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01245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及答案解析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 ),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让乙烯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_(填序号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不一定是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反

2、应就是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乙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在实验前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用_。(3)为验证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 。【答案】不能 H 2S H 2SBr22HBr S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若乙烯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 CH 2BrCH 2 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解析】【分析】根据

3、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该淡黄色的浑浊物质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H 2 SBr22HBr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则可能是该还原性气体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所以正确,故答案为:不能;(2)淡黄色的浑浊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

4、式为 H 2 SBr 22HBrS;选用的除杂试剂能够除去硫化氢气体,但是不能与乙烯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根据除杂原则,可以选用NaOH 溶液,故答案为:H 2 S; H 2S Br 22HBrS ; 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3)若乙烯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BrCH 2 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故答案为:若乙烯与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 BrCH 2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

5、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3)、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4)W 是第四周期与同主族的元素。据此推测W 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A 最高正化合价为 +6B 气态氢化物比H2S 稳定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D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5)已知 X 为第 A 族元素 (第一到第四周期 ),其原子序数为a, Y 与 X 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 A 族元素,则 Y 的

6、原子序数 b 与 a 所有可能的关系式为_。【答案】第三周期第A族CO或 Na2O2:2 NaOH:BDb=a+1 或 b=a+11【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 C、为 N、为 O、为 Na、为 Al、为 Si、为Cl。(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为Si;(2)表示 C 元素,根据元素最高化合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分析;(3)由 H、 O、 Na 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有NaOH、 Na2O2等;(4)W是第四周期与同主族元素,是O 元素,则W 为Se 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5)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序数关系分析

7、解答。【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C、为N、为O、为Na、为Al、为 Si、为Cl。(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为Si, Si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 8、4,所以Si 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A 族;(2)表示 C 元素, C 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3)由 H、 O、 Na 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有CO2;NaOH、 Na2O2等,其中NaOH 的电子式为:, Na2O2 的电子式为:;(4)W 是第四周期与同主族元素,是O 元素,则A. Se 原子最外层有6 个电子,所以其最高正化合价为W 为 Se 元素。+

8、6,A 正确;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Se,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H2Se, B 错误;C.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 SSe,所以 H2SeO4Se, S与 H2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Se 单质与 H2 反应要求温度会更高,在常温下不可能与H2 化合, 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BD;(5)X 原子序数为 a,Y 原子序数为 b,若 X 位于第二周期第 A 族元素,或 X 位于第三周期第 IIA 族,则其同一周期第 IIIA 的元素 Y 原子序数为 b=a

9、+1;若 X 位于第四周期第 A 族元素,由于第 IIA 族、第 IIIA 族之间增加了 7 个副族和 1 个第 VIII 族元素,共 10 纵行,所以其同一周期第 IIIA 的元素 Y 原子序数为 b=a+10+1=a+11。【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无机物推断、常用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正确判断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但第 IIA、第 IIIA 有特殊性,还与其在周期表的周期序数有关。在比较同一周期第IIA、第 IIIA 元素的原子序数时,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时,原子序

10、数相差1;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五周期时,由于在第 IIA 与第 IIIA 之间增加了7 个副族和11;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在第IIIB 是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5。1 个第 VIII 族,共 10 个纵行,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5 种镧系元素,在第七周期在第IIIB 是 15 种锕系3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 B、 C、D、 E、 F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 号元素, B、 C、 D、E同周期, A、 D 同主族,且A 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 倍。 F 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且B、 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

11、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 F 的名称为_、_。(2)A 和D 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填化学式,下同), D 和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写出 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3)B、C 形成的单质中与水反应较剧烈的是_,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写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答案】氧钙H2422O HClONa 2Na+2H O=2NaOH+H Al(OH)3+OH-=AlO2-+2H2O【解析】【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A、B、 C、 D、 E、 F

12、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 号元素, A 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 倍,最外层最多容纳8 个电子,则 A 含有 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 6 个电子, A 为 O 元素; A、D 同主族,则 D 为 S 元素; B、C、 D、 E 同一周期,则四种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E 的原子序数大于 S,则 E 为 Cl 元素; B、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B 为 Na 元素, C 为 Al元素; F 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则F 位于第四周期, F 不可能为 K 元素,只能为 Ca 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3、(1)根据分析可知,A 为 O,B 为 Na, C 为 Al, D 为 S, E 为 Cl, F 为 Ca 元素。A、F 元素的名称分别为氧、钙;(2)A、 D 分别为 O、 S,二者的氢化物分别为H2O、 H2S,由于 H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导致其沸点比H2S 高;D 为 S、 E 为 Cl,元素的非金属性:ClS,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 S、 Cl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A 为 O, B 为 Na,二者形成的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Na2O2,Na2O2 是由 2 个 Na+与 1 个 O22-

14、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3)B、C 的单质分别为 Na、 Al,钠的金属性比铝强,与水反应更剧烈。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4)C 是 Al, A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 B 是 Na, N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NaOH,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碱NaOH 反应产生 NaAlO2 和 H2O,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 =AlO2 +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和相互关系推断元素为解

15、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4A、 B、 C、 D、 E、 F、 G、 H 为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 与 B、H 在元素周期表中 于相 位置,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 子数之和 17。 D 与 F 同周期。 G 的 常用作半 体材料。 回答:(1)C 和 H 分 与 A 形成的 化合物沸点 高的是_(填化学式 ),理由是_ 。(2)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C)_r(E)(填 、+AlO2-2Al(OH)33+-OH O 分子 存在

16、 H+H OAl +3OH3SiO +6C+2N2Si N +6CO234【解析】【分析】A、 B、 C、 D、E、 F、 G、H 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 子数分 等于各自的 子 数,其中A 的 在常温下 气体, A 为 H;G 的 常用作半 体材料, G 为 Si, 合原子序数可知F 为 Al; C与 B、 H 在元素周期表中 于相 位置,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 子数之和 17, 173=52, B 为 N、 C 为 O、 H 为 S, D 与F 同周期,位于第三周期,D 为 Na、 E 为 Mg,以此来解答。【 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H、 B 为 N、C

17、 为 O、 D 为 Na、 E 为 Mg 、 F 为 Al、G 为 Si、 H 为 S。(1)C 和 H 分 与 A 形成的 化合物分 是H2O、 H2S,其中沸点 高的是H2 O,原因是H2O 分子 存在 ,增加了分子之 的吸引力;(2)O2-、 Mg 2+核外 子排布相同。具有相同 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 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 (C)r(E);(3)F 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Al(OH)3 是两性 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 离和碱式 离, 离方程式 H+AlO2-+H2OAl(OH)3Al3+3OH-;(4)将 G 的氧化物与B 的 在1400条件下和足量

18、的碳反 ,其化学反 方程式 3SiO2+6C+2N2Si3N4+6CO。【点睛】本 考 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物 性 的方程式表示。把握原子 构、元素的位置、 子数关系来推断元素 解答的关 ,注意元素化合物知 的 用, 目 重考 学生的分析与 用能力。5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 、研究和生 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ae5 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0 A AA A A A A周期2a3bcde( 1) a 的元素符号是 _。( 2)金属性 b 强于 c,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失电子能力 b 大于 c。(3) d、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的是_。( 4)已知硒

19、( Se) 与 d 同主族,且位于 d 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其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Se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非金属性比e 元素的强【答案】 C 电子层数 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 b 小于 c,原子半径 b 大于 c HClO4 【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知,a 是 C, b 是 Na,c 是 Al,d 是 S,e 是 Cl,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知,a 是 C, b 是 Na,c 是 Al,d 是 S,e 是 Cl。(1)a是碳元素,元素符号为

20、CC,故答案为: ;(2) b 是钠, c 是铝,由于电子层数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 b 小于 c,原子半径 b 大于 c,失电子能力 b 大于 c,因此金属性b 强于 c,故答案为:电子层数b 与 c 相同,核电荷数b 小于 c,原子半径b 大于 c;( 3) d 的非金属性小于 e,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的是高氯酸,故答案为: HClO4;( 4) 硒 ( Se) 与 S 同主族,且位于 S 下一个周期,非金属性比 S 弱。常温下硫为固体,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因此硒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故正确; SeO2 中 Se 的化合价为 +4 价

21、,介于 - 2+6 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正确; Se 的最高价为 +6 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4SeO ,故错误;硒 ( Se) 与 S 同主族,且位于 S 下一个周期,非金属性比S 弱,故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 4) ,要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的判断要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6 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 3d104s2 4p1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完成下列各题:(1)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该周期的元素种数是_;(2)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族,该族的

22、非金属元素种数是_。(3)试推测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区,该区包含族的种类是_。【答案】四18 A1pA A 族、 0 族【解析】【分析】(1)电子层数=周期数,由核外电子排布可知,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含有18 种元素;(2)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可知,为主族元素,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据此判断;(3)根据价层电子排布为4s24p1,可以确定该元素在p 区, A A 族、零族。【详解】(1)根据元素原子有4 个电子层容纳电子,则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该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Ar3d 1-104s1-24p1-6,故共有 18种元素;(2)由外围电子排

23、布为4s24p1,可知该元素处于p 区,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 A 族,本族元素只有一种非金属元素-硼;(3)由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1,可知该元素处于p 区,由该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为ns24p1-6,可以确定所包含元素族的种数为 A A 族、零族。【点睛】对于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数,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周期 A A A A AA A01A2EFHJ3BCDGI根据 A 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_。(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 ,呈两性

24、的是 _。(3)A 分别与 E、 F、 G、 H、I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4)由 B、 C、 D、 G、 I 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_。【答案】 F Na HClO432-Al(OH)HF S【解析】【分析】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元素:A 是 H, B 是 Na, C 是 Mg , D 是 Al, E 是 C,F 是N,G 是 S, H 是 F, I 是 Cl, J 是 Ne。(1)在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2、8; S2- 、 Cl-是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5、是(2)形成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物质HClO4;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Al 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3)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相应的氢化物沸点升高;(4)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是 H, B 是 Na, C 是 Mg , D 是 Al, E 是 C,F 是 N, G 是 S, H 是 F, I是 Cl, J是Ne。(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F,所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 F

26、;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越小。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Na;(2)上述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Al(OH)3;(3)H 分别与 C、N、S、F、Cl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CH4、 NH3、 H2S、 HF、 HCl,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很多的作用力,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由于HF、NH3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氢键HFNH3,因此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HF。(4)Na、 M

27、g 、Al、 S、 Cl 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 Na+、 Mg2+、 Al3+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 8。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S2-。【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电离能、电负性、氢键、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要根据物质结构特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即可。8 有 A、 B、 C、D 四种核电荷数小于 20 的元素,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 B原子

28、核外 K 层比 M 层电子数多1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 倍; D 能形成 D22的 M 层为最外层。试回答下列问题:, D(1)写出 A、B、 C、 D 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 B_、 C_、 D_(2)写出 A、B、 C、 D 四种元素中的任意 3种元素所能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_、_、 _。【答案】 C Na O S NaNa2SO3Na2SO42CO3【解析】【分析】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则 A 为碳元素; B 原子核外 K 层比 M 层电子数多1,则 B 为钠元素;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 倍,则 C 为氧元素; D 能形成 D2,

29、2的 M 层为最外层,则S 为硫元素。D【详解】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则 A 为碳元素; B 原子核外 K 层比 M 层电子数多1,则 B 为钠元素;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 倍,则 C 为氧元素; D 能形成 D2,2的 M 层为最外层,则S 为硫元素;D(1)由分析可知: A、 B、 C、 D 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 Na、 O、 S;(2) C、 Na、O、 S 四种元素中的任意 3 种元素所能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有Na2CO3、Na SO 、 Na SO 。2324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族 A A

30、 AV A A A0I A周期一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元素的名称 _;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2)在、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_(用化学式表示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_。(3)写出的单质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4)、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用事实来说明比活泼性更强_。( 5)由和组成的化合物极易溶于水,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加以说明。写出简要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答案】氮第三周期 II A 族HFH2 4222SO2Al+2NaOH+2H O=2NaAlO +3H Na 在常温下就能和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而Mg 和冷水几

31、乎不反应,和热水发生微弱反应设计喷泉实验进行验证,烧瓶中装满HCl 气体,倒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观察水沿着导管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可说明HCl 极易溶于水【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元素分别为 H、 N、F、Na、 Mg 、 Al、 S、 Cl。【详解】(1)分析可知元素为N,名称为氮;元素为Mg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I A族;(2)、分别为F、 S、 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FClS,则最稳定的氢化物为HF;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 ;(3)、分别为Na、 Al, Al 与 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

32、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 Na 在常温下就能和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而Mg 和冷水几乎不反应,和热水发生微弱反应,从而说明Na 比 Mg 活泼;(5)由和组成的化合物为HCl,可设计喷泉实验进行验证,烧瓶中装满HCl 气体,倒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观察水沿着导管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可说明HCl极易溶于水。【点睛】利用喷泉实验验证HCl 极易溶于水的性质。10 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A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C 元素

3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能生成盐,D 与E 同主族,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请回答:( 1)元素 C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2)元素 D 的单质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可作潜水面具中的供氧剂,这种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3) D 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较强的是_(写名称)。 以下说法中,可以证明上述结论的是_(填写编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b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D 元素的原子显负价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 4)元素 A、 D、 E 与钠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 (均

34、含有该四种元素 ),这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答案】第二周期A 族2Na2O2+2H2O=4Na+4OH- +O2氧bcH+HSO3-=SO2 +H2O【解析】【分析】A、 B、 C、 D、E、 F 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主族元素中最小的,则A 为 H; C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能生成盐,则 C 为 N 元素;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则 B 为 C 元素;D 与 E 同主族,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则 E 最外层含有6 个电子,为 S 元素, D 为 O

35、元素; F 的原子序数大于S,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F 为 Cl 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 为 H, B 为 C 元素, C 为 N, D 为 O, E 为 S, F 为 Cl 与水。(1) C 是 N元素,其原子核内有7 个质子,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A 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A 族;(2) D 元素单质与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可以作潜水面具中的供氧剂,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 +4OH +O2;( 3)这两种元素分别 O、S 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O 元素,名称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而a. 单质的沸点与非金属性无关,与得电子能力无关,a 项错误;b.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O 元素的原子显负价,则证明O 的得电子能力比S 强, b 项正确;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c 项正确;d. 这两种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与非金属性无关,与得电子能力无关,答案为:氧; bc;d 项错误;(4) A、 D、E 与钠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均含有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