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1627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 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已知题:D 为黄绿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1)甲物质为 _(填化学式 )。(2)乙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D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_(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原因)。(4)D 可用于制取 “ 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也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但漂白粉保存不当易变质,变质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Na2 O22Na2O

2、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Cl2+H2O=HCl+HClO、HClO 有漂白性Cl2+2NaOH=NaClO+NaCl+H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H2O+CO2=CaCO3 +2HClO,2HClO2HCl+O2【解析】【分析】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甲能既能与乙反应也能与丙反应,可知甲为Na2 222,则 AO ,乙为 H O,丙为 CO为 NaOH, B 为 O2, C 为 Na2CO3, D 为黄绿色气体,则D 为

3、Cl2, D(Cl2)与 A(NaOH)反应生成NaCl、 NaClO, F 的溶液能与丙 (CO2 )反应 C 与 I,则 F 为 NaClO、E 为 NaCl、 I 为 HClO,G 与C(Na2CO3)反应得到 E(NaCl)与丙 (CO2),则 G 为 HCl,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为 Na2O2,乙为 H2O,丙为 CO2, A 为 NaOH, B 为 O2, C 为 Na2CO3 ,D 为 Cl2, E 为 NaCl, F 为 NaClO, G 为 HCl, I 为 HClO。(1)甲是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2)甲为 Na2 O2,乙为 H2O,丙为 CO

4、2, Na2O2 与 H2O 反应产生NaOH 和 O2,反应方程式为:2Na2 O2+2H2O=4NaOH+O2; Na2O2 与 CO2 反应产生Na2CO3 和 O2,反应方程式为:2Na2 O2+2CO2=2Na2CO3+O2 ;(3)D 为 Cl2,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 和 HClO,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产生的HClO 由于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所以氯气能够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4)Cl2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Cl2 +2NaOH=NaCl+NaClO+HO,得到的溶液为 NaCl、 NaClO 的混合物,即为

5、“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 NaClO;氯气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有效成分为Ca(ClO)2,由于酸性H2CO3 HClO,所以漂白粉在空中中露置,会发生反应:Ca(ClO)2 +H2O+CO2=CaCO3 +2HClO,产生的HClO 不稳定,光照易分解:2HClO2HCl+O2,导致漂白粉失效,所以漂白粉要密封保存在冷暗处。【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 “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且能与无色液体反应、与无色无味气体反应 ”是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钠、氯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盐溶液

6、反应。2 生氢材料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确定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1.2g 甲固体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可燃性单质气体乙,同时得到2g 化合物丙。用 0.05mol 甲与 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请回答:( 1)乙的分子式 _。( 2)写出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丙中的阴离子_。点燃【答案】 H22NaH+O22NaOH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解析】【分析】由 0.05mol 甲与 0.8g 氧

7、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则 M (甲)=1.2g=24g/mol ,根据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0.05mol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 +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 H2,丙为NaOH,据此分析。【详解】由 0.05mol 甲与 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则 M (甲)=1.2g=24g/mol ,根据甲由 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

8、材料,两元素的原0.05mol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H2O(g)=H2 +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 H2,丙为NaOH;(1)乙的分子式为H2;点燃(2)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O22NaOH;(3)丙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3A、 B、 C、 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针对以下不同情况回答:(1)若 A、 B、 C 的焰色反

9、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A 中所含有的化学键是_。 将 4.48 L(标准状况下 )X 通入 100mL 3 mol L A 的水溶液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 。 自然界中存在B、C 和 H2O 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测得溶溶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 mol 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 。(2)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周期,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 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 8e 结构。 下列有关 B 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_a、 B 的分子式为 AXb、 B 为共价化合物c、 B 分

10、子呈三角锥形d、 B 性质稳定,不与除 X 外的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常见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c(Na+)c(HCO3)c(CO2 ) c(OH ) c( H+ )2.65 g bc3PCl5+4H2O=H3 PO4+5HC1【解析】【分析】(1)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则A 为氢氧化钠, X 为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知 B 为碳酸钠, C 为碳酸氢钠;(2)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为第三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 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e-结构,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磷, B

11、 为三氯化磷, C 为五氯化磷, x为氯气。【详解】(1)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则A 为氢氧化钠, X 为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知B 为碳酸钠, C 为碳酸氢钠;A 为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 对共用电子对,为共价键,属于A 中所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n(CO2)=0.2mol ,n(NaOH)=0.3mol ,则反应的可能方程式有:CO2 +2NaOH=Na2CO3+H2O,CO2+NaOH=NaHCO3;n NaOH=3 1,所以:所得产物为Na2CO3 和 NaHCO3;则有

12、: 2n CO22设所得产物中含Na2CO3 为 xmol, NaHCO3 为 ymol ,则得方程组:x+y=0.2、 2x+y=0.3,解得: x=0.1, y=0.1;在含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中,c(Na+)最大,碳酸根离子水解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则c(HCO -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则-+3 ) c(CO3c(OH )c(H ),显性离子大于隐性离子,所以 c(HCO-2-+-3) c(CO3) c(OH ) c(H ),即离子浓度大小为c(Na ) c(HCO3 )2-+c(CO3 ) c(OH ) c(H );自然界中存在B、 C 和 H2O 按一定比例结晶而

13、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测得溶溶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mol/L ,即钠离子浓度为0.5mol/L 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为碳酸钠,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碳酸钠的质量为1 0.1L 0.5mol/L 106g/mol=2;.65g2(2)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为第三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 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e-结构,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磷, B 为三氯化磷, C 为五氯化磷,为氯气;xB 是三氯化磷;a B 的分子式为PCl3 ,故a 错误;b三氯化磷为共价化合物,故b 正确;c三氯化磷分子中磷原子含有3

14、个共价单键和一个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故c 正确;d三氯化磷能和环氧乙烷反应,故d 错误;故答案为bc;C 为五氯化磷,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磷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Cl5+4H2O=H3 PO4+5HCl。4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 B CDEA与物质B、 、 、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 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电子式: _(2)若 E 是有臭鸡蛋气味, 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用

15、等式表示 E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强酸,且 E 与 A 相同,则 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 是 _ 。【答案】H+H2O+AlO2-Al(OH)3Al3+3OH-+2-2c(Na )+c(H )=2c(S )+c(HS)+c(OH )Mg(OH)【解析】【分析】(1)若 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 C 可为 Na2O2(或 NaH),生成气体

16、为 O2 或 H2 ;(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 ,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 E3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3)若 C 是一种气体, D 是一种强酸, C 应为 NO ,则 D 为 HNO ,E 为 NO,结合物质的性23质解答该题;(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那么化合物 D 是【详解】(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 可

17、为Na2O2,生成气体为O2 或H2, Na2O2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 E 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可能与 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 应为 H2S;ED 为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的电离方程式为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H2O+AlO2-Al(OH)3Al3+3OH-;E 为 H2S,与 NaOH 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电荷守恒为:c(Na+)+c(H+)=2c(S2-)+c(HS-)+c(OH-):(3)若 C 是一种气

18、体,D 是一种强酸,应C 为 NO2,则 D 为 HNO3, E 为 NO;NO2 与水反应生成HNO3 和 N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4)若 A 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 E 为 NH3, A 为 Mg , B 为氮气,生成的C 为 Mg2N3, Mg2N3 溶于水发生双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故D 为 Mg(OH)2。5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 B、 C、D、 E、F、 G、 X 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 和 X 的摩尔质量相同, E

19、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 X 和 G 的化学式: X_, G_。(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D丙: _ 。C G:_ 。(3)写出离子方程式B H2O: _;若消耗0.5mol B 转移电子_mol 。【答案】 Na2 SSO32Na2SO3 O2 2Na2SO4SO3 2NaOH Na2SO4 H2O2Na2O22H2O 4Na+ 4OH- O2 0.5【解析】【分析】单质甲、乙均能分别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O2 连续两次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是O2,氧化物 B 与水反应能放出O2,则

20、 B 是 Na2O2,那么 C 是NaOH,A 是 Na2O,甲是Na。又因 B 和 X 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 是 Na2S,那么乙是 S, F是 SO232 324,而24, G 是 SO ,进一步推出 D 是 Na SO,E 是 Na SONa SO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2SO3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以此解答本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 Na23S, G 为 SO ;(2) D 为 Na2 3,具有还原性,丙是2232SOO ,具有氧化性,二者反应方程式为:2Na SO O2Na2 433242SO ; C 是 NaOH, G 是 SO ,二者反应方程式为:SO 2NaOH

21、 Na SO H O;(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 2H2 O 4Na+ 4OH- O2 ;其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若消耗0.5mol 过氧化钠,转移电子0.5mol 。6 目 前 , 世 界 上 多 采 用 电 解 熔 融 氯 化 钠 的 方 法 来 生 产 金 属 钠 : 2NaCl( 熔融)2Na+Cl2。己知物质A、 B、C、 D、 E、F 有如下图所小转化关系:(1)试根据上述变化写出A、B、 C、 D、E、 F 的化学式:A_,B_ ,C _,D_,E _,F_.(2)请写出AC 以及 B D 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C_, B D

22、_.( 3 ) 过 氧 化 钠 可 用 作 制 氧 剂 , 写 出 过 氧 化 钠 与 二 氧 化 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 4)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Na; Cl2; NaOH;FeCl3; Na2CO3; CaCl2(2) 2Na+2H2 O=2NaOH+H2; 2Fe+3Cl22FeCl3( 3) 2Na2O2+2CO2 =2Na2CO3+O2( 4)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 O【解析】试题分析:由转化流程可知, A 与水反应生成 C,且 C 与二氧化碳反应,则 A 为 Na, C 为NaOH、E

23、 为 Na2CO3, B 为 Cl2, D 为 FeCl3, F 为 CaCl2。( 1)由上述分析可知, A 为 Na, B 为 Cl2 ,C 为 NaOH, D 为 FeCl3, E 为 Na2CO3, F 为( 2) AC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 2Na+2H2 O=2NaOH+H2; BD 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Cl22FeCl3,故答案为: 2Fe+3Cl22FeCl3;(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 O2 +2CO=2Na2 CO3+O2;( 4)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24、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 +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考点:考查了无机推断、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7 市场上有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氧症状的便携式制氧器,利用过碳酸钠固体A( 化学式为 2Na2CO3 3H2O2) 和黑色固体 B( 不溶于水 ) 与水混合反应制得氧气。某同学对A、 B 两种物质进行探究 ,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C第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结晶BD 设计的目的是制取氧气 白色沉淀D为 CaCO3【答案】BC【解析】

25、试题分析: A、黑色固体为 MnO2,H2O2 分解时 MnO2作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B、设计的目的是证明 MnO2作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C、混合物是 Na2CO3、 MnO2,其中 MnO2不溶于水,Na2 CO3溶于水,因此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说法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离,无色溶液22=CaCO,故说法正确。C为 Na CO,加入 CaCl ,发生 Ca CO23233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8 在化学中金属或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如钾一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钠一黄色,钙一砖红色,钡一黄绿色,铜一绿色。A、 B 均为

26、初中常见化合物,其溶液混合后进行下列图示实验,写出A F 的化学式。A_,B_,C_,D_,E_,F_。【答案】 A CaC12; BNa2CO3; CCaCO3;D NaCl; E.CO2; F.AgCl 。【解析】试题分析:化合物 A 的阳离子焰色反应呈砖红色,说明含有Ca 元素,化合物 B 的阳离子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Na 元素。 A 和 B 混合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 和溶液 D,向白色沉淀 C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E,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2-CO3,C 沉淀是 CaCO沉淀, E 是 CO, 因此说明 B 的阴离子是2-, B 是 Na CO;向 D 的溶

27、液中CO32323加入 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F,则 F 是 AgCl,说明 D 溶液含有 Cl - , D 物质是NaCl; Cl - 是 A 溶液产生的, A 是 CaCl2 溶液;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的知识。9 现有含 NaCl、 Na2SO4 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和 NaNO3 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NaNO3 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和(1)试剂 X 最好是 _(填化学式),检验X 是否加入过量的方法_;( 2)写出步骤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 中肯定含有 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除

28、这个杂质,可以向溶液3 中加入过量的_,之后若要获得纯固体NaNO3 ,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填操作名称)。【答案】( 1 ) Ba( NO3 ) 2;溶液静置分层,继续滴加Ba( NO3) 2 ,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Ba(NO3) 2 已经过量,否则没有过量;(2) Ag+Cl- AgCl ;( 3) Na2CO3; HNO3;蒸发【解析】试题分析:除去溶液中的NaCl 和 Na2SO4 ,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由实验流程可知,如先加入 AgNO3,则会同时生成242Ag SO 和 AgCl 沉淀,则应先加入过量的X 为 BaCl 或Ba( NO3) 2,生成沉淀 A 为 BaS

29、O4 沉淀,然后在溶液1 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 Cl-全部转化为 AgCl 沉淀,即沉淀B 为 AgCl,再向所得溶液2 中加入过量的Na2 3,使溶液中的CO+、 Ba2+完全沉淀,沉淀C 为碳酸钡、碳酸银,最后所得溶液3 为 NaNO323Ag和 Na CO 的混合物,加入稀 H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实验最终要得到NaNO3,试剂 X 最好是 Ba( NO3) 2,检验 Ba(NO3) 2 是否加入过量的方法是溶液静置分层,继续滴加Ba( NO3)2,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 Ba(NO3) 2 已经过量,否则没有过量,故答案为:Ba( N

30、O3)2;溶液静置分层,继续滴加 Ba( NO3) 2,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Ba( NO3) 2 已经过量,否则没有过量;(2)步骤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g+Cl- AgCl,故答案为: Ag+Cl- AgCl;(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 中肯定含有Na2CO3 杂质,为了除这个杂质,可以向溶液3 中加入过量的HNO3,之后若要获得纯固体NaNO3,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故答案为:Na2CO3; HNO3;蒸发。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的相关知识。10 已知 A、 B、 D、E、 F、 G、 X、 Y、 Z 满足下列转化关系。其中 A、 B、 E 为固体化

31、合物,D、 G 为固体单质, F、 X、Z 为可燃性气体, F 和 X 的燃烧火焰分别为蓝色和淡蓝色。( 1)写出 E 的名称: _ ;(2) B 的电子式为;(3) E 生成 Z 的反应中用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4) A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 1)碳化钙 (2)(3)降低反应速率 ( 4) SiO2 2CSi2CO【解析】试题分析:化合物 A 与单质 D 反应得到单质G 与气体 F,单质 G 与 NaOH 溶液反应得到气体 X, X、 F 为可燃性气体, F 和 X 的燃烧火焰分别为蓝色和淡蓝色,则X 为 H2, F 为 CO,A 为 SiO , G 为碳,由转化关系可

32、知,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Na SiO , Y 为223CO2,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为H2 SiO3,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可溶性气体Z 由化合物 E 与食盐水得到,联系乙炔放热制备,则E 是碳化钙,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氢氧化钙吸收CO2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2CO ,因此 B是 CaO。(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E 是 CaC2,名称为碳化钙。(2)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碳化钙与水反应过于剧烈,因此 E生成 Z 的反应中用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降低反应速率;(4) A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2CSi2CO。【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名师点晴】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