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6910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培优练习 ( 含答案 ) 含答案一、化学能与电能-11 研究小组进行图所示实验,试剂A 为 0.2 mol L CuSO4 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 溶液、 CuCl2 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用不同的试剂A 进行实验1实验 4,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试剂 A实验现象序号1-12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0.2 mol L CuCl 溶液-14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 后,铝条表20.2 mol L CuSO 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 NaCl 固体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3-14铝条表面有少量

2、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2 mol L CuSO 溶液4-1溶液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2 mol L CuCl2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1)实验 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实验 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 是导致实验1 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 中加入 NaCl 固体的质量为 _ g。( 3)实验 3 的目的是 _。( 4)经检验知,实验 4 中白色固体为 CuCl。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Cu + CuCl22CuCl 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A 极的电极材料是_。 能证明该反应

3、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5)为探究实验4 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加入浓 NaCl 溶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ii加入饱和 AlCl 溶液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3iii向 i 所得溶液中加入 1CuCl2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2 mol L查阅资料知: CuCl 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 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 络离子,用水稀释含 CuCl2 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 沉淀。 由上述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 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 与 _作用的结果。 为确证实验4 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 ,应补充的

4、实验是 _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 溶液、CuCl 溶液的反应现象与_有关。42【答案】 3Cu2+ 2Al2Al3+ 3Cu0.117证明增大44CuSO 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 和 CuSO的反应发生金属铜 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极均有白色沉淀生成Al3+、 Cu2+取适量实验4 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解析】(1)实验 1中,铝与氯化铜反应置换出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 + 2Al= 2Al3+ + 3Cu,故答案为 3Cu2+ + 2Al= 2Al3+ 3Cu;(2)实验 1-)=0.005L -1-中 n(Cl0

5、.2 molL2=0.002mol,实验 2 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 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 中加入 NaCl 固体的质量为0.002mol 58.5g/mol= 0.117g,故答案为0.117;(3)实验 3与原实验相比,增大了硫酸铜溶液的浓度,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说明增大 CuSO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 和 CuSO4 的反应发生,故答案为证明增大4CuSO4 溶液的浓度能够使Al 和 CuSO4 的反应发生;(4) Cu + CuCl2=2CuCl 反应中铜被氧化,铜应该做负极,CuCl2被还原,在正极放电,因此A 极为负极,选用铜作负极,

6、故答案为铜; 构成原电池后,铜溶解进入溶液,与溶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正极铜离子被还原,也生成白色沉淀,电流计指针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极均有白色沉淀生成;(5)由上述实验 ii 及资料可推断,实验 4 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2与CuCl Al3+、 Cu2+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Al3+、 Cu2+;根据信息知,取适量实验4 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可以确证实验4 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 ,故答案为取适量实验4 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释,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6)根据实验 1 和 2、 2 和 3、 1 和 4 中所用试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实验

7、现象可知,铝和CuSO4 溶液、 CuCl2 溶液的反应现象与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有关,故答案为铜盐中阴离子的种类、铜盐溶液的浓度等。2 方法与规律提炼:(1)某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证明了反应Ag Fe2 =AgFe3 能够发生,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达到目的,其中石墨为_极,甲溶液是_,证明反应Ag Fe2 =Ag Fe3 能够发生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_(2)用零价铁 (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 (NO )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Fe 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上图中作负极的物质是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3)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

8、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 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需消耗氧气_L(标准状况 )。(4)KClO3 也可采用 “电解法 ”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_,其迁移方向是_(填ab或ba)。学法题:通过此题的解答,请归纳总结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_【答案】负FeSO4 或FeCl2 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加深-+3H2 O3+2+铁 NO3 8e 10H=NH4Fe e= Fe 2e5.6L

9、2H= H2 K+ ab 原电池中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看阳极材料,如果阳极是惰性电极(Pt、 Au、石墨),则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放电,应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书写。【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解池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通过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判断反应发生原理,阳离子移动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同,据此回答问题。【详解】(1) 已知电池总反应为反应 Ag Fe2 =Ag Fe3,银离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正极,故石墨一侧仅为导电材料,作

10、负极,甲溶液是含Fe2+的溶液,可以为 FeSO42溶或 FeCl液。证明反应能够发生,实际上即证明有Fe3+生成,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加深。(2) 由图可知,电子从铁电极移到外侧,故铁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正极NO3-得到电子变为 NH4+,NO3- 8e 10H =NH4+ 3H2O;(3)由题可知, HCl 失去电子变为 Cl2 ,发生氧化反应,做阳极。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 = Fe2+, 外侧 Fe2+与氧气反应 4Fe2+O2+4H+= 4Fe3+2H2O,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需

11、消耗氧气 0.25mol ,即 5.6L(标准状况 )。(4)由图可知,阴极溶液为KOH,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H+K+,即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 H2 。阴极得到电子,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K+,其迁移方向是 ab。归纳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原电池中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看阳极材料,如果阳极是惰性电极(Pt、 Au、石墨),则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放电,应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书写。3 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电解食

12、盐水,并对电解产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a 极附近b 极附近5mol / L NaCl开始时,产生白色浑浊并逐渐增加,当沉产生溶液入 U 形管底部时部分沉淀变为橙黄色;随无色后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也变为橙黄色气泡资料显示:氯化亚铜( 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亚铜(CuOH)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易脱水分解为红色的Cu 2O ; Cu水溶液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为Cu2和 Cu;氢氧化铜可以溶于浓NaOH 得到蓝色溶液(1)2, b 极附近溶液的 pH_(填“增大”、“减小”、经检验, b 极产生的气体是 H或“不变”)应与电源的 _( 填“正”或“负”);铜

13、丝 a极相连。(2)同学们分析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则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3)Cu2 O ,则 CuCl 转化为 Cu2 O 的原因是 _( 用方程式表示)橙黄色沉淀中含有;结合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规律,解释“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原因是_。1(4)同学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沉淀中含有Cu :将橙黄色沉淀滤出洗涤后,滴加0.2mol / LH 2 SO4至过量,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提出猜想:电解时,Cu 做阳极先被氧化为1。为此,他们用 CuCu(5)电极电解 5mol / L 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未见

14、预期的黄色沉淀。根据现象能否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答案】增大正CueCl CuClCuClOHCuOHCl 、2CuOH Cu 2OH 2 O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 OH向阳极定向移动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可能将 CuOH 氧化【解析】【分析】( 1) 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2) 结合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 写出电极反应式;( 3) 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溶度积常数判断;( 4)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 5) 用 Cu 电极电解5mol/ LNaOH 溶液,实验

15、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详解】(1)用铜做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b 极产生的气体是H 2 ,则 b 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O2eH 22OH,因为b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溶液pH增大; a 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答案为:增大;正;(1)a 极为阳极,铜做阳极为活性电极,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2)依据可知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u e ClCuCl ,故答案为: Cu eClCuCl ;(3)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 e ClCuCl ,阴极发生还原反

16、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 2,开始时生成 CuCl 白色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 逐渐增大,因 K ap (CuOH)K ap (CuCl) ,则可生成 CuOH 橙黄色沉淀,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 2O 和水。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 O ,则 CuCl 转化为 Cu2 O 的原因是,随着电解的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CuCl 转化为 CuOH,方程式: CuCl OHCuOHCl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 2O 和水,方程式:2CuOHCu 2OH 2 O ,故答案为:CuCl OHCuOHCl 、 2CuOHCu2 OH 2O ;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

17、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CuCl 转化为CuOH,而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Cu2 O 和水,所以看到现象为“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故答案为: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4)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2 OH 2SO4CuCuSO 4H 2O ,铜为红色固体,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所以现象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故答案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用 Cu 电极电解 5mol / L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所以

18、不能依据该现象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故答案为: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可能将 CuOH 氧化。4 ( 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Fe3+与 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_(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 2Fe3+2I ? 2Fe2+I2 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取 5mL0.1mol/LKI 溶液,滴加 2mL0.1mol/L的 FeCl3溶液,再继续加入4,充分振2mLCCl荡、静置、分层,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19、溶液。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_。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方案二: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2 溶液。方案二中, “读数变为零 ”是因为 _.“在右管中加入 1mol/L FeCl2 溶液 ”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偏转(填 “向左 ”、“” “ ”向右 或 不 ),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答案】 Cu+2Fe3+2+2+3+2+4层

20、)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Cu+2Fe CuFe + e= Fe下层( CCl清液中滴加 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4Fe2+2+23+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O +4H=2H O+4Fe状态向左【解析】【分析】(1)验证 Fe3+与 Cu2+氧化性强弱时,应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中铜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损耗,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非金属C 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2)方案一: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清液中滴加 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但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Fe3+未完

21、全反应;方案二:图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指向右,右侧烧杯为正极,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 1mol/LFeCl2 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 2Fe3+2I-, I2被还原,指针应偏向左。【详解】(1) Fe3+氧化性比 Cu2+强,可发生 2Fe3+Cu=2Fe2+Cu2+反应,反应中Cu 被氧化, Cu 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上 Fe3+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答案为 Cu+2Fe3+=Cu2+2Fe2+; Cu;= Fe2+;Fe3+ + e(2) 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2、反应中有碘单质生成,但不足量的Fe3+不能完全反应,溶液中依然存在 Fe3+,则证明有碘单质和Fe3+存在的实验设计为:向反应后的溶液再继续加入 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下层(CCl4 层)溶液呈紫红色,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故答案为下层(CCl4 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 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2+O2+4H+=2H2 O+4Fe3+,故答案为4Fe2+O2+4H+=2H2O+4Fe3+; 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读数变为零 ”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

23、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 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 2Fe3+2I-, I2 被还原,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指针应偏向左,故答案为向左。【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侧重于分析问题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注意可逆反应的特征以及离子检验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5 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 Ag+ 的氧化性。(1)方案 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向酸化的AgNO3 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说明氧化性Ag+ Cu2

24、+。(2)方案 2:通过 Cu2+、 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试剂实验编号及现象试管滴管1.0mol/LAgNO 3 溶 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1.0 mol/L液KI 溶液1.0mol/LCuSO4 溶 产生白色沉淀 A,溶液变黄液经检验, 中溶液不含 I2,黄色沉淀是 _。经检验, 中溶液含 I2。推测 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 是 CuI。确认 A 的实验如下:a 检验滤液无 I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填离子符号)。2b白色沉淀 B 是 _。c白色沉淀 A 与 AgNO3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说明氧化性 Ag+ Cu2+。(3)分析方案 2 中 Ag+ 未能氧化

25、 I- ,但 Cu2+氧化了 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编号实验 1实验 2实验 3实验a 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 中电极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现象无明显变化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 mol/L ,b 、d 中溶液 pH4) a 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实验 3”不能说明 Cu2+氧化了 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 方案2中, Cu2+能氧化 I- ,而 Ag+未能氧化 I-的原因: _。 (资料: Ag+ + I- = AgI 1K=1.2 16; 2Ag+-2 28

26、)10+ 2I = 2Ag+ I K = 8.7 10【答案】+2+2+AgCl+2+2e I 2将Cu+2Ag =2Ag+CuAgI CuCuI+2Ag=Cu +Ag+AgI 2Id 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 1 mol/L Na2 SO4溶液, 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K12Ag更易与I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2 K,故+ 4I = 2CuI + I ,生成了 CuI沉淀,使得 Cu 2的氧化性增强【解析】(1)向酸化的 AgNO 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铜置换出了金属3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Ag2 AgCu2,说明氧化性Ag+Cu2+

27、,故答案为Cu 2 Ag2AgCu 2;( 2) 经检验,中溶液不含 I2,黄色沉淀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形成的碘化银沉淀,故答案为 AgI;中溶液含I2,说明Cu2+做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本身被还原为Cu+,因此白色沉淀A是 CuI。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Cu2+,故答案为Cu2+;b滤渣用浓硝酸溶解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B 为 AgCl,故答案为AgCl;32+和灰黑色沉淀,灰黑色沉淀用浓硝酸溶解后c白色沉淀 A 与 AgNO 溶液反应生成了Cu的溶液中含有银离子,黄色沉淀为AgI,说明灰黑色沉淀中含有金属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I2 AgCu 2AgA

28、gI ,说明氧化性Ag+ Cu2+,故答案为CuI2 AgCu 2AgAgI ;(3) 碘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构成了原电池,a 中溶液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呈棕黄色,电极反应式为2I2eI 2 ,故答案为 2I2e I 2 ; “实验 3”不能说明 Cu2+氧化了 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只需设计没有铜离子的情况下,也能看到相似的现象即可,可以设计实验:将d 烧杯内的溶液换为 pH4的 1mol/LNa2SO4 溶液, 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故答案为将d 烧杯内的溶液换为 pH4的 1 mol/L Na2SO4 溶液, c 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

29、指针偏转;Ag+-116;2Ag+-2 28, K12更易与I+ I = AgIK =1.2 10+ 2I = 2Ag + I K = 8.7 10 K ,故 A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 + 4I- = 2CuI + I2 ,生成了 CuI 沉淀,使得 Cu 2的氧化性增强 ,因此方案2 中, Cu2+能氧化 I-,而 Ag+未能氧化 I- ,故答案为 K1 K2,故 Ag更易与I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 + 4I- = 2CuI + I2 ,生成了 CuI 沉淀,使得 Cu2的氧化性增强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本题的难度较大,理解实验的

30、设计意图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 3 ),要注意根据反应进行的趋势大小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解答。6 钨是我国丰产元素,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泡的灯丝,有 “光明使者 ”的美誉。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 价 ) 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CaWO4);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常写成 (FeWO4 和 MnWO 4 ),钨酸( H2 WO4)酸性很弱,难溶于水。已知: CaWO 4 与碳酸钠共热发生复分解反应。 钨在高温下可与焦炭(C)反应生成硬质合金碳化钨(WC)。( 1) 74W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 _周期

31、。( 2)写出黑钨矿中 FeWO4 与氢氧化钠,空气熔融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白钨矿粉与碳酸钠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氢气或铝还原WO3 冶炼W。理论上,等物质的量的CO、H2、 Al 作还原剂,可得到W 的质量之比为 _。用焦炭也能还原WO3 ,但用氢气更具有优点,其理由是_ 。(4)已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4)都是微溶电解质,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下图为不同温度下Ca(OH)2、 CaWO4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T1 时Ksp(CaWO4)_(mol/L) 2。将钨酸钠溶液加入石灰乳得到大量钨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T2 时该反

32、应的平衡常数为_。(5)工业上,可用电解法从碳化钨废料中回收钨。碳化钨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盐酸为电解质溶液,阳极析出滤渣D 并放出 CO2 。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 。【答案】六 4 FeWO4+8NaOH+O22Fe2O3+4Na2WO4+4H2 OCaWO +Na COCaCO+Na WO42 2 3 焦炭为固体,得到的金属钨会混有固体杂42332质,并且用焦炭还可能产生CO 等有污染的尾气-2-24-1 104WO+ Ca(OH) =CaWO + 2OH3-2242+1 10 mol/L WC 10e +6H O= H WO +CO + 10H【解析】 (1)W 为 74 号元素,第五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为56 号,第六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为84号,因此74 号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故答案为:六;(2)FeWO 中的铁为 +2 价,与氢氧化钠在空气熔融时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4方程式为 4 FeWO4+8NaOH+O22Fe2O3+4Na2WO4 +4H2O;白钨矿粉与碳酸钠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WO4 +Na2CO3CaCO3+Na2WO4,故答案为:4FeWO +8NaOH+O2Fe O +4Na WO +4H O; CaWO +Na COCaCO+Na WO ;4223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