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86956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 2)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K 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 实验 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实验 II:打开 KI,观察到 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实验 III:打开 K2, 观察到 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思考与交流 (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 的溶液的 pH_7.22(填 “ =”)(2)实验 I 中在 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根据实验I 和 II_ (填 “能 ”或 “不能 ”)证明

2、 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 III,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实验 III, C 中溶液倒吸入 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 (已知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 CaCl2:猜想二 :_请完成猜想二。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不能Ca OH 2 +2HCl=CaCl 2 +2H 2OCaCl 2、 CaCO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

3、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 Ca(OH) 2 溶液呈红色,说明 Ca(OH) 2 的溶液的。pH7(2)实验 I 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溶液注入 A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 A 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 和 II 不能 CO2 和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3

4、)实验 III, C 中稀盐酸倒吸进B 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 +2HCl=CaCl 2 +2H 2O 。(4)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一:CaCl 2 :猜想二: CaCl 2、 CaCO 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点睛】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 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资料)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5、(1) A 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2) B 中没有明显的现象,该反应真的发生了吗?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填数字序号) 加入 Na2CO3 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 CuSO4 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 3)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该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

6、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作出猜想)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 NaCl ; _(实验验证)将猜想 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 溶液_猜想 正确老师提醒同学们,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仍要密封保存,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pH 试纸 2NaOH+MgCl2 Mg ( OH) 2 +2NaCl NaCl和 MgCl2 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 CO2+2NaOH Na2CO3+H2O【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内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7、。【详解】(1) A 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pH 试纸。(2) B 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加入下列物质: 加入 Na2 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CO明反应发生; 加入 CuSO4 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 3) C 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即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 2 Mg(OH) 2 +2NaCl 。(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经过讨论,大家

8、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NaCl ; NaCl 和 MgCl2;将猜想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要密封保存,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Na 2CO 3 +H 2 O 。【点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 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 2CuO=2Cu 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同时试管里的现象是_ ,化学方程式为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里的气体有

9、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 。(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_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_实验结论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逸出液面的

10、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填序号 )。酚酞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锌粒氯化钙溶液(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答案】置换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 CO2= CaCO3 + H2O防止气体不纯,发2生爆炸 气球鼓起打开开关 2,将燃着的木

11、条靠近管口气体被点燃,燃烧,火焰呈蓝色C + CO2CO质疑2【解析】(1) 根据反应特点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分析解答;(2) 【设计方案】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解答;【进行实验】根据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能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的气体肯定不是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分析解答;【交流与提高】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只要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就能证明反应的确发生了,可用酸 、含钙或钡的可溶性化合物验证;【评价与反思】根据小明在实验中注意观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 ,并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分析解答。 (1) 该反

12、应符号“一换一”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32【设计方案】先+ CO = CaCO + H O ;(2)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这样提示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进行实验】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产生的现象是气球鼓起,说明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打开开关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气体被点燃,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交流与提高】

13、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 CO22CO;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 、氯化钙溶液 ,故选 ;【评价与反思】明在实验中注意观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具有科学的质疑精神。4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下图 ),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 NaOH、Na2 33CO、 NaHCO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进行猜想)猜想:原溶液的

14、溶质是NaCl;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物质NaClNaOHNa2 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 /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 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 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 大于 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 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生成白色沉淀A 的化学方程式:_ 。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

15、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且已变质。【答案】在常温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达不到10%NaClNa2CO3 CaCl2=CaCO3 2NaCl Na2CO3、 NaOH NaOH 【解析】【分析】【详解】查阅资料:根据题中表格提供的信息,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6g,据此计算可以知道在20时饱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6g100%8.8% 10%,所以能够排除碳酸氢9.6g+100g钠。故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 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 10%;进行实验:(1)实验测定溶液的 pH 大于 7,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 等于 7,所以原溶

16、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2)过量的氯化钙可以检验并除尽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 323CO +CaCl =CaCO +2NaCl;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滤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因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又已反应完,所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NaOH、 Na2CO3;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NaOH、 Na2 CO3,而原瓶中是NaCl、 NaOH、 Na2CO3、 NaHCO3 中的一种溶液,根据资料和实验已经排除NaCl、 NaHCO3;如果原瓶内是碳酸钠

17、溶液,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碳酸钠溶液在空气中不会变质生成氢氧化钠,故原瓶内不是碳酸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该瓶原来装的无色溶液中溶质是NaOH,并且部分变质。5 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 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 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提出设想)设想一: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设想二: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实验验

18、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实验 1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 天平读数不变铁钉表面有变化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实验 2铁钉换成锌粒 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实验分析)( 3)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 ”(填 一 或“二 ”)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实验 1 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 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B 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C 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 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5)实验 2 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

19、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6)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向实验1 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将实验 2 中的烧杯换成如图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 _ 。【答案】红色的固体Fe+CuSO 4 =FeSO4 +Cu二C 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解析】【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详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

20、 4 =FeSO4 +Cu ,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实验分析 ( 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按设想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 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 不正确;B、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为氧化铁,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 B 错误;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C

21、 正确;D、铁和水不反应,则水不参与反应,故D 不正确。故选BC。(5)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6)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应该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故图为。【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硫酸铜溶液显蓝色。6 过氧化钠( Na2O2 )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 能分别与CO2、 H2O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 CO3

22、 +O2;2Na2 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下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下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分析讨论)图B 的实验是通过比较_ 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_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 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溶液是 NaOH; 猜想 :溶质是 _; 猜想 :溶质是NaOH 和

23、Na2CO3(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_的现象,证明猜想不成立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步骤和现象结论猜想 成立_【答案】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Na2CO3白色沉淀 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讨论 图 B 的实验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

24、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提出猜想 人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图A 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可能形成的是碳酸钠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能是两着的混合溶液;实验探究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证明猜想 不成立;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25、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 成立;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 OH) 2的化学性质与Ca( OH) 2 相似。(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

26、组同学的“相互评价”。组次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相互评价第 1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产生白色沉淀,第 1组正确。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都不溶于水。第 2第 3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正确。组2 组同学认为猜想(3)你认为其理由是 _。成立。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第 3确。溶液无明显变化,第(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组3 组同学认为猜想成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 _立。(写 1 条即可)。(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答案】,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碳酸钡

27、盐酸量太少,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节约样品向着手心。【解析】【详解】( 1)残缺的标签中可以看到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 2)硫酸钡和碳酸钡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确定是碳酸钠还是硫酸钠;( 3)反应后溶液中有生成的氢氧化钠,故加入少量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能确定沉淀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4)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节约药品;(5)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8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骤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酒精 _,蒸馏水(1)_。馏水置于火焰上。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

28、的硬纸乒乓球碎片先燃烧、(2) 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硬纸片后燃烧。热。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溶液中产生气泡;(3)蜡烛火焰a_填“先于 ”“后于 ” )b熄灭。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烧杯底部变黑;(4)蜡烛火焰 d 比 c 先熄烛。灭。结论或解释结论 :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结论 :乒乓球碎片的_比硬纸片的低。现象的原因是 :CO2 不助燃; _。CO2 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 d 先熄灭的原因是 :_。(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 ”和 “发生爆炸 ”的原因分别是 :_ 。【答案】燃烧

29、不燃烧 着火点先于CO2 密度比空气大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上方氧气含量较低“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 “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解析】(1)根据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解答;(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解答;【拓展】根据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分析解答。(1) 由于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所以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可知,乒乓球碎

30、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 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注入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 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观察到蜡烛火焰 a 先于 b 熄灭。 (4)d 先熄灭的原因是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拓展】“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9 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

31、(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作出猜想)猜想一:_;_。猜想二: NaOH、 Na2CO3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显中性。(进行实验)操作 I 的名称是 _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答案】能Na2 CO3+2HCl=2NaCl+H2O+CO2Na

32、2CO3过滤溶液B 变成红色CuSO4+2NaOH=Cu( OH)2 +Na2SO4【解析】【分析】(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进行分析;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24.00g;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详解】(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 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33、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2 CO3+2HCl=2NaCl+H2O+CO2 ;(3)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一: Na2CO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 I 的名称是过滤;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溶液 B 变成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 OH)2+Na2SO4。【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0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34、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查阅资料 )(1)CuCl2 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 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2)Cu(OH) 2 在 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 Cux(OH)yClz 晶体; _ 。猜想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 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

35、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选填“甲 ”或 “乙”)装置 (装置中药品足量)。实验数据:最终得到剩余固体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下表。加热前100400250.00g251.80g253.60g结论:猜想成立,则碱式氯化铜中X Y= _。(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改进 (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c 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答案】 Cuxyz222 +2 NaCl 甲XY=(OH) Cl 与Cu(OH) 的混合物CuCl +2NaOH=Cu(OH)32 Cu (OH) Cl + 3HCl = 2CuCl+3H Oa b232【解析】(2) 【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