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45087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综合题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问题】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1 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 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 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 48J 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10N,物体运动了 1mB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2mC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2.4mD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4.8m【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B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物体受到的拉力

2、:F=f=10N;根据 W=Fs 可知,第一次物体通过的距离S1W120JF12m ,10N故 AB 错误;CD若增大拉力,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 10N;根据 W=Fs可知,第二次物体通过的距离:S2W248JF22.4m ,20N故 C 正确, D 错误2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0N 的物体在2s 内匀速提升2m,拉力 F 等于 12N。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40JB拉力所做的总功为48JC拉力 F 的功率大小为2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答案】 C【解析】【详解】A根据公式可得W有用Gh20N

3、2m40J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2h22m4m根据公式可得W总Fs12N4m48J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拉力的功率W总48JP=24Wt2s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100%40J 100% 83.3%W总48J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3 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 O 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A、B 两点时,动能相等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 时,动能为零C皮球在D 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C 点时的机械能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在地面M 点的黑色圆斑大于【答案】 DN 点的黑色圆斑【

4、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A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 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A、B 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A 点的动能大于在B 点的动能;故 A 错误。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动能不为零;故B 错误。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C 点在在 D 点之前,故在D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故C 错误。D

5、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在 M 点与在 N 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 点机械能大于 N 点机械能,故小球在 M 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 N 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 点的圆斑要大于在 N 点的圆斑;故 D 正确。4 如图所示,动滑轮的质量为m,所挂重物的质量为M ,重物在时间t 内被提升的高度为h,不计绳重及摩擦,则()M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MmM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M2 mMghC拉力 F 的功率为t( Mm) ghD拉力 F 的功率为2t【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B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物hMgh

6、总功为W总G物G动 hMm g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W有用MghMW总Mm ghMm故 A 正确, B 错误;CD拉力 F 的功率为W总Mm ghP总故 CD错误。故选 A。tt5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石块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Ep 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ABC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石块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石块做加速运动,石块在相同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石块所处的高度减小得越来越快,石块的重力势能 Ep 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一规律的只有C 图,而 D 图

7、是石块的重力势能Ep 随时间减小得越来越慢,故D 错误。故选 C。6 小美用 200N 的力将重 10N 的足球踢出去15m 远,她对足球做的功是()A3000JB150J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无法确定做功多少【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题中只告诉了该同学对足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200N,而没有说明足球在该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15m 是足球离开脚后运动的距离),她对足球做了功,但无法准确求出她对球所做的功,故 A、 B、 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故选 D。7 在四川抗震救灾现场,一块水泥板质量为0.5 t,起重机在5 s 内把它匀速提高2m, 此过程中( g=10N/kg )

8、()A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4B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31 10J1 10JC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2D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22 10W5 10W【答案】 A【解析】【详解】AB水泥板的质量m 0.5t500kg水泥板受到的重力Gmg 500kg10N/kg 5000N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W Gh 5000N 2m 1 104 J故 A 符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CD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功功率4PW1 10 J2 10 3 Wt5s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8 一位质量约A 60J50kg的同学从一楼走到五楼,他上楼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可能为B 600J C 6000J

9、D 0000J【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上楼过程中要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的质量是 50kg,所以体重是:G=mg=500N,楼层高度越是 3m , 一楼走到五楼的高度大约是: h=4 3m=120m,所以 ,上楼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W=Gh=500N12m=6000J,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做功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对楼层的估测,难度不大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

10、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推力对它没有做功,误;A 错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即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手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错误;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是向上的,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 正确;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D 错误。故选C。10 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时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则运动员

11、()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答案】 D【解析】【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详解】A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则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增大,故 A 错误;B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达到最大值,故 B 错误;C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经

12、过最高点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最大,故C 错误;D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D 正确。故选 D。【点睛】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分析动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高度的变化。解题时注意抓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键字词,从中找出表示“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变化的字眼,从而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11 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 0 时刻,将一重为G 50N 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

13、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 t 1 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B t2 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C t2 到 t 3 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 t 2 到 t3 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答案】 D【解析】【详解】A t 1 时刻是小球与弹簧开始接触的时刻,此时小球向下加速运动,在弹力增大到等于重力之前小球一直加速,所以t 1 时刻小球速度不是最大,动能也不是最大。故A 错误。B t 2 时刻是指弹簧被压到最低点,此时小球速度为零,小球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 t 2 时刻小球动

14、能最小。故 B 错误。CD t 2 到 t 3 时间内是弹簧的弹性势能向小球动能转化的过程,t3 时刻弹力为零即弹性势能为零,小球动能最大。所以在t2 到 t 3 时间内,小球动能一直在增加,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故C 错误, D正确。12 如图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人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到水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子从斜面滚下,重力势能只转化为动能B罐子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C因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罐子滚下后可能再次滚上斜面D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则

15、罐子会一直滚动下去【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罐子从斜面滚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使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A 错误;B罐子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B 错误;C罐子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罐子的高度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形变逐渐增大,则罐子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大,即该过程中罐子的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橡皮筋由于要恢复原状,故罐子可能再次滚上斜面,故C 正确;D罐子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整个罐子的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会逐渐变小,最终罐子会停止运动,故D

16、错误。故选 C。13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前后两次的滑轮组是同一个滑轮组,则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物体提升的速度增大,若两次提升高度相同,则后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小于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故选 B。PWACD错误, B 正确。t 可知,功率变大。故14 在一个罐子的底和盖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

17、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长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在罐子向下滚动的过程中,小铁块会将橡皮筋卷紧,罐子的滚动先变快后变慢,直至速度为零;接着罐子又会自动滚上斜面,整个过程忽略摩擦的影响。关于此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罐子加速滚下斜面的过程中,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B罐子滚到最低处时,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罐子自动滚上斜面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罐子自动滚上斜面时,不可能到达比初始位置更高的位置【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罐子加速滚下斜面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

18、,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罐子滚到最低处时,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故B 错误,符合题意;C在橡皮筋恢复的过程中,铁罐会由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从最低处滚上,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高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罐子自动滚上斜面时,不可能到达比初始位置更高的位置,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15 如图所示,重为60 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 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 米 / 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

19、6 牛B甲物体的速度为0.2 米 / 秒C 5 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 焦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答案】 C【解析】【详解】A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忽略不计,乙匀速下落 ,所以绳拉甲物体的力F=G 乙=6N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甲、乙物体移动的速度相同,甲物体的速度v 甲=v 乙=0.2m/s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5s 内甲物体移动的距离s=v 甲 t=0.2m/s 5s=1m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W=Fs=6N 1m=6J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功功率W6JP=1.2Wt5s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16 某块

20、砖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该砖()A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C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答案】 B【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在受平衡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了解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和物体的质量以及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详解】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即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或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及运动的速度有关,所以对于同一砖块来说,质量不变,其不管是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都是不变的,故其动能一定不变;但其重力势能却有可能

21、改变,如将砖匀速提高,在该过程中,动能不变,但其重力势能变大,即机械能变大;同理若将砖匀速降低,其机械能会变小,综上所述可知,B 符合题意。故选 B。17 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均为50g2s内把重)在物 G12l2的大小均为2N,不计绳重及摩擦(g 取 10N/kg)。下和 G 提高 10cm,已知 F和 F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物 G1 的重力大小为5.5NB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C F1 和F2 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 4D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4: 3【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从图甲可以看到,三条绳子托着动滑轮,动滑轮只是一个,

22、重力大小是G动m动 g0.05kg10N/kg0.5N把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3F1G动G1解得 G15.5N ,重物 G1 的重力大小为5.5N, A 正确,不合题意;B在图乙中,把两个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4F22G动G2解得 G27N ,重物升高的高度是 h2 0.1m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W乙有用 G2h2 7N 0.1m 0.7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0.7J , B 正确,不合题意;C重物 G1 移动的速度是h10.1mv10.05m/st12s甲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v绳13v130.05m/s0.15m/s重物 G2

23、 移动的速度是v2h20.1m0.05m/st22s乙图中绳端移动的速度是v绳 24v24 0.05m/s0.2m/s那么可知 F1 和 F2 做功的功率之比是:P2:F2v绳 2:P1F1v绳13 4F1 和 F2 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4, C 正确,不合题意;D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W甲有用G1h15.5N0.1m0.55J所做的总功是W甲总F1s12N30.1m0.6J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W乙总F2 s22N40.1m 0.8J由上述可知,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W乙有用0.7J ,那么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甲:W甲有用W乙有用0.55J0.7J乙:22: 21W甲总W乙总0.6J0.

24、8J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22: 21;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18 物体只受一对平衡力作用时,对于它具有能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一定不变B重力势能可能减少C动能可能变小D重力势能一定不变【答案】 B【解析】【分析】首先要对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是处于平衡状态中的哪一种要明确,然后再分析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详解】平衡状态有两种: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动能、势能都不变,所以机械能也不变;当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能、势能都不变,即机械能不变;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能不变,但其势能要发生变化,故机械能也随之变化;总

25、之,物体在以上所处的这几种可能的运动状态下,势能与机械能的大小有两种可能:不变或变化;而动能只有一种情况:不变;综上分析,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状态分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分类且考虑全面,本题容易出现漏分析其中某种情况而导致错误。19 下例各情况中,关于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B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她推车的力做了功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她顶物体的力做了功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重力做了功【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有力作用在石块上,石块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石块的

26、力做了功,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小车的力做了功,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力的方向向上,距离的方向向前,二者相互垂直,所以她顶物体的力不做功,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在重力的方向的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对人做了功,故不符合题意D 正确2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F的力 物体经过 M 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F 在 MN 、 OP 段做功分别为 WMN 、 WOP,功率分别为 PMN、 POP,则A WMNWOPC PMN POPD PMN POP【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经过 M 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得MN 的距离等于 OP 的距离,根据功的公式W=FS可知:在 F 相同和S 相同的情况下, W 应该相同,所以 AB 均错误;在做功相同时,MN 段所用时间是 OP 段时间的 2 倍,根据 P=W/t ,得出 PMNPOP;答案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