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88606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及反应结束前某时刻的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表中x、 y、 m、 n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g7014610反应中质量 /gx11mn反应结束前质量 /g42y4010A x 56B y 6C m 17D n 8【答案】A【解析】【详解】A、 y=70+14+6+10-42-40-10=8 ,根据题意有:( 70-42):( 14-8)=( 70-x):( 14-11 ),x=56,该选项说

2、法正确;B、 y=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题意有:(14-8):( 40-6) =( 14-11):( m-6 ), m=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1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2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 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 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 的质量D生成H2 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 错误;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正确;BC、生成

3、ZnCl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 ZnCl2 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 C 正确;D、生成 H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 D 正确。故选 A3 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 的认识,错误的是()A 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C M可能是 CaOD N可能是 HNO3【答案】 CMN【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 正确;B、根据酸的性质,M 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M N,故B 正确;C、 M可能是CaO,故C 正确 ; D、 N不可能是HNO3,只可能是水,故D

4、错误。4 己知子质量为A22A+3B=2C+3D中,已知2.3gA 跟 4.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则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44C 884.4gC。又知D 92D 的相对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 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2x3184.4g得 x=44.故选 B。2.7g5 已知:在650时, CuSO4 分解为 CuO 与气体,在 1400 时, CuO 受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4CuO2Cu2 O+O2现将 16gCuSO4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7.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剩

5、余固体为混合物B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826C剩余固体中含 6.4g 铜元素D剩余固体用足量 CO 还原,可产生CO23.3g【答案】 D【解析】【详解】解:假设为650时, CuSO4 分解为 CuO 与气体,设完全分解生成的固体的质量为x,x=8g,现在固体为7.6g,说明氧化铜也部分分解。所以剩余固体一定是混合物;根据铜元素守恒,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a,则氧化亚铜的质量为7.6g-a,a+( 7.6g-a)=16g 100%=6.4g, a=4g;氧化亚铜的质量为7.6g-4g=3.6g;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16g 100%):(16g -4g-3.6g) =3.

6、2:5.2=8: 13;剩余固体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g+3.6g =1.2g;剩余固体用足量CO 还原,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固体中的氧元素,所以可产生CO2=1.2g ( )=3.3g。故选 D。6 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4.4g,将其充分还原后,将所得固体加入到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A1: 1B 5:7C 5: 4D 4: 7【答案】C【解析】【详解】解: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x,Cu2AgNO3 = Cu(NO)2Ag3 264340x 400g 17%x = 64 400g 17% 340x 12.8g,

7、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4.4g 12.8g 1.6g,16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1.6g 8g,铜的质量为6.4g,80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8g:6.4g 5:4。故选 C。7 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 21.2g 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 33.3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A 52.8%B 47.2%C 36%D 64%【答案】 B【解析】【详解】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 2HClCaCl2H 2OCO210011121.2gx111 21.2gx100CaO2HClCaCl2H

8、2O5611121.2g (1 x)11121.2g(1 x)56由题意可得: 111 21.2gx +111 21.2g(1 x) 33.3g;10056x 47.2%。故选 B。8 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 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A20%B 40%C 50%D 80%【答案】 B【解析】【详解】解:设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w,根据固体减少量可以求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为w 10.3g,设

9、高温煅烧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CaCO 3 = CaO +CO 210044xw-10.3gx = 100 ,w 10.3g 44x 25(w 10.3g),11石灰石中杂质质量为20% w 0.2w;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w 25(w 10.3g) 0.2w 23.4g1.47w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10.3g+100g 0.2w 105.6g 4.7g 0.2w,CaCO3+2HCl =CaCl2 +H 2O +CO21004423.4g-1.47w4.7g-0.2ww 12.5g;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23.4g 1.47 12.5g 5g;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占样品的质量分数5g

10、为 100%40%。12.5g故选 B。9 在点燃条件下,A 和 B 反应生成C 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A、B 分子的个数比为4: 3C物质 C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在该反应中,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为14:9【答案】 D【解析】将图对应成微粒相等如图:化学方程式为:4NH3 +3O22N2+6H2O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A 和C 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的A 和B 的分子个数比为4: 3,故B 正确;C、通过观察题中

11、的图,物质C 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 正确;D、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 A 是氨气, B 是氧气, C 是氮气, D 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为:( 2142):【 6( 12+161)】 =14:27,故 D 错误 。10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 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 t)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 3ZBn 的数值为 9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答案】 A【解析】【详解】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 3g, Y 质量减少了 6g,故 XY 为反应物

12、,Z质量增加了 ng 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3g+6g=9g ,A、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错误;B、 n 的值为 9,故 B 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 Y,生成物为 Z,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 正确;D、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 和 1gX,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 正确。11 在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 5g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 CuO 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5gB 6.7gC 15gD 20g【答案】 C【解析】【详解】解法

13、 1:设 5g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则二氧化碳质量为 5g-m,根据题意得:1632m 100%+( 5g-m) 100%=5g 64%,m=2.8g;2844设 2.8g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CuO Cu+CO228442.8gxx 44=2.8g28x=4.4g,10g 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 5g-2.8g) =6.6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CO2+Ca( OH) 2 CaCO3 +H2O441006.6gyy1006.6g44y=15g。 故选C。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

14、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 5g( 1-64%) =1.8g,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x,;则有 C CaCO3121001.8gxx 1001.8g 12x=15g;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g( 1-64%) =1.8g;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1.8g1121163 100%=12%,则 1.8g 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4012%=15g。故选 C。12 在反应A+2B C+D 中, 7.6gA 与5.3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 的质量为()A5.

15、6gB 16.8gC 22.8g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在反应 A+2B C+D 中, 7.6gA 与 5.3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2.7gC”和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反应生成 D 的质量: 7.6g+5.3g12.7g0.2g;设参加反应 A 物质的质量为 x,A2BCD7.6g0.2gx0.6gx 7.6g0.6g 0.2gx 22.8g;所以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22.8g。故选 C。13 将 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A0.1gB 0.15gC 0.2gD 0.25g【答案】

16、C【解析】【分析】6.05g 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 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可根据硫酸的质量求出氢气的质量。【详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由 Zn+H24422442SO ZnSO+H ,Fe+H SO FeSO +H ,得出如下关系:H 2SO4: H 2982100g9.8%xx2=100g9.8%98x=0.2g。故选 C。14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为单质B生成物中C 和 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A 和 B 的质量比为17:16D A 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从分子构成

17、看B 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根据配平后的结果看生成物中C 和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A 和 B 的质量比为=34 2:32 3=17:24; A 的化学式为H2S 其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故选C.考点:分子的构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15 硝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4HNO3 4NO2 +X +2HO,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X 的化学式为 O2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A.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三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选项说法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

18、变,反应前氢氮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已知反应后氢氮氧的原子个数为4、4、 2,故 X 中含两个氧原子,化学式为O2,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5、 +4,化合价改变,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 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16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19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x 的值是 7D丁可能是化合物【答案】 D【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

19、,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 14+26+5+3)g-(2+3+36) g=7g。乙物质质量减少了 26g-7g=19g。【详解】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x 的值为 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 +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 D17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 Ba(NO3)2、 KCl、 NaHCO3,今取 10.6 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 克样品,加入足量

20、的盐酸,收集到4.4 克 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 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 NaHCO3【答案】 D【解析】【详解】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硝酸钡,纯净的碳酸钠10.6 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4.4 克,纯净的碳酸氢钠10.6 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约是5.55 克,氯化钾的存在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在取10.6 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根据计算全部的质量都是碳酸氢钠时生成的质量也多余 4.

21、4 克,所以若是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故样品中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选 D。18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 /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 /g9223b反应后的质量 /g0a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丙一定为催化剂C a 等于10D b 等于12【答案】C【解析】【分析】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0+a+3+28=12+26+3+0=9+22+3+b,则 a=10,b=7

22、。【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化学反应为化合反应,故 A 不正确;B、丙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B 不正确;C、 0+a+3+28=12+26+3+0,则 a 等于 10,故 C 正确;D、 12+26+3+0=9+22+3+b 则 b 等于 7,故 D 不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9 含碳元素 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 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

23、gB 60gC 30gD 50g【答案】 C【解析】【详解】解: 10.0g 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 36%=3.6g;所以 CaCO中碳的质量为3.6g,又3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3.6g10012%=30g。故选 C。【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20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24、【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A 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 B 不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C 不正确;D、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D 不正确。故选A。21 某混合物由Mg和MgO 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 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B 4.0gC 3.2gD 2.4g【答案】 D【解析】【详解】

25、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52g 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52g=10.4g,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故选 D。12.8g-10.4g=2.4g,22 下列关于反应 C+2H2 4)2的分析,正确的是SO (浓CO +2X +2HO=AX 的化学式为 SO3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 CO 和 X 的质量比为11: 162D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 价变为 +4 价【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反应C+2H2SO4(浓 ) =CO2 +2X +2H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 C 原子个数为 1、

26、 H 原子个数为 4、 S 原子个数为 2、 O 原子个数为 8;反应后 C 原子个数为 1、 H 原子个数为 4、O 原子个数为 4;可以推测 X 气体为 SO2;因此:A、根据分析, X 气体为 SO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 SO2 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 CO2 和 SO2 的质量比为44 :128=11: 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 0, CO2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 0 价变为 +4 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 D23 现有 w g 含有 CuO 和 ZnO

27、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 的质量分数。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 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 相似)A将混合物与足最H2 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 gB将混合物与足量CO 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测出NaOH 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 g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 gD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 g【答案】 D【解析】【详解】A 、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也能还原氧化锌,所以剩余固体均为铜和锌,可以通过差量法

28、推导出氧化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的增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利用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差量,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铁过量,所以剩余固体既有铁,又有铜,无法测定铜的准确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故选 D2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29、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 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 /g10m87反应后的质量 /g233025A若 W 为水,则X 或 Y 必定为酸或碱B若 X 为化合物, 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 m 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 与 Y的质量比为1: 4【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 X 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X 的质量减少了10g 2g=8g,故 X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Z 是生成物,生成的Z 的质量为30g 8g=22g; W 是生成物,生成的W 的质量为 25g7g=18g;

30、由质量守恒定律,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22g+18g 8g=32g,故 m 的数值为 32g+3g=35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 Y,生成物是 Z 和 W。【详解】A、若 W 为水,则 X 或 Y 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 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无法确定Z 和W 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 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 8g=32g,故 m 的数值为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D、参加反应的X 与 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5 将

31、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 CO和 CO2 的质量比为A14:11B 11:14C 11:7D 7:11【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 Ca(OH)2 +CO2CaCO3 +H2 O,分别设出 CO和 CO2 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详解】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 CO2 的质量为y,y = 100 x y 44x: y=14: 11。故选 A。26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铁片浸入

32、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答案】 B【解析】A、 Fe+ H2SO4 = FeSO 4 + H 2,溶液增加的质量56256-2,不符合题意;B、 Fe+ CuSO4 = Cu + FeSO 4 溶液减小的质量160152160-152,符合题意;C、 Fe 2O3 + 6HCl= 2FeCl 3 + 3H 2O ,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D、 NaOH + HCl = NaCl + H 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 B。27 已知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 Na CO , 2NaHCO 3 Na2 CO 3 +CO 2 +H 2 O 。把 12 克23NaHCO3 和 Na2 CO3 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 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4.4 克B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30%C样品中 NaHCO 的质量为8.6 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3【答案】 B【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2NaHCO3Na2CO3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