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59072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用药基本原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合理用药措施1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证, 正确选择药物1、1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各种原因的发热患者、病毒感染者 ; 外科术前术后连续使用等属不合理使用。1、2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不合理使用就是当作一般解热镇痛或消炎病药用。只能限用于重危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 并应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2 明确联合用药目的增强疗效 , 降低毒性与副作用 , 延缓耐药性的发生。2、1 增强疗效(1) 磺胺类药物 +甲氧苄啶 (TMP): 抗菌力增加 , 抗菌谱扩大 ;(2) 青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增加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 , 增强杀菌作用 ;(3) 棒酸

2、+阿莫西林 : 使阿莫西林对耐药株仍有效 ;(4) 氟尿嘧啶 (5- 氟)+ 醛氢叶酸 : 增强抗癌效果 ; 抗癌药物只有在联合应用时才能获良效 ;(5) 高血压治疗中 , 配伍利尿药可增强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6) 急性哮喘时 , 沙丁胺醇与茶碱类合用收到相加的疗效。2、2 降低毒性与减少副作用(1) 异烟肼与 VB6合用可减少异烟肼的神经系统毒性 ;(2) 氨茶碱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减少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等;(3) 降压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 , 既增强降压作用 , 又减少降压药引起水钠潴留 ;(4) 在抗癌方面 , 大量甲氨蝶呤可增强疗效 , 并加用醛氢叶酸以减轻其骨髓抑制。2、3 延缓

3、耐药性的发生结核菌对单药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性 , 联合用药则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 临床上常采用异烟胺 +链霉素 +对氨基水杨酸盐 (PAS)或利福平 +乙胺丁醇联用。3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就是药物因素及机体因素。3、1 量效关系 :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恰当的剂量应该就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量效曲线表示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才产生效应 ; 在一定范围内 , 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强 ; 效应的增加有一定限度 , 这个极限称为 最大效应或效能 ; 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 50%处, 斜率最大 , 即对剂量

4、变化的反映最灵敏。3、2 剂型 : 注射剂给药吸收速度较快 ; 口服溶液剂吸收最快 , 散剂其次 , 片剂较慢。控释制剂使药物近似恒速释放 , 不仅能避免血药浓度上下波动 , 而且能延长药效 , 有效性与安全性优越。靶向给药系统能把药物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 , 可增加靶组织中药物浓度很高 , 而在其她组织中药物浓度极低 , 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3、3 给药时间一般分早、中、晚饭前、饭后、睡前等。临床一般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 , 确保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3、4 给药途径选择依据 : 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物剂型 ; 药物生物利用度 , 给药后血或组织的药物浓度能保持治疗范围 ; 疾病疗效

5、与血药浓度关系 ; 病人的病情状态 ; 符合价廉、方便、易行要求。3、5 制剂工艺工艺不同 , 相同剂量与同样剂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可能差异很大。3、6 机体因素3.6.1年龄 :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与老年人。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倾向于增加 , 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 其用药剂量应减少 , 约为成人剂量 2/3 。小儿特别就是幼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 , 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也包括药动学与药效学方面。3.6.2 性别与围产期 : 除影响性特征与生育的药物外 , 一般性别在药物作用的性质上没有重要差别 ; 主要影响发生在围产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为致畸、影响胎儿生长与某

6、些器官功能、分娩后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3.6.3 时辰与药物作用 : 节律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 以“昼夜节律”研究得最多。实验与临床药物研究都已证明 , 药物作用强度与时间有定量关系。3、6、4 精神因素与病理状态 : 医生的暗示及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可对治疗产生深刻影响。合理用药基本原则评价药物疗效采用安慰剂与双育法。不同病理情况下 , 药物作用表现不同 : 肝实质细胞受损 , 导致某些药物代谢酶的减少 ; 肾功能受损 , 主要经肾消除的药物半衰期延长 , 可造成蓄积。3.6.5 个体差异 : 少数人对药物敏感或耐受 , 有量的差异 ( 高敏性、耐受性 ), 亦有质的不同 ( 变态反应、特异质 ) 。3.6.6耐受性 : 凡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较小剂量时即可获得的药理作用的现象。3、6、7 药物体内活化 : 有些原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 进入体内经肝脏活化后转变为活性代谢物才能起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