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86551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中考化学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练习题) 压轴题训练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图中 A 代表水分子【答案】 B【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详解】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 A 正确;B.、氢氧化

2、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 不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 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 代表水分子 ,故 D 正确。故选【点睛】B。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2 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3、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 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 不断减小,错误,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考点:探究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 一定大于7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错误;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正确;C、 NaClO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是 +1,错误; D、核外有 10

5、个电子的微粒也可能是离子,错误。故选B考点:规律的推理视频4 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CuSO4FeSO4+CuB Fe+H2SO4H2 +FeSO4C CO+CuO2CO +CuD H2+CuOCu+H2O【答案】 C【解析】44A Fe+CuSO FeSO+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 错误; B Fe+H2424SO H +FeS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C CO+CuO CO2+Cu,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

6、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 正确;22D H +CuO Cu+H 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 错误;故答案为 C。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 (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置换反应中的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因此,在判定置换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判

7、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置换反应一般是指碳和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5 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稀硫酸处理印刷厂的碱性废水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骚扰疼痛【答案】 C【解析】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

8、中和反应,故错误;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该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瘙痒疼痛,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6 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水呈碱性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答案】 B【解析】 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9、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故选 B。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H=0 的溶液不显中性、酸性和碱性B pH=7 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都显中性C溶液的【答案】 DpH 由5 变成2,其酸性减弱D被酸雨酸化的土壤,用熟石灰中和【解析】A. pH=0 的溶液显酸性,错误;B. pH=7 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错误;C. 溶液的pH 由5 变成2,其酸性增强,错误;D. 被酸雨酸化的土壤显酸性,用熟石灰中和,正确。故选D。8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

10、可能是活泼金属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 A 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 C 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1、,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 错误。考点:判断推理9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Zn+2HCl ZnCl2+H2BAgNO3+HCl AgCl +HNO3C Mg ( OH) 2+2HCl MgCl2+2H2OD 2NaOH+SO3 Na2SO4+H2O【答案】C【解析】A、 Zn+2HCl ZnCl2+H2,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 AgNO3+HCl AgCl +HNO3,是酸与盐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 Mg ( OH) 2+2HCl MgCl2+2H2O,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12、故选项正确D、 2NaOH+SO3 Na2 SO4+H2O,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FeO+HCl=FeCl2+H2 OB正常雨水的pH 约为 5.6 的原因: CO2+H2O=H2CO3C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KCl+NaNO3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2Fe+3H2SO4=2Fe2(SO4)3+3H2 【答案】 B【解析】【详解】A 、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

13、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 = 2FeCl3+ 3H 2O,选项错误;B、正常雨水的pH 约为 5.6 的原因: CO2+H 2O=H 2CO3,选项正确;C、食盐的成分氯化钠与硝酸钾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食盐只是溶于硝酸钾溶液做溶质,选项错误;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入稀硫酸,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 2SO4=FeSO4+H2,选项错误,故选 B 。【点睛】金属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11 一次性将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鉴别开来,可以选用()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盐

14、酸D二氧化碳【答案】 A【解析】A 、石灰水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食盐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可以区分这三种物质,正确;B、无色酚酞遇石灰水变红色,遇稀硫酸不变色和食盐水均不变色,所以不可以区分稀硫酸、食盐水,错误;C、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没有现象,和食盐水、稀硫酸不反应,故不能区分,错误;D、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和食盐水、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可以区分稀硫酸、食盐水,错误。故选A 。点睛: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物质要求至少有两种能产生明显的且是不同的现象,否则就不能进行鉴别,对于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酸、碱和盐,我们通常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一次性的全部区别开。

15、12 下列各组离子在pH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NO+BCO2 +SO243342+2+3+OHClC CuBaD AgNOCl Na【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离子能大量共存,它们之间不能结合产生气体、沉淀。A、离子之间能共存,正确; B、 pH =1 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CO32 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C、 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D、 Ag+与 Cl-不能共存,错误。故选A。考点:离子的共存。13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 Ca( HCO3) 2 CaCO3 +CO2+H2OB 2Na+Cl2 2NaClC 2Mg+CO22MgO+CD

16、AgNO3+NaCl AgCl +NaNO3【答案】 D【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A. Ca( HCO32322B. 2Na+Cl=2NaCl 是化合反)=CaCO +CO+H O,是分解反应 ;应; C. 2Mg+CO2 点燃 2MgO+C ,是置换反应 ; D. AgNO3+NaCl=Ag

17、Cl +NaNO3,是复分解反应。 选 D14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SO42-、 Cl-和 X,则 X 可能是A Cu2+B NO3-C Na+D Ba2+【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铜离子有颜色所以A 错误;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结合变为沉淀,所以D错误。 B 中没有阳离子。故选 C.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15 如表是一些物质的 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选项ABCD物质番茄葡萄牛奶玉米粥pH4.0 4.43.5 4.56.3 6.66.8 8.0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溶液的 pH小于 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

18、 大于 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 等于 7,溶液呈中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玉米粥。选 D1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2-A NH 、 Na 、 NO、 CO4332+2-、 Cl-C、 K 、 SO4 Mg【答案】 C-2+2-BNO、 Cu 、 SO、 OH342+-、 Cl-D、Na 、 HCO3 Ca【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A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CO存,错误;-B 、 OH能与 H+ 结合产生水, Cu2+与 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

19、淀、气体和水,正确;D 、HCO 3-和 H +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点睛: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不能共存。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溶液的pH 时,需先用水湿润pH 试纸B滴瓶(如图)上的滴管用完后,应先清洗再放回滴瓶中C水是常见的溶剂,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答案】 D【解析】【分析】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

20、。【详解】A、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 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 不正确;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B 不正确;C、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故 C 不正确;D、分子的性质有: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 D 正确。故选 D。1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21、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则发光、发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石墨和金刚石,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发光、发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会发光、放热,不属于燃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有可能是碳酸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

2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19 把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混合,并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答案】A【解析】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中HCl、 NaOH 的质量相等,反应HCl+NaOH=NaCl+H2O 中 HCl、 NaOH 按质量之比36.5g:40g 进行反应,故呈酸性,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呈红色,故选A。HCl 有剩余,溶液20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

23、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 粉末。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 粉末可能是 ( )A 碳酸氢钠B 氢氧化钙C 碳酸镁D 氧化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 氢氧化钙、D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 碳酸氢钠、C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 和C中选。CaCO3 +2HCl CaCl2 +H 2O+ CO21007344NaHCO3 +HCl NaCl+H2O+ CO2847344MgCO

24、3 +2HCl MgCl 2 +H 2O+ CO2847344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 份质量,两盘放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 份质量,而 100 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 份质量, 100 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 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故选: C。21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答案】 DD常温下,pH7 的溶液【解析】试题分析: A、酚酞溶液遇酸

25、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 pH 7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故选 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pH 大小之间的22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K+、 Na+、SO42- 、 Cl-BNa+、 H+、 NO3- 、 HCO3 -C NH4+、 K+、 OH- 、 S

26、O42-D Ag+、 Mg2+、NO3- 、 Cl-【答案】 A【解析】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 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 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 D 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点睛: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23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氮气、氢氧化钠 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 D石油、铜、碳酸钙【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

27、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C。24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b 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 逐渐增大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 C【解析】【详解】

28、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D 正确;在 b 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 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故 AB 正确;从 a 到 b 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 值逐渐减小,到达b 点时, pH 值为 7,故 C错误;故选 C。25 向盛有 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 7.3%的稀盐酸 , 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 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Q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 。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设与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

29、消耗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20g10%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g10%=2g。NaOH + HCl = NaCl + H2O4036.52g7.3%x= ,解得 x=25g,所以 A 错误; B、与 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消耗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5g,正确;C、Q点对应的横坐标应该是25,错误;D、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图像的起点位置从大于7 开始逐渐减小,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 7,错误。故选B。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26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

30、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 A 符合题意;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 B 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 不符合题意;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

31、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7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 不变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该反应实质是Na+和 Cl-结合生成 NaCl【答案】 B【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故A 错误。 B. 氢氧化钠过剩,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B 正确。 C.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故 C 错误。 D. 该反应实质是 H 和 OH结合生成 H2O.故 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2

32、8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纯碱属于碱类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 D【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错误;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中和反应,错误;D、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且有不同的元素组成,正确。故选D。29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

33、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 大于 7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 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 等于7,选项A 错误;B、如果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选项B 错误;C、图中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选项C 错误;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氯元素反应前后的

34、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 -2,选项 D 正确。故选D。30 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H 与加入溶液体积关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 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答案】 D【解析】【详解】A 、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 A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HCl 和 NaCl ,故选项说法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 ,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