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17971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物质的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I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常需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下列 A、 B、 C、 D 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装置。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 C、 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1)碳酸钙悬浊液中分离出碳酸钙_;(2)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_;(3)分离 39的乙醇溶液 _;(4)分离溴的氯化钠溶液_;.利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已知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体积为VmL,溶液密度为d g/cm 3,质量分数为w

2、,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溶液中含NaCl 的质量为m g。(1)用 m、 V 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用 w、 d 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3)用 c、 d 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1000m【答案】 BDAC58.5V 1 1000dw 1 58.5cmol Lmol L58.51000d【解析】【分析】I. 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装置进行分离;. 根据公式 nmn1000、 c、 c=进行计算。MVM【详解】I. (1)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从碳酸钙悬浊液中分离出碳酸钙,故答案为:B;(2)氯化钠易溶于水,可用蒸发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故答案为:

3、D;(3)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两种液体,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故答案为:A;(4)溴易溶于四氯化碳而难溶于水,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则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氯化钠溶液中的溴单质,再分液,故答案为:C;. (1)NaCl 的物质的量为 nm =mg= m mol ,则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58.5g/mol58.5mmol1000m1000mc= 58.5-3L=mol L-1 ,故答案为:58.5VV 1058.5V 1;mol L(2)根据公式 c=1000可知,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 1000dw mol L-1 ,故答案M58.51000dw1;为:mol L58.5(3)

4、由 c=1000可知,M58.5c 。1000d【点睛】= cM ,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58.5c ,故答案为:10001000d1000该公式 c=中,涉及溶液的密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密度的单位为Mg/cm 3,是同学们的易忘点。2 ( 1)在 Na2424 33-10.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浓度为 0.1mol L ,加入等体积SO 和 Al(SO )-1的 BaCl2溶液恰好使42- 完全沉淀,则混合溶液中Na 的浓度为 _ 。mol LSO-1的 K24-1的 Al24 3(2)将 0.1mol L溶液、 0.2mol L溶液和纯水混合,要使混合液中KSO(SO ) 、 A

5、l3 、 SO4 2-的浓度分别为 0.1mol L-1、 0.1mol L-1 、0.2mol L-1,则 K2SO4 溶液、 Al2(SO4)3 溶液、纯水三者的体积比 _。(忽略体积的变化 )-12: 1: 1【答案】 0.3mol L【解析】【详解】(1)1 L n(Al3cV1n(SO )20.3设混合溶液体积为)0.1 mol L 1 L 0.1 mol,n(Ba)。1 1 L 0.3 mol 。由电荷守恒可得:3n(Al3)mol L) n(Na )2n(SO),所以 n(Na2n(SO)3n(Al3) 0.3 mol L)2 0.3 mol 3 0.1 mol0.3 mol ,

6、 c(Na 1,故答案为: 0.3mol L-1;(2)设 K SO 溶液、 Al(SO )溶液、纯水三者的体积分别是xL、 yL、 zL,则 0.2x 0.1 (xy2424 3z)、0.4y 0.1(xy z)、 0.1x0.6y 0.2 (x yz),解得 x 2y 2z,所以 K SO 溶液、24Al2 (SO4)3 溶液、纯水三者的体积比为2 1 1,故答案为: 2 1 1。3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N2 和 H2S 气体的体积比为 _。(2) 0.8molCO 和 0.4molCO2中电子数目之比为_,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

7、比为_。( 3)在含有 Cu2 、 H 、 Fe2 、 Al3 、Br 、Cl 的溶液中,还原性最弱的阴离子是 _,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 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离子是 _。( 4)除去 Na2SO4 中的 Na2CO3 所加试剂 _,离子方程式 _。【答案】 17:14 14: 11 1:1 7: 11 Cl- Cu2+ Fe2+ 稀 H2SO4 CO32-+2H+=CO2 +H2O 【解析】【分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根据溶解规律和离子的特征选择除杂试剂。如 Na2SO4 中的 Na2CO3 目的是除去 CO32-离子,所以选择 H2 SO4 进行除杂

8、。【详解】(1)相同质量的 N2 和 H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m:34: 28 17:14 ,根据阿伏伽德罗2834定律,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相同质量的N2 和 H2S 气体的体积比为 17: 14。答案: 17: 14;(2)电子数目之比等于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0.8molCO 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 (6+8)=11.2mol , 0.4molCO2 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6+8 2)=8.8mol ,电子数目之比为 11.2:8.8=14:11 ;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0.8:0.4 2=1: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相同

9、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28:44=7:11 。答案: 14:11 1:1 7:11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为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 BrCl , 还原性最弱的阴离子是Cl ;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氧2;属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化性越弱,所以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Cu所以 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答案:Cl- Cu2+ Fe2+;(4)除去 Na2- 离子,所加试剂H2SO4,离子方程式2-2SO4 中的 Na2CO3,实质是除去 CO3CO3+22+2H =CO

10、 +H O。4 ( 1)在标准状况下,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共 28L,质量为51g。其中 CO2 的质量为_g,混合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2)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NH3 和 H2S 气体体积比为 _,原子个数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 _。(3)在 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除S外其它物质均为气体):A2H S+O 2H O+2SB 2H S+3O 2H O+2SO2222222C C H +3O 2H O+2COD C H +6O 4H O+4CO242224822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

11、V)分别符合关系式d 前 d 后 和 V 前 V 后的是 _;符合 d 前d 后 和 V 前 V 后的是_(填写反应的代号)。【答案】 442040.8g/mol 2 : 18: 31: 2 DA【解析】【详解】(1)假设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有28x+y=1.25, 28x+44y=51,解 x=0.25, y=1,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一氧化碳的物22.4质的量分数为 0.25=20,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51=40.8g/mol ;1.251.25(2) 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NH3 和 H2S 气体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34:1

12、7=2:1,原子个数之比等于(24):( 13) =8:3,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17:34=1:2;(3) 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四个反应的气体体积取决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A 中体积变小,由于产生固体硫,所以气体密度减小;B 中气体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中气体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 中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符合题意的为 D 和 A。5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 和 BaCl2 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供选试剂: Na2SO4 溶液、 K2CO3 溶液、 K2SO4 溶液、盐酸( 1)操作的名称是 _,试剂 a 的溶质是 _ (填化学式

13、)(2)加入试剂b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该方案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_ ,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 _ 。( 4)用分离出的固体 B 配制 100mL 0.5mol/L 的溶液 B,现有如下可供选择的仪器:A 胶头滴管B 烧瓶C 烧杯D药匙 E.量筒 F.托盘天平。用托盘天平称得固体B 的质量是 _g。配制溶液 B 时,上述仪器中一定不需要使用的有_(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有 _ (写仪器名称)。【答案】过滤K2 3322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COBaCO+2HCl=BaCl+CO +H O 不能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10.4 B100mL容量瓶、玻璃棒【解析】

14、【分析】【详解】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先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2CO2 转化为沉分离 KCl 和 BaClK3 使 BaCl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 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操作 所得滤液为 KCl 和 K2CO3 的混合物,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 为 KCl 和 K2CO3,应加入过量3B 为 BaCl2,盐酸可得 KCl,沉淀 A 为 BaCO,洗涤后,加盐酸,蒸发得到固体(1)将固体配成溶液,应加水溶解,操作 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232转化为沉淀,试剂23CO溶液使 BaCla 的溶质是 K CO;综上所述 ,本

15、题答案是 :过滤 ;K23CO 。(2)沉淀 A 为 BaCO3,加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aCO3+2HCl=BaCl+CO2 +H2O;综上所述 ,本题答案是: BaCO33+2HCl=BaCl2+CO2 +H2O。2CO)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操作进行完成后,所得滤液为(KCl 和 K3 的混合物,应该加入过量的盐酸,把K2CO3 变为氯化钾 ,然后再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能;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4) 固体 B 为氯化钡 ,其质量是 0.1L 0.5mol/L 208g/mol=10

16、;.4g综上所述 ,本题答案是 : 10.4。 固体配制氯化钡溶液时,称量后溶解、定容等,不需要烧瓶,还缺少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玻璃棒 ;综上所述 ,本题答案是: B, 100mL 容量瓶、玻璃棒。6 请按要求填空:(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 g Na2CO3 固体配制 0.100 mol/L Na 2CO3 溶液 100 mL,所需要的仪器为_ 。(2)除去 Na CO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KNO ,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蒸发、结233晶、 _。(3)除去 KCl 溶液中的 SO42-,依次加入的溶液为 (填物质的化学式 )_。【答案】烧杯、玻璃棒、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溶解

17、 趁热过滤、洗涤、灼烧BaCl2、 K2CO3、 HCl【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仪器分析;(2)Na2CO3 和 KNO3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方法分离;(3)除去 KCl 溶液中的SO42- ,应使 SO42-离子转化为沉淀,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需要称量、溶解、洗涤、移液、定容等操作,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定容需要胶头滴管、需要1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故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2)Na2CO3 和 KNO3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

18、方法分离,具体做法是先将固体溶解,然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晶体,最后灼烧晶体可得到碳酸钠;(3)除去 KCl 溶液中的42- ,应先加入过量 BaCl242-生成沉淀,然后再加入K2 3使SO的使 SOCO过量的 BaCl2 生成沉淀,过滤后加入HCl 除去过量的 K2CO3。故依次加入的溶液为BaCl2、K2CO3、 HCl。【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注意根据混合物组分性质的差异性选择分离的方法,本题易错点为(3),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和除杂原理。7 ( 1)物质的量相等的CO 和 CO2 中,同温同压下所占的体积比为_ ,原子个数之比为

19、_ ;(2) 1.8g 水与 _mol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_。(3) 3.2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22_。3.01 10,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 过滤 B 萃取 C渗析 D 蒸馏E 灼热氧化F 分液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者,并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_;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_;除去水中的 Na、 SO42 、 Cl 等杂质 _; 除去 CuO 中的 Cu _;【答案】 1:1 2:3 0.1 1:4 1:1 64g/molC B/BF D E【解析】

20、【分析】(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分子的物质的量乘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2) 1.8g 水所含分子的数目用公式N=nNAmNA ;=M(3Nm ,从而计算出M;)利用 n=N A= M( 4)选择分离物质的方法时,要考虑物质的性质,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选择渗析,淀粉溶液属于胶体,碘化钾溶在溶液里,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渗析;溴水中的溴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除去自来水中可溶性的离子,可用蒸馏,CuO 中的 Cu 可用加热氧化的方式把铜氧化成氧化铜。【详解】(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物质

21、的量相等的CO和 CO2,分子的数目也相同,故体积也相同,故体积比为1:1 。一个 CO 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CO2 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分子的数目相同,故原子数目比为 2:3,故答案为: 1:1 ;2:3;(2) 1.8g 水中水分子的数目 = mN A =1.8gNA =0.1 NA 个, 0.1 NA 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M18g/mol量为 0.1mol ,由于分子数相同,一个水分子含有一个氧原子,一个硫酸分子含有四个氧原子,故氧原子的数目比为 1:4 ,一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一个硫酸分子也有两个氢原子,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1:1,故答案为: 0.1; 1:4; 1:1;(3) 3.2

22、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22Nm,从而计算出3.01 10利用 n= N A=Mm3.2gM= m = N= 3.01 1022= 64g/mol ,nN A6.0223 mol10故答案为: 64g/mol;( 4) A过滤是使液固或气固混合物中的流体强制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操作。B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过程,萃取之后要分液。C渗析是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可用于分离溶液和胶体。D蒸馏是一

23、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碘化钠可选择渗析,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选用萃取和分液操作; 除去水中的2等杂质,选择蒸馏;Na、 SO4、Cl除去 CuO 中的 Cu,可选择灼热氧化;故答案为: C; B/BF;D; E。8 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叠氮化钠 (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6.72 L(标准状况下 )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g。(2)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

24、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发生装置写出 Na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Y 液体可以选用 _A煤油B酒精C四氯化碳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通过_(填装置名称)向试管中加水至产生液面差,一段时间后,_(填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3) 1mol 过氧化钠与 1.6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及对应的物质的量(可不填满 )。物质物质的量 /mol_【答案】 13 g 2Na+2H2+-2A长颈漏斗液面差不变23O=2Na +2OH+HNa CO 1.6 NaOH0.4【解析】【分析】(1

25、)发生反应: 2NaN3=2Na+3N2,根据方程式计算;(2) Na 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氢气;根据装置可知Y 液体密度小于水,且与水不溶;利用液压法确定装置气密性;(3)加热发生2NaHCO3Na2CO3+CO2 +H2 O,然后发生2Na2O2 +2CO2 2Na2CO3+O2 和2Na2 O2+2H2O 4NaOH+O2,以此来解答。【详解】(1)设需要 NaN3 的质量为m,则:2NaN32Na+3N2130g67.2Lm6.72L130g6.72Lm=13g;67.2L+-(2) Na 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 +H2;A煤油

26、密度小于水,且与水不溶,故A 正确;B酒精与水互溶,故B 错误;C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且与水不溶,故C 错误;故答案为A;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由 2NaHCONa CO +CO +H O 可知, 1.6mol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0.8molNa CO 、32322230.8molCO 、 0.8molH2O,由 2Na O+2CO 2Na CO +O 可知, 0.8molCO2与 0.8molNa2O 反22222322应生成 0.8molNa 2CO3, 2Na2

27、O2+2H2O 4NaOH+O2 , 0.2molNa 2O2 与水反应生成0.4molNaOH,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则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OH、 Na2 CO3 ,两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 、1.6mol 。9 已知 19.2gCu 与过量的200mL5mol/L 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标准状况下,产生NO 气体的体积为: 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反应后 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2+【答案】 3Cu+8H +2NO3

28、=3Cu +2NO +4H2O 4.48L 0.6mol 4mol/L【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方程式的拆写原则,硝酸和硝酸铜拆为离子,结合电荷守恒书写;(2)先计算 19.2g 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确定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由反应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 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N 元素守恒计算溶液中含有的NO3-的物质的量,根据c= n计算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V【详解】(1)Cu 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在该反应中,硝酸和硝酸铜是易溶的强电解质,拆为离子,其余物质仍然用化学式表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

29、-2+程式为: 3Cu+8H +2NO3 =3Cu +2NO +4H2O;(2)19.2g 铜的物质的量n(Cu)=19.2g 64g/mol=0.3mol,由反应可知, 0.3molCu 消耗0.8molHNO 3,则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可知被还原的硝酸和生成的NO 均为0.2mol ,则生成 NO 的体积 V(NO)=0.2mol 22.4L/mol=4.48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3mol 金属 Cu 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 ,则0.3mol 金属铜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在 200mL5mol/L稀硝酸中含有 NO3-的物质的量是 n(NO3-)

30、=5mol/L 0.2L=1mol,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为 0.2mol,被还原的硝酸变为 NO 气体,则溶液中剩余的NO3-的物质的量n(NO3-)=1mol-0.2mol=0.8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c=n0.8mol=4mol/L 。V0.2L【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的方法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转移电子数目的关系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 PbO2 是一种棕黑色粉末,难溶于水,可用作强氧化剂和电极制造等。实验室由Ca(ClO)2 溶液氧化碱性Pb(OH)2 法制备 PbO2 的步骤如下:

31、2Pb(CH3COO)2+4NaOH+Ca(ClO)2=2PbO2 +4CH3COONa+CaCl2+2H2O(1) “氧化 ”过程中,反应液的pH_(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2) “硝酸洗 ”时,被溶解的含铅杂质可能是 _(填化学式)。( 3)产品定性检验:向 Mn(NO 3)2 的 HNO3 溶液中加入少量产品,搅拌并水浴微热,溶液变紫色,说明含有Pb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PbO2 被还原为Pb2+)。(4)为测定产品(只含PbO2 和 PbO)中 PbO2、 PbO 的物质的量之比,称取产品12+0.5194g, 加入 20.00 mL 0.2500 mo

32、l LH2 C2O4 溶液( PbO2 还原为 Pb )搅拌使其充分反应,然后用氨水中和,过滤、洗涤除去PbC2O4,滤液酸化后用1KMnO4标准0.0400 mol L溶液滴定至终点( MnO4还原为 Mn 2+,H2 2 4被氧化为210.00mL。C OCO ),消耗标准溶液计算产品中 n(PbO2 ) 与 n(PbO) 物质的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_ 。【答案】变小 Pb(OH)2 2Mn2+5PbO2+4H+=2MnO4 -+5Pb2+2H2O 9:2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可知,醋酸铅与 Ca(ClO)2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固体和醋PbO酸钠溶液,过滤后得到二氧

33、化铅,由于氢氧化钠与醋酸铅也可反应生成氢氧化铅,因此二氧化铅中含有杂质氢氧化铅,硝酸洗、水洗、干燥得到产品,据此进行分析。【详解】( 1)根据 2Pb(CH3COO)2+4NaOH+Ca(ClO)2=2PbO2 +4CH3COONa+CaCl2+2H2O 反应可知,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碱,碱性减弱,“氧化 ”过程中,反应液的pH 变小;故答案是:变小;(2)醋酸铅也可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铅沉淀;“氧化 ”制得的 PbO2 可能含有的含铅杂质化学式是Pb(OH)2;所以 “硝酸洗 ”时,被溶解的含铅杂质可能是Pb(OH)2;答案是: Pb(OH)2;(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应后的紫色溶液为MnO4-,因此 Mn(NO 323)的 HNO 溶液与22+2+4-2+2O;Pb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 +5PbO +4H =2MnO+5Pb +2H故答案是: 2Mn 2+2+4-2+2+5PbO +4H =2MnO+5Pb+2H O;(4)上述过程发生的反应有:6H+2MnO4-22422+22+5H C O =10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