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6961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高考化学备考之镁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一、镁及其化合物1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 B、 C、 D、 E,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 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电子式: _(2)若 E 是有臭鸡蛋气味, 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用等式表示 E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强酸,且 E 与

2、A 相同,则 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 是 _ 。【答案】H+H2O+AlO2-Al(OH)3Al3+3OH-c(Na+)+c(H+)=2c(S2- )+c(HS-)+c(OH-)Mg(OH)2【解析】【分析】(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为Na2O2(或NaH),生成气体为 O2 或 H2 ;(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E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

3、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H2S;(3)若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C 应为NO2,则D 为HNO3 ,E 为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4)若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那么化合物D 是【详解】(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为Na2O2,生成气体为O2 或H2, Na2O2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E

4、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H2S;D 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的电离方程式为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H2O+AlO2-Al(OH)3Al3+3OH-;E 为 H2S,与 NaOH 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电荷守恒为: c(Na+)+c(H+)=2c(S2-)+c(HS-)+c(OH-):(3)若 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应C 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NO2 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为氧

5、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 Mg2N3 溶于水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故D 为 Mg(OH)2。2X、Y、 Z 为三种常见的单质,Z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之一,A、B 为常见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反应(均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以下每个空中只需填入一种物质)(1)X、 Y 均为金属时,此反应在工业上称为_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2)X 为金属, Y 为非金属时,A 为 _B

6、_(3)X 为非金属Y 为金属时, A 为 _B 为 _(4)X 为非金属, Y 为非金属时, A 为 _B 为 _【答案】铝热反应3Fe3O4 +8 Al9Fe +4 Al2O3CO2MgOCuOH2OSiO2CO【解析】【分析】Z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之一,应为O2, X+AY+B的反应为置换反应,X、Y 为单质, A、 B 为氧化物 。【详解】(1)当 X、 Y 均为金属时 ,应为铝热反应,则 X 为 Al、 A 为 Fe3O4 ,Y为 Fe,B为 Al2O3,Z 为氧气 ,反应方程式为3Fe3O4+8 Al9Fe +4 Al2O3 ;(2)当 X 为金属、 Y 为非金属 ,应为

7、Mg 和 CO2 的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2MgO+C;(3)当 X 为非金属时 ,Y为金属时 ,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符合此反应,A 为 CuO,B为 H2O,反应方程式为 CuO+H22Cu+H O;(4)当 X、 Y 均为非金属固体时,为 C 和 SiO 的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为 SiO +2CSi+2CO。22【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把握常见单质+氧化物 单质+氧化物的置换反应的类型,注意把握常见相关物质的性质。3 已知一定条件下,单质X、 Y、 Z 与化合物甲、乙之间存在如下变化关系:(1)若 X 是 O2, Y 是 S, Z 是 H2,

8、化合物甲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则化合物甲是_,化合物乙是 _。(2)若 X 是 Mg ,Y 是 C, Z 是 O2,化合物甲是一种不可燃气体,则化合物甲是_ ,化合物乙是 _ 。【答案】 H2S H2O CO2MgO【解析】【分析】根据已知的 X、 Y、 Z 以及化合物甲的性质,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详解】(1)若 X 是 O , Y 是 S, Z 是 H ,化合物甲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则硫在氢气反应生成H S,222H2S 与氧气的反应生成 H2O 和 S,则化合物甲为 H2S,化合物乙为 H2O,故答案为 H2S;2H O;(2)若 X 是 Mg ,Y 是 C, Z 是 O2,化合物甲是一种

9、不可燃气体,则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Mg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MgO 和 C,则化合物甲为CO2 ,化合物乙为MgO,故答案为CO2; MgO。4A、 B、 C、 D 分别是 HCl、FeCl3、MgCl2、 AlCl3 溶液中的一种,某实验小组用另一种溶液X 与它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试推断A、B、 C、 D、X 分别为:A: _B: _C: _D: _X: _【答案】 HClMgCl2FeCl3AlCl3NaOH【解析】【分析】Mg(OH)2、Al(OH)3、 Fe(OH)3 都不溶于水,Mg(OH) 2、 Fe(OH)3 都是弱碱,只溶于强酸溶液。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能

10、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中。【详解】X+过量 C红褐色沉淀 Fe(OH)3 ,则 C 为 FeCl3, X 含 OH-,可为 NaOH 等; X+过量 A 无现象,则 A 为 HCl;X+过量 B 白色沉淀 溶于 A( HCl)、不溶于 X( OH-),则白色沉淀为Mg(OH)2,B 为 MgCl2; X+过量 D白色沉淀 溶于 A( HCl)、溶于 X( OH-) ,则白色沉淀为 Al(OH)3, D 为 AlCl3。5A、 B、 C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及产物略去 ):(部分反应条件(1)若 A 是一种金属,C 是淡黄色固体,则B 的化学式为 _, A C 反应

11、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若将金属 A 与金属铝同时加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中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残留金属剩余,经测定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投入水中的金属 A 与金属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2)若 A 是一种非金属 ,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 C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_, B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金属镁可在气体 C 中燃烧,当有 1 mol 气体 C 参与反应时,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 。【答案】 Na2O1:1点燃22 2222Na+ONa OCO 2CO+O2CO 4 mol。【解析】【分析】【详解】(1)若 A 是一种金属, C 是淡黄色固体,则A

12、为 Na,C 为 Na2O2, B 为 Na2O; Na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Na2 2222O ,方程式为 2Na+ONa O ;若将 Na 与铝同时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且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即为NaAlO2,发生的反应为Na+Al+2H O=2NaAlO +2H ,根据方程式可知金属Na 与金属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22(2)C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 为 CO , A 为 C, B 为 CO; CO燃烧生成 CO ,方程式为22点燃2CO+O22CO2;金属镁可在CO2 中燃烧时 CO2 被还原成 C 单质,且还原剂唯一,所以当有 1 mol CO2 参

13、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6 将5.1g镁铝合金溶于600mL0.5molL 12 4 1的1.0mol LH SO 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3.6g,继续滴加 NaOH 溶液时则沉淀会减少。(1)当加入 _mLNaOH 溶液时,可使溶解在硫酸中的Mg 2 和 Al 3 恰好完全沉淀。(2)计算合金溶于硫酸时所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列出算式)_【答案】 6005.6L【解析】【分析】固体完全溶解,生成MgSO 4 和 Al 2 (SO4)3,依据极值法分析,可确定硫酸有剩余。加入NaOH 后,首先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然后才与MgSO4和

14、Al (SO )反应。当 MgSO4和243Al2 (SO4)3 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Mg(OH) 2、Al(OH) 3、Na 2SO4。(1)溶解在硫酸中的Mg 2 和 Al 3 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4SO ,由此可得出24 10.6mol 。n(NaOH)=2 n(H SO )=20.600L0.5mol L=0.6mol , V(NaOH)=1mol/L(2) Mg 、 Al 在反应过程中,存在下列关系式:Mg H22-,2Al 3H2 Mg(OH) 2OH36OH-,综合分析两关系式,可得出H2-。通过沉淀与金属的质量相减,便2Al(OH) 2OH可求出 m(OH-),

15、由此可求出生成 H2 的体积。【详解】(1)溶解在硫酸中的Mg 2和Al 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由此可得出n(NaOH)=2 n(H 2SO4)=20.600L 10.6mol0.5mol L=0.6mol , V(NaOH)=0.6L=600mL。答案1mol/L为: 600;(2) Mg 、 Al 在反应过程中,存在下列关系式:Mg H Mg(OH)2-,2Al 3H22OH22Al(OH)36OH-,综合分析两关系式,可得出H2 2OH-。m(OH-)=13.6g-5.1g=8.5g ,n(OH-)=8.5g0.5mol , n(H2)=1n(OH-)=0.25m

16、ol ,17g/mol2V(H2)= 0.25mol 22.4L/mol=5.6L 。答案为: 5.6L。【点睛】在利用 n(OH-)计算 n(H2)时,我们易犯的错误,是利用( 1)中计算出的 0.6mol 进行计算。因为 0.6mol 并不是单纯用于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是有一部分用于中和过量硫酸,所以此数据不能使用。7 现有 48.4 g 碱式碳酸镁样品 ( 化学式: xMgCO 3 yMg OH 2 zH 2O , x 、 y 、 z 为正整数 ) ,将其分为二等份,一份样品充分灼烧至恒重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另一份投入2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CO24.48

17、 L (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测得溶液的c H0.100 mol L1。 ( 忽略溶液前后体积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x:y= _。( 2)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HCl = _ mol L 1 。【答案】 4: 12. 6【解析】【详解】( 1) xMgCO3yMg OH22100gMgOn MgOzH O充分灼烧至恒重得到的.固体为) ?( ) ?, (10.0g 0. 25mol ;另一份投入150mL 某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二氧化40g / mol碳,标况下4. 48LCO2 的物质的量为:4.48L 0. 2mol; 48. 4g 碱式碳酸镁样品中22.4L

18、 / moln( MgCO3 )+ n Mg( OH) 2 2n ( MgO) 0. 25mol 2 0. 5mol , n( MgCO3) 2n( CO2) 0. 2mol 20. 4mol ,则 n Mg( OH) 2 0. 5mol 0. 4mol 0. 1mol , n( H2O) 48.4g84g / mol0.4mol58g / mol0.1mol0 . 5mol ,则 xMgCO3?yMg( OH) 2?zH2O18g / mol中 x: y: z 0. 4mol : 0. 1mol : 0. 5mol 4: 1: 5;(2)反应后剩余nHCl n H+0.100molL 02L

19、0 02mol,生成氯化镁消耗HCl的物质() () / . .的量为: n( HCl) 2n( MgCl2) 0. 25mol 2 0.5mol,所以 200mL 某浓度的盐酸中n( HCl)0.5mol0 02mol0 52mo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HCl0.52mol2.6molL+ . .() 0.2L/ 。8 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 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 2Si 。如图是进行Mg与 SiO2 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 O2 和 H2O(

20、 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 _( 填序号 )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X 作为保护气,(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 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 (硅烷)气体,然后 SiH42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_, _。【答案】 SiO2+ 2CSi + 2CO b防止加热条件下2与空气混合爆炸2HMg 与 Si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Mg22442

21、22Si 4HCl= 2MgCl SiH SiH2O = SiO2H O【解析】试题分析: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CO,据此书写方程式;Mg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点燃可以和O2、CO2、 H2O反应,在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 作为保护气, X 由稀硫酸制得,根据题干(1)信息可知,用锌和稀硫酸制得的氢气排空装置中的空气,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开始前应该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X 为氢气,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据此分析解答。解析: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2CO 。(1) Mg可以与

22、CO、 N 发生化学反应, Mg与氢气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氢气作为保护22气;选用的药品为稀硫酸和锌粒,再用浓硫酸干燥,答案选b;(2)装置中有空气,若不用氢气排空装置中的空气,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开始前应该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Mg与 SiO2 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这说明Mg与 Si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4(硅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Mg2Si 4HCl2MgCl2(3) MgSi 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SiH4,SiH 4 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易自燃的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SiH4 2O2 SiO22H2O,所以往反

23、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9 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产物并探究反应原理。实验: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色变为红色。(1) 该小组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1:可能为 _ 。假设 2:可能为MgCO3。假设 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 xMgCO3 yMg(OH)2 。(2) 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假设:实验序号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实

24、验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_取实验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实验溶物可能含有 MgCO3加入足量 _取实验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的实验离子有 _少量 CaCl 2 溶液(3) 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的产物:称取实验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6.20g,充分加热灼烧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盛足量浓硫酸 ) 和 B( 盛足量碱石灰 ) 中,装置 A 增重 0.36 g ,装置 B 增重 2.64 g ,则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_。【答案】 Mg(OH)2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为氢气稀盐酸( 或稀硫

25、酸 )CO32Mg(OH)2 或 Mg(OH)2或 Mg(OH)2(CO3) 33MgCO3MgCO4【解析】【分析】(1) .依据猜测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332或 MgCO或 xMgCOyMg(OH) ;( 2) .依据实验的现象分析,镁条和碳酸氢钠溶液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可以说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出是氢气;依据实验的推断分析,加入一种试剂产生气泡可知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是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镁;加入盐

26、酸沉淀全部溶解;依据实验加入氯化钙生成沉淀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3) .根据 B 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 。【详解】(1).根据假设2 和 3,推出假设 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Mg(OH) 2,故答案为:Mg(OH) 2;233 在水中存在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HCO323H(2).HCO H OH CO OH、HCO32 不反应, Mg 和 H 反应产生氢气,因此气体可能为氢气,若气体点燃CO, Mg 和 OH后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该气体为氢气;根据假设,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沉淀全部消失,

27、且产生气体,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镁;加入 CaCl2 溶液,出现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 ,故答案为: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为氢气;稀盐酸 (或稀硫酸 ); CO32 ;(3).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根据H 元素守恒,可得nMg(OH)2 n(H2O) 0.02 mol,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CO2,根据C 元素守恒,可得 n(MgCO3) n(CO2)0.06 mol ,因此 MgCO3Mg(OH) 2 0.06 0.023 1,化学式为 3MgCO3Mg(OH) 2 或 Mg(OH) 23MgCO3 或 Mg4(OH)2(CO3)3,故答案为:3MgCO3Mg(OH) 2

28、 或Mg(OH) 23MgCO3 或Mg 4(OH)2 (CO3)3 。【点睛】本题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测定物质的种类,第(2)问是难点,解答的关键在于要知道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题目难度较大。10 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 MgCO3、 MgSiO3、 Al2O3 和 Fe2O3 等),设计了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任写一条)。(2)酸浸时,生成滤渣 I 的离子方程式为 _。(3)第一次调节 pH 的目的是 _。当加入氨水使

29、Al3+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Fe3+) /c(Al3+)为 _ 。已知 KspFe(OH)-38,KspAl(OH)-333=4 103 =1 10 .(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 2,简述实验过程: _。( 5)滤液 3 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 _(填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 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加快浸出速率提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2+3+3+4.0-5MgSiO3+2H =Mg+H2SiO3使 Fe、 Al 沉淀从而分离出来10溶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Fe( OH) 3;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

30、滤得Al( OH) 3( NH4) 2SO4Mg( OH) 2+2HCl=MgCl2+2H2O、 MgCl2(熔融)Mg+Cl2【解析】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因 MgCO3、 MgSiO3、 Al 2O3、Fe2O3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MgSO4、 Al 2(SO4) 2 和 Fe2(SO4) 3 ,其中 H2SiO3 形成滤渣 1,滤液 1 中 MgSO4、 Al 2(SO4) 2 和24 3,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

31、的pH,在调节pH 至 5.53和Fe (SO )时, FeAl3 已经完全沉淀,滤渣 2的主要成分是 Fe(OH)3 、 Al(OH) 3 ,滤液 2中阴离子主要是2SO4,加入322完全沉淀,溶质主要成分是4 24NHHO后在调节pH至 12.5 时 Mg(NH ) SO。(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加快浸出速率,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加快浸出速率,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2)因 MgCO

32、、 MgSiO 、Al O、 Fe O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MgSO、 Al(SO )2和332323424Fe (SO )3,其中H SiO形成滤渣;酸浸时,生成滤渣I的离子方程式为24233+2H+2+3;( 3)滤液 I 中含有 MgSO、 Al (SO )和 Fe (SO ),根据阳离子=MgMgSiO+H2SiO4242243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调节 pH至 5.5 时, Fe3 和 Al 3 已经完全沉淀,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Fe(OH)3、 Al(OH) 3,第一次调节pH 的目的是使 Fe3+、Al3+沉淀从而分离出来;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Fe3+) /c( Al3+)=KspFe(OH)-38-33-52,滤/ KspAl(OH) 3 =4/110 =4.0 10;(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310渣 2 的主要成分是Fe(OH)3、 Al(OH) 3 ,利用 Al(OH) 3 具有两性,分离操作:溶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