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93556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津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答案】D【解析】A. “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正确;B.纯碱也可以出去油污,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正确;C.纯碱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D.纯碱、食盐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D。2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 溶液

2、变红, 无变化,则M 可能为酚酞溶液B若只有 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 可能为稀盐酸C若 都有沉淀生成,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D若 都没有现象,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D【解析】【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溶液变红,无变化,则M 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反应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都有沉淀生成,则 M 可能为氢氧化

3、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都没有现象,则 M 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D。3 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点燃A铝粉燃烧: Al+O 2AlO 2化合反应通电B电解熔融 MgCl2: MgCl 2Mg+Cl 2分解反应高温C CO 还原氧化铁: 3CO+Fe 2 O32Fe+3CO 2 置换反应D制备 Ba(OH)2: 2NaOH+BaCl2 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详解】点燃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方程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通电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Mg+Cl2,是分解反应,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3CO+Fe2O32Fe+3CO2 ,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4 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

5、质是A氖气B氧化汞C水银D硫酸铜【答案】 D【解析】【详解】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 D。5 下列离子在pH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 CO32B HCO3C OHD Cl【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pH 1 的溶液显酸性, CO3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HCO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

6、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Cl-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 为确定 Cu2(OH)2CO3、 CuO、 Cu 混合粉末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面两个步骤的实验,每个步骤中均准确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已知:Cu2(OH)2CO3受热分解为 CuO、 CO2 和 H2O,实验中操作无误,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求得样品中Cu2(OH)2CO3 的质量分数B

7、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则测得样品中Cu 的质量分数会偏小C若步骤二中将H2 换为 O2,也能达到实验目的D若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 B【解析】【详解】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以推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 Cu223的质量分数,选项A 正确;(OH) COB16 份,玻、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氧化铜和氢气反应变成铜,质量减少璃管内有水会导致实际减少质量偏小,算出来氧化铜偏小,铜的质量分数偏大,选项B不正确;C、步骤二中将 H2 换为 O2,不能还原 CuO,但是可以将

8、铜氧化,也可以测量质量变化,从而推测出铜的质量,选项 C 正确;D、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的质量,可推算出Cu2(OH)2CO3 的质量分数,选项D 正确。故选 B。7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 和 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 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 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9、FeCl2和H2,错误;BNaOH、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 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8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其中不适宜用此法分离的一组是()A碳酸钙和碳酸钠B氯化钙和氯化银C硝酸钙和硝酸银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答案】 C【解析】【详解】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则混合物是由易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组成

10、的。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B、氯化钙易溶于水,氯化银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C、硝酸钙、硝酸银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故选 C。9 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一定是放热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所以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是放热

11、反应,生成的水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中和反应可能有沉淀生成,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选 A。考点:中和反应10 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A氯离子【答案】 C【解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故选C。11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点燃点燃A CH4+2O2CO2+2H2OB3Fe+2O2Fe3O4C NaOH+HCl NaCl+H2OD H2CO3 CO2 +H2O【答

12、案】 C【解析】【详解】点燃A、 CH4+2O2 =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点燃B、 3Fe+2CO =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NaOH+HCl 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D、 H2CO3 CO2 +H2O,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12 “部分酸、碱

13、和 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 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 物 的 法不正确的是()OH-Cl-Fe2+不A 物 的化学式是FeCl2B 物 的名称是 化 C 物 可溶于水D 物 属于 【答案】 B【解析】【分析】【 解】Fe2+与 Cl-形成的是FeCl2 , 化 , 化 是可溶于水的 ,A、 物 的化学式是FeCl2; 法正确;故不符合 意;B、 物 的名称是 化 ; 法 ;故符合 意;C、 FeCl2 可溶于水, 法正确;故不符合 意;D、 FeCl2 属于 , 法正确;故不符合 意;故 B13 可以将 AgNO3232三种物 的溶液一次性区 开来的 是()、 Na

14、 CO 、MgClA HNO3B HClC NaClD KNO3【答案】 B【解析】【 解】A 、取 品,加入硝酸,有气泡 生的是碳酸 ,另外两种物 中都没有明 象,不能 ,故 A ;B、取 品,加入稀 酸,有气泡 生的是碳酸 ,有白色沉淀 生的是硝酸 ,没有明 象的是 化 , 象不同,可以 ,故B 正确;C、取 品,加入 化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硝酸 ,另外两种物 中都没有明 象,不能鉴别,故C 错误;D、取样品,加入硝酸钾,三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故选: B。D 错误。14 实验室有盐酸和 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图。你

15、认为X 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答案】 A【解析】【详解】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 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 pH 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 又升高,故A 正确;B、向盐酸和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 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B 错误;C、向盐酸和Ba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16、溶液的pH 减小,故 C 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 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 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15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 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C FeCl3HCl Na2SO4D NaHO3Na2SO4HCl【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可以随便取一种溶液,往另外两个里加

17、,记录三次的实验现象,如图BaCl2Na2CO3HClBaCl2-Na2CO3-HCl-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有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故选B。16 用一种试剂一次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A无色酚酞试液B二氧化碳气体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答案】C【解析】A、由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盐酸不反应,也是无现象,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C、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和稀

18、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氢氧化钠混合无现象,能将三种溶液区分 ;D、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混合后均为无现象,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故选C。点睛 :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17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 1921 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A NaOH【答案】 CB NaHCO3C H2SO4D K2SO4【解析】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

19、误;B、 NaHCO3 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C、 H2SO4 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18 将 C、 CO、 CO2、 O2 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答案】 C【解析】【详解】将 C、CO、 CO2、 O2 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C 与 O2 有两个反应(生成 CO和 CO2); CO与 O2有一个反应;2有一个反应;C 与 CO故选: C。19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H+SO4

20、2-K+CO32-BMg2+Cl-OH-Na+C Fe3+SO42-H+Cl-D Na+Ba2+NO3-SO42-【答案】 C【解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20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高温CaCO3CaO+CO2 .现取

21、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A生成CO2 的体积B生成CaO 的质量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错误; 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正确;D、碳酸钙高温煅烧

22、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100 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6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故选 C。2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H+、 SO42、OHB H+、 Cl、 CO32C Cu2+、 Cl、 OHD Na+、 NO3 、 SO42【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H+、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 H+、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 Cu

23、2+、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 D。22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SO42 、 Na+、 CO3 2BFe3+、 SO42、 ClC Mg 2+、 Cl 、 OHD Na+、 Ba2+、 SO42【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pH 1。A.232、 Cl在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3,错误; B. Fe4和CO 和氢离子不共存、 SO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2C. Mg和 OH 生成沉淀 ,不能共存,错误;D.242生成沉淀,不共存,错

24、误。故选B。Ba和 SO【点睛】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23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2A Ag、 Na、 Cl、 NO3BNa 、 K、OH 、 SO4C K+、 Na+、 CO32、 ClD Ba2+、 Mg2+、 NO3、 Cl【答案】 D【解析】【分析】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详解】A、 Ag+、 Cl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 H+、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酸性条件下, H+、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

25、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 D。24 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A NO3、 Fe3+、 Na+、 OHBCl、 K+、 SO42、Ba2+C K+、 SO42、Na+、 NO3D Ca2+、 Cl、 CO32、 Na+【答案】 C【解析】pH=1 为酸性溶液,故OH 不能纯在,故不能选ASO42、 Ba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BCa2+、 CO3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D25 工业上,锻烧石灰石 (主要成分是 CaCO3)可制得生石灰 (CaO),现有一包 Ca

26、CO3 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己知 Ca 元素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5 l,则此混合物中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 16B 1514C 5 4D 15 8【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中 Ca 的质量是40x,解得x103x,1,设123121105CaCO3 中 O 的质量是 y,解得 y=4, CaO 中的 Ca 的质量为:5,设 CaO16 3y33中的 O 的质量为 w, 40522144解得w,则混合物中O 的质量为: 4,此混合16w333物中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5: 1415:14 ,故选 B

27、。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26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 1 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 倒入溶液A 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B 不可能是()A锌B碳酸钠C碳酸氢钠D硫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试管中盛有pH 1 的无色溶液A,则无色溶液A 显酸性,将气球中的固体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硫酸钠与酸不可能反应生成气体,故B 倒入溶液AB 不能是硫酸钠。【详解】A、锌与酸可反应生成氢气,可使气球胀大,故A 不正确;B、碳酸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故B 不正确;C、碳酸氢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故C 不正确

28、;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硫酸钠与酸不可能反应生成气体,故气球不会胀大,故D 正确。故选D。27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NaOH、NaCl、 KNO3、MgCl2B NaOH、 Na2 CO3、 NaCl、 H2SO4C NaCl、Na2SO4、 AgNO3、 HNO3D FeSO4、 NaNO3、 KCl、HCl【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透明,错误;B、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和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硫酸和碳酸钠还会产生无色气体,但是最终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正确;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

29、氯化银是沉淀,不透明,错误;D、四者之间不反应,但硫酸亚铁溶于水呈浅绿色,错误。故选 B。28 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A除去 CaO中的 CaCO3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B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C除去 CO 中少量的 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2D鉴别 NH4NO3 固体和 NaOH 固体加水溶解A AB BC CD D【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CaCO3 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

30、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C、除去CO2 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 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 HCl 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29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

31、度的盐酸,测得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所示。将图甲与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B实验中所使用的NaHCO3 溶液的碱性比Na2CO3 溶液弱C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一样多D图乙中c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含有NaHCO3【答案】 C【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详解】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 + HCl = NaCl + H2O + CO 2,故

32、 A 正确;B、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实验中所使用的NaHCO 3 溶液的碱性比Na 2 CO3 溶液弱,故 B 正确;C、实验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则84 份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 36.5份,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则106 份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73 份,则消耗的盐酸不一样多,故C 不正确;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则图乙中c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含有NaHCO 3 ,故 D 正确。故选C。30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KNO3 (Na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 CaO( CaCO3):加足量稀盐酸C NaOH(Ca(OH)2 ):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并过滤D CO2( CO):点燃【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 选项不能除去杂质氯化钠,因为没有不溶物质不用过滤;B 选项主要物质与盐酸反应; C 选项符合除杂原则; D 选项在点燃的情况下,一氧化碳点燃不着,故答案选择 C考点:物质的除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