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717294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诗经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 、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过程与方法1 、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教学重点 1 、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2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 、 题目解说氓是诗经 国风 卫风中最为有名的 “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

2、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 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2 、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多年的诗歌 305 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 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 105 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 篇。所谓诗经 “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

3、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 叠字连缩词来状物、 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课前预习 理解诗句1 、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1名校名 推荐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

4、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 、通假字: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氓之蚩蚩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3 、古今异义:(1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 )女也不爽,士贰其

5、行(古义:。今义:)7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4 、词类活用:(1 )三岁食贫()( 2 )士贰其行()(3 )二三其德()( 4 )夙兴夜寐()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 )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 四言语句多为 “二二 ”节拍,而 “五言诗 ”节拍则多变式,或 “二一二 ”或 “一二二

6、 ”不等。( 2 )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 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2名校名 推荐( 3 )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一、整体感知课文:1 、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

7、,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理解全诗1 、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2. 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4. 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5 、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6. 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7. 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8. 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 “桑树 ”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9. 女主人

8、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10. 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11. 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12. 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3. 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4 、将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变成一个故事复述出来。三、人物形象及诗歌主旨分析1 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 “士 ”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 ”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

9、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 ”的变心是关键原因。社会道德说: “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即: 社会舆论) 社会制度说: 情节为 “抱布贸丝 ”至“以我贿迁 ”,“三岁食贫 ”“渐车帷裳 ”,“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 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三岁为妇 ”,年老色衰,引起 “士”变心。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

10、指责 “氓 ”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 “氓 ”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答:3名校名 推荐2 、以 “我想对你说 ”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3 、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4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案(二)一 m pnyngjuL kuf irj 一1.没有家室,外敌入侵的缘故2.忧心如焚,感到饥渴3.内心痛苦,我不回家4.怎敢定居?一月中多次打胜仗5.我悲伤,无人知道我的悲哀三 1.有时间流逝2.打胜仗不矛盾3.积极的4.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寓于形象,又含而不露。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