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688681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 难题训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操作甲乙丙丁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加入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ABCD【答案】 A【解析】【详解】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

2、溶液;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故选A。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3、。故选C考点:分子的性质3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 选项浓硫酸由于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B 选项氯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化不大;C 选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D 选项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故答案选择C考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4在含有大量H+、 Na+、 SO42 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 NH4【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B Ba2+C OHD HCO3B 中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水,碳酸氢根

4、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考点:离子共存5 “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 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 是下列物质中的()A硝酸钾B氧化铜C碳酸钙D氢氧化钾【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X 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A硝酸钾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 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与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 错误; 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属于盐,故C 正确; 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碱,与氢氧化钠类别相同,故D 错误;故选C。6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

5、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3+HClNaCl+H2O+CO中和反应NaHCO22 中混有的 CO,通入氧气,点燃:CO+OCO 化合反应B除去 CO22CFeO+3CO2Fe+3CO置换反应工业用磁铁矿炼铁:32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Fe (SO ) +3HO复分解反应42432【答案】 D【解析】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故A 错误。 B.NaHCO除去 CO中混有的 CO,通入氧气,点燃:2CO+O2CO,化合反应。故B 错误。22C. 工业用磁铁矿炼铁:3 42C 错误。D.用稀硫酸Fe O+4CO4Fe+4CO,氧化还原反应

6、。故除铁锈: Fe2O3+3H2SO4Fe2(SO4) 3+3H2O ,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7 如图是稀硫酸和NaOH 溶液反应的pH 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 B 点之前滴加BaCl2 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C表示的是将NaOH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OH=Na2SO4+H2O【答案】 C【解析】A、 A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B、 A-B 两点间的任意溶液中均含有生成的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7、加 BaCl2 溶液都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象可知, 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减小到大于 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 pH 增大,说明是把 NaOH 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 +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 故选 C。点睛: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00 克 10%的盐酸与100 克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A CuSO4 溶液B CO2CCuOD H2S

8、O4【答案】 C【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6.5:40 , 100 克 10%的盐酸与100克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有剩余,盐酸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硝酸银溶液反应。A. CuSO 4 溶液不与盐酸反应;B. CO 2 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C. CuO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D. H 2SO4 和盐酸不反应。故选C。9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H+、 Na+、 OH-、 SO42-BCa2+、 Na+ 、Cl- 、CO32-+、 Na+、 Cl-、 CO32-4+、 Na+、 OH-、 NO3 -C KD NH

9、【答案】 C【解析】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正确;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C。点睛: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10 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B 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 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C 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

10、定是碳酸盐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 A【解析】 A 、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B,故 A 正确 ; 、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 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 B 错误;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 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 错误。点睛 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

11、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Ba2+、 OH-、 SO42-BH+、 K+、HCO3-C Ca2+、 H+、 NO3-D K+、 NH4+、 OH-、【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A、 Ba2+和 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 H+和 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Ca2+、 H+、 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D、 NH4+和 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点评:根

12、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还要注意得到的是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12 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HCl、 H2 SO4、 NaOH、 Ca(OH)2、 K2 CO3。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A4 组B 5 组C 6 组D 7 组【答案】 D【解析】【详解】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

13、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 组。故选D。13 下列各组溶液,只用组内物质不能鉴别的是()ACOCa(NO)HNO Na SOBaClK COKNOKB2 NaCl233 2342233C FeCl3NaOHH 2SO4Ba(OH) 2D K2CO3H2SO4KNO3BaCl2【答案】 B【解析】【详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 32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3CO 溶液;与K COHNO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 NO3) 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

14、明显现象的为NaCl 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BaCl2 与 Na2SO4、 K2 CO3 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 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3NaOH、 Ba( OH)2FeCl 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2 4NaOH、 Ba( OH)2溶液中,产生SO 溶液,再将硫酸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

15、为K2CO3 溶液;与K2CO3 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NO3 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14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K+、 H+、HCO3_B Na+、 Ba2+、 CO32-C K+、 NO3-、 H+D H+ 、Cl-、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中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C 中能共存;D 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故选C。考点:离子的共存15 下列各组离子在pH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

16、H+NO+BCO2 +SO24NaClKNa3342+2+3+C CuOHClBaD AgNOClNa【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离子能大量共存,它们之间不能结合产生气体、沉淀。A、离子之间能共存,正确; B、 pH =1 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CO32 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C、 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D、 Ag+与 Cl-不能共存,错误。故选A。考点:离子的共存。16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4Al+3O 2 = 2Al2 O3B Ca(OH)2+Na2CO3 = CaCO3 +2NaOHC H2CO3 =H2 O+CO2D H2+CuOCu + H2 0

17、【答案】 B【解析】 A 、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C、属于分解反应,错误;D、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B。17 “绿色化学 ”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 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 C、化合反

18、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考点:绿色化学18 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 pH 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基于证据推理不正确的是A根据 pH 减小且低于7 的事实,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B该反应大约在60 s 时恰好完全反应C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是否为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所导致,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D对于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pH

19、值是开始时大于7 逐渐的减小到7 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 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B50 至60s之间时,pH=7,恰好完全反应,60s时pH小于7,、由图可知,该反应大约在算过量,符合题意;C、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导致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D、对于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对于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19 向A硫酸pH 为5 的白醋中加入下

20、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 肯定增大的是()B硝酸C pH 为 5 的溶液D烧碱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 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 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 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 一定升高。【详解】A、 pH 为 5 的溶液显酸性,向 pH 为 5 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 pH 不一定增大,故 A 不正确;B、 pH 为 5 的溶液显酸性,向pH 为 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 pH 不一定增大,故B 不正确;C、 pH 为 5

21、的溶液显酸性,向pH 为 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 pH5 的溶液时,溶液的pH 不变,故 C 不正确;D、 pH 为 5 的溶液显酸性,向pH 为 5 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 大于 7,则混合液的 pH 一定升高,故 D正确。故选 D。【点睛】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0 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答案】 D【解

22、析】试题分析: A、离子是带电的离子或原子团,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电但不是离子;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21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Na+、 Fe3+、Cl-、SO42-BH+、 NH4+、 Al3+、 SO42-C

23、H+、 K+、 OH-、 HCO3 -D Mg2+、 Cl-、 OH-、 NO3-【答案】 B【解析】【分析】在同一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物、水和气体,即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根据此原理解答此题【详解】A、 Na+、 Fe3+、Cl-、SO42-中 Fe3+为黄色,故不符合题意;B、 H+、 NH4+、 Al3+、 SO42-能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故符合题意;C、 H+、 K+、 OH-、 HCO3 -中 H+ 和 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D、 Mg 2+、 Cl- 、OH-、NO3-中 Mg 2+和 OH-会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点睛】

24、该题为离子共存题,判断离子共存的思路:先看题干是否有指定的条件,再看离子间能否反应。22 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浓硫酸B苛性钠固体C浓盐酸D碳酸钠晶体【答案】 B【解析】A. 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 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D.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选B23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滴加酚酞

25、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 pH7 的溶液【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 pH 7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故选 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pH 大小之间的24 下列不属于盐酸和

26、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B能与镁反应生成H2C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有色溶液【答案】 C【解析】A、盐酸和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H2,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该性质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盐酸和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有色溶液,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25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

27、顺序排列的是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C。26 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答案】 C【解析】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

28、酸至过量。A、开始时溶液的pH 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 7,错误; 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 D、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故选 C。27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雨一定是酸雨 NaOH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 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9、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 的溶液一定能导电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AB C D全部【答案】 B【解析】【详解】呈酸性的雨不一定是酸雨,例如当雨水的pH 大于 5.6 时不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Cu( OH) 2 不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 的溶液一定能导电,该选项说法正确;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碱的溶

30、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B。28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 不变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该反应实质是Na+和 Cl-结合生成 NaCl【答案】 B【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故A 错误。 B. 氢氧化钠过剩,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B 正确。 C.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故 C 错误。 D. 该反应实质是 H 和 OH结合生成 H

31、2O.故 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29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 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答案】 C【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详解】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A 正确;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B 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故C 不正确;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利用中和反

32、应原理,故D 正确。故选C。30 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选C。考点: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