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86982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猜想 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 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 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编号操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 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_(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

2、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 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SO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55:255:355:45pH4.954.944.864.854.85(1)分析表中数据,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 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先变红,后变紫O2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H2SO3、 H2SO4高温2CaCO3 +2SO2 +O22Ca

3、SO4 +2CO2【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详解】 实验与验证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编号操作现象1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仍为红色2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3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后变紫24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 ,再改通入O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先变红,加热后仍22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酸性在增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亚硫酸和氧气

4、生成硫酸,故5:15 至 5:25 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 2SO3、 H 2SO4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 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2CaCO3 +2SO2 +O22CaSO4 +2CO2 。【点睛】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2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

5、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A NaOH B Na2CO3、 Ba(OH)2、 NaOHC _ D Na2CO3 和 NaOH【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B(填猜想序号 ),其理由是 _。【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甲同学想 C 对应加入足量的 _溶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无明显实验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乙同学加入足量的 Na2CO3溶液现象想 A 对应【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

6、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_对应【答案】Ba(OH)223223加入、 NaOH Na CO 和 Ba(OH)能发生反应Na CO 产生白色沉淀Ba(OH) 溶液或 C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A22【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各种物质的用量可知,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 NaOH BNa2CO3、 Ba(OH)2、 NaOH C Ba(OH)2、 NaOH; D Na2CO3 和 NaOH;【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B,其理由是Na2CO3 和 Ba(OH)2 能发生反应/Na 2CO3 和 Ba(OH)2 不能共

7、存 /Na 2CO3+Ba(OH)2=2NaOH+BaCO3;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C 正确;【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 ,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具体操作为加入Ba(OH)2 溶液或C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结论为猜想A 对应。23KOH溶液中含有 H2O、 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提出问题) KOH 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猜想 1: KOH 溶液中

8、的 H2O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2: KOH溶液中的 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3: KOH溶液中的 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猜想 1 不成立试管内溶液不变色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用试管取少量 KCl溶液,猜想 2 不成立_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_,滴入 1-2 滴无_试管内溶液变红色酚酞试液(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拓展)向Ba(OH)2 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KOH 固体应 _ 保存。【答案】 OH-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用试管取少量 KO

9、H溶液 猜想3 成立 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无色酚酞变红密封【解析】【分析】【详解】猜想: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有 H2O、 K+、 OH-,哪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猜想有三种,根据题意,故猜想三是:OH-。实验探究:实验用试管取少量 KCl 溶液,滴入1-2 滴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实验结论是猜想2 不成立,即 K+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试管内溶液不变色;因为已经证明H2O、K+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实验为用试管取少量KOH 溶液,滴入 1-2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实验现象试管内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猜想3 成立。讨论反思:因为酚酞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

10、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的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拓展:根据上述实验结论, Ba(OH)2 溶液中含有 OH-,所以向 Ba(OH)2 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无色酚酞变红;KOH 是可溶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4 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所示。(查阅资料) (1)锌皮为金属锌 (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 2、 ZnCl2 和 NH4Cl 等组成 ;(3)有关数据见下表:温度 / 020406080100NH Cl29.337.245.855.365.677.34溶解度 /gZnCl234

11、3395452488541614(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1)溶液 A 中溶质主要有 _(填化学式 ),操作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2)欲从固体 M 中得到较纯的MnO2 ,操作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 生成。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反应。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 的有 _(填字母序号 )。A ZnO 与稀盐酸B ZnSO4 溶液与 BaCl2 溶

12、液C ZnCO3 与 NaCl 溶液D Zn(NO3)2 溶液与 NH4Cl 溶液(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 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 和固体 F。当溶液 E 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填化学式 );当固体 F 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 E 中最少含有 _种溶质。(3)若将 6.5 g 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0.2 g(选填 “ ”、“ ”或“ =。”)【答案】 NH42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固体溶Cl、 ZnCl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置换A、BZnSO4 2 【解析】(1)黑色糊状填充物中的NH4Cl、 ZnCl2 易溶

13、于水,操作 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以除去炭黑。【实验探究二】(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单化化单是置换。A ZnO+2HCl=ZnCl+H2O,正确; B ZnSO4+BaC12=BaSO4 +ZnCl2,正确; C ZnCO3 与NaCl 溶液不反应,错误; D Zn(NO3)2 溶液与 NH4Cl 溶液不反应,错误。故选AB。( 2)Zn+CuSO4=ZnSO4+Cu, Fe+CuSO4=FeSO4+Cu,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差大的之间先反应,故Zn+CuSO4=ZnSO4+Cu 先反应。当溶液E 中只含一种溶

14、质时,该溶质是ZnSO4,当固体 F 中只含一种物质时,该固体物质是铜,溶液E 中最少含有 ZnSO两种溶质。 6.5g 纯4、 FeSO4净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 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将含有铁的 6.5g 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0.2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知识。5 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CaO 和 NaOH 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

15、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OH)2、 CaCO3 和 _。(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BaCl2 溶液显中性。CaO、NaOH、 Ca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无明显放热现象和 _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从步骤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产生白色沉淀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 溶液/将步骤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思考与分析)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

16、与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实验探究步骤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答案】碳酸钠氢氧化钠Ca( OH) 2+Na2CO3=CaCO3 +2NaOH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钡和氢氧化钠【解析】【详解】提出猜想 根据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可知,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 NaOH、 Ca( OH) 2、CaCO3 和碳酸钠;实验探究 因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 和氢氧化钠;思考与分析 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因为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二者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产

17、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不准确;反应的方程式为:Ca( OH)2+Na2CO3 =CaCO3 +2NaOH;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实验探究步骤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6 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 Na2CO3, 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 NaHCO3溶液乙猜想: NaOH溶液丙猜想: N

18、a2CO3溶液丁猜想: NaCl 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HCO3NaOHNa2CO3NaCl常温下溶解度 /g9.610921.536常温下稀溶液的913117pH(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 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

19、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 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_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答案】丁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Na2 CO3+2HCl2NaCl+H 2O+CO2 。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Ca( OH)2233+Na COCaCO+2NaOH 。【解

20、析】【详解】( 1)通过【实验探究 1】可知,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2)由于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g,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故甲同学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 3)实验探究 2 中有气泡产生,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4)在实验探究 1 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探究3 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5)这瓶试

21、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Ca(OH) 2+Na2CO3=CaCO3 +2NaOH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 “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实验探究):( 1)方案: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 2mL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实验结论 _。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方案

2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 2mLNaOH 溶液于试管若_稀盐酸过量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反应(实验反思):(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不能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填序号)。A 铜片B pH试纸C氧化铜D紫色石蕊试液【答案】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H+和OH 反应生成H2O 分子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 +H2O有气泡产生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

23、显现象B、 D【解析】【分析】【详解】(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 溶液与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氢氧化钠可能变质,NaOH 与空气中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 2NaOH+CO 2 =Na 2CO 3 +H 2O , Na2 CO3 +2HCl=2NaCl+CO 2 +H 2O ;(2)取 2mLNaOH 溶

24、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因为稀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不能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 4) A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检验;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 pH=7,则恰好反应,若 pH 7,酸有剩余, pH 7,碱剩余; C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氯化铜溶液和水,但是只能证明酸过量,不能证明恰好反应,因为酸不足或者酸量正好均无明显现象;D 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石蕊试液

25、变蓝,证明酸不足,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 BD。8 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猜想与假设) 猜想 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 II: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猜想 III:白色粉末是_(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 Ca(NO3)2 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肯定不成立。(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B 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能的原因是: 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B 产生。其可(3)适合操作的X 溶液是 _

26、(填字母序号 )。A CaCl2 溶液B Ca(OH)2溶液CBa(OH)2 溶液D Ca(NO3)2 溶液(4)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5)请写出操作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方案一: _ 。方案二: _。【答案】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NaOH+H2 SO4 Na2SO4+2H2O AD 烧杯、漏斗、玻璃棒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 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 中含有氢氧化钠【解析】( 1)该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钠,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操作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

27、钠,则猜想一定不正确;(2)操作中滴加少量的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可能是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3)操作中滴加过量 X 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除去同时生成中性的物质,防止后续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氯化钙和硝酸钙都可以将碳酸钠除去,同时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硝酸钠,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碱性的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4)操作是将沉淀和溶液进行分离,所以是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5)操作是想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滴加能和碱反应生成沉淀的试剂。9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

28、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 100mL 一定浓度的稀 Ba( OH) 2 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甲曲线 M 点时混合液体呈_色;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结合成 H2+2结合成 BaSOa M 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 OH2O, Ba和 SO44b M 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

29、零c M 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经测定, M 点时消耗稀H2SO4 溶液 50mL,且过滤后滤液质量为147. 67g。请计算原Ba(OH)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 (写出计算过程,各种稀溶液的密度都可看成1gmL-1)。(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100mL 同浓度的稀Ba( OH) 2 溶液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 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 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30、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 Na+数目一直增大N 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 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填 “增大 ”或 “减小 ”)【答案】无 C 1.71% ANa+-42-减小、 OH、 SO【解析】【分析】【详解】( 1) 甲曲线 M 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0 ,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条件下为无色。故答案:无a M 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过量的氢氧化钡不断与加入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际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

31、a 正确;b.M 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存在水电离出极少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几乎为零,故 b 正确;c.在 M 点后硫酸溶液过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大,不禁由于溶液中氢离子在逐渐正大,还由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在逐渐增大,故c 错误。故答案: c. BaSO4 的质量100mL1g mL 50mL 1g mL 147.67g 2.33g解:设 Ba(OH)2 的质量为 x。Ba(OH) 2 + H 2 SO4 = BaSO4+ 2H 2O171233x2.33g171 =x2332.33gX=1.71gBa(OH)2 的质量分数1.71g 100% 1.71%100g答:原 Ba

32、(OH)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2) 氢氧化钡会与硫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能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但氢氧化钠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条件下为红色,故 a 错误;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故b 正确;c.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入钠离子一直会存在于溶液中,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一直增大,故c正确。故答案: a 在 N 点时,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酸钠,故含有的离子是Na+ 、 OH - 、SO42- 。故答案: Na+ 、 OH- 、 SO42- 溶液中复分解反应

33、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离子转变成不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导致其浓度减小。故答案:减小10 为研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_(填 “能 ”或“不能 ”)。(2)小芳将铝片放入浓氯化铜溶液中,看到有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多,收集该气体点燃可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则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3)小芳在 (2)实验后,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固体 ”,于是她对这一“异常 ”现象进行探究。(提出

34、问题)白色固体中含有什么?(查阅资料)AlCl3 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CuCl 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乙醇;溶于浓盐酸且溶液变褐色;溶于浓氨水且溶液变蓝色。(提出合理假设)假设 a:该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Al;假设 b:该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AlCl3;假设 c:该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_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白色固体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固体加入适量浓全部溶解,得到褐盐酸色溶液加入适量无固体部分溶解水乙醇加入适量浓氨水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得出结论)由实验可判断假设a_(填“成立 ”或 “不成立 ”),再结合实验和可得出该

35、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答案】 2Al 6HCl= 2AlCl3 3H2 能氢气 (或 H2) CuCl 不成立CuCl和 AlCl3【解析】(1)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解答;(2)将铝片放入浓的氯化铜溶液中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应为氢气;【提出合理假设】探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成分时,根据题给资料可猜想可能为CuCl;【得出结论】根据反应现象分析解答;解: (1)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 6HCl=2AlCl3 3H2; 铝片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铜片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变化 ,故能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 将铝片放入浓的氯化铜溶液中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应为氢气(或 H );2【提出合理假设】根据题给资料可猜想假设c:该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Cl;【得出结论】由实验加入浓盐酸没有气泡,可知沉淀不可能是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