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71746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二轮硫及其化合物专项培优易错试卷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1 在空气中加热S 粉和 Fe粉的混合物,可观察到下列现象:( 1)有淡蓝色火焰,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混合粉末变红,放出热量,最后变成黑色固体。( 3)不时有火星从混合物中射出。请分别写出以上三种情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答案】 S O2SO2 FeSFeS3Fe 2O2Fe3O4【解析】【分析】【详解】(1) S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SO2,反应方程式为: S+O2 SO2;(2)混合粉末变红,放出热量,最后变为黑色固体是因为Fe与 S 反应生成 FeS,反应方程式为: Fe+S

2、FeS;(3)有火星射出是因为Fe 与 O2 反应生成Fe3O4,反应方程式为:3Fe+2O2Fe3O4。2 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1)图中 Y 物质的化学式为_。(2)治理含 CO、 SO2 的烟道气,可以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理烟道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S 和无毒的气体则治(3)实验室中 X 气体由不溶性的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4)Na2S2O3(硫代硫酸钠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下列物质用于 Na2S2O3 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_。a.Na2S+Sb.Z+Sc.

3、Na2SO3 +Yd.NaHS+NaHSO3Na2 2 3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作为织锦物漂白后的脱氯剂,脱氯后2 32-转变为 SO42- 。S OS O现需处理含标准状况下Cl22.24L 的织锦物,理论上需要0.00100mol/L Na2 2 3S O 溶液的体积为_L。【答案】 SO32CO+SO2+2+2252CO +SFeS+2H=Fe +H S bd【解析】【分析】依据元素化合价和物质分类分析,X 为气态氢化物为H2 S, Y为硫元素的 +6 价氧化物为SO3, Z 为 +4 价的盐可以为Na2SO3。(1)Y 是 S 元素化合价为+6 价;(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反应中电子

4、转移数目相等,可得反应方程式;(3)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 和 FeSO4,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 Na S O中 S 为 +2 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 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 2223和小于 2;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计算反应消耗的Na2S2O3 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n=cV 计算其物质的量。【详解】根据上述推断可知X 是 H2S, Y 是 SO3, Z 是 Na2SO3。(1)Y 为 S 元素的氧化物,化合价为+6 价,则 Y 为 SO3;(2) CO、 SO2 反应产生 S 单质和 CO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

5、反应方程式为:2CO+SO2CO2+S;(3)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 和 Fe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2H =Fe +H2S;(4) Na2S2O3中 S 为 +2 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 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 2和小于 2, A 中 S 化合价都小于 2, C 中物质中 S化合价都大于 +2 价, B、 D 中 S 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 2 和小于 2,故合理选项是b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生反应方程式为:Na2S2 O3+4Cl2+5H2O=2NaCl+2H2SO4+6HCl,标准状况下 2.24L Cl2 的物质的量是 n(Cl2)=2.

6、24L 22.4L/mol=0.1mol,在反应中获得电子变为 -1 价的-, 0.1molCl2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2 32- 转变为SO42-,每1mol S2 32- 失去 8molCl; S OO电子,则转移0.2mol 电子,需消耗 S2 32- 的物质的量 n(S2O32-)=0.2mol 8=0.025mol,根据On=c V可知理论上需要 0.00100mol/L Na S O溶液的体积 V=0.025mol 0.00100mol/L=25L。223【点睛】本题考查硫其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正确提取图象信息,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为解答关键,注

7、意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3 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未污染的雨水的pH 一般小于 7大于 5.6,这是由于溶解了 _的缘故;酸雨的pH 小于 5.6,主要含有硫酸、_和一些有机酸等。(2)图中三个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标号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取来雨水做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雨水样品的pH 值会变小,主要原因是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选填字母编号)少用煤做燃料 把工厂的烟囱造高燃料脱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开发新能源A B

8、C D (5)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一些工厂采用“钙基固硫法 ”,即在含硫的煤中混入生石灰后燃烧,大部分SO2最终将转化为 _。(6)汽车尾气中的CO, NO 排放也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 “催化转化器 ”,使 CO 与 NO 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之一是N2。写出NO 与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此反应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_。【答案】 CO2323232244HNO2SO+O2SO2H SO +O 2H SOC CaSO2NO+2CON +2COSO 经催化剂转化为SO ,溶于水产生硫酸,形成了酸雾2223【解析】【分析】(

9、 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2)依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随时间的推移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由弱酸生成强酸,酸性增强;( 4)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5)生石灰能吸收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SO2 生成 CaSO3,后氧化生成 CaSO4;(6)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使 CO与 NO 反应

10、,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之一是 N2,即 CO和 NO 反应生成N2 和 CO2,由此写出方程式;SO2 经催化剂转化为SO3,溶于水产生硫酸,形成了酸雾,提高了空气的酸度。【详解】( 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雨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的雨水一般小于 7 大于 5.6;如果空气中含有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时,在空气中最终转化成硫酸、硝酸等,使酸雨的 pH 小于 5.6,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硝酸;( 2)酸雨形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含硫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则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

11、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随时间的推移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发生的反应为:2H2 SO3+O2=2H2SO4,酸雨样品中的 H2SO3 逐渐被氧化成H2SO4 ,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4)少用煤做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都可减少含硫物质的排放,可减少二氧化硫的形成,把工厂的烟囱造高,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不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即不能减缓酸雨污染;故选 C;( 5)生石灰能吸收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

12、SO2,后氧化生成 CaSO4,发生反应为CaO+SO2 CaSO3, 2CaSO3+O2 2CaSO4,所以大部分SO2 最终将转化为CaSO4;(6)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使 CO与 NO 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之一是 N2,即 CO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CO2,由此写出方程式:2NO+2CON2 +2CO2; SO2 经催化剂转化为 SO3,溶于水产生硫酸,形成了酸雾,提高了空气的酸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质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难点( 6)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出产物,写出方程式4 A、 B 是两种有刺激气

13、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1) 写出 A F 各物质的化学式:A_ 、 B_、 C_、 D_、 E_、 F_。(2) 写出 A、 B 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Cl 2 SO2 H2SO4 HCl BaSO32- 2ClBaSO4 Cl 2 SO2 2H2O=4H SO4【解析】【详解】(1) 由 A、 B 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且A、B 和水反应的产物能与 Ba(OH)和 AgNO均产23生沉淀 , B 能与 Ba(OH)2 产生沉淀 , 由此可知 A 为 Cl 2;B 为 SO2;A、 B 与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 SO 2HO= H SO 2HCl;2

14、224B 与 B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 + SO = BaSOH O;22232含 C、 D 的无色溶液与 Ba(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 Ba(OH) 2= BaSO42H2O;4溶液 D 与 AgNO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AgCl HNO;333故 C 为 H2SO4; D为 HCl;E 为 BaSO3; F 为 BaSO4。【点睛】熟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A、 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等物质的量与水反应。结合后面沉淀现象,能推知由反应:Cl 2 SO22HO= H2SO4 2HCl。5 某工厂

15、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 )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铝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剂 X、 Y、 Z 均过量 )。(1)试剂 X 为 _,加入试剂 X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 试剂 Z 为_。(2)操作为 _(填实验分离方法 )。(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 _(填化学式 )。(4)写出操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5)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填化学式 )。【答案】铝 2Al+3Cu2+3+氨水24 32424 3242=2Al +3Cu过滤 Al (SO )、 H SOAl (SO )、H SOSO【解析】【分析】某工

16、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3、较多的 Cu2+和少量的 Na+,由流程可知加入X 为金属铝,用于置换出铜,溶液1含有 Al2(SO4)3、 Na2 SO4,不溶性物质为过量的Al 和 Cu 的混合物,向不溶性物质中加入试剂Y 用于溶解 Al,反应产生Al24 3,而 Cu 不能发生反(SO )应,则为稀 H2 424 324,由于3SO ,溶液 2含有 Al (SO ) 、过量 H SOAl(OH) 是两性物质,能够与过量的强碱 NaOH 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向混合后加入氨水,可生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分解生成Al2O3,电解熔融的 Al2O3可生成 Al

17、,以此解答该题。【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是过滤,不溶性物质为 Cu、 Al 混合物,操作是过滤,试剂 Y 是H2SO4,溶液 1 含有 Al2 (SO4)3、 Na2SO4,溶液 2 含有 Al2(SO4)3、过量 H2SO4,试剂 Z 是氨水,操作是过滤,操作加热分解Al(OH)3,操作是电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X 为 Al,可用于除去溶液中的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Cu2+=2Al3+3Cu;试剂 Z 为氨水;(2)操作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Al2(SO4 )3、 H2 SO4;(4)操作是加热Al(OH)3,Al(OH)3 不

18、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OH)32Al2O3+3H2O;(5)金属Cu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 SO2、 H2 O,反应方程式为: Cu+2H2SO4 (浓 )【点睛】CuSO4+SO2 +2H2O,所以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2。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把握分离流程中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设计意图,把握物质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6 如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 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 B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 5,化合

19、物D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写出 A 在加热条件下与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写出 E 与 A 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 的化学方程式: _。(3)写出一个由D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 H222322C2H24222 SH SHSO 2H S=3S3H OSO (浓 )CO 2SO 2H O或 Cu 2H2SO4(浓 )CuSO4 SO22H2O【解析】【分析】由 A 是固体单质且与空气反应生成的B 是气体,可知, A 为非金属固态单质。由B 可与水反应生成 E,则 A 可能为 C 或 S,若为 C,则 B 和 C 分别为 CO、 CO2,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为 4 5,不

20、符合题意;若为 S,则 B 为SO23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C 为 SO , B 和45,符合题意。所以2423D 为 H SO , E 为 H SO 。【详解】A 在加热条件下与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 SH2S,故答案为: H2 SH2S。E 与 A 的氢化物反应生成 A 的化学方程式: H2 32223SO2H S=3S 3H O,故答案为: H SO2H2S=3S 3H2O。写出一个由 D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 C2H2 4222SO (浓 )CO 2SO 2H O 或 Cu2H SO (浓 )CuSO SO 2H O,故答案为: C 2H SO (浓 )CO 2SO 2H

21、 O 或2442224222Cu 2H SO (浓 )CuSO SO 2H O。244227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X 和非金属单质Y 能够反应,生成化合物Z, Z 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气体G 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 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请填空:( 1)组成单质 X 和 Y 的元素分别属第 _族和第 _族;(2) Z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_ ;( 3)每生成 1mol 的化合物 Z,反应中转移 _mol 的电子。【答案】 A A Al2S3 + 6H2 O = 2Al(OH)3+ 3H2S 6【解析】【分析】气体 G 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所以 G 的相对分

22、子质量为291.17=34,则 G 应为 H2S,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X 和非金属单质 Y 反应,生成化合物Z,则 Z 中含有 X、 Y 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 S 元素, Z 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H2S)和白色沉淀 P,可推知 Z 为Al2 S3,沉淀 P 为 Al(OH)3,所以 X 为 Al、 Y 为 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 X 为 Al、 Y 为 S,所以组成单质X 和 Y 的元素分别属第 A 族和第 A族,故答案为: A、 A;(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Z 的化学式为 Al S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为Al S +23236H2O = 2Al(OH

23、)3 + 3H2S,故答案为: Al2S3 + 6H2O = 2Al(OH)3 + 3H2S;(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Z 的化学式为 Al2S3, Al 由 0 价升高到 +3 价,每生成 1mol 的化合物 Z,反应中转移电子6mol ,故答案为: 6。8 研究表明不含结晶水的X(由 4 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应用于蓄电池工业等。为探究X 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已知:气体单质B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 X 中含有的元素为: _ ;图中被浓硫酸吸收的气体的电子式为:_。( 2)请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3)已知 X 常用于检验 Mn2+,

24、它可将 Mn 2+氧化成 MnO4-。请写出 X 溶液和少量 Mn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N、 H、 S、 O2-2(NH4)2S2 O8+8NaOH=4Na2SO4+4NH3+O2 +6H2O 7S2 O8+2Mn2+-22+2MnO4-42-+4Cl +8H O=2Cl +14SO+16H【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采集以下信息:m(X)=4.56g, m(BaSO4)=9.32g, V(O2)=0.224L, V(NH3)=1.12L-49.32 g0.04mol , n(O20.224L0.224L=0.896L。n(BaSO )= 233g/mol)=22.4L/m

25、ol 0.01mol,n(NH3)=0.896L0.04mol 。在 X 中, m(NH4+)=0.04mol 18g/mol=0.72g,22.4L/molm(S)=0.04mol 32g/mol=1.28g,则 X 中所含 O 的质量为m(O)= 4.56g-0.72g-1.28g=2.56g,n(O)=2.56g0.16mol 。16g/molX中所含NH4+、 S、O 的个数比为0.04:0.04:0.16=1:1:4 ,从而得出 X 的最简式为NH4SO4,显然这不是 X 的化学式, X 可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则其分子中应含有过氧链,化学式应为(NH) S O 。4228(1)从以上

26、分析,可确定X 中含有的元素;图中被浓硫酸吸收的气体为NH3。(2)反应 中, (NH4)2S2O8 与 NaOH 反应,生成 BaSO4、 NH3、 O2 等。( 3)已知 X 常用于检验 Mn2+,它可将 Mn 2+氧化成 MnO4 -。则 (NH4)2S2O8 与 MnCl2 反应生成MnO 4-、 Cl2、 SO42-等。【详解】( 1)从以上分析,可确定 X 中含有的元素为 N、 H、 S、 O;图中被浓硫酸吸收的气体为NH3,电子式为。答案为: N、H、 S、 O;(2)反应 中, (NH4 2 2 8与 NaOH 反应,生成432等,且三者的物质的量) S OBaSO、 NH、

27、O之比为 4:4:1,化学方程式为2(NH4 2 2 824322) S O +8NaOH=4Na SO +4NH +O +6H O。答案为:2(NH4)2S2O8+8NaOH=4Na2SO4+4NH3+O2 +6H2O;( 3)已知 X 常用于检验 Mn2+,它可将 Mn 2+氧化成 MnO4 -。则 (NH4)2S2O8 与 MnCl2 反应生成MnO 4-、 Cl2、 SO42-等。 S2O82- 中有两个 O 从-1 价降低到 -2 价,共得 2e-; MnCl2 中, Mn 2+由+2价升高到 +7 价, Cl-由 -1 价升高到0 价, MnCl 2 共失 7e-,从而得到下列关系

28、: 7S2O82-+2Mn2+-2-,再依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进行配平,从而得出反+4Cl 2Cl2 +2MnO4 +14SO4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Mn2+-2-+2-7S2O8+4Cl +8H2O=2Cl2 +2MnO4+14SO4+16H。答案为: 7S2O8+2Mn2+-2-+4Cl +8H2O=2Cl2 +2MnO4+14SO4+16H 。9A、 B、 C、 D 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B、C 均含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 B、 C 为氧化物, B 转化为 C 时,质量增加 25%, C 能够与水反

29、应生成一种强酸,则 B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若 D 为某金属单质,向 C 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 B 的化学式是 _;(3)若 D 为强电解质溶液,A 和 C 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则 A 和 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符合条件的D 物质可能是 _(填序号)。 硫酸 醋酸 氢氧化钠 一水合氨 氯化钡【答案】(1) 2SO2+O22SO3;( 2) FeCl3;( 3)6H2O+Al3+3AlO2-=4Al(OH)3。【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强酸,则1)若 B、 C 为氧化物, B 转化为 C 时,质量增加25%, C能够与水反应生成B、C

30、 分别为 SO2、 SO3,B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2)向C 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说明 B、 C 为氯化物, D 为某金属单质,B、 D 发生化合反应,应为FeCl3 和 Fe 反应, A 是 Cl2;( 3) A、 B、 C 均含同一种元素,D 为强电解质溶液,A 和 C 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 A 和C 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沉淀B 应为Al(OH)3, A是 AlCl3, C 是 NaAlO2 ,由 Al3+和 3AlO2 发生互促水解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2O+Al3+3AlO2-

31、=4Al(OH)3。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知识。10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的单质,A、 B、 C、D、 X、 Y、 Z 为常见化合物,且丙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 为淡黄色固体, Y 的摩尔质量数值比 Z 小 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的摩尔质量比 D 小 2 ,B、 X 的摩尔质量相同。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各反应条件略)。B请回答:(1)在 B 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每有1mol 电子转移,生成气体L(标准状况)。(2) X 与 Y 的溶液混合后,再加入适量盐酸,会有乙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将 C通入溴水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D 中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32、4)在 101KPa时, 4.0g 乙在一定条件下与丙完全反应生成C,放出 37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5)比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少4 的 M 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元素组成化合物MH 5。已知 MH 5 的结构与氯化铵相似,MH 5 与水作用有氢气生成,则MH5 的电子式为( M 要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MH 5 与 AlCl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1) 11.2 ( 22-2-+分)( 2) 2S+SO3+6H =3S +3H2O ( 2 分)(3)SO2+Br2+2H2O=2HBr+H2SO4 共价键;(各 2 分)( 4) S(s)+O2 (g)=SO2(g);

33、 H = -296kJ/mol ( 2 分)(5)( 2 分) ; AlCl3+3NH5+3H2O=Al(OH)3 +3NH4 Cl+3H2 (3分 )【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丙为常见的单质, A、 B、 C、 D、 X、 Y、 Z 为常见化合物,且丙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 为淡黄色固体,则 B 为 Na2O2 ,甲为 Na,丙为 O2 ,B、X 的摩尔质量相同,则 X 为 Na2S,乙为 S 单质, C为 SO2, D 为 SO3, Y 为 Na2SO3, Z 为 Na2SO4。故( 1)在 B 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每有1mol 电子转移,生成气体体积为11.2L;( 2) X 与 Y

34、的溶液混合后,再加入适量盐酸,会有乙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S2-32-+SO+2+6H =3S +3HO;( 3)将 C 通入溴水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2HBr+H2SO4; D 中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4)在 101KPa 时, 4.0g 乙在一定条件下与丙完全反应生成C,放出 37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s)+O (g)=SO (g); H =-(32 4.0 )37= -296kJ/mol ;( 5)比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少4 的 M22元素,则 M为 N 元素; NH5 的结构与氯化铵相似,故化学式为:NH4H,与水作用有氢气生成,则 MH 5的电子式为,写出 NH4H 与AlCl3 溶液反应,则为NH4H 与H2O 反应后生成的NHH O 与 AlCl反应,故化学方程式:323AlCl3 +3NH4H+3H2O=Al(OH)3 +3NH4Cl+3H2。考点:无机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