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88539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分离和提纯除杂的综合题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1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方法ACO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2BKOH溶液Ca(OH)2加入过量 K CO 溶液,过滤23CCaOCaCO3高温煅烧DFeSO4CuSO4加入适量锌粉,过滤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B、 Ca( OH) 2 能与过量 K2CO3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且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2、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 CaCO3 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FeSO4 和 CuSO4 均能与适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C。【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案A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泥沙过滤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3、加入 BaCl2 溶液和稀 HNO3C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D鉴别 NHCl 和 K SO加入熟石灰研磨424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 、溶解后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再蒸发才能够得到氯化钠固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A 。3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A分离 CO2 和 C

4、O 混合气体 -先通入 NaOH 溶液再加稀硫酸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稀盐酸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 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 溶液D除去CuSO4 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答案】 C【解析】【详解】A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 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

5、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 H2SO4 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故选: C。4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闻气味C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可溶解、过滤、蒸发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答案】 D【解析】【详解】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

6、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溶解,说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故选项A 正确;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 B 正确;C、要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只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就把碳酸钙与氯化钠分离,故选项C 正确;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稀硫酸既能与氯化钡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故D 不正确。故选: D。5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

7、盐酸中,充分反应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后过滤、洗涤、干燥鉴别 CuSO溶液稀H2SO4 NaCl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4B为或溶液 NaOH 溶液C除去 CO2 中的少量HCl 气体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鉴别NaCl溶液、Na2 4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 OH 2溶SO 溶液和( )D溶液液,观察现象4 24(NH ) SO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正确;AB、首先根据颜色来判断出硫酸铜,能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稀硫酸

8、,剩下的为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为或,选项B 正确;C、因为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氯化氢气体,也会将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C 不正确;D、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气体,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选项D 正确。故选C。6 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通过足量饱和的碳酸氢B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钾两种溶液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可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足量的木炭在其中燃烧D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硫酸铜、碳酸钙五种白色固体分别与水作用,观察现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

9、碳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该实验方案正确;B、硝酸银能和盐酸、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区分;锌能和盐酸反应,不能和氯化钾反应,因此可以用锌区分,该实验方案正确;C、足量的木炭在其中燃烧,能够除去氧气,但是带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该实验方案不正确;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分别与水作用,观察现象区分各种物质,该实验方案正确。故选 C。【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

10、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CaCl2 溶液稀盐酸过量碳酸钙、过滤BN2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2CK2CO3 固体KCl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DNaOH 溶液Ca( OH)2加入过量 Na CO溶液、过滤23A AB BC CD D【答案】 A【解析】【详解】A、稀盐酸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可将多余的碳酸钙固体除去, A 正确;B、 O2 与氧化铜不反应,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B 错误;C、稀盐

11、酸与氯化钾不反应,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C 错误;D、 Ca( OH) 2 与 Na2 CO3 溶液反应能生成NaOH 和 CaCO3 沉淀,但由于Na2CO3 溶液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D 错误。故选A。【点睛】除杂过程中,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8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选用试剂操作方法量)A食盐泥沙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FeClCuClFe加入足量 Fe 粉,过滤22CaCl溶Ca( OH)C2HCl加入过量 Ca( OH) 2液2DN2O2Cu将混合

12、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 粉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泥沙等到食盐,选项正确;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向含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正确;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后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铜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Cu 粉,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点睛】除杂的原则: 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