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87016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 Na2 4SO 溶液显中性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 Na24244SO ;猜想二: Na SO ; CuSO ;猜想三: _。请分析:猜想二 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上层清

2、液少许于试管中,_;_猜想一成立(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 2NaOH+CuSO422424不合理上层清液为无 Cu( OH) +NaSONa SO 和 NaOH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不能【解析】【分析】( 1)【查阅资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提出猜想】根据过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 3)【实验验证】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4)【拓展延伸】根据钾、钙、钠能和水反应进行分析。【详解】

3、(1)【查阅资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 Cu(OH)2 +Na2SO4;( 2)【提出猜想】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猜想三为 Na2SO4 和 NaOH;猜想二不合理;因为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3) 【实验验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试剂。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猜想一成立;【实验验证】钾、钙、钠能和水反应,因此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在研究“酸碱

4、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填“吸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步骤现象结论实验 1:取烧杯中的

5、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_证明没有 NaOH实验 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证明含有 HCl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实验 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证明有 NaCl 生成热蒸干有 _产生(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评价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 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_。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同题。如工厂用氨水(NH3 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多角度认识少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变方法。【答案】放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氯化

6、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2NH3H2O+H2SO4NH4)2SO4+2H2O? (【解析】【详解】( 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步骤现象结论实验 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不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没有 NaOH液实验

7、 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 HCl溶液实验 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有白色固体产生证明有 NaCl 生成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故填: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 评价反思 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 2得出“溶液中含有 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填: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 NH4) 2SO4+2H2O。故填: 2NH3?H2O+H2SO4 ( NH4) 2SO4+2H2O3 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

8、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的目的是 _。( 2)已知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写出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4)白色沉淀 B 的主要成分是 _(填化学式)。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反应

9、生成草酸钙。(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答案】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使 M 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CO2+Ca(OH)2=CaCO3 +H2OCaCO3+2HAc = Ca(Ac)2+CO2 +H2OCaC2O4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解析】【详解】 提出猜想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探究 ( 1)溶液 M 中的溶质主要是菠菜中含有的可溶性草酸盐、碳酸盐。故加入足量 CaCl 2 溶液的目的是:使M 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生成草酸钙和碳酸钙;(2)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则气体C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32+Ca(OH) =CaCO +HO;(3)由于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步骤发生的反应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 =Ca(Ac) 2+CO 2 +H2O;(4)足量的 CaCl 2 溶液可与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及碳酸根离子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为草酸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根据所给资料可知: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白色沉淀 B 为草酸钙,化学式为: CaC2O4 ; 反思与应用 家庭中

11、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4 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 和 的操作名称是 _。( 2)步骤 判断加入盐酸 “适量 ”的方法是 _ ;步骤 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猜想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猜想:固体 A 中含CaCO3、MgCO3猜想:固体 A 中含BaCO3猜想:最后制得的 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_猜想 成立烧杯罩于试管口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先滴入有气

12、泡放出,无白色沉淀_,再滴入Na2SO4 溶液取少量 NaCl 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_猜想 成立水 , _【答案】过滤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或稀盐酸 )猜想 不成立停止加热有气泡滴入 BaCl2或Ba(OH)2、或 Ba(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解析】【分析】【详解】( 1)由于步骤 和 都是将固液体进行分离的,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2)由于滤液 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故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所以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13、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 :由于碳酸钙、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应是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猜想 :由于猜想的是 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 “有气泡放出 ”,说明往固体中滴入了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再加入硫酸钠后,不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不成立;猜想 :由于结论是 “猜想成立 ”,即最后制得的 NaCl 晶体中还含有 Na2SO4,故要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钡碱,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从而说明

14、NaCl 晶体中还含有 Na2SO4。故答案为: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猜想不成滴入稀硝酸 (或稀盐酸 )立滴入 BaCl2 或 Ba(OH)2、或 Ba(NO)3有白色沉淀溶液5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氢化钙( 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 能与 H2O 反应生成Ca(OH)2 和 H2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填 “吸热 ”或 “放热”),实验室可以用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 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 Na

15、2CO3 溶液滴加到 Ca(OH)2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 和 Ca(OH)2猜想三: NaOH 和猜想四: NaOH、 Na2CO3 和 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 :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 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实验 :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产生气泡猜想 成立(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答案】( 1) CaH2+2H2O=Ca(OH)2+2H2 。(

16、 2)放热, pH 试纸。( 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Na 2CO3 和 Ca(OH)2 会反应而不共存,;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猜想三,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解析】【分析】【详解】( 1) CaH2 能与 H2O 反应生成 Ca(OH)2 和 H2 ,根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H2+2H2 O=Ca(OH)2+2H2。( 2)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该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实验室可以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7、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Na 2 CO3 和 Ca(OH)2 因反应而不共存,所以猜想四不合理;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如果滴入适量Na2CO3 溶液后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氢氧化钙;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则说明碳酸钠过量。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6KOH溶液中含有 H2O、 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提出问题) KOH 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猜想 1: KOH 溶液中的 H2

18、O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2: KOH溶液中的 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3: KOH溶液中的 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猜想 1 不成立试管内溶液不变色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用试管取少量 KCl溶液,猜想 2 不成立_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_,滴入 1-2 滴无_试管内溶液变红色酚酞试液(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拓展)向Ba(OH)2 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KOH 固体应 _ 保存。【答案】 OH-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用试管取少量 KOH溶液

19、猜想 3 成立 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无色酚酞变红密封【解析】【分析】【详解】猜想: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有 H2O、 K+、 OH-,哪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猜想有三种,根据题意,故猜想三是:OH-。实验探究:实验用试管取少量 KCl 溶液,滴入1-2 滴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实验结论是猜想2 不成立,即 K+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试管内溶液不变色;因为已经证明H2O、K+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实验为用试管取少量KOH 溶液,滴入 1-2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实验现象试管内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猜想3 成立。讨论反思:因为酚酞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

20、证就可以排除的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拓展:根据上述实验结论,Ba(OH)2 溶液中含有OH-,所以向Ba(OH)2 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无色酚酞变红;KOH 是可溶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7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 100mL 一定浓度的稀 Ba( OH) 2 溶

21、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甲曲线 M 点时混合液体呈_色;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结合成 H2+2结合成 BaSOa M 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 OH2O, Ba和 SO44b M 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c M 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经测定, M 点时消耗稀 H24147. 67g。请计算原SO 溶液 50mL,且过滤后滤液质量为2-1B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 (写出计算过程,各种稀溶液的密度都可看成1gmL )。(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100mL

22、同浓度的稀Ba( OH) 2 溶液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 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 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 Na+数目一直增大N 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 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填 “增大 ”或 “减小 ”)【答案】无 C 1.71% ANa+-42-减小、 OH、

23、 SO【解析】【分析】【详解】( 1) 甲曲线 M 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0 ,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条件下为无色。故答案:无a M 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过量的氢氧化钡不断与加入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际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 a 正确;b.M 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存在水电离出极少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几乎为零,故 b 正确;c.在 M 点后硫酸溶液过量,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大,不禁由于溶液中氢离子在逐渐正大,还由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在逐渐增大,故c 错误。故答案:c. BaSO4 的质量100mL

24、1g mL50mL 1g mL 147.67g 2.33g解:设 Ba(OH)2 的质量为 x。Ba(OH) 2 + H 2 SO4 = BaSO4+ 2H 2O171233x2.33g171 =x2332.33gX=1.71gBa(OH)2 的质量分数1.71g 100% 1.71%100g答:原 Ba(OH)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2) 氢氧化钡会与硫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能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但氢氧化钠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条件下为红色,故 a 错误;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

25、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故b 正确;c.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入钠离子一直会存在于溶液中,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一直增大,故c正确。故答案: a 在 N 点时,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酸钠,故含有的离子是Na+ 、 OH - 、SO42- 。故答案: Na+ 、 OH- 、 SO42- 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离子转变成不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导致其浓度减小。故答案:减小8 某废液 M 可能含有NaCl、 NaOH、 Na2CO3、 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资料信息)物质NaClNaOHNa2 324CONa SO

26、常温下溶液的 pH713117(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适量废液M 于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NaOH。试管无色酚酞变红色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_。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 M有气泡产生,产生的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_。判断依于气体据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浊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有白色沉淀_溶液,静置。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清一定有 _。液,滴加过量的 _溶有白色沉淀液。(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

27、原因是_。【答案】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Na2CO3Na2CO3 +2HCl=2NaCl+HO+CO2Ba(NO3)2AgNO3Na2 SO4、 NaCl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SO4,防止其干扰NaCl 的检验【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在给定的四种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阳离子相同,所以本题实质就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时对离子的检验顺序,如硫酸根和氯离子,由于加入可溶性银盐时都能够产生沉淀,所以在检验氯离子之前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并排除掉硫酸根

28、离子,这样后续实验才能够进行,另外就是要注意试剂的加入的量要考虑在检验的同时是否需要排除对后续的实验是否会有干扰,当干扰时加入试剂就要相对过量。如加入钡离子让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沉淀时,由于后面会向溶液滴加可溶性银盐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保证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硝酸钡就是过量的。【详解】探究过程:通过步骤一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该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该步骤及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至少一种。通过步骤二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Na

29、Cl、 NaOH、Na2 324MCO 、 Na SO 中只有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中一定含有 Na2 3232CO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 CO +2HCl=2NaCl+HO+CO 。步骤三:本步骤是为了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钡盐,由于步骤四还需检验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不能选用氯化钡,根据步骤三重新取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此时混合溶液为酸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除去了两者对后面反应的影响)可知,再滴加过量的Ba( NO3)2 溶液,静置,即可证明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根据现象:有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和

30、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白色硫酸钡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步骤四:本步骤是为了检验氯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银离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根据步骤三可知,硫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故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不含硫酸根离子,且仍为酸性,向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一定有 Na2 4、 NaCl。SO实验反思:步骤三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 4NaClSO ,防止其干扰的检验。9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

31、所示顺序摆放着6 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A、 B、C、D、 E、F 代表对应的溶液 )。 其中 E 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 E 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 溶液不可能是 _(填序号)酸;碱 ; 盐。(提出猜想)猜想 : NaOH 溶液;猜想 : Na2 CO3 溶液;猜想 : Na2 SO4 溶液;猜想 : _溶液 (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实验方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pH7_象生实验结猜想正确论

32、(分析与推理)完成 “实验一 ”后,李成同学即认为 “猜想 ”正确,张平同学认为 “猜想 ”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_。请写出 “实验三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_ 。【答案】NaCl 或 NaNO3 或 NaHCO3(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Na2CO3 +BaCl2=2NaCl+BaCO3pH 试纸浸入待测液【解析】【初步判断】根据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分析可知该药品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摆放的,由于该试剂瓶左侧是碱类物质右侧是盐类物质,所以该物质的类别应该是碱或者盐类物质,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提出

33、猜想】由于该试剂中含有钠元素,则若为碱,则为氢氧化钠;若为盐,则可为碳酸钠或是硫酸钠或氯化钠等;【设计并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会产生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与推理】 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测得的pH7,故无法判断是哪一种物质;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 +BaCl2=2NaCl+BaCO3;【反思与评价】使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而不应该浸入待测液,否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10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

34、一罐2CO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 ),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 CO2 或 H2。(查阅资料) (1)Na2CO3 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

35、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发出 “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 A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色火焰,片刻后熄灭是 _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说明铝能与 _溶液反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应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色无味的气体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说明原 CO2 气体被 NaOH 溶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吸收稀盐酸(实验结论) (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 被 NaOH 溶液吸收;(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反思评价) (1)实验先加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2)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 。(拓展延伸)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 2NaOH 2H2O=2_ 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答案】 2NaO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