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87107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查阅资料) 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_。(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

2、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二: _。(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石蕊溶液B氯化钡溶液C氯化镁溶液(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用符号表示)【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2NaOH+H2SO4 Na2SO4+2H2O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硫酸钠AC OH【解析】【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也溶于水,

3、补充的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 O,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4)猜想假设: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后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是:硫酸钠;Na2CO3);设计实验: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 AC;拓

4、展延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2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 (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2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加入 Na CO液。经检验滤渣的成份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份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 和 Ca(OH)2猜想三: NaOH 和_ 猜想四: NaOH、 Na232CO和 Ca(OH)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用化学方程式

5、说明原因_ 。【实验证明】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产生气泡猜想 _成立【反思与拓展】(1)向 CaH 和足量水反应后的溶液加入NH Cl 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24(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2【答案】 CaH2222232323无+ 2H O Ca(OH) + 2H Na CONa CO + Ca(OH) CaCO + 2NaOH明显现象 稀盐酸三 氢气和氨气 便于携带【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

6、(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 + 2H2O Ca(OH)2 + 2H2;猜想与假设: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化钙( CaH2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气逸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三应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实验证明:实

7、验一,若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 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若向 NH 4 Cl 的溶液中加一定量 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氨气;( 2)登山运动员常用 CaH 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点睛:反应后溶质中一定存在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可能存

8、在过量的可溶性反应物。3 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填“吸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

9、成分。步骤现象结论2NH3?H2O+H2SO4 ( NH4) 2SO4+2H2O实验 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证明没有 NaOH_酸铜溶液实验 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证明含有 HCl出现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实验 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证明有 NaCl 生成有 _产生热蒸干(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评价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 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_。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同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多角度认识少

10、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变方法。【答案】放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解析】【详解】( 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步骤现象结论实验 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

11、溶不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没有 NaOH液实验 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 HCl溶液实验 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有白色固体产生证明有 NaCl 生成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故填:不产生蓝色沉淀;白色固体 评价反思 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 2得出“溶液中含有 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填: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 NH4) 2SO4+2H2O。故填: 2NH3?H2O+H2SO4 ( NH4) 2SO4+2H2O4 市售的 “

12、自热米饭 ”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 ,保温时间达3 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 溶液。(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

13、液中加入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 _。(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 A 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 B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 E。(实验结论)不溶物 D 是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正确,理由是 _。(原理探究)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 中温度迅速升高, B 中有气

14、泡产生,该气体为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实验验证)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拓展活动)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铁粉红 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镁粉和炭粉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

15、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空气 2Fe+O222+2H O=2Fe( OH)【解析】【详解】 成分探究 (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粉。故填:铁粉。(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故填:红;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3)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

16、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镁粉和炭粉。故填:镁粉和炭粉。 实验结论 不溶物 D 是炭粉;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正确,理由是: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故填: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

17、铝粉。 原理探究 加水后发现A 中温度迅速升高,B 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膨胀逸出的空气。故填:空气。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 OH) 2。故填: 2Fe+O2+2H2O=2Fe( OH)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 C 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将反应后 D、 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

18、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NaCl猜想二 :NaCl 和 CaCl2猜想三 :_猜想四 :NaCl、 Ca(OH)2 和 HCl(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_猜想二不成立H+)。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 _( 填名称 )。_猜想三成立(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答案】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Fe2O

19、3+ 6HCl=2FeCl3+ 3H2ONaCl和Na2CO3 (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无沉淀产生 (或无明显变化 ) 稀盐酸 (或稀硫酸 ) 产生气泡氢离子(或 H+)【解析】(1)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答;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2)【作出猜想】猜想三 :根据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迁移拓展】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解答。 (1)A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Fe2 332O + 6HCl=2FeCl+ 3

20、H O; (2) 【作出猜想】猜想三 :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说明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NaCl 和 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设计实验】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无沉淀产生( 或无明显变化 ) ,说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说明猜想三成立;【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6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

21、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1)酸的化学性质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酸的化学性质,图中M 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 )样品的成分,将60g 稀 HCl 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 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_。实验次数物质质量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加入稀盐酸质量/ g20202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 /g8.77.46.4(3)酸的化学性质一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2、。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4)酸的化学性质一一酸碱中和反应。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 ”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 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提出猜想 猜想一 :溶质中只有Na2SO4猜想二 :溶质中可能是Na2 SO4 和 NaOH猜想三 :溶质中可能是 _。查阅资料 NaSO 溶液呈中性24实验探究 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酚酞不变红猜想一正确猜一滴入几

23、滴无色酚酞溶液色想二不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猜想三正确二滴加 BaCl2 溶液淀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_猜想三正确三入少量的黑色 CuO 粉末,振荡方案评价 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 。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学科渗透如图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

24、稀H2SO4 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 SO4 中加入 Ba(OH)2 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酸的化学性质一一酸与盐的反应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验证 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2与 NaOH 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CO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 。方法感悟 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答案】金属或金属单质36%硫酸钠和硫酸(或 Na2SO4、 H2SO4)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中含有H2SO4 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或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

25、无色酚酞溶液变红)Na2SO4 也能与 BaCl2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 H2SO4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新变亮H2SO4+Ba(OH)2=BaSO4 +2H2O先胀大,后变瘪或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的通性,碱、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首先分析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酸的通性是酸能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发生反应,所以是金属或金属单质;M(2)第一次加入20g 盐酸减少的固体即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0g-8.7g=1.3g,第二次加入20g盐酸减少的固体即反应的锌的质量为8.7g-7.4g=1.3g,第

26、三次减少的固体为7.4g-6.4g=1.0g,此时锌反应完全,稀盐酸有剩余。剩余的固体为铜,黄铜中锌的质量=10g-6.4g=3.6g,黄铜3.6g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100%=36%;10g( 4)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过量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过量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所以猜想三中溶质中可能是硫酸钠和硫酸(或 Na2SO4、H2 SO4);实验探究:若猜想三正确,溶质中是硫酸钠和硫酸,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 粉末,振荡,黑色固体

27、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方案评价:溶液中含有H2SO4 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或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所以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溶液中一定存在Na2SO4, Na2SO4 也能与 BaCl2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H2SO4,所以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学科渗透: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钡溶液能够导电;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时,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的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减弱,灯泡由亮变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灯泡几乎熄灭,继续滴

28、加稀硫酸,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溶液的导电性增强,灯泡又慢慢变亮,所以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新变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 424 +2HO;SO +Ba(OH) =BaSO(5) 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再滴加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变大,气球变小,所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先胀大,后变瘪或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7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 “吹气生火 ”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

29、。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 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猜想 :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 参加反应。猜想 :固体成分是NaOH, H2O 参加反应。猜想 :固体成分是 , CO2 和 H2O 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 气体通入过

30、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验证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 3CO 。验证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 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 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 “正确 ”或“错误 ”),原因是: 。验证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反思)由验证 的结果可知,验证 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

31、做“滴水生火 ”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答案】放热Na23的混合物错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CO 和 NaOH在 CaCl22233NaOH水CaCl+Na CO =CaCO +2NaCl 酚酞【解析】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本题研究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性质,通过“”吹气生火 的魔术体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然后对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

32、探究,提出了三个猜想,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碳酸钠属于盐类,但是它呈碱性,要验证氢氧化钠存在时,必须排除碳酸钠的干扰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解:【分析讨论】 “吹气生火 ”的魔术,也需要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故答案为放热猜想 :吹出的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蒸气,因此可能是Na23CO 和 NaOH 的混合物故答案为 Na2 3CO 和 NaOH 的混合物验证 :用 pH 试纸测得的 pH 大于 7,不能确定固体是NaOH,因为 Na2CO3 和 NaOH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错误故答

33、案为错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验证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排除碳酸钠溶液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剂时,溶液显红色,就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了故答案为CaCl2; CaCl2+Na2CO3=CaCO3 +2NaCl;酚酞【实验反思】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能证明一定有碳酸钠,但是不能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 NaOH【拓展延伸】水不能太多,因为水能灭火故答案为水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考查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对反应后是产物进行探究,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

34、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拓展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8 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 溶液和 Na2CO3 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写一个 )。活动二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 、以及一定含有的

35、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 CO32-、 Ca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溶液变红有 OH-加无色酚酞溶液继续滴加一产生气泡有 CO32- 、无 Ca2+稀盐酸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有 CO32- 、无 Ca2+二_(指示剂除外 )_有 OH-(反思与评价)(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 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进行处

36、理后再排放。【答案】 Ca(OH)22332233+Na CO =CaCO +2NaOH(或 CaCl +Na CO =CaCO +2NaCl)H (或氢离子 )滴加过量的 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4溶液, (或滴加过量的3 2溶液,静CuSOCa(NO )置,继续滴加 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 (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中有2-(或 Na2CO3 )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2-CO3OH 或溶液中有CO3 (或 Na2 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2-(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OH ( 合理即可 )Na 、 Cl 、 OH、CO3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稀硫酸 (或稀盐酸 / 酸)【解析】活动一、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解答;活动二、根据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据此分析解答;【进行实验】根据检验碳酸根可以加入钙离子的溶液或钡离子的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以加入能够说出碱性沉淀的离子分析解答;【反思与评价】 (1)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解答;(2)根据实验分析解答; (3)根据酸碱中和解答。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