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697783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 含解析 ) 之化学反应原理含答案 (1)一、化学反应原理1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1)用三支试管各取 1的酸性 KMnO4 1 2 2 45.0 mL、 0.01 mol L溶液,再分别滴入 0.1 mol L H C O溶液,实验报告如下。实验 1、3 研究的是 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 V_mL。(2)小组同学在进行 (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认为KMnO4 与 H2C2O4 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_,故

2、速率加快。(3)为比较 Fe3 、 Cu2 对 H2O2 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装置乙中仪器A 的名称为 _。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 溶液改为CuCl2 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 。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答案】温度4.0产物Mn 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 1)、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

3、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 3)比较 Fe3 、 Cu2 对 H2 O2 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详解】( 1)实验 1、 3 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但温度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同是由温度不同导致的,故实验 1、 3 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1、2 研究的是H2C2O4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此时反应温度相同,KMnO4 的浓度相同

4、,故表中V4.0mL(2)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Mn 2+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增加,生成的Mn 2+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3)由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 为分液漏斗;在探究Fe3+和 Cu2+对 H 2O2 分解的催化效果,必须保证在其他的条件相同,所以将CuSO4 改为 CuCl 2 更为合理,可以避免由于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干扰;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 40 mL 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快。【点睛】本题通过保持其他外界条件一致而改变一个条件来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性较强。2 硫代硫酸钠

5、晶体( Na2S2O35H2O) 俗名“大苏打”。已知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受热、遇酸易分解。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1)装置甲中,a 仪器的名称是_; a 中盛有浓硫酸,b 中盛有亚硫酸钠,实验中要控制SO2 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 写出一条即可 ) 。( 2)装置乙的作用是 _ 。(3)装置丙中,将 Na2232S 和 Na CO 以 2: 1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 ,便可制得 Na2S2O3 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本实验所用的Na2CO3 中含少量 NaOH,检验含有 NaOH

6、 的实验方案为 _。 ( 实验中供选用的试剂及仪器:CaCl2溶液、Ca OH 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 )试管、滴管提示:室温时CaCO饱和溶液的 pH=9. 5)3(5)反应结束后过滤丙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得到产品,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_ 洗涤。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 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 标准液滴定的方法 ( 假设粗产品中的杂质与酸性KMnO4 溶液不反应 ) 。称取1.50g粗产品溶于水,用0 20molL 14溶液 ( 加适量稀硫酸酸化 ).KMnO滴定,当溶液中S2 O32- 全部被氧化为 SO42-

7、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40. 00mL。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产品中 Na2 S2O3 5H2 O 的质量分数为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分液漏斗控制反应温度、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安全瓶,防倒吸4SO2 2Na2S Na2CO33Na2S2O3 CO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烧杯 ) 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 溶液,振荡 ( 搅拌 ) ,静置,用 pH 计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 pH 大于 9 5,则含有NaOH乙醇 5S2O 32- +8MnO -4 +14H + =8Mn 2+ +10SO 42- +7H 2O 82. 7【解析】【分析】装置甲为二氧化硫的制取:Na

8、2SO3+H2SO4 ( 浓 )Na2SO4 SO2H2ONa2S2O3的生成=+ ,丙装置为装置: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因 SO2 易溶于碱性溶液,为防止产生倒吸,在甲、丙之间增加了乙装置;另外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丁作用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据此解答。【详解】( 1) 装置甲中, a 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控制反应温度等措施均能有效控制SO2 生成速率;( 2) SO2 易溶于碱性溶液,则装置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 3) Na22322 2 32,S 和 Na CO 以 2:

9、1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 ,即生成Na S O和 CO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得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SO2 2Na2S Na2CO33Na2S2O3CO2+;( 4) 碳酸钠溶液和 NaOH 溶液均呈碱性,不能直接测溶液的pH 或滴加酚酞,需要先排除Na CO的干扰,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烧杯 ) 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 溶液,振荡232( 搅拌 ) ,静置,用pH 计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 pH 大于 9. 5,则含有NaOH;( 5) 硫代硫酸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则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Na2 2 3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溶液中2-全部

10、被氧化为S O溶液中滴加酸性 KMnOS2O3SO42- ,同时有 Mn 2+生成,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2O32-8MnO -14H+8Mn 2+10SO 2-+7H+4 +42O;由方程式可知n( Na2S2O3?5H2O)= n( S2O32-)=5n( KMnO4)=5 0.04L 0. 2mol/ L=0. 005mol ,则88m( Na2S2O3?5H2O)= 0. 005mol 248g/ mol =1. 24g,则 Na2S2O3?5H2O 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24g 100%=82. 7%。1.5g【点睛】考查硫代硫酸钠晶体制备实验方案的设

11、计和制备过程分析应用,主要是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的探究。3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 经查:K sp(AgNO2)=2 10 8, Ksp(AgCl)=1.8 10 10;Ka(HNO2)=5.1 10 4。请设计最简单的方法鉴别 NaNO2和 NaCl 两种固体 _.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制备亚硝酸钠已知: 2NO Na2O2=2NaNO;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2NO和 NO2 都能与 MnO4NO3和 Mn。( 1)使用铜丝的优点是

12、 _ 。(2)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装置 C 中盛放的药品是 _;(填字母代号)A浓硫酸BNaOH溶液C水D四氯化碳(3)该小组称取5.000g 制取的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 溶液,取25.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mol L1 酸性 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1234消耗 KMnO溶液体积 /mL20.9020.1220.0019.884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代号)。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酸性4_。KMnO溶液滴定亚硝酸钠溶液的离子方

13、程式为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变红的为NaN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u +4HNO3( 浓 )=Cu(NO3) 2+2NO+2H2OCbc6H +2MnO4+5NO22=2Mn +5NO3 +3H2O69%【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 NaNO2 为强碱弱酸盐,亚硝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示碱性分析;.装置 A 中是浓硝酸和铜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装置C 中是A 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装置D 中的干燥剂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F 中的干燥剂防止水蒸气进入,通过装置E

14、 中的过氧化钠与一氧化氮反应,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答。解析: . 酸越弱相应酸根越容易水解,溶液碱性越强,因此鉴别NaNO2 和 NaCl 两种固体的方法是: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 .( 1)可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控制反应是否进行,所以使用铜丝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浓硝酸和铜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方程式为:Cu +4HNO3(浓)Cu(NO3)2+2NO2 +2HO ;通过装置 C 中的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过装置 F 中的干燥剂防止水蒸气进入与过

15、氧化钠反应,所以C 中的药品是水,答案选C;(3)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 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注 )V(标准 )/V (待测 ) 可知, c(标准) 不变, a 错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 偏大,根据 c(待测) =c(标注 ) (标准 )(待测 )(标准) 偏大,V /V可知, cb 正确;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造成(标准) 偏大,根据 c(待测) =c(标注 )(标准 )(待测 )可知, cVV /V(标准) 偏大, c 正确;答案选bc; 该反应中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硝酸根离子,高锰酸

16、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436H+2MnO+5NO2=2Mn22+5NO+3H O;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数据误差太大,舍去,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是0.02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L 0.02L=0.002mol,则根据方程式+5NO6H +2MnO42 =2Mn 2 +5NO3+3H2O 可知,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2mol 5/2=0.005mol ,则原样品中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 100mL/25mL=0.02mol ,其质量为0.02mol 69g/mol=1.38g,所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1.38g/2g 100%=6

17、9.0%.点睛:注意掌握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 )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

18、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 (或数据 )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 (或数据 )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4 氢叠氮酸( HN3)和莫尔盐 ( NH4) 2SO4FeSO46H2O是两种常用原料。( 1)氢叠氮酸易溶于水, 25时,该酸的电离常数为 Ka=1010-5。氢叠氮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0.2mol/L 的 HN3 溶液与 0.1mol/L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恢复到25,此时,溶液呈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和HN3 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2

19、)在 FeSO ( NH4) 2Fe( SO4)4 溶液中,加入( NH4) 2SO4 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26H2O,为了测定产品纯度,称取ag 产品溶于水,配制成 500mL 溶液,用浓度为 c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已知莫尔盐的分子量为392)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消耗 KMnO4 溶液体积 /mL25.5225.0224.98配制莫尔盐溶液,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该产品的纯度为_(用含字母a、 c 的式子表示)。上表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

20、能是_。A 第一次滴定时,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B 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部分变质C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答案】 HN3? H+N3 -c(N3-) c(Na+) c( HN3+)c( H+) c( OH-)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980c/a )100%AC【解析】【分析】(1)氢叠氮酸是一元弱酸; 0.2mol/L 的 HN3 溶液与 0.1mol/L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N3 和 NaN3;(2)溶液的配置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

21、管;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是紫色的,可以根据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即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偏大。【详解】(1)氢叠氮酸易溶于水,25时,该酸的电离常数为a-5,说明氢叠氮酸为弱酸,K =10 10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N3H+N3 -,故答案为 HN3H+N3-;0.2mol/L的 HN3溶液与0.1mol/L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N3 和 Na N3,恢复到 25 ,溶液显酸性,以HN3 的电离为主,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和3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3+-c(N3-HNc(N)c(Na )c(HN )c(H )

22、c(OH ),故答案为+3+-)c(Na )c(HN )c(H )c(OH );(2) 500mL 溶液的配置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化合价升高1, Mn 由 +7 价+2,化合价降低 5,最小公倍数5,根据原子个数、电荷守恒,配平得MnO4- +5Fe2+8H+=Mn2+5Fe3+4H2O,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显紫红色,因此滴定到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 不变色,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

23、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 不变色;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25.0224.982mL=25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3n(NH 4)2SO4 ?FeSO4?6H2O=5n(KMnO 4) =25 10 c 5mol,则 500mL 溶液中含有-3n(NH 4)2SO4 ?FeSO4?6H2O =25 10 c 5 25mol500/ =2.5cmol ,所以质量分数392980c980c=2.5c 100%= 100%,故答案为: 100%;aaaA第一次滴定时,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中亚铁离子的量偏多,消耗的高锰酸钾偏多, A 项正

24、确; B三次使用的高锰酸钾都是一样的,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应是相同的, B 项错误; C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消耗的液体体积增加,故C 项正确;故答案为: AC。【点睛】本题考查了沉淀的转化和物质含量的测定。本题的易错点为(2)的误差分析,要注意同一实验使用的标准溶液是相同的。5 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 Ni、 Li 的流程如图。已知: LiCoO2 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回答下列问题:(1) LiCoO2中 Co 的化合价是 _。(2) LiCoO

25、2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浸出剂除了 H2O2 外,也可以选择 Na2 S2O3 ,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填 “ 或”“ ” )Na2S2O3 (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 _。( 5)利用 Cyanex272萃取时, pH 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从图中数据可知,用 Cyanex272 萃取分离时,最佳 pH 是 _。(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Co2+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 _。(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2+的质量浓度为 1.18g L-1 ,则 pH=_时, Ni2+开始沉淀。

26、-15Ksp(Ni(OH)2=2 10 (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 和 Li 的实验流程图 (如图 )_ 。已知: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 3NaF。CO 、【答案】 +32LiCoO+6H+H2O2=2Co2+O2 +2Li+4H2O 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 H2SO4浓度 5.5H2 47.5 NaOH 2SONi(OH) NaF【解析】【分析】(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进行计算;(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 CoSO4,可知 LiCoO2 与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3)

27、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 和 Na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 范围;(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7)根据 Ksp(Ni(OH)2 的表达式进行计算;(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 Ni 和 Li 元素同时沉淀。【详解】(1)LiCoO 中 O 元素为 -2 价, Li 为 +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

28、化合价代数和为0 进行计算得2Co 的化合价为 +3 价;(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 CoSO4,可知 LiCoO2 与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LiCoO2+6H+H2O2=2Co2+O2 +2Li+4H2O;(3)1molH 2O2 作为还原剂转移 2mol 电子, 1molNa 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 8mol 电子,则 Na2S2O3 的还原效率更高;(4)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 浓度等;(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 Co2+进入有机相, 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 pH

29、范围,所以最佳 pH 是 5.5;(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为不引入新杂质,反萃取剂最好选择 H2SO4;2+1.18mol/L=0.02mol/L ,则开始沉淀时,-(7)c(Ni)=c(OH )59K sp (Ni OH 2 )2 10 15-6.5=10mol/L ,则 pH=14-6.5=7.5;0.020.02(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 Ni 和 Li 元素同时沉淀,所以选用NaOH,则 Ni(OH)2 先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NaF 生成 LiF 沉淀。【点睛】本题 (5)

30、选择合适的pH 时,注意读懂图中信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分析。6 亚氯酸钠( 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已知:NaClO2 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 3H O,高于 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 ,高于 60时 NaClO 分2222解成 NaClO3 和 NaCl。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亚氯酸钠。完成下列填空:(1)装置中产生Cl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的作用是_。(2)从装置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 晶体的操作步骤为:减压, 55蒸发结晶; _; _;低于 60干燥,得到成品。(3)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10g 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

31、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 + 4I +4H+ 2H2O+2I2+Cl )。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 待测溶液。配制待测液需用到的定量玻璃仪器是_;(4)取 25.00mL 待测液,用 2.0 mol/L Na 2S2O3 标准液滴定(22),以I2 +2S2O32I +S4O6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重复滴定2 次,测得 Na2S2O3溶液平均值为 20.00 mL。该样品中 NaClO2 的质量分数为 _ 。( 5)通过分析说明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_。【答案】 2NaClO32324242防止倒吸趁热过滤用 38+ Na SO + H S

32、O 2ClO+ 2Na SO + H O60的温水洗涤250mL 容量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90.5% 当关闭21K 时,打开K ,可以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解析】【分析】【详解】( 1)根据反应物 NaClO3、 Na2SO3、 H2SO4 ,生成物为 ClO2 和 2Na2SO4,配平方程式为2NaClO3+ Na2 SO3+ H2SO4=2ClO2+ 2Na2SO4+ H2O;装置为安全瓶,防止装置中气体温度降低而产生倒吸;( 2)因为 NaClO2 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 38时析出的晶体是 NaClO23H2O,高于 38时析出晶体是 NaClO2,高于 60时 NaClO

33、2 分解成 NaClO3 和 NaCl,若要得到 NaClO2 晶体,需在38 60得到晶体,故操作为趁热过滤;用38 60的温水洗涤;(3)容量瓶要指明规格;(4)有碘单质参和生成的反应,一般采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该反应是Na2S2O3 标准液滴定碘,终点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计算时一般找出关系式,由此进行计算,关系式为ClO2 2I24S2O3 2n(ClO22)=1/4n(S2O3-3)=1/4 20 10 2=0.01molm(NaClO2)=0.01 90.5=9.05g该样品中NaClO2 的质量分数为9.05g 10g=0.905( 5)本实验产生污染性气体,直接排

34、放会污染环境,故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就是用碱吸收反应产生的 ClO2 等尾气。7 如图所示, E 为浸有 Na2SO4 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 A、 B 均为 Pt 片,压在滤纸两端, R、S 为电源的电极。 M、 N 为惰性电极。 G 为检流计, K 为开关。试管 C、 D 和电解池中都充满 KOH 溶液。若在滤纸 E 上滴一滴紫色的 KMnO4 溶液,断开 K,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 C、 D 中有气体产生。( 1) R 为电源的 _, S 为电源的 _。( 2) A 极附近的溶液变为红色,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3)滤纸上的紫色点移向 _(填 “A极”或 “B极 ”)。(4)当

35、试管 C、 D 中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 D 中气体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_,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_。【答案】负极正极 2H2O 4e- O2B 极氢气和氧气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原电池=4H反应,消耗了氢气和氧气2H2-4e-222- 4OH=4H O(负极 ), O 2HO4e =4OH (正极 )【解析】【分析】(1)根据电极产物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及电源的正负极;(2)根据电解池原理及实验现象书写电极反应式;(3)根据电解池原理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4)根据燃料电池原理分析解答。【详解】(1)断开 K,通直流电,电极C、 D 及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电解池,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放电,分别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通过图象知,C 极上气体体积是D 极上气体体积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