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46611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 “次北固山下 ”中的 “次 ”是 “游览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 “客路 ”后写 “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 “乡书 ”“归雁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 “日 ”和“春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 “生 ”与 “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阔 ”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 A( 2) C( 3)同意。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

3、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 ”字 “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

4、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生 ”字“入 ”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C。( 3)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 ”, “阔 ”,是表现 “潮平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 “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精采。 “悬 ”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而用 “风正 ”,是因为光 “风顺 ”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

5、( 4)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 1) A;( 2) C;( 3)同意。 “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点评】( 1)据此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

6、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生 ”字 “入 ”字使用拟人。( 3)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意已浓的景象。( 4)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

7、读全诗,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抒发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 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从 “差、千、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白处,应为_。(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 ( 1)逊( 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根据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最后二句中的对偶修辞,第 4 句的 “输

8、 ”字判断, “逊 ”字最恰当。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 ”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 “骚人阁笔费评章 ”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9、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故答案为:( 1)逊( 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答题时应注意,“逊 ”字,和下句的“输”字构成对偶关系,写出梅花比不上雪的白,也紧扣“骚人评章 ”。而 “差、千、少 ”三字均不合适。(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答题时应注意,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 ”形容差的不多,“一段 ”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包含的哲理是: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

1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 有梅花便不同。【注释】 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才:仅。( 1) “寒夜客来茶当酒 ”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 “梅花 ”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 “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解析】 【分析】( 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

11、的人都能背诵, “寒夜客来茶当酒 ”,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 “寒夜客来茶当酒 ”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 “倚杖无时夜敲门 ”,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

12、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故答案为:( 1)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 “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寒夜

13、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让人产生的联想: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4天净沙 秋思和天净沙 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 秋思的阅

14、读方法,自读天净沙 秋,完成赏析。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名词之美】 “枯藤 ”“老树 ”“昏鸦 ”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2)【色彩之妙】 “夕阳 ”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答案】 ( 1)【名词之美】 “孤村 ”“落日 ”“残霞 ”等名词的组合,给人以秋景萧条的寂寥之感。( 2 )【色彩之妙】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让人联想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

15、、红叶片片、黄花朵朵,这些明丽清新的色彩,为这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解析】 【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5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 ”身份?(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

16、风正| 一帆悬 ”展现的画面。【答案】 ( 1) “次 ”“客路 ”“乡书 ”“归雁 ”。( 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次 ”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乡书 ”指的是思想的书信,也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

17、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故答案为:( 1) “次 ”“客路 ”“乡书 ”“归雁 ”。( 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6阅读下面这首诗

18、,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答案】 ( 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 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 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解析】 【分析】( 1)本

19、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描绘时要抓住出景象和表达的情怀。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 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 。 人在 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 景,又融 了自己的想象和夸 ,展 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 气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 。( 2)分析写作特色要从多角度考 ,把自己感受深刻的一面写出来。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可知是虚 合。答案( 1)描 了大海宏 的气 ,或 无 ,或壮 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 大的政治抱 。( 2) 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 广

20、 抒 自己建功立 的 大抱 。 虚 合:写景 ,想象 虚。 静 合:水的 , 的静; 木百草的静,秋 洪波的 。 运用夸 和 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 气 。【点 】描述画面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起来。写作特色包括:象征、烘托、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 合、欲 先抑、 比等7 歌,完成下列小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 水前。潮平两岸 , 正一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何 达, 雁洛阳 。( 1) 的前二 中,描写 景的句子是_。( 2) 的 和尾 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 本 ,下列 法中不正确的一 是()A.首 先写 “客路 ”,后写 “行舟 ”,写出了人

21、在他 、神 故里的漂泊 旅之情。B. 使用上 的 ,体 句平野开 、大江直流的宏天气 。C. 妙在作者无意 理,却通 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 令之中, 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 承 ,抒 了 人即将回到家 的喜悦、激 的心情。(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来得到人 的好 , 一个角度,作 要 析。【答案】 ( 1)潮平两岸 ( 2) :喜悦、高 。尾 :淡淡的 思愁 。( 3) D( 4) “入 ”和 “生 ”运用了 人的手法。 “日 ”和 “春 ”作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含着新事物必 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 了 人 、 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解析】 【分析】( 1) 懂 句大意

22、是作答的基 。如 的前二 中,描写 景的句子可提取 “潮平两岸 ”作 答案。 “潮平两岸 ”, “ ”,是表 “潮平 ”的 果。春潮涌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 野也因之开 。 一句,写得恢弘 大。( 2)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

23、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可答:淡淡的乡思愁绪。(3) “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并没有“将回到家乡 ”的意思。故选D。(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 ”与 “入 ”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 ”和“残夜 ”、 “江春 ”与 “旧年 ”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

24、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 “生 ”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 “残 ”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 “入 ”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 ”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 ”之前要界以 “江 ”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 ”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

25、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 ”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 ”、“入 ”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 ”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故答案为: 潮平两岸阔;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D;“入 ”和“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

26、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 “?字”运用了

27、 ?修辞 (描写手法 )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8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 ”后写 “行舟 ”,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 “风正一帆悬 ”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28、;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案】 ( 1) C( 2)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 【分析】( 1)第三联的两句,应是“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告诉人们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

29、观面对。 “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错。故选 C。( 2)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从这几句分析,应该写的是初春。特别是这几句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3)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 ”、 “风正 ”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

30、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故答案为: C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评】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C 项 “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本句蕴含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 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诗

31、人往往通过“景 ”与 “情 ”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中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9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天净沙秋思道:

32、“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曲中最能表现出这种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 2)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但“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读来却比较温馨,与全曲意境不太协调,你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答案】 ( 1)断肠(或断肠人)( 2)以乐景衬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 ”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等哀景形成对比,反衬 “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解析】 【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并把握好诗歌情感是作答的基础。如曲中最能表现出“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这种悲痛情感的词语可提取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的 “断肠

33、”作为答案。( 2)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看似恬静明丽,却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与其他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因为它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衬出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故答案为: 断肠(或断肠人); 以乐景衬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 ”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等哀景形成对比,反衬 “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感

34、情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的 “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 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

35、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解析】 【分析】( 1) “涨 ”,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结合这句话分析,诗人所写季节是秋天,所写的天气是下雨,巴山地区连绵不断的秋雨使池塘里的水面越长越高。结合诗歌首句内容分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因此这个 “涨 ”字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前两句表达诗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既然没有办法回家,诗人就想象他日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因此这两句想象抒发了诗

36、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故答案为: 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

37、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 “酒 ”,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

38、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 ( 1) B( 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解析】 【分析】( 1)本诗写于杜甫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以舟为家,四处漂泊之际,表现了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愁绪。“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表现了诗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伤的心境。 “

3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写出了李白在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心更加烦忧苦闷的心境。二者心情最接近。而 A 项表达的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的豪情, C 项是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D 项抒发苏轼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故选B。( 2)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表面是写景,但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 ”,而使 “物色带情 ”

40、,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 ”、 “留人 ”,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故答案为: B; 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一定结合主题“酒 ”分析即可读出答案;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2 阅读下面这

41、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诗中 “戍 ”“夜阑 ”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请写出相关诗句。【答案】 ( 1)戍:守卫;夜阑:夜深。( 2)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解析】 【分析】( 1)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戍:守卫。夜阑卧听风吹雨: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夜阑:夜深。(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

42、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结合“尚思为国戍轮台”可知作者的愿望:要为国家戍守边疆。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一生的愿望是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可知这里具体的愿望是:作者愿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故答案为: 戍:守卫;夜阑:夜深。 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字义、词义。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抓住相关诗句把握感情。13 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

43、,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释】 湖:指洞庭湖。 中流:指江心。 湘烟:指雾霭。 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离人独上洞庭湖 ”一句中的 “独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 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 “独 ”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 【分析】( 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这几句写湖口 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一切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