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87191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液的形成及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植物油B硫酸铜C高锰酸钾D氯化钠【答案】 D【解析】【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 选项错误。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B 错误。CC 错、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误。D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溶液的特性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2 已知 NH4NO3 和

2、KH2PO4 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 的质量分数为A 80%B 60% C 40%D 20%【答案】 B【解析】 14% 1x 35 ,x 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3 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 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和转移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 10mL98%的硫酸溶液加入到10mL水中得到49%的硫酸溶液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答案】 C【解析】 A 、配制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葡萄糖

3、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葡萄糖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正确;C、 10mL98% 的硫酸溶液加入到10mL 水中,由于微粒之间有间隔,总体积会小于20mL ,故错误;D、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凝固点降低,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故正确。点睛: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4用括号内试剂有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 NaOH、 NH4NO3、 NaCl(水)B液体:稀

4、盐酸、H2O、Ca(OH)2 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 ZnSO4、 CaCO3、 KCl(水)D液体: Ba(NO3)2 溶液、 MgCl2 溶液、 K2CO3 溶液(稀硫酸)【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A、NaOH、 NH4NO3 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 H2O、 Ca( OH) 2 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ZnSO 、 KCl 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 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43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

5、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5 如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D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答案】D【解析】A、由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由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硫酸钠的溶

6、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D。6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 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 正确; C盐酸和 NaOH 反应生成NaCl 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由 0 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 NaO

7、H 溶液增多, NaCl 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 C 正确;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正确;答案为 A。D7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 m 不可能表示( )m 随加入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 的质量D生成H2 的质量【答案】 A【解析】【详解】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 错误;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正确;C、生成 ZnCl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 质量

8、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 C 正确;D、生成 H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 D 正确。故选 A8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 t 1时 X 的溶解度比Y 的小B t2时 X、Y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t1 100 g X 的饱和溶液中X 的质量是 50 gD X 中含有少量的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答案】 C【解析】 A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 X 的溶解度比Y 的小,正确;B、 t2 时 X和 Y 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C、 t3时, X 物质的溶解

9、度是 50g,所以 150gX 的饱和溶液中X 的质量是50g,错误; D 、X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X 中含有少量的Y ,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 ,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9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B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C纯铝和硬铝 互相刻划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酚酞溶液【答案】 D【解析】

10、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故选D。B、硬水C、D、氢氧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10 A、 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1时, A 的饱和溶液65 g 中含有溶剂50 gB将 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在 t 2, A、 B

11、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 B 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 A【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1 时, A 的溶解度为3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30gA物质。那么 50g 水中最多溶解 15gA 物质,形成65gA 的饱和溶液,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 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 2,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 B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 溶液中得到 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1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B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C溶液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必然一定增大D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答案】 B【解析】【详解】A 、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不析出晶体,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升高的物质,不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变不成饱和溶液,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正确; C、饱和溶液中加入作溶质的物质就

13、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化,选项错误; D 、溶剂比饱和溶液的溶剂多很多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不会达到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 。12 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答案】 CB生石灰C硝酸铵D氢氧化钠固体【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选 C13

14、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 NaOH溶液 ( 设水的密度为1g/mL)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 0gNaOH固体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人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 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答案】 D【解析】 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 的水,是正确的选D14 下图是两

15、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 2C降到 t 1时析出60g 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 t 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 t 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 20% 【答案】 C【解析】 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 2C降到 t 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 2配

16、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g100%16.7% ,错误。故选C。120g15 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不能得到溶液;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B、碳酸钙与C、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于水,

17、得到的是溶液。故选A。16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 A【解析】【详解】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 B 、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

18、列推理合理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答案】 B【解析】【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 A 不正确;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

19、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 正确;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 不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 D 不正确。故选 B。【点睛】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8 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答案】 A【解析】【分析】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

20、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详解】A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 正确;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 不正确;C、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得到纯净的水,故C 不正确;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 不正确。故选A。【点睛】汽油清除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19 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

21、刻度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D用 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答案】 B【解析】【详解】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量水时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

2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 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 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20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可用于冷敷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浓硫酸【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错。B、氢氧化钠溶水时放出热量;故错。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对。D、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故错。故选 C。2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实验操作现象结论项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23、液体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B向装有适量水样的试管中加入有大量泡沫产生该水样属于硬水适量肥皂水,振荡后静置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着Fe Cu Ag将用水润湿一半的紫色石蕊纸紫色石蕊纸花干燥的一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D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半不变红,湿润的一半化学反应中变红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分析】A.注意固体氢氧化钠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干扰检验;B.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故A 错误;B.肥皂水在软水中产生

24、的泡沫较多,故B 错误;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故C 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以证明CO2 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 正确。答案选 D。22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锌和稀硫酸;石灰石和盐酸;硝酸铵和水;固体氢氧化钠和水ABCD【答案】 B【解析】【分析】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1)温度升高、(2)产生气体。【详解】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

25、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正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错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正确;综上,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答案选 B。【点睛】注意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硝酸铵、硝酸钾溶于水与吸收热量。23 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纯碱B葡萄糖C大豆油D苛性钠【答案】C【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 选项错

26、误;B、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 选项错误;C、大豆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 选项正确。D、苛性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 选项错误。24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大小体积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可以随温度高低而改变,引起物质

27、的体积改变。考点: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25 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装置右侧海水中增加的是()A溶质质量分数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答案】 AD溶质质量【解析】【分析】【详解】海水加压,右侧水分子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溶剂质量减少,而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A。2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答案】 A【

28、解析】【详解】A、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没有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具有稳定性、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 “水是生命之源 ”,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解水得到H2 和 O2,可知水

29、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D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形成溶液后温度一定会升高或下降【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过滤不能除去离子,错误;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正确;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错误。故选C。2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A、

30、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 错;B、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B 错;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 错故选 C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29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纯碱 B蔗糖 C酒精)D花生油【答案】 D【解析】【详解】A 、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蔗糖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酒精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30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加入水中B酒精加入水中C花生油加入水中D冰加入水中【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酒精加入水中得酒精溶液。选B考点: 溶液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