,由图甲可知,像距为 15cm时,物距在窗外,说明此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 15cm,且光路可逆,若物距为 15cm时,像的位置应该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围。选项 A 图中物距为 10cm,此时像距应该超出光具座范围或成虚像,故 A不符合题意;B此时物距约为 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 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满足7.5cm f 15cm和焦距更接近15cm的条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 符合题意;C若此时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则焦距为10cm,更接近7.5cm,不符合题意;D若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则像距为12cm,此时蜡烛应该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