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53360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 一列火车有n 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 2: 3: L:n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 : ( 3 - 2 ) : L : ( n - n 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 3: L: n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n【答案】 B【解析】【详解】A2=2ax,x 为每节车厢的长度,知每节车厢

2、末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为1n,故 A 错误。 2 3LB、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时间之比为1: ( 2 -1) : (3 - 2 ) : L: ( n -n1 ) ,故 B 正确。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 3:5L (2n-1),则在相等时间里,通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为1: 3: 5L (2n-1),故 C 错误。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平均速度为v ,故 D 错误。2故选: B2 一质

3、点在连续的6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 内位移为3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B质点在第2 个 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m/sC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D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x3-x 1=2aT2 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详解】A 项:设第一个 2s 内的位移为 x1,第三个 2s 内,即最后 1 个 2s 内的位移为 x3,根据 x3-x1=2aT2 得加速度 a=3m/

4、s2,故 A 正确;B 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x3x2x2 x1,解得:x2 24m ,所以质点在第 2 个 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4 ms12 m,故 B 错误;2sC项:第 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 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1=6m/s,则第 2s 末速度为v=v +at=6+31m/s=9m/s,故 C错误;1D项:在第 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x v1t1 at 26 113 124.5m ,22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x=aT 2, 2、某段时

5、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3 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倒数第 2 m、最后 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B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平均速度之比是 1:21 :32D平均速度之比是32 :21 :1【答案】 D【解析】【详解】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32 :21 :1 , A 错误;平均速度公式为 vx, x 都是 1m ,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t比是 32 :2

6、1 :1 ,D 正确 BC 错误4 如图所示,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 点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间落于地面上C 点 ,已知地面上D 点位于B 点正下方, B、 D 间的距离为h,不计空气阻力,则A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C 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D 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答案】 D2h【解析】【详解】AB. AB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C 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段时间相同,所以A、B 两点间距离与B、 D两点间距离相等,均为h,故AB错误;CD.BC段平抛的初速度,所

7、用的时间为,所以C、 D两点间距离为,故 C 错误, D 正确。5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点, c 是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 b 点,后又滑回至 a a 上滑至 b 所用的时间为 t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块从 a 运动到 c 所用的时间与从 c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 c 所用时间为D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小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 C【解析】由 b 到 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而 tbc+tca=t;解得同,均为物块上

8、滑通过, A 错误 C 正确;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方向沿斜面向下,B 错误 ;由于 C 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D 错误 6 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 / s2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s 末的速度为 4m/sB在任意 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 倍C任意 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 倍D任意 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 2m【答案】 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 v0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 A错误;加速度

9、为2m / s2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 倍,故 B 错误;根据x aT 2 知任意 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 2m ,而不是前 1s 内位移的 2 倍,故 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7 一颗子弹沿水平直线垂直穿过紧挨在一起的三块木板后速度刚好为零,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1 23B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则三木板厚度之比为3 2 1C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1 1 1D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则子弹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答案】 D【解析】【详

10、解】A.B.将子弹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位移公式得:若子弹穿过每块木板时间相等,三木板厚度之比为5: 3: 1,故AB错误。C.D. 若三块木板厚度相等,由位移公式间之比为则子弹通过穿过木板时间之比为,通过三块、后边两块、最后一块的时,故 C 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因此解题方法: 1、末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线运动,可以看出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几个比例式。8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多次测量出铜球运动位移S 对应的时间t ,增大斜

11、面的倾斜角度 ,重复以上实验,通过计算,从而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实验思想是A 球沿斜面运 加速度 小,速度的 量比 容易B如果 球做匀加速运 , S1 S2 S3 =14 9 C如果 球做匀加速运 , =D通 将斜面的 斜角逐 增大到90,得出 球在斜面上的运 和 球的自由落体运 都是是匀 速直 运 ,更有 服力【答案】 C【解析】 分析:根据当 的 条件,速度的 量是不容易的, A ;由运 学公式可知, X= 1at2故a2x2t 2 ,故三次下落中位移与 平方向的比 一定 定 ,伽利略正是用 一 律 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 匀 速直 运 ,C 正确, B ;伽利略 想

12、斜面的 角越接近90, 球沿斜面 下的运 越接近自由落体运 ;故 D ;故选 C考点:伽利略 【名 点睛】本 考 物理学史,是常 性 , 物理学的 展史要了解,特 是一些物理学家 物理学史的 献更 当了解,要注意体会伽利略研究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 用9 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 运 ,在第15 s 内的位移比第14 s 内的位移多0.2 m, 下列 法正确的是A小球加速度 0.2 m/s 2B小球第15 s 内的位移 2.9 mC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 2.6 m/sD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 3.0 m/s【答案】 ABC【解析】【 解】根据,得, A 正确;小球第14s 内的位移

13、,第15 s 内的位移,B 正确;第14s的初速度, C 正确;第15s 末的速度, 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 D 。【点睛】做分析匀 速直 运 情况 ,其两个推 能使我 更 方便解决 ,一、在相等 内走 的位移差是一个定 ,即,二、在 定的某一 程中,中 刻瞬 速度等于 程中的平均速度10 如 所示,物体从O 点开始做初速度不 零的匀加速直 运 ,在第一个 T 内通 位移 s1 到达 A 点, 接着在第二个 T 内通 位移 s2 到达 B 点,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2s1s2s1A物体运 的加速度 2B物体运 的加速度 2TTs2 s1D物体在 B 点的速度大小 2s2 s1C物体在 A 点的速

14、度大小 T2T【答案】 BC【解析】【分析】根据 相等 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某段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 刻的瞬 速度求出物体在A 点的速度,根据v=v+at 求解 B 点的速度 .【 解】根据 s212得物体运 的加速度 :a= s2 s1 故 B 正确, A ;根据某段 内- s aTT 2的平均速度等于中 刻的瞬 速度知:vA s2s1 故 C 正确 ;物体在 B 点的速度等于2TB A3s2s1 ;故 D ;故 BC。v =v +aT=T【点睛】解决本 的关 掌握匀 速直 运 的两个重要推 ,并能灵活运用11 如 所示 ,小球从 直 某位置静止 放,用 照相机在同一底片

15、上多次曝光,得到了 中 1、 2、3、 4、 5所示小球运 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两次曝光的 隔均为 T,每 的厚度 d.根据 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位置 “ 1是”小球 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 运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 D小球在位置“ 5的”速度 【答案】BD【解析】【 解】A、若小球做初速度 零的匀 速直 运 ,在 相等 内,位移之比 :,而 中, 1、 2、 3、 4、 5 的位移之比 ,所以位置 “1不”是小球 放的初始位置,故 A 错误 ;B、由于相 两点 位移之差等于d,符合匀 速直 运 的特点:,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 运 ,故 B 正确;C、由,得:加速度,故 C 错

16、误 ;D. 小球在位置 “ 4的”速度等于3、 5 的平均速度, 有,小球在位置 “ 5”的速度 ,故 D 正确;故 BD。【点睛】根据初速度 零的匀 速直 运 的特点分析小球 放的初始位置,根据,判断小球运 的性 ,并求出加速度,根据一段 内中点 刻的瞬 速度等于 段 内的平均速度 。12 一可 点的小石 从塔 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位移是30 m, (取g=10m/s2), ( )A石块最后一秒的平均速度是30 m/sB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 49C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 3D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17、1) ( )【答案】 ACD【解析】【详解】石块最后一秒的平均速度是石块在开始连续的前1s、前 2s 和前v=gt t 可知,小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选项 A 正确;根据h= gt2 t2 可知小3s 内位移之比是1 4 9,则选项B 错误;根据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 2 3,选项 C 正确;根据 h= gt2 得,石块在开始连续的三个确;故选ACD.【点睛】,则物体在开始的 5m, 10m 和 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15m 的时间之比为1: 1) (),则选项:,小D 正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

18、灵活运用13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 x1 到达 A 点,接着在时间 T 内又通过位移 x2 到达 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2T2x1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T 2x2x1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TD物体在 B 点的速度大小为2x2x1T【答案】 A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物体在A 点的速度 vAx1x2 ,故 A 正确;2TB、根据x=aT2 得,加速度 axx2 x1,故 C 正确, B 错误;T2T 2D、 B 点的速度 vB vA aT3x2x1 ,故 D 错误2T14 如图所示,光滑斜

19、面AD 被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D 点以某一初速度上滑,沿斜面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A 点速度恰好为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各点的速率B物体在各点的速率C物体依次经过DC,CB,BA所经历的时间D物体依次经过DC,CB,BA所经历的时间【答案】 AC【解析】【分析】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详解】A 、 B 项:根据运动学公式 v2-v02=2ax 得:物体由 A 点从静止释放,所以v2=2ax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 : vC: vD =1:,故 A 正确, B

20、 错误;C、 D 项:根据运动学公式得: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 tC: tD : tE=1:物体依次经过DC,CB,BA 所经历的时间:故 C 正确, D 错误。故应选: AC。【点睛】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15 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 S1=3m,第 2s 内通过的位移为 S2,又经过位移3,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mSA初速度V0 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2C位移 S3 的大小为1mD位移 S3 内的

21、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答案】 BD【解析】【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结合平均速度公式求出1s 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S3 的大小。【详解】2VS2 3221m / s,即加速度 a 的大小为根据 S=aT 得: aT2121 m/s ,第 1s 末速度为: v1 S1S2 32 m / s2.5m / s;物体的初速度为:v0=v1-aT=2.5-( -1)2T211m/s=3.5m/s , A 错误, 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减速的总位移为:22v03.5xv03 5m6.125m ;匀减速的总时间为:t;故有:2a(as3.5s21)13123内的平均速度为: S3 1.125,故 C 错S =x-S -S =1.125m;位移Sv3.5m / s 0.75m / st 22误, D 正确;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推论公式x=aT 2,求解加速度较为方便,要记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