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6784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高考化学复习镁及其化合物专项推断题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一、镁及其化合物1 下图中 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A 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 C、 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1) A 的化学式为 _, B 的电子式为 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4)写出 J与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5)在反应中,当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 G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mol 。【答案】 NH433224+3-HCO4NH +5O4NO+6H O NH +HCO +2OHNH3 +CO32-+2H2

2、O C+HNO3(浓 )CO2 +4NO2 +2H2O 0.2【解析】 A 受热能分解,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 C、D,且 A 与碱反应生成 D,则 A 为酸式盐或铵盐, C 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则C 为水或二氧化碳,镁条能在B 中燃烧,则 B 为二氧化碳或氧气,因为A 受热分解生成B、 C、 D,则 B 为二氧化碳, C 为水,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NaOH 和 O2,D 能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H,则 D 是 NH3, G 是 O2 ,H 是NO, I 是 NO ,J 是 HNO ,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C 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23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则E 是 MgO ,F 是

3、C,通过以上分析知,A 为 NH43HCO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 为 NH HCO ,B 为 CO ,其电子式为;432(2)反应为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 O;(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 +2OHNH3 +CO32-+2H2O;(4)在加热条件下,碳和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222(浓 )CO +4NO +2H O;(5)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 O2+2H2O=4NaOH+

4、O2,当生成标况下 2.24L 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24 L=0.2mol 。=22.4 L / mol解: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审清题意,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找“ ”题眼 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 ”,大胆猜测,顺藤摸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2 有ABC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也能在空气中剧、 、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在一

5、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 _; B _; C _。(2)写出化学方程式:C 与水蒸气反应_ ;A 与水反应 _ 。高温【答案】 Na Mg Fe 3Fe4H23 4222O(g)Fe O 4H 2Na 2H O=2NaOH H 【解析】【分析】有 A、 B、C 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则A 为钠; B 也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则B 为镁; C 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和一种黑色固体,则 C 为铁,据此分析。【详解】有 A、 B、C 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

6、固体,则A 为钠; B 也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则B 为镁; C 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和一种黑色固体,则 C 为铁。(1)A、 B、C 的化学式分别为Na 、 Mg 、 Fe。(2)化学方程式为C 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高温O(g)3 42Fe O 4H ;A 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2。O=2NaOH H3 A、 B、 C、 D 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 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 :(1)若 A 是一种金属,C 是淡黄色固体,C 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2)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写出

7、D 的浓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若 A 是化合物, C 是红棕色气体,则 A 的化学式为 _; C 转化为 D 的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_。(4)若 A 为黑色固体单质,C 是空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C 还可以转化为A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 1:22H2SO4(浓 )+CuCuSO4 +SO2 +2H2O NH31:2CO2+2Mg2MgO+C【解析】【分析】(1)若 A 为活泼金属元素的单质, C 是淡黄色固体,应为 Na2O2,再结合物质构成作答;(2)常温下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即说明A 是 S,则 B 是 SO2, C 是 SO3, D 是硫酸

8、;(3)若 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 D 为 HNO3,B 为 NO, A 为 NH3;(4)若 A 为黑色固体单质,C 是空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则为CO2,C 还可以转化为 A,则推知 A 为 C, B 为 CO, D 为 H2CO3,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 C 为 Na2O2,因 1 mol Na2O2 中含 2 mol Na +和 1 mol 过氧根离子,则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 2,故答案为 1 :2;( 2) D 是硫酸, D 的浓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 (浓 )+CuCuSO4+SO2 +2H2O,故答案为 2H24422SO (

9、浓 )+CuCuSO +SO +2H O;(3) C 为 NO23223, D为 HNO , C 转化为 D 的方程式为 3NO +H O=2HNO +NO,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其质量比等于对应的2物质的量之比,为1: 2,NO故答案为 NH3; 1:2;(4) A 为 C, C 为 CO2,C 可以与镁粉反应转化为A,其化学方程式为:CO +2Mg2MgO+C,2故答案为 CO2+2Mg2MgO+C。4 某固体试样A 是由一定量的Al 、 Mg均匀组成的混合物,为验证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 m g 试样 A,全部溶于0.5L 2mol L 稀硫酸溶液中,放出11.2

10、 L气体 (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 ,同时生成溶液B;另取 m g 试样 A,加入 2molL的 NaOH溶液,当加到100mL时,气体不再生成;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溶液 B中是否含有 H _ ( 填“是”或“否”(2)写出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3)下列能表示过程产生的沉淀质量W与加入 NaOH溶液体积 V 的关系是 _;(4)m g试样A 中含Mg的质量为_g;(5) 林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但与Mg能剧烈反应生成SO2,如果忽略钝化的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测定浓硫酸与固体试样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来确定混合物A 中镁的质量分数。郭同学认为林同学的方

11、案可行,但考虑到如果反应结束后硫酸未保持“浓”的状态,测定结果会 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其依据是_ 。【答案】是2Al+2OH-+2H2 O=2AlO2-+3H2D4.8偏大浓硫酸变稀后会与铝反应,使生成的气体偏多,镁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解析】【分析】镁和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铝只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镁不溶于强碱,结合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详解】(1) 0. 5L 2mol L 稀硫酸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 5L 2mol/ L1. 0mol ,最终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 mol0

12、.5mol,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硫酸过量,所以溶液. /B 中含有 H+;(2)另取m g 试样 A,加入 2mol L 的 NaOH 溶液,当加到100mL 时,气体不再生成,该过程中只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 O=2AlO2- +3H2;3)由于溶液中B中含有硫酸、硫酸镁和硫酸铝,因此往溶液B中加入2mol/L NaOH(,至沉淀不再发生变化时首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氢氧根沉淀镁离子和铝离子,最后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则能表示过程产生的沉淀质量W 与加入 NaOH 溶液体积 V 的关系是图像 D,答案选 D;4)与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2

13、molL01L 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 .2Al+2OH- +2H2O=2AlO2- +3H2生成氢气是 0. 3mol,由于相同质量的铝与稀硫酸反应也产生0.3mol氢气,则镁生成的氢气是0.5mol0 3mol0.2mol,所以根据方程式Mg 2H+ .+Mg2+H20. 2mol 24g/ mol 4.8g;可知镁的质量是( 5)由于浓硫酸变稀后会与铝反应,使生成的气体偏多,从而导致镁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5有 A、 B、 C、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能与 B、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

14、数相等, 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 D、 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试回答下列问题:(1) C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2)写出 D 的单质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嫦娥一号 ”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上述(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单质(4)工业上,使元素E 的低价氧化物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设备名称为(5)在一定的条件下,A2 、B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B2 的浓度减小了0. 3 mol/L. 此时间内 A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 45 mol/ ( Ls)则此段反应时间为s【答案】( 1)(2) 2Mg+CO22MgO+C

15、(3)氢 (4)接触室(5) 2【解析】【分析】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 ,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的原子核无中子 , 则 A 为 H, 能与 B、 C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B 、C 的族序数为奇数 , 则 B 为 N,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 , 则 E 为 S,D、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 则 D 为 Mg,据此答题。【详解】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无中子,则 A为 H,能与 B、 C 分别形成 10 电子的化合物,

16、 B、C 的族序数为奇数,则 B 为 N, C 为 F,B、 C 的质子数之和与 E 的质子数相等,则 E 为 S, D、 E 位于同一周期, D 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该阳离子的电子层数,则D为 Mg,(1) C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为 MgF2,其电子式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 Mg与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MgO+C;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Mg+CO2MgO+C;( 3)“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液体燃料是氢元素的单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氢;( 4)工业上,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设备名称为接触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接触室;( 5)在一定的条件下,

17、 H2、 N2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 N2 的浓度减小了0.3mol/L 此时间内H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45mol/ (L?s),则用N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15mol/ (L?s),根据t= ?c/v 可以知道,此段反应时间为0.3/0.15=2s;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6 把 NaOH、 MgCl2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1.16g 白色沉淀,在所得、 AlCl的浊液中逐滴加入1mol?L 1 HCl 溶液,加入HCl 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写出混合物溶于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写出 A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

18、式_。 B 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 3)求原混合物中 AlCl3 的物质的量 _, NaOH 的质量 _。( 4)求 Q 点加入的 HCl 溶液体积 _ 。2+3+ +【答案】 Mg +2OH=Mg( OH) 2, Al+4OH =AlO2 +2H2O;H2O+AlO2 +H =Al( OH) 3Mg( OH) 2、 Al( OH) 3 0.02 5.2013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与Al( OH) 3、 Mg (OH) 2沉淀有关的图像分析和计算。(1)开始加入 10mLHCl 溶液,沉淀的质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此时加入的10mL 盐酸与 NaOH 反应,则原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发

19、生的反应有: MgCl2+2NaOH=Mg( OH) 2 +2NaCl、 AlCl3+4NaOH=3NaCl+NaAlO2+2H2O, 1.16g 白色沉淀为 Mg( OH) 2;原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 OH) 2 , Al3+4OH-=AlO2-+2H2O。(2)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H+H2O=Al( OH) 3 。 B 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 OH) 2 和 Al( OH) 3。(3) AB 段消耗 n( HCl) =1mol/L( 0.03L-0.01L) =0.02mol ,根据 Al 守恒和离子反应AlO2-+2

20、332-) =nAl( OH) 3=0.02mol 。根据反应Al3+-+H +H O=Al(OH) , n( AlCl ) =n(AlO+4OH-反应的 NaOH 物质的量为=AlO+2H O,与 AlCl2231.16g2+-22= 58g / mol =0.02mol ,根据反应 Mg0.08mol ;( MgCl ) =nMg ( OH)+2OH=Mg( OH) 2,与 MgCl2 反应的 NaOH 物质的量为 0.04mol ;与 HCl反应的 NaOH 物质的量为 1mol/L0.01L=0.01mol ;原混合物中 NaOH 物质的量为0.08mol+0.04mol+0.01mo

21、l=0.13mol, NaOH 的质量为 0.13mol40g/mol=5.2g 。( 3) BQ 段发生的反应为 Mg( OH) 2+2HCl=MgCl2+2H2O、Al( OH) 3+3HCl=AlCl3+3H2O,溶解 Mg( OH) 2 消耗的 HCl 物质的量为0.02mol2=0.04mol ;溶解 Al( OH) 3 消耗的 HCl 物质的量为 0.02mol3=0.06mol ,则 BQ 段消耗 HCl 物质的量为0.04mol+0.06mol=0.1mol ,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1mol30mL+100mL=130mL。=0.1L=100mL,则 Q 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mo

22、l / L点睛:第( 3)问也可以用终态法解。 Q 点时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MgCl2 和 AlCl3, Q 点加入的 HCl 相当于在原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mol/LHCl 将 NaOH 恰0.13mol=0.13L=130mL。好中和,则 n (HCl) =n( NaOH) =0.13mol ,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mol / L7 将一定质量的Al 、 Mg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8.96L ;如果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6.72L (1)当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物质的质量

23、为_mol;(2)求混合物中Al 质量为 _gMg 的质量为 _g【答案】 0.8 mol2.4g 5.4g【解析】(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都是氢气,当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2=0.8mol;(2)Al、 Mg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又由于等质量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都为6.72 L,则镁产生的氢气为: 8.96 L-6.72 L=2.24 L,设Mg 的质量为 x, Al的质量为 y,22Mg+2HCl=MgCl +H 24g22.4Lx2.24 L

24、则: x=2.4 g,2Al+6HCl 2AlCl +3H2 或 2Al+2NaOH+2H O 2NaAlO +3H232254g67.2 L54g67.2 Ly6.72 Ly6.72 L则 y=5.4g ,答:混合物中 Mg 的质量为 2.4g,铝的质量为5.4g。点睛:混合物成分分析的综合计算,本题解题关键是熟悉Mg 与Al的性质相似与差异,Al、Mg均能与盐酸反应,而Al与 NaOH溶液反应,而 Mg不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由此结合反应原理,根据化学方程式逐一计算,还可以根据两次生成的气体差就是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进行计算。8 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 ,溶于 200mL

25、4molL 1 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 1 的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滴加 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 随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 V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1_molV =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 n(Al)=(2) 0 V1 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3+(3)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 、 Al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 V(NaOH)=_ mL。(4)沉淀质量m 减小的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0.08 H+OH-=H2O 400 Al(OH)3+OH-=AlO2-+2H2 O 【解析】当 V1 =160m

26、L 时,此时溶液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铝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由钠离子守恒可以得到: n(NaCl)=n(Na +)=n(NaOH)=0.16 2=0.32mol ,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量为 0.2 4=0.8 mol ;已知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 ,设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镁xmol、氯化铝 ymol ,根据镁原子、铝原子守恒:x+y=0.2,根据氯离子守恒 : 2x+3 y=0.8-0.32 ,解之得 : x=0.12 mol ,y=0.08 mol ;所以金属粉末中, n( Mg ) =0.12 mol , n(Al)= 0.08 mol ;(1)当 V1=160mL

27、 时,则金属粉末中n(Al)= 0.08mol ;正确答案 : 0.08。(2) 0 V1 段发生的反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沉淀生成,说明盐酸过量,滴入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正确答案 :H+ +OH-=H2O。( 3)当溶液中2+、 Al3+刚好沉淀完全时 ,此时溶液只为氯化钠溶液 ,根据氯离子和钠离Mg子守恒有 : n(NaCl)=n(Na+)=n(HCl)=4 0.2=0.8 mol,则滴入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V(NaOH)=0.8/2=0.4L=400mL, 正确答案 : 400。(4)沉淀最大值时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两种沉淀之和

28、,继续加入 NaOH 溶液,氢氧化铝沉淀能够溶在强碱中变为偏铝酸钠溶液,而氢氧化镁沉淀不溶于强碱;离子方程式:3-2-23-2-2O。Al(OH) +OH =AlO +2H O;正确答案 :Al(OH) +OH =AlO +2H点睛:根据图像所信息分析,0 V1段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过程;12V V 段是 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镁离子和铝离子过程,且沉淀达到最大值;从最大值沉淀到沉淀部分溶解,为氢氧化铝溶于强碱过程,最后剩余的为不溶于强碱的氢氧化镁沉淀。9 镁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业、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 _,还生成少量的 _(填化

29、学式)。(2) CH3 MgCl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剂,其中镁的化合价为_, CH3 MgCl 水解时除生成甲烷外,还生成一种碱和一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 Mg(OH) 2 是常用的阻燃材料。以白云石(CaCO3、 MgCO3,不考虑杂质)为原料制备Mg(OH)2 和 CaCO3 工艺流程如下:溶解度: Ca(OH)2 _ (填 “ 或”“ 8.7 g15 g 【解析】试题分析 :( 1)镁既能在氧气中燃烧又能在氮气中燃烧,氧气的氧化性比氮气强,所以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 MgO,还生成少量的 Mg3N2。(2) CH3 MgCl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剂,其

30、中镁的化合价为+2, CH3 MgCl 水解时除生成甲烷外,还生成一种碱和一种盐,则该碱一定是氢氧化镁,该盐一定是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 MgCl+2H2O=2CH4 +MgCl2 +Mg(OH)2。(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所以溶解度:Ca(OH)2 Mg(OH)2。“煅烧 ”时称取 27.6 g 白云石,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收集到的CO2 为 6.72 L(标准状况下 ),则 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由碳元素守恒可得,n(CaCO )+n(MgCO )=0.3mol , 100g/moln(CaCO )+84 g/moln(MgCO )=27.6

31、g,解之得3333n(CaCO ) =0.15mol , n(MgCO)=0.15mol ,若工艺中不考虑Ca、 Mg 损失,则 Mg( OH)2的质33量为 58g/mol0.15mol=8.7 g、 CaCO3的质量为 100g/mol0.15mol=15 g 。点睛 :混合物的计算通常可以用守恒法快速列方程组求解。常见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原子或离子)守恒等等。利用守恒关系可以把题中的相关数据转化为方程式,联立成方程组,即可解题。10 有一镁铝混合物重a g ,取其一半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V1L 的氢气。取其另一半和足量的 NaOH溶液反应,放出V2 L 的氢气(均为标况下)。求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_【答案】 4(V1 -V2):3V2【解析】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两者皆反应: 2Al+6HCl=2AlCl3+3H2、Mg+2HCl=MgCl2+H2,与氢氧化钠则镁不反应, Al 才发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由于等量的 Al与盐酸或 NaOH 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Mg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V1-V2) L, Al 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为V2L;原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4(V1-V2):3V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