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1926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2课时第2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年级组别主备人课题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审阅审阅高一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学科校长)使用人授课时间2016-2017 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谏太宗十思疏2 课时第 2课时 教案课型新授课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知识与能力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后结合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上下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中“十思”的积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

2、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能根据上下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中“十思”的积极意义。“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环节一明标自学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过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程二学习目标及 1、积累第二、三段中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方法殊句式等。2、理解“十思”的积极意义。三自学指导- 1 -名校名 推荐(一)齐读第二段,解决第二段中的文言知识。详见 ppt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以 ( 设问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喻

3、(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二)齐读第三段,解决第三段中的文言知识。详见 ppt分析第三段中“十思”的积极意义。明确: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戒奢侈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戒焦躁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虚怀若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戒放纵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戒懈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赏罚分明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教(备注: 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四合作释疑过1、细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论

4、证思路。- 2 -名校名 推荐明确:程提出问题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以 “固本思源”为喻)及分析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总结历史教训)方解决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提出具体做法)2、写作特点法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层层递进、反问的方法使说理透彻充分、生动形象、气势一泻千里。2)骈体文特点,多用排比、对偶等整句,但不囿于形式,敢于用散句表达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切中时弊,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饬,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五点拨拓展谏太宗十思疏 是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运

5、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文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明确:卑以自牧:牧(养)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 而使天下太平。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 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或采用 ) 。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 也有好的结尾。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里, 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环节四当堂检测二次备课- 3 -名校名 推荐学过程及方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同步练习P83 积累整合1-3阅读鉴赏1-3“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完成同步练习相关内容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