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5984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一、镁及其化合物1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 B CDEA与物质B、 、 、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电子式: _(2)若 E 是有臭鸡蛋气味, 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用等式表示 E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

2、强酸,且E 与 A 相同,则 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 是 _ 。【答案】+-Al(OH)3Al3+-H +H2O+AlO2+3OH+2-2c(Na )+c(H )=2c(S )+c(HS)+c(OH )Mg(OH)【解析】【分析】(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 C 可为 Na2O2(或 NaH),生成气体为 O2 或 H2 ;(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

3、, E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强酸, C 应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 C 为 Mg2N3。那么化合物 D 是【详解】(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 NaOH,则 C 可为 Na O ,生成气体为O 或222H2, Na2O2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 是既能溶于强酸

4、、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ED 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的电离方程式为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H2O+AlO2-Al(OH)3Al3+3OH-;E 为 H2S,与 NaOH 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电荷守恒为: c(Na+)+c(H+)=2c(S2-)+c(HS-)+c(OH-):(3)若 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应C 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NO2 与水反应生成HN

5、O3 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 Mg2N3 溶于水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故D 为 Mg(OH)2。2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 是金属单质,D 是非金属单质, B、 F 是气体且B 无色无味, G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C 的化学式为: _。(2)B 的电子式为: _。(

6、3)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 。【答案】 MgO+-H O+3NO= 2H +2NO223+NO【解析】A是金属单质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非金属单质D,则 A是Mg 、 B是 CO2、 C是 MgO、 D是 C;碳可以和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结合 F与水化合能生成E,可知 E为浓硝酸, F为 NO2;(1)C的化学式为 MgO;(2)CO2是共价化合物,其的子式为;(3)NO2溶解于水生成硝酸和NO的离子方程式为H2O+3NO2= 2H+2NO3-+NO;(4)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O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

7、化学方程式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点睛: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金属在无色气体中燃烧生成非金属单质这一特殊反应现象,及时与 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建立联系,展开思维的空间,寻找目标答案。3X、Y、 Z、 W 四种物质有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 W 为单质

8、, Y、 Z 为化合物,未列出反应条件)。(1)若 X 的摩尔质量是W 的 2倍,工业上 Z 可作优质的耐高温材料。W 为黑色固体,则Y 的化学式 _ 。(2)若固体W是紫红色,且向溶液Z中滴入氯水,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写出 X+Y=Z+W 的离子方程式 _ 。(3)若晶体 W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Z 的燃烧产物。写出 Y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CO22+2+2232Fe+Cu =Fe +CuSiO+2NaOH=Na SiO +H O【解析】(1) X、 W 为单质, Y、 Z 为化合物 , W 为黑色固体,应为C

9、单质, X 的摩尔质量是 W 的 2倍, Z 可作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 X 为 Mg , Z 为 MgO, Y 为 CO2。(2)向溶液 Z 中滴入氯水,再滴入 2 滴 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Z 为 Fe2+, W 是紫红色固体,则W 为 Cu, X+Y=Z+W反应方程式为: Fe+Cu2+=Fe2+Cu。(3)晶体 W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W 是 Si;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Z 的燃烧产物,则 Z 的燃烧产物为CO2,化合物 Z 为 CO,则 X 为 C 单质, Y 为 SiO2, Y 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 O。4

10、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1)以下有关金属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A 金属钠非常活泼,在实验室中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箔熔化,并有熔融物滴下C 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 O(g)=Fe O +3H2223(2)把 NaOH、 MgCl231.16 g 白色沉淀,在、 AlCl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所得的浊液中逐滴加入1 mol L 1 HCl 溶液,加入 HCl 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A 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 B 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 ;写出 AB段发生反应

11、的离子方程式_ 。原混合物中MgCl2 的质量是 _g, AlCl3 的质量是 _g, NaOH 的质量是_g。Q 点 HCl 溶液加入量是 _mL。【答案】 A Mg(OH)2Mg(OH)2 和 Al(OH)3AlO2-+H+H2O=Al(OH)3 1.90 2.67 5.20130【解析】【分析】把 NaOH、 MgCl2、 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1.16 g 白色沉淀,在所得的毫升盐酸反应时沉淀量不变,说明盐酸和氢氧化浊液中逐滴加入 1 mol L 1 HCl 溶液,前 10钠反应,则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盐酸产生沉淀,是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12、再加入盐酸,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全部溶解。据此解答。【详解】(1) A.金属钠非常活泼,容易和水或氧气反应,在实验室中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正确; 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箔熔化,外面有氧化铝薄膜包着,不会滴下,故错误; C.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4H2O(g)Fe3O4+4H2,故错误。故选 A;(2)先加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说明白色沉淀为2,再加入盐酸,又产生了氢Mg(OH)氧化铝沉淀,所以B 点为 Mg(OH) 23;A到B的离子方程式为:2-和 Al(OH)AlO+H+H2O=Al(OH)3 ;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1.16 克,即

13、 0.02mol 氢氧化镁,则对应的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质量为 0. 02mol95g/mol=1.90g, 根据AlO -+3分析,反应消耗22+H +H O=Al(OH)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mol/L (30-10) 10-3 L=0.02mol ,则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 质量为 0.02mol 133.5g/mol=2.67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2+0.02 4+1 0.01=0.13mol ,则质量为 0.13 mol 40 g/mol =5.20g;Q 点 HCl 溶液可以看成就是将原来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根据0.13mol 氢氧化

14、钠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13mol ,体积为0.13mol0.13L =130mL。1.0mol / L【点睛】掌握混合溶液中的反应顺序是关键,注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铝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则另外存在的是氢氧化镁和偏铝酸钠,不可能是氢氧化铝。注意反应最后沉淀完全溶解时溶液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和氯化铝,相当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据此快速计算。5 将一定质量的Al 、 Mg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8.96L ;如果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6.72L (1)当混合物与盐酸反

15、应时,转移电子总物质的质量为_mol;(2)求混合物中Al 质量为_gMg的质量为 _g【答案】0.8 mol2.4g5.4g【解析】(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都是氢气,当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2=0.8mol;(2)Al、 Mg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又由于等质量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都为6.72 L,则镁产生的氢气为:8.96 L-6.72 L=2.24 L,设Mg 的质量为 x, Al的质量为 y,Mg+2HCl=MgCl2+H224g22.4Lx

16、2.24 L则: x=2.4 g,2Al+6HCl 2AlCl3+3H2或 2Al+2NaOH+2H2O 2NaAlO2+3H254g67.2 L54g67.2 Ly6.72 Ly6.72 L则 y=5.4g ,答:混合物中 Mg 的质量为 2.4g,铝的质量为5.4g。点睛:混合物成分分析的综合计算,本题解题关键是熟悉Mg 与Al的性质相似与差异,Al、Mg均能与盐酸反应,而Al与 NaOH溶液反应,而 Mg不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由此结合反应原理,根据化学方程式逐一计算,还可以根据两次生成的气体差就是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进行计算。6 根据 Mg能在 CO2 中燃烧,某兴趣小组推测N

17、a 应该也能在 CO2 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 C、 Na223O 和 Na CO 中的两种或三种。该小组用如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已知 PdCl2 能被 CO 还原得到黑色的 Pd。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虚线方框内应选用号),如何检验所选装置的气密性_。_装置 (填下图字母代(2)装置 2 中所盛试剂为 _。A NaOH 溶液 B饱和 NaHCO3 溶液C饱和 Na2CO3 溶液 D饱和 NaCl 溶液(3)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好药品后,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进行装置1 中的反应操作,待观察到 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4)由实验现象和

18、进一步的探究得出反应机理。A装置 6 中有黑色沉淀生成;B取反应后直玻管中的固体物质23.0g 溶于足量的水中,无气泡产生且得到澄清的溶液;将溶液加水稀释配成250 mL 的溶液;C取 25.00ml 步骤 B 的溶液,滴加足量 BaCl 溶液,将生成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2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97g。步骤 C 中不溶物干燥前必须经过洗涤,如何检验该沉淀是否洗涤干净_。该探究得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C 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一定时间后静置液面保持不动,说明气密性良好 B 装置 5 中出现大量混浊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 H2 4,SO不出现

19、浑浊说明沉淀洗涤干净6Na+4CO22Na2O+Na-2CO3+3CO【解析】【详解】( 1) C 装置是采用固液分开的设计,打开弹簧夹液体加入反应开始,关闭弹簧夹反应产生气体的压强使固液分开反应停止;检验有多个出口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一般只保留一个封住其它出口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一定时间后静置液面保持不动,说明气密性良好;(2)装置 C 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混有HCl 杂质,故2 用饱和NaHCO3 溶液来除去HCl 同时转化为二氧化碳;( 3) CO 易燃,混有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反应前需先同二氧化碳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当观察到 5 中石灰水变浑浊

20、时认为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空气排尽;( 4)检验洗涤是否干净,一般是要取最后次的洗涤液,进行检验可能存在的杂质离子,鉴于洗涤液中离子浓度较低,一般检验比较容易出现现象的离子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根据实验现象知产物物碳单质,无钠剩余,根据碳酸钡的质量计算出n(Na-CO )= n(BaCO )=1.97 197 10=0.1mol233m(Na- CO )= 0.1 106=10.6g23所以固体中含有氧化钠n(Na-2O)=( 23.010.6) 62=0.2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下降为+2 价 CO,方程式为6Na+4CO2Na O+Na- CO +3CO22237

21、 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物复杂。如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可同时得到NO、NO2、N2 三种气体。某同学欲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NO、 NO2 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已知: NO2沸点是 21.1 、熔点是 - 11; NO的沸点是 - 151、熔点是 - 164;氮化镁遇水会发生水解。回答下列问题:(1)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_) ( 填序号 ) 。a. ADCFBFEb. ACDFBFEc. AFCDFBEd. AFDCFBE( 2)确定还原产物中有 NO2的现象是 _ ,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 F,第二次使用装置 F 的作用是

22、 _ 。( 3)实验前需先打开开关 K,向装置内通 CO2气体,其目的是 _,当2。_时停止通入 CO(4)实验过程中,发现在D 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 C 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5)在 A中反应开始时,某同学马上点燃B 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发现B 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 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6)验证B 处有氮化镁生成的方法是_ 。【答案】 aD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防止 E 中水蒸气进入B 中,造成产物不纯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E 中产生白色沉淀-+2+-5NO+3MnO+4H 3Mn +5NO +2HO4=32CO+2Mg2MgO+C

23、取 B 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2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 中有氮化镁生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Mg与 HNO3 反应产物的探究以及Mg3N2 的制备,涉及装置的连接、物质的检验、方程式的书写。(1)根据题意“Mg反应可同时得到NO、 NO222一定浓度的硝酸与、 N”, 若有 NO 生成则气体呈红棕色,根据已知NO 2、 NO 的熔沸点,在装置D 中可将 NO2冷凝为液态,可观察到装置 D 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利用 NO 具有还原性,用装置 C 中酸性KMnO4 溶液验证NO;根据已知 Mg 3N2 遇水会发生水解,与 Mg 反应的 N2 必须是干燥的

24、,气体在进入装置 B 之前必须用浓硫酸干燥 N2,且要防止 H2 O( g)进入制备 Mg 3N2 的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DCFBFE, 答案选 a。(2)根据上述分析,确定还原产物中有NO2 的现象是:装置D 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Mg3N2 遇水会发生水解,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F,第一次使用装置F 的作用是 :干燥N2;第二次使用装置F 的作用是:防止E 中 H2O(g)进入 B 中,使 Mg 3N2 不纯 。( 3)由于 NO 能与 O2 反应生成 NO2,会影响 NO2、 NO 的验证,实验开始前要排出装置中空气 ,所以实验前先打开开关 K,向装置内通 CO2 气体,其目的是:排

25、除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当观察到装置 E 的 Ba( OH) 2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停止通入 CO2。(4)装置 D 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液体出现,装置C 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说明酸性KMnO4溶液将 NO 氧化成 NO3-,同时 MnO 4-被还原成Mn 2+, 反应可写成NO+MnO4- NO3 -+Mn2+, N 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升至 +5 价, Mn 元素的化合价由+7 价降至 +2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为5NO+3MnO4 - 5NO3-+3Mn 2+,结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为 5NO+3MnO 4-+4H+=5NO3-+3Mn

26、 2+2H2O。(5)在 A 中反应开始时,马上点燃 B 处的酒精灯, Mg 与 CO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MgO 和C,导致实验结束后 B 处制得的 Mg 3N2 纯度不高, Mg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6) Mg 3N2 遇水发生水解生成Mg( OH) 2 和 NH3,检验有Mg3N2 生成只要检验B 处固体中加水产生 NH3 即可 ,验证 B 处有 Mg3N2 生成的方法是:取B 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 中有氮化镁生成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装置的连接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实验

27、的原理和各物质性质的差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先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最后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完整的方程式。8 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到2molL 1 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2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1) 0 amL、a 80mL、 8090mL 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0 amL: _;amL 80mL: _、 _;80mL 90ml :_。( 2)金属铝的质量为 _。( 3)盐酸的体积是 _mL。n(Mg)( 4)

28、=_。n(Al)(5) a=_。-32【答案】 OH H =H2OAl3OH =Al(OH)3 Mg 2OH =Mg(OH)2 Al(OH)3 OH=AlO2- 2H2O 0.54g801.5(或 3 2)20(mL)【解析】【分析】0 a 段没有生成沉淀,说明盐酸过量,加入的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a 80 段开始生成沉淀,加入 80mL 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 80 90 段氢氧化铝开始溶解,溶解氢氧化铝消耗了10mLNaOH ,则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为:2mol/L 0.01L 0.02mol ;当加入 90mLNaOH 溶液后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此时

29、沉淀只有氢氧化镁,(1) 0amL 为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mL 80mL 为氢氧化钠分别于氯化铝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钠;80mL 90ml 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2) 氢氧化钠的体积在 80 至 90mL 段内,所有的氢氧化钠用于溶解氢氧化铝,根据氢氧化钠的量确定氢氧化铝的量,根据原子守恒确定金属铝的量;(3) 加入 80mL 氢氧化钠溶液时,溶质为NaCl ,根据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 n 计算出盐酸的体积;c(4) 由图得到氢氧化镁的质量,根据公式计算出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确定金属镁的量;(

30、5) 根据金属镁和铝的物质的量算出氯化铝和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的量,用公式算出体积,则 a=80-氢氧化钠的体积,据此解答。【详解】0 a 段没有生成沉淀,说明盐酸过量,加入的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沉淀,加入80mL 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达到最大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a 80 段开始生成NaCl ; 80 90 段氢氧化铝开始溶解,溶解氢氧化铝消耗了10mLNaOH,则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为:2mol/L 0.01L 0.02mol ;当加入 90mLNaOH 溶液后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此时沉淀只有氢氧化镁;(1) 0amL 为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1、,离子方程式为:OH- H =H2O;amL 80mL 为氢氧化钠分别于氯化铝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 Al3 3OH3, Mg2 2OH2;=Al(OH)=Mg(OH)80mL 90ml 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2-2H2O;故答案为: OH- H=H2 O; Al3 3OH=Al(OH)3; Mg2 2OH =Mg(OH)2; Al(OH)3 OH=AlO2- 2H2O;(2)从横坐标 80mL 到 90mL 这段可以得出: n(Al(OH) 3 ) n(NaOH) 0.01L 2mol/L

32、0.02mol ,则 n(Al) n(Al(OH) ) 0.02mol ,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27g/mol 0.02mol 30.54g;故答案为: 0.54g;(3)加入 80mL 氢氧化钠溶液时,溶质为NaCl ,则 n(HCl) n(NaOH) 2mol/L 0.08L 0.16mol ,盐酸的体积为:0.16mol 0.08L 80mL ;故答案为:80;2mol/L(4)1.74g=0.03mol ,由图可知 m(Mg(OH) 2)=1.74g ,则 n(Mg)= n(Mg(OH) 2)=58g/moln(Mg)0.03mol1.5(或 3 2);=1.5;故答案为:n(Al)0

33、.02mol(5) 根据元素守恒, n(MgCl 2)= n(Mg) = 0.03mol ,n(AlCl 3)= n(Al)=0.02mol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两种沉淀时消耗的n(NaOH)=2 n(MgCl 2)+3n(AlCl 3)= 20.03mol+30.02mol =0.12mol ,则V(NaOH)=0.12mol=0.06L=60mL ,则与氯化氢反应的氢氧化钠的体积a=80mL-2mol/L60mL=20mL ,故答案为:20(mL) 。【点睛】明确图象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9 有一镁铝混合物重 a g ,取其一半和

34、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 V1L 的氢气。取其另一半和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放出 V2 L 的氢气(均为标况下)。求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_【答案】4(V1 -V2):3V2【解析】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两者皆反应: 2Al+6HCl=2AlCl3+3H2、Mg+2HCl=MgCl2+H2,与氢氧化钠则镁不反应, Al 才发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于等量的 Al与盐酸或 NaOH 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Mg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V1-V2) L, Al 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为V2L;原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4(V1-V2):3V2。10 卤块

35、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2+3+2+Fe 、 Fe 和 Mn 等杂质离子。以卤块为原料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查阅资料得下表相关数据:表 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表 2: 原料价格表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试剂价格 ( 元 / 吨 )Fe(OH)32.73.7a. 漂液 ( 含 25.2%NaClO)450Fe(OH)27.69.6b. 双氧水 ( 含 30%H2O2)1500Mn(OH)28.39.8c. 烧碱 ( 含 98%NaOH)2200Mg(OH)29.611.1d. 纯碱 ( 含 99.5%Na2CO)8003已知 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必须将它氧化后以Fe(OH)3 沉淀形式才能除尽。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且生产成本较低,请根据上表提供的资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