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699765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 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 1:取 8mL0.1molL1 的 KI 溶液于试管 ,滴加 0.1mol L1的 FeCl溶液 5 6 滴,振荡;3请写出步骤 1 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步骤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 3:取上述步骤 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 mol L 1 的 KSCN溶液 5 6 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

2、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 KI 溶液过量, Fe3+完全转化为Fe2+,溶液无 Fe3+猜想二: Fe3+大部分转化为Fe2+,使生成Fe( SCN) 3 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 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信息二: Fe3+可与 Fe(CN )6 4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 Fe( 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 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 2 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 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

3、论实验 1:在试管A 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_若产生蓝色沉淀则 “猜想二 ”成立实验 2: _【答案】 2Fe32I2Fe 2I 2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 “猜想一 ”不成立在试管 B 中滴加 5-6 滴 K4Fe( CN) 6溶液,振荡【解析】【分析】【详解】(1) KI 溶液与 FeCl3 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2Fe 32I2Fe2I 2 ;(2) 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 滴 K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 猜想一

4、 不成立实验 2:在试管 B 中滴加 5-6滴 K4Fe(CN)6溶液,振荡2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 。( 2)分别取 40 mL 的 0.50 mol/L 盐酸与 0.5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A 的仪器名称为 _。(3)如图所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反应需要

5、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起始温度 T1终止温度2T 实验序号盐酸氢氧化钠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 3 ,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_ ;(5)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 mol/L 盐酸跟 100 mL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 ”或 “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 _(填 “相等 ”或

6、“不相等 ”)。【答案】 N2H4(l) 2H2O2(l)=N2 (g) 4H2 O(g)1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热H 641.63 kJ mol量损失 用水冲洗干净温度计,并擦干温度计 51.8 kJ/mol不相等 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 0.4 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 的热量, 1 mol 液态肼放出的热量,256.652?kJ 1 = 641.63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0.42H2 222 1。故答案为: N242 22O (l)=N (g) 4H O(g) H 641.63 kJ molH (l)

7、2H O (l)=N (g) 14H2O(g) H 641.63 kJ mol;( 2)根据图示可知, A 的仪器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3)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若两个小孔开得过大,会导致散失较多的热量,影响测定结果;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 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低,但使测得的中和热偏高,所以每次测量后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4)第 1 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 ,反应后温度为: 2

8、3.2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15 ;第 2 次实验盐酸和 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3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1 ;第 3 次实验盐酸和 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 20.55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3.05 ;40mL的 0.50mol L 1 盐酸与 40mL的 0.55mol L1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80mL1g cm 3=80g, c=4.18J/(g),代入公式 Q=cmT 得生成 0.05mol 的水放出热量 Q=4.18J/ (g) 80g3.15+3.1+3.05 =1.036kJ ,即生成0.02mol 的水放出热3量为: 1.036kJ ,所以生成

9、 1mol 的水放出热量为: 1.036kJ 1mol=- 51.8kJ mol 1,0.02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 - 51.8kJ mol 1;故答案为: - 51.8kJ mol 1;(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100mL 0.50molL 1 盐酸跟100mL 0.55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偏高,即放出热量不相等;由于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100mL 0.50molL 1 盐酸跟 100mL 0.55molL 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10、,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注意焓变计算和物质聚集状态的标注,学习中要准确把握,另外注意中和热的计算,特别是注意先求温度的平均差值,再求中和热,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3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KClO3,溶液与 NaHSO 3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0.1mol/LKClO3,溶液和 10mL0.3mol / LNaHSO3 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已知:ClO 3 3HSO3Cl3SO423H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 4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Cl_mol /L min。(

11、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体方法如表示。方案假设实验操作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向烧杯中加入 10mL0.1mo/L 的 KClO 3 溶液和 10mL0.3mol/L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aHSO 3 溶液,取 10mL0.1mo/L 的 KClO 3 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再加入 10mL0.3mol/L 的 NaHSO 3 溶液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分别向 a、b 两只烧杯中加入 10mL0.1mol/L 的 KClO 3 溶液;向烧杯 a中加入 1mL 水

12、,向烧杯 b 中加入 1mL0.2mol/L 的盐酸;再分别向两只学反应速率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 的 NaHSO 3 溶液补全方案中的实验操作:_。方案中的假设为_。除、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 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答案】0.0025插入温度计生成的Cl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生成的SO24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将 1mL 水改为1mL0.2mol/L的 NaCl 溶液反应物浓度降低【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 4min 内生成氯离子的浓度是0.010mo

13、l/L ,所以平均反应速率 c Cl0.010mol / L4min0.0025mol / L min;( 2)由于是假设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需要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方案 I、相比较,中加入了少量氯化钠,所以方案中的假设为生成的Cl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反应中还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则除 I、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为防止氯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则改进措施是将1mL 水改为 1mL0.2mol/L 的 NaCl 溶液;反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点睛】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

14、)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4 纳米 TiO2TiOR42是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以钛酸酯为原料制备纳米TiO的步骤如()下:组装装置如图所示,保持温度约为65,先将30mL 钛酸四丁酯 Ti( OC4H9) 4 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三颈烧瓶,再加入3mL 乙酰丙酮,充分搅拌;将含水 20%的乙醇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将二氧化钛溶胶干燥得到二氧化

15、钛凝胶,灼烧凝胶得到纳米TiO2。已知:钛酸四丁酯能溶于除酮类物质以外的大部分有机溶剂,遇水剧烈水解;Ti( OH) 4 不稳定,易脱水生成TiO2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 _,冷凝管的作用是_。(2)加入的乙酰丙酮可以减慢水解反应的速率,其原理可能是_( 填字母 ) 。A. 增加反应的焓变B. 增大反应的活化能C. 减小反应的焓变D.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制备过程中,减慢水解反应速率的措施还有_。( 3)步骤中制备二氧化钛溶胶的化学方程式为 _。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用于灼烧二氧化钛凝胶的是 _( 填字母 ) 。(4)测定样品中TiO2 纯度的方法是:精确称取0. 2000g

16、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加强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得到含TiO2+的溶液。加入金属铝,将TiO2+全部转化为Ti3+。待过量的金属铝完全溶解并冷却后,加入指示剂,用- 1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0. 1000mol L NH4Fe( SO4) 22 次,消耗 0. 1000mol L1NH4Fe SO4)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 已知:Ti3+Fe3+H2O TiO2+Fe2+2H+) 。(=加入金属铝的作用除了还原TiO2+外,另一个作用是 _。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为_( 填字母 ) 。a. 酚酞溶液b. KSCN溶液c. KMnO4 溶液d. 淀

17、粉溶液样品中 TiO2的质量分数为_Ti相对分子质量为48)%。 (【答案】温度计冷凝回流B用含水 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49 42249a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Ti3+在空气中Ti( OC H )+2H O=TiO +4C H OH被氧化b80【解析】【分析】以钛酸四丁酯 Ti( OC4H9) 4 为原料,在三颈烧瓶中反应可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再经过干燥、灼烧即可得纳米TiO2。【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 a 为温度计;冷凝管可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故答案为:温度计:冷凝回流;( 2)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可降低或增大活化能,而该处减

18、缓反应速率,则增加活化能的作用,导致反应速率减小;另外为减慢水解反应速率,还可用含有 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故答案为: B;用含水 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 3) Ti( OC4H9) 4 发生水解生成 TiO2 和丁醇,方程式为 Ti(OC4H9)4+2H2O=TiO2+4C4H9OH;灼烧二氧化钛凝胶,应在坩埚中进行;故答案为: Ti(OC4H9)4+2H2O=TiO2+4C4H9OH; a;(4)加入铝,可与TiO2+反应生成 Ti3+,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避免Ti3+被氧化;用 NH4Fe( SO4) 2 溶液滴定,含有铁离子,可用 KSCN做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

19、颜色变为红色;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TiO2Ti3+ Fe3+ NH4Fe( SO4) 2, n( NH4Fe( SO4) 2)=0. 1000mol ?L- l 0. 02L=0. 002mol ,则 n (TiO2) =0. 00200mol , m( TiO2)=0. 00200mol 80g/ mol=0. 16g00,则质量分数为0.1600g100%80%;0.2000g故答案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Ti3+在空气中被氧化;b; 80。5 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1)将 0.050mol SO2(g) 和

20、0.030mol O 2(g) 充入一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g)+O2 (g)? 2SO3(g)+Q。经 2 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 ,则 O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2)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平衡转化率的有 _(选填编号 )2a.移出氧气b.降低温度c.减小压强22(g)d.再充入 0.050molSO (g)和 0.030molO(3)在起始温度 T1(673K)时 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 T2(723K)时 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21、示意图 _(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煅烧的产物为SO2 和 Fe3O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 H2SO4 后,加入铁粉,可制备 FeSO4。酸溶过程中需维持溶液有足够的酸性,其原因是_FeS2 能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 Fe2+,本身被氧化为 SO42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有 2mol 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答案】 0.005mol/(L?min)bd抑制 Fe3+与 Fe2+的水解,并防止 Fe2+被氧化成 Fe3+ FeS2+14Fe3+8H2 O=15Fe2+2SO42 +16H+14NA【解析】【分析】(1)根据 vc 求出氧气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

22、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t算;(2)反应放热,为提高 SO2 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降低温度,体积不变,不能从压强的角度考虑,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移出氧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提高SO2 平衡转化率,由此分析解答;(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据此画出曲线;(4) Fe3 与 Fe2 易水解, Fe2 易被氧化成 Fe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几何电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结合方程计算转移电子数。【详解】c0.040mol32L(1)v(SO )t2min 0.01mol/(L?min)

23、,所以 v(O213)2v(SO ) 0.005mol/( L?min) ,故答案为: 0.005mol/(L?min) ;(2)a移出氧气,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b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c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d再充入 0.050molSO2(g)和 0.030molO 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故答案为: bd;(3)反应: 2SO2(g)+O2(g)? 2SO3(g) H0, SO2 的转化率在起始温度T1673K 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

24、变起始温度为T2 723K,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在图中画出温度T2 下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 Fe2O3(或 Fe3O4 等 )溶于 H2SO4 后,生成的 Fe3 与 Fe2 易水解, Fe2 易被氧化成 Fe3 ,所以要加入 Fe 粉和酸,抑制 Fe3 与 Fe2 的水解,并防止 Fe2 被氧化成 Fe3 ,故答案为:抑制 Fe3 与 Fe2 的水解,并防止Fe2 被氧化成Fe3 ;-2 价的硫离子具有还原性,FeS3 还原为 Fe2 ,而本身被氧化为硫酸2可以将溶液中的 F

25、e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3+2+2+FeS2+14Fe+8H2O=15Fe +2SO4+16H ,氧化产物是硫酸根离子,有 2mol 硫酸根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14NA,故答案为:3+2+2+FeS2+14Fe +8H2O=15Fe +2SO4+16H ; 14NA。【点睛】注意 (3)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此为解题的关键。6 淀粉水解的产物(C6 12 61 所示(加热、搅拌H O )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装置如图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将 1: 1 的淀粉水乳液与少许硫酸(98%)加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

26、5 90,保持30min ,然后逐渐将温度降至60左右;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烧瓶中;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 60 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 与 98%H2SO4 的质量比为2: 1.5)溶液;反应 3h 左右,冷却,减压过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6H12O6+12HNO3 3H2C2O4+9NO2 +3NO +9H2OC6H12O6+8HNO3 6CO2+8NO +10H2O3H2C2O4+2HNO3 6CO2+2NO +4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加入98%硫酸少许的作用是:_;(2)实验中若混酸

27、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量下降,其原因是_;( 3)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用的试剂为_;( 4)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 _;(5)将产品在恒温箱内约90以下烘干至恒重,得到二水合草酸用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2 2 4+2+22+5H C O +6H =2Mn+10CO +8H O 称取该样品0.12g,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用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杂质不参0.020mol?L的酸性与反应),此时溶液颜色变化为_ ,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2 所示,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_。

28、【答案】催化剂的作用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H2C2O4 进一步被氧化碘水布氏漏斗、吸滤器无色突变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84%【解析】【分析】【详解】( 1)淀粉水解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即浓硫酸的作用是提高淀粉水解的速度(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会导致产物 H2C2O4 进一步被氧化,所以不能滴入的过快。( 3)由于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以用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4)减压过滤时需要布氏漏斗、吸滤瓶。( 5)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显紫红色的,所以当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突变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滴定管的读数可知,消耗高锰酸钾溶

29、液是18.50ml 2.50ml16.00ml 。根据方程式可知,草酸的物质的量是-1 0.016L /250.0008mol,则0.020 mol L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0.0008126100%84.0% 。0.127 亚硝酰硫酸NOSO4 H 是染料、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溶于浓硫酸,可在浓硫酸存在时用 SO2 和浓硝酸反应制得。测定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1.5g 产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 / L 、 100.00mL 的 KMnO 4 溶液和足量稀硫酸,摇匀充分反应。然后用0.5000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30.00mL。已

30、知: 2KMnO 45NOSO 4 H 2H 2OK 2SO4 2MnSO4 5HNO 3 2H 2SO4草酸钠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 。亚硝酰硫酸的纯度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M(NOSO4H)=127g/mol【答案】 2MnO 4-+5C2O42-+16H+=2Mn 2+10CO2 +8H2O滴入最后一滴 Na 2C2 O 4 溶液后,溶液由浅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84.67%【解析】【分析】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草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用 0.2500mol?L -1 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31、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化是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减缓滴定过程中草酸消耗高锰酸钾物质的量,得到2KMnO 45NOSO4H2H2O K2SO42MnSO4 5HNO3 2H2SO4,反应消耗高锰酸钾物质的量计算得到亚硝酰硫酸物质的量,据此计算纯度。【详解】酸溶液中高锰酸钾和草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锰元素化合价7 价降低到 2 价,电子转移5e- ,碳元素化合价 3价变化为 4 价,根据电子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2MnO 4-2 42-+5C O+2+22+16H =2Mn+10CO +8H O,故答案为:2MnO 4-2

32、 42-+2+22+5C O+16H =2Mn+10CO +8H O;用 0.2500mol?L -1 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变化是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Na2 C 2O 4 溶液后,溶液由浅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2MnO 4- +5C2 O42-+16H+ =2Mn 2+ +10CO2 +8H 2O25n0.5mol/L 0.030L解得 n 0.006mol ,则与 NOSO4H 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0.1000mol?L -1 0.100L-0.006mol0.004mol ,2KMnO 4 5NOSO4 H

33、2H2 OK 2SO42MnSO45HNO 32H 2SO425,0.004mol0.01mol0.01mol 127g/mol亚硝酰硫酸的纯度 100% 84.67%,1.5g故答案为: 84.67%.【点睛】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我们解题时的易错点。在书写颜色变化时,我们可考虑暂不加入 NOSO 4H ,先定位过量 KMnO4 本身的颜色,这样就可避免错误的发生。8 方法与规律提炼:(1)某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证明了反应Ag Fe2 =AgFe3 能够发生,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达到目的,其中石墨为_极,甲溶液是_,证明反应Ag Fe2 =Ag Fe3 能够发生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_

34、(2)用零价铁 (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 (NO )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Fe 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上图中作负极的物质是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3)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 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需消耗氧气_L(标准状况 )。(4)KClO3 也可采用 “电解法 ”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_,其迁移方向是 _(填 ab或 ba)。学法题:通过此题的解答,请归纳总

35、结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_【答案】负FeSO42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或 FeCl同时滴加 KSCN溶液,后者红色加深-+3H2 O3+2+铁 NO3 8e 10H=NH4Fe e= Fe K+ab 原电池中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5.6L 2H 2e= H2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看阳极材料,如果阳极是惰性电极(Pt、 Au、石墨),则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放电,应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书写。【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解池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通过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判断反应发生原理,阳离子移动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同,据此回答问题。【详解】(1) 已知电池总反应为反应 Ag Fe2 =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