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3557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甲的质量 /g乙的质量 /g丙的质量 /g丁的质量 /g反应前6410116t 时刻32abc反应后042d48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 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 为 32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 A【解析】【详解】解:数据处理得如下结果:甲的质量 /g乙的质量 /g丙的质量 /g丁的质量 /g反应前6410116t 时刻3

2、2abc反应后042d48变化量(后 64+320+32前)根据增加的一行(变化量,是反应后减去反应前,负值表示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正值为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可知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 1: 1,由于 6432+32,丙变化的质量为0,所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根据质量比为2: 1: 1,可得 a26, b 1,丙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 倍,且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 1: 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1: 1(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自的质量比上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21相对分子质量)。故选A。2下图

3、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为单质B生成物中 C 和 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为17:16D A 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从分子构成看B 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根据配平后的结果看生成物中C 和 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A 和 B 的质量比为 =34 2:32 3=17:24; A 的化学式为 H2S 其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故选 C.考点:分子的构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 乙炔 (C2H2)和苯 (C6H6); 乙烷 (C2H6)和乙醇 (C2H6O);

4、 丁烷(C4H10)和乙醚 (C4H10O); 甲苯 (C7H8)和甘油 (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A1 组B 2 组C 3 组【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1)( 4)组符合,(考点 考查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D 4 组2) (3)组不符合。4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 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 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 的质量D生成H2 的质量【答案】 A【解析】【详解】A、

5、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 错误;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正确;BC、生成值,故ZnCl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 C 正确;ZnCl2 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D、生成 H2 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 D 正确。故选 A5 偏二甲肼( C2H8N2)与 N2O4 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X 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 N2 和

6、 H2O的质量比14: 1【答案】 C【解析】【详解】A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B、由 C2H 8N2+2N 2O4 2X +3N2 +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 个,反应后应该是2 个,包含在 2X 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 个,其中 4 个包含在2X 中,因此 X 的化学式是 CO2,故不正确;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 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生成 N 2 和 H2O 的质量比为: 84: 72=7: 6,故

7、不正确。故选C。6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A Z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反应中X、 Y、Z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 :2C若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 的 X 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 a) g 的Y【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因此Z 不可能是单质,故 A 说法错误; B、反应中X、 Y、Z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其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因不知道X、 Y、Z 的化学式,所以不能计算反应中X、 Y、 Z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故说法错误;C、若X 和Y 的相

8、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说法错误;D、若ag 的 X 完全反应生成bg的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 g 的 Y,故说法正确;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 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和 CO 2 的混合物 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64% ,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13.2gB 17.6gC 15.4gD 11.0g【答案】 A【解析】【详解】混合物中碳元素质量为:10g164%3.6g ,反应后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二氧化碳中,则完全反应后密闭

9、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13.2g ,44故选: 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解题关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8 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 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A20%B 40%C 50%D 80%【答案】 B【解析】【详解】解:设石灰石样

10、品的质量为w,根据固体减少量可以求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为w 10.3g,设高温煅烧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CaCO 3= CaO +CO 210044xw-10.3gx 100= ,w 10.3g44x 25(w10.3g),11石灰石中杂质质量为20% w 0.2w;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w 25(w10.3g) 0.2w 23.4g1.47w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10.3g+100g 0.2w 105.6g 4.7g 0.2w,CaCO3+2HCl =CaCl2 +H 2O +CO21004423.4g-1.47w4.7g-0.2ww 12.5g;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23.4g 1.

11、47 12.5g 5g;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占样品的质量分数5g为 100%40%。12.5g故选 B。9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 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 t )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 3ZBn 的数值为9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 A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解析】【详解】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3g, Y 质量减少了6g,故XY为反应物,Z质量增加了ng 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3g+6g=9g ,A、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错误;B、 n 的值为 9,

12、故 B 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Y,生成物为Z,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 正确;D、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 和 1gX,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 正确。10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 +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说明两者为反应物,丙质量不变,说明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乙质量增大,说明乙为生成物。【详解】A、由图可知,乙为纯净物,密闭容器中的气体

13、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甲、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丁乙,或甲 +丁乙,故选项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g-4g):( 12g-2g)=2:5 ,故选项正确;D、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无法确定乙、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故选C。11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 11C丙的化学式

14、为CH3O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答案】 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 2CH 3OH+H 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详解】A 、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 3): (12+16 2)=3: 2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

15、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12 物质 R 在 0.96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测得22XO +2SOXO2 和 SO2 的质量分别为 0.44g 和 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 R 的质量为 0.86gB R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C R 中含有 X 元素、 S 元素和 O 元素22D XO和 SO 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R 的质量为: 1.

16、28g+0.44g-0.96g=0.76g,A 错误;设R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计算R+3O2=XO+2SOX 960.76 0.96x=96*0.76/96=76,B 正确;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那么X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可能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0.32g+0.64g=0.96g,等于反应物中氧气的质量,那么R 中含有X 元素、 S 元素,不含氧元素,C 错误;二氧化碳主要是造成温室效应,D 错误。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3 纳米级 TiO2 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的一步反应为 2

17、FeTiO3+7Cl2+6C=2TiClx+2FeCl3+6CO。该化学方程式中 ,x 的值为A2B 4C 8D 14【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氯原子的个数为14 个,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为2x+6 个,则 2x+6=14 ,得 x=4。故选 B 。14 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 H4 2 753 1024P O或 HP O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 (HSO )脱水后形成的是A H S O7B H S O8C H S OD H S O222223102413【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18、: A 选项该物质的 1 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 个硫酸分子脱掉 1个水分子得到H2S2 O7; B 选项该物质的1 个分子中含有2 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 个硫酸分子脱掉1 个水分子得到H22 7个分子中含有 3 个硫S O;所以是错误的; C选项该物质的 1原子,所以可以由 3个硫酸分子脱掉2 个水分子得到; D 选项该物质的 1 个分子中含有 4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4 个硫酸分子脱掉 3 个水分子得到;故答案选择B考点:物质的反应15 一包混有杂质的 Na233 23CO ,其杂质可能是Ba(NO )、 KCl、 NaHCO,今取 10.6 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

19、取10.6 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 克 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一定混有3KClNaHCO ,可能有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 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 NaHCO3【答案】D【解析】【详解】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硝酸钡,纯净的碳酸钠10.6 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4.4 克,纯净的碳酸氢钠10.6 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约是5.55 克,氯化钾的存在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在取10.6 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根据计算全部的质量都是碳酸氢

20、钠时生成的质量也多余 4.4 克,所以若是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故样品中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选 D。16 在化学反应A+2B C+D 中,若 5.6g A 和 7.3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 0.4g D,需要 A 的质量为()A5.6gB 11.2gC 14.6gD无法计算【答案】 B【解析】【详解】生成 D 的质量: 5.6g+7.3g 12.7g 0.2g设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xA+2B=C+D5.6g0.2gx0.4g5.6g = 0.2gx0.4gx 11.2g答: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11.2g。17 用镁和铝分别同稀硫酸反应,若要各制

21、得10 克氢气,则需要用去的镁和铝的质量比是A4 3B 89C 3 1D 1 3【答案】 A【解析】根据镁与酸反应时化合价为+2 价、铝与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3 价,利用一定量金属完全反金属的化合价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质量,可以较简单地计算出产生相同质量氢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气时,消耗掉镁和铝的质量比。设消耗镁的质量为M ,消耗铝的质量为A。则2 3 M= A, M :A=4: 3,故选 A。242718 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将11.9gCoCO3 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 钴的氧化物,则CoCO3 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 CoCO O强热强热2CoO CO2CoO COB

22、2CoCO O3323222强热强热C 4CoCO3 3O22CoO3 4CO2D 4CoCO3 O22Co2O3 4CO2【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CoCO3 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g: 8.3g=119:83。强热A. CoCO3 O2CoO3CO2中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107 ,此选项错误;B.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C.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强热D. 4CoCO O22Co O 4CO 中 CoCO 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4 119 ):32323( 2166) =119:83 ,此选项正确。故选 D。19 某反应前后

23、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2: 3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 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 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4、20 把一定质量的a、 b、 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 (g)7.44.25.03.8反应后的质量 (g)6.2x5.23.8A物质a 是生成物Bx=5.2C d 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答案】B【解析】【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 质量增加0.2g,是生成物;a 质量减少1.2g,是反应物;d 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生成物还少1.0g,所以b 为生成物,x=5.2g。【详解】A、 a 质量减少1.2g,是反应物,选项A 不正确;B、分析可知x=5.2g,选项

25、B 正确;C、 d 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C不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D 不正确;故选B。21 含碳元素 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 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B 60gC 30gD 50g【答案】 C【解析】【详解】解: 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 36%=3.6g;所以 CaCO中碳的质量为3.6g,又3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3.6g 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10012%=30g。故选 C。

26、【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22 在反应 A+3B2C+2D 中,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恰好完全反应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反应物B 和生成物A2: 1B 2:3C 3: 19: 11,已知 1.8gA 与一定量C 的质量比为?()D 1: 2B【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9: 11,则设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a,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1a。设 1.8gA 与 B 反应时 B 的质量为 xA+3B 2C+2D 中9a 33a1.8g x解得: x 6.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

27、知,生成C 的质量为: 1.8g+6.6g 5.1g3.3g则反应物 B 和生成物C 的质量比为: 6.6g:3.3g2: 1故选 A。23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 /g50200反应后的质量 /g23X243A x 的值等于2B甲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 , x=2 。【详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28、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50+2=23+x+24+3 , x=2 ,故 A 正确;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 正确;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 不正确;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 ,故 D 正确。故选C。【点睛】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24 某混合物由Mg和MgO 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 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

29、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B 4.0gC 3.2gD 2.4g【答案】D【解析】【详解】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 52g 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为: 52g=10.4g,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2.8g-10.4g=2.4g,故选 D。25 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 CO和 CO2 的质量比为A14:11B 11:14C 11:7D 7:11【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Ca(OH)2 +CO

30、2CaCO3+H2 O,分别设出CO和 CO2 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详解】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 CO2 的质量为y,y = 100 x y 44x: y=14: 11。故选 A。26 已知:Ca HCO3)232232受热(CaCO+CO +H 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 )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CaCO3 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 C【解析】【分析】A、 C、 D 选项根据碳酸氢该受热分解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分析;B 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详解】A、

31、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A 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C、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 C 错误;D、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生成,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27 在反应 2A+5B 2C+4D 中,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 22,若 2.6g A 与 B 完全反应后,生成 8.8g D则在此反应中B 与 D

32、 的质量比为()A4 9B 81C 10 11D 31 44【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 D 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 D 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 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 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 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 与D 的质量比。【详解】根据C、 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 D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 22,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2A+5B= 2C+4D29422x8.8g2 9 = 4 22x 8.8gx=1.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B与D的质量比为,则8g 8.8g 10 11。故选 C。28 已知 NaHCO323,2NaHCO3NaCO+CO2+HO。把 12克受热分解生成 Na CO232NaHCO3 和 Na CO 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 克。下列说法正23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 CO 质量为4.4 克B样品中 Na CO 的质量分数为 30%223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8.6 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 B【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