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695164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 下列物质对应的俗称正确的是A氧化钙生石灰B碳酸钠苛性钠C氢氧化钠纯碱D银水银【答案】【解析】【分析】【详解】A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正确;B、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错误;C、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错误;D、水银是汞的俗称,错误。故选 A。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 只能用与酸反应的方法,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的一步转化的是()A Zn ZnSOBCaCO CO432C BaCl BaSOD MgO MgCl224【答案】 D【解析】【分析】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

2、前面的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氯化钡也能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详解】A、锌和硫酸能生成硫酸锌,也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生成硫酸锌,故A 不正确;B、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也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 不正确;C、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氯化钡也能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故C 不正确;D、氧化镁只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 正确。故选D。【点睛】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活泼金属和酸反应

3、生成盐和氢气。3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 种溶质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 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铁 锌 氢 铜 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详解】铁

4、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4 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点燃A铝粉燃烧: Al+O 2AlO 2化合反应通电B电解熔

5、融 MgCl2: MgCl 2Mg+Cl 2分解反应高温C CO 还原氧化铁: 3CO+Fe 2 O32Fe+3CO 2 置换反应D制备 Ba(OH)2: 2NaOH+BaCl2 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点燃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方程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通电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Mg+Cl2,是分解反应,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

6、方程式:高温3CO+Fe2O32Fe+3CO2 ,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5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KCl 溶液 (K2SO4): Ba(NO3)2 溶液B CaCl2 溶液 (稀盐酸 ): AgNO3 溶液C CO2(CO): NaOH 溶液D Cu 粉 (Fe 屑 ): CuSO4 溶液【答案】 D【解析】【分析】【详

7、解】A、 K2SO4 与 Ba( NO3) 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 A 错误;B、 CaCl2 溶液和稀盐酸均能与AgNO3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原物质除去,故 B 错误;C、 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 错误;D、铜不能与硫酸铜反应,Fe 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 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 下列各

8、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HCl、 NaHCO3B KCl、 NaNO3C NaCl、 AgNO3D H2SO4、 NaOH【答案】 B【解析】【详解】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故选 B。7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Cl泥沙加入水溶解,过滤,

9、蒸发BN2O2通过红热的铜丝CKNO 溶液Ba(NO )2滴加适量 K SO 溶液、过滤3324DNaOH 溶液Na CO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23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 Ba( NO3)2 能与适量 K2 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NaOH 溶液和 Na2CO

10、3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D。【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A13+、 Na+、 Cl-、 NO3-BCu2+、H+、 SO42-、 Cl-C K+、 Ca2+, OH-、 CO3 2-D Na+、 H+、 CO32-、 OH-【答案】 A【解析】【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

11、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C、 Ca2+、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H+与 CO32-、 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点睛】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9 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答案】 C【解析】【分析】两种物质

12、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则不能生成气体、沉淀。【详解】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 不正确;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 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 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小,故确。故选 C。D 不正10 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过磷酸钙)D尿素【答案】 A【解析】【分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了氨气。【详解】A、碳酸氢铵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13、酸钙和水和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 正确;B、氯化钾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 不正确;C、过磷酸钙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C 不正确;D、尿素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D 不正确。故选A。【点睛】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化肥是氨态氮肥。11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 CH +2O点燃B3Fe+2O点燃Fe OCO +2H O4222234C NaOH+HCl NaCl+H OD H CO CO +H O22322【答案】 C【解析】【详解】点燃A、 CH4+2O2 =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

14、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点燃B、 3Fe+2CO =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NaOH+HCl 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D、 H2CO3 CO2 +H2O,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12 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

15、,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改良酸性土壤。AB C D 【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详解】 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 +Ca( OH) 232CaCO +H O; 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 OH) 2CaCO3 +H2O; 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 CO2

16、+Ca( OH) 2 CaCO3 +H2O; 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 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 CO2 +Ca( OH) 2 CaCO3 +H2O; 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原理为:CaO+H2OCa( OH) 2; 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变化; 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 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选 A【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利用物质的用途,准确把握每一反应原

17、理进行归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 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C FeCl3HCl Na2SO4D NaHO3Na2SO4HCl【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可以随便取一种溶液,往另外两个里加,记录三次的实验现象,如图BaCl2Na2CO3HClBaCl2-Na2CO3-HCl-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有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故选B。14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投入水中,搅拌后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K2CO3、 HCl、Ca(OH)2BH2 SO

18、4、 CuCl2、 NaNO3C NaCl、CaCl2、 Na2CO3D Ba(OH)2 、 HCl、 Na2SO4【答案】 A【解析】【分析】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物质间不能生成沉淀,不存在有色离子。【详解】A、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二氧化碳,都易溶于水,故 A 正确;B、氯化铜中有铜离子,铜离子显蓝色,得到有色溶液,故B 不正确;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得到浑浊溶液,故C 不正确;D、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沉淀难溶于酸,所以得到浑浊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A

19、。【点睛】铜离子显蓝色,亚铁离子显绿色,铁离子显黄色;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等是白色沉淀,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15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答案】 D【解析】A. “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 正确; B.纯碱也可以出去油污, 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正确; C.纯碱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D.纯碱、食盐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

20、D。16 下列各组物质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NaOH HCl NaClBCuClNa SOKNO2243C BaCl KOH NaNOD CaCl Na CONaCl23223【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NaOH 与 HCl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Cl2 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D、 CaCl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

21、沉淀、气体、水的不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17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 1921 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A NaOH【答案】 CB NaHCO3C H2SO4D K2SO4【解析】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B、 NaHCO3 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C、 H2SO4 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

22、误。18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NH3+CO2+NaCl+XNaHCO3 +NH4 Cl,2NaHCO3 Na2 CO3+CO2 +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足()AX 的化学式为H2OB NaHCO3 受热易分解C CO2 和 Na2CO3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D反应为分解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 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 2NaHCO3 Na2CO3 CO2 H2O 可知, NaHCO3 受热易分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 CO

23、2 和 Na2CO3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4 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反应 2NaHCO3 Na2 CO3 CO2 H2 O 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由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19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42- +32-BMg2+ -+A H SOK COCl OH Na3+42- + -+2+3-42-C Fe SO H ClD Na Ba NO SO【答案】 C【解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

24、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20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 C过滤D蒸发【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C、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C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21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 pH 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SO42 、 Na+、 CO3 2BFe3+、 SO42、

25、 Cl2+2+2C Mg 、 Cl、 OHD Na 、 Ba、 SO4【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在 pH 1 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232、 Cl和。A. CO3 和氢离子不共存 ,错误; B. Fe、 SO4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2C. Mg和 OH 生成沉淀 ,不能共存,错误;D. Ba2 和 SO42 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故选B。【点睛】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22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2A Ag、 Na、 Cl、 NO3BNa 、 K、OH、 SO4C K+、 Na+、

26、CO3D2、 ClBa2+、 Mg2+、 NO3、 Cl【答案】 D【解析】【分析】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详解】A、 Ag+、 Cl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 H+、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酸性条件下, H+、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 D。23 实验室中有两瓶已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A石蕊溶液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硝酸银溶

27、液【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显中性,故可用石蕊溶液鉴别,选项正确;B、稀盐酸可与锌反应生成气体氢气,氯化钠和锌不反应,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C、稀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故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D、稀盐酸和氯化钠均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不能进行鉴别,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24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 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 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 则 A、 B 分别为A氯化钾 、碳酸钠B氯化镁 、硝酸钠C氯化钡

28、、硫酸钠D氯化钡 、碳酸钠【答案】 C【解析】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 应是可溶性盐酸盐。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沉淀应是硫酸钡,B 应是硫酸钠。则AB分别为氯化、钡、硫酸钠。故选C。点睛氯化银和硫酸钡均不溶于盐酸或硝酸。25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生石灰【答案】 B【解析】【详解】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错误;B. 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正确;C.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D.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故选 B。26 工业上,锻烧

29、石灰石 (主要成分是 CaCO3)可制得生石灰 (CaO),现有一包 CaCO3 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己知 Ca 元素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5 l,则此混合物中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 16B 1514C 5 4D 15 8【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中 Ca 的质量是40x,解得x103x,1,设1233121解得 y=4, CaO 中的 Ca 的质量为:105CaCO 中 O 的质量是 y,y5,设 CaO16 333中的 O 的质量为 w, 40522144解得w,则混合物中O 的质量为: 4,此混合16w33

30、3物中 Ca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是:5: 1415:14 ,故选 B。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27 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碱B可能是盐C可能是氧化物D不可能是酸【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NH4NO3 ,属于盐类物质,错误;B、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盐,比如 NH4 NO3 ,属于盐类物质,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氧化物,错误;D、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酸,比如H2SO

31、4,错误;故选: B。【点睛】28 有一无色溶液 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 X 是A H2SO4 溶液B (NH4)2SO4 溶液C NH4 Cl 溶液D Na2CO3 溶液【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

32、B。29 下图表示向一定量 CaCl2 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的变化过程, x 表示 Na2CO3 溶液的质量,则 y 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 NaCl 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气体的体积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向一定量 CaCl 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 CO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223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沉淀质量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钠,因此质量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显酸性,

33、pH 小于 7,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加入,稀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 升高,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 等于 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容易显中性, pH 始终等于 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 pH 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30 下列几种离子在HCl、 KOH、 BaCl2 三种溶液中都能存在的是+B Na+2-D OH-A NH4C SO4【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HCl、 KOH、BaCl2 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和氯离子 A、 NH4+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钠离子与氢离子、钾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氯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 Ba2+、 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